當前位置:
首頁 > 健康 > 降溫10℃!雞年第一波寒潮來襲,記住這幾條保證不會凍病

降溫10℃!雞年第一波寒潮來襲,記住這幾條保證不會凍病



本以為挨過了寒冬,沒想到凍死在了春天。


6日,中央氣象台發布了雞年首個寒潮預警。

多地會出現降雪降溫,有的地方降溫甚至超10℃!



仔細看圖,「藍墨水」已經灑過來啦!


圖片來源:中國天氣網、中央氣象台




我們可能過了個假立春......








說好的春暖花開,你卻偷偷下起了雪~



圖片

來源

:中新網




正如老話所說「反了春,凍斷筋」。冷空氣殺了個「回馬槍」,天氣

不按常理出牌、忽冷忽熱,常常讓人猝不及防,小心

這4種可怕疾病正伺機接近你。




《生命時報》

(微信內搜索「LT0385」即可關注)

邀請權威專家,教你不受寒冷威脅,健康整個春天。





受訪專家:


北京中醫藥大學養生室教授 劉占文


東南大學附屬中大醫院心血管內科主任醫師 湯成春


東南大學附屬中大醫院呼吸內科主任醫師 朱曉莉


東南大學附屬中大醫院消化科主任醫師 陸楓林


東南大學附屬中大醫院神經內科副主任醫師 郭怡菁




呼吸內科:

感冒、哮喘發威








春季呼吸道疾病高發,如果不及時增添衣物,老人、孩子這些免疫力低的人很容易

感冒




冷空氣刺激後,會導致氣道免疫力下降,功能受損,繼而令氣道反應性增高,引起咳嗽、胸悶甚至哮喘、呼吸困難等。




因此氣溫驟降時,有哮喘、慢性支氣管炎的患者,容易病情反覆或加重。每個人對這些刺激的反應不一樣,有家族史、體質敏感的人會嚴重一些。




專家支招


體質弱的人寒冷天氣最好減少出門,出門時可以戴口罩,增加衣服,重視頭部、胸背和足部保暖,以免著涼。




消化內科:

老胃病易發作







氣溫較低時是胃腸道疾病的高發期,因為低溫刺激會引起毛細血管收縮,影響胃酸分泌和胃部血液循環,從而引發急性胃痙攣、胃潰瘍、胃腸炎等。




專家支招


近來接診的很多患者都是受涼後

「老胃病」

發作,所以本身有胃病的人到了這個季節要特別注意保暖,根據氣候的變化及時增減衣服,防止腹部受涼。




在飲食上要注意

暖胃養胃

,多喝熱水,少吃冷食,按時吃飯。運動要適量,不宜大量運動出汗太多。起居規律,切記不要熬夜,也不要思慮過度。



心內科:

心血管很受傷








由於早晚溫差較大,

冠心病、心肌梗

死等病人明顯增多。大部分冠心病患者對天氣變化的敏感性很高,特別是寒冷天氣。




突然的寒冷刺激會引起冠狀動脈痙攣,出現急性心肌缺血,誘發心絞痛,甚至心肌梗死。




天氣寒冷時,應減少戶外活動,血液黏稠度增加容易形成血栓,誘發心梗。氣溫驟降,血管收縮,血壓升高,容易出現心肌缺血。




另外,呼吸道感染多發易誘發肺炎,這也會造成心臟負荷過重,成為心梗的重要誘因。




專家支招


老人要注意

保暖

,合理用藥控制血壓。如果有胸悶、隱痛或心慌等情況,即使發作時間很短,也要格外重視。




神經內科:

腦梗更多發








春季是

腦梗高發

季節,特別是許多老人是晚上上廁所或早上一起來就發生中風了。




這段時間也是一天中最寒冷的時刻,氣溫驟降,晝夜溫差懸殊,低氣壓、高濕度,都容易刺激體內控制血管活動的神經,造成小動脈血管的持續痙攣,使得血壓驟然上升,

卒中

意外也接踵而至。




在晚上睡眠時,人處於靜止狀態,血液黏稠度增加,這也是中風高發於這個時段的重要原因。





專家支招


一旦發現一側肢體麻木或無力、一側面部麻木或口角歪斜、說話不清楚、眩暈伴嘔吐等癥狀,必須高度警惕,立即到醫院進行檢查治療。




中風急救分秒必爭做到三早:

早識別、早求救、早溶栓



飲食上,吃點味沖的食物




乍暖還寒時,可以吃一些蔥姜蒜等味沖的食物,它們能夠益氣通陽、祛散陰寒,而其中所含的有效成分還能起到殺菌防病、預防感冒的功效。


  


