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梨園舊事——真實的梅蘭芳

梨園舊事——真實的梅蘭芳

作者:柴俊為、劉誼影


電影《梅蘭芳》在全國各大影院公開上映後,票房火爆,雖然說不上萬人空巷,但還是大有「滿城爭說梅蘭芳」的勢頭。多數走進電影院的觀眾,尤其是年輕人,未必都是京劇愛好者,此前也未必對梅蘭芳其人其事有多少的了解。很多人都是懷著對那個年代、那種時代氛圍下的藝術生態、那些佔盡一代風華的歷史人物有更多了解的心情,走進電影院。


可以說,藉助電影《梅蘭芳》對一代藝術大師人生經歷的刻畫,為當代人開啟了回顧既往文化與社會形態之門。影片上映以來,方方面面的論評,如潮湧而來,褒貶不齊,莫衷一是。除了對片子本身的藝術表達和藝術構造有所爭論外,最強烈的批評,是針對電影中違背了基本歷史事實的很多故事情節而來。那麼梅蘭芳究竟是怎樣一個人,圍繞著梅蘭芳發生過的那些故事,真相究竟又如何?

譚梅兩家1894年,清政府在甲午海戰中敗給了蕞爾小國日本,使中國陷入前所未有的民族危亡困境。但已日趨鼎盛的京劇藝術,卻沒有因為政治危機停止它的前進步伐。正是這一年,梅蘭芳出生在北京的一個梨園世家。


他的祖父梅巧玲,是京劇史上著名的「同光十三絕」之一,又曾經執掌四大徽班之一的四喜班。梅蘭芳的整個藝術人生,與他所生活的時代大環境和家庭小環境有著無法割裂的天然關係。


蔣錫武(《藝壇》叢書主編,戲劇理論家):梅巧玲也辦了班社,他是班主,培養了很多學生。他這個人行俠仗義,對藝人特別好,這是有口皆碑的。因為欠債的人很困難,他可以當眾把債務的債券用火燒掉,這點梅巧玲的確很不錯的。從藝術的角度來說,他實際上開創了青衣和花旦逐漸融合成花衫這個新行當。原來青衣和花旦就是嚴格分開的兩個行當。


花衫行的形成對京劇的旦行是個極大的推動。我們現在通常所說的花衫的形成,主要是發端於王瑤卿,形成於梅蘭芳,到梅先生的時代就形成一個花衫行了,但事實上從梅巧玲開始,他已經開始做這個把青衣和花旦兩種因素融合在一起的工作了。從這個角度來說他也是功勛卓著的,起了很大的作用的。梅巧玲有兩個兒子,長子梅雨田是著名琴師,被稱為「京胡聖手」;次子就是梅蘭芳的父親梅竹芬。


梨園舊事——真實的梅蘭芳



譚鑫培便裝像


在梅蘭芳四歲的時候,梅竹芬就去世了。梅蘭芳一直由伯父梅雨田撫養成人。梅雨田曾長期為「伶界大王」譚鑫培操琴。譚、梅兩家的交誼由來已久。電影《梅蘭芳》中,小梅蘭芳口中的「十三爺爺」十三燕,正是以譚鑫培為原型塑造的。


范梅強(梅蘭芳外孫、梅葆玥之子) :看了梅蘭芳的電影以後,好多人都在問,譚家跟梅家到底是一個什麼樣的關係。我聽老輩們經常談起,聊了很多,就說譚鑫培一直是很提攜梅蘭芳的,因為年紀差了很多嘛!梅蘭芳在四歲的時候父親就去世了,一直是梅雨田帶著他,梅雨田是他大爺,同時又給譚鑫培操琴,梅雨田過世之前,又拜託譚鑫培來照顧他的侄子。就是這麼一個關係。劉曾復:我的印象,譚鑫培當然太出名了!梅蘭芳總是在他前面唱,唱前面的戲。我聽人說呢,梅蘭芳陪老譚唱《桑園寄子》,譚鑫培還很關照,問「你會不會這齣戲呀」什麼的。後來就是唱《汾河灣》什麼的。

有過這種傳說,譚鑫培說「我讓往這兒走,他偏往那邊走」,笑話而已,反正很疼愛他。另外譚鑫培公開說的話是:「男的我唱不過梅蘭