此外,蔥、姜、蒜、洋蔥、白蘿蔔、芥末等食物含有的活性成分含硫化合物,具有很強的抗氧化作用,可以減少自由基產生,預防衰老。





  


需要提醒的是,含硫化合物等活性物質遇熱會被破壞。所以吃味道沖的食物時,盡量少高溫加熱,能生吃的就盡量生吃,接受不了生吃辣味的,也不要煮得太熟太爛。



護好3處擋春寒




防寒保暖也有重點,脖子、腰部、雙腳處於人體陽氣運輸的主要通道上,又易暴露在外,一旦受寒可能牽連全身,需要格外精心防護。



>

>

>

>


頸部:戴圍巾,練抬頭







身體的很多經脈要經過脖子,加上不少「電腦族」有慢性勞損的底子,一旦受寒便可能引發局部血管收縮、肌肉痙攣等,誘發或加重頸椎病,甚至出現眩暈、大腦供血不足等不適。




因此,外出最好

戴上圍巾

穿高領衫

,避免脖頸暴露在風寒中。




平時可多做

擴胸仰頭

的鍛煉,幫助抻筋骨、練頸椎。雙手交叉放在頸後,同時擴胸,頭向後仰,手臂向前用力,頸部用力「對抗」手臂的力量。



>

>

>

>


腰部:多穿衣,搓腰眼








「腰為腎之府」,腰部受寒,很容易出現氣滯血瘀,引起腰部疼痛,甚至導致

腰椎間盤突出

等舊病複發。




因此,趕時髦別太早,初春季節盡量少穿低腰褲、露出肚子的短夾克等,中老年人可用

護腰帶

加強保暖。




平時活動較少的久坐族,可每天按摩後腰的腎俞穴:雙手交叉,快速搓熱手掌,然後把手掌捂在腎俞穴(俗稱「腰眼」,腰椎兩側二指寬處,約與肚臍相水平)上,用手掌溫暖腰腎,同時雙手反覆按揉,至腰部微微發熱。



>

>

>

>


足部:常走動,勤泡腳





雙腳雖然支撐著「人體大廈」,但它遠離心臟,血液循環易受影響,且皮下脂肪層薄,保溫性能差,易被寒氣偷襲。因此,每天一定要保持鞋襪的溫暖、乾燥。




工作、學習一段時間,感覺腳底發冷時,最好

起身走動

一會兒,以促進腳部的血液循環,及時驅寒。




另外,堅持

熱水泡腳

可舒筋活血、強身健體,泡腳時還可加點有溫經或舒筋活血作用的中草藥,如乾薑、桂枝、當歸、艾葉等。▲





本期編輯:劉雲瑽



版權聲明:本文為《生命時報》(微信號:LT0385)原創,未經授權謝絕轉載。








我們不傳小道消息和謠言


我們不取吸引眼球的聳人標題


我們不做只為轉發量而存在的媒體




請你相信原創的力量


健康路上,我們願意陪你一起認真走下去






人民日報主管 環球時報主辦

微信ID:LT0385



合作垂詢


010-65363786


010-65363768

您的贊是小編持續努力的最大動力,動動手指贊一下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生命時報 的精彩文章:

眼睛竟然也會長結石?!每天捧著手機的你要注意了
窮養富養都不如「慢養」,這才是教育的精髓
仰卧起坐被國外叫停?這麼多年我們都做錯了.……
一看你生病時手忙腳亂,就知道不會整理藥箱

TAG:生命時報 |

您可能感興趣

哆哆嗦嗦的季節又來了!降溫10°C以上,記住這幾條不被凍出病
6月到了!記住這8個「最佳」,百病不生!錯過要再等一年
老年痴呆很可怕,記住這幾點100歲也不痴呆!
夏天養生記住這「八個第一」,一年不生病!
6月記住這8個最佳,百病不生!人手一份,推薦收藏!
記住這幾條夏季千萬不要這樣穿
大暑到了!記住這8個「最佳」,百病不生!錯過要再等一年
記住這10點,再也不缺暖床妹子!
二伏天,記住這5點,讓你百病不生,健康一整年!
乍暖還寒的這幾天,想養胃趕緊記住這4點,最後1點很難堅持
三伏天,記住「三個三」,讓你一年百病不生,老病除!收藏
如果你有痛風病,記住這4個字,整年不犯病!
夏天只要記住這6點,百病不生,值得收藏!
熬一夜胖一斤?記住這3點,減少熬夜傷害!
60歲後,想要多活幾年,記住這些話!
降血糖,記住這八個字就夠了!
12星座的另一半偷吃,都是從這樣開始的!千萬要記住「這一點」!
減肥記住這兩點,每天喝一杯,清腸排毒讓你瘦到兩位數
三伏天,記住「三個三」,讓你一年百病不生,老病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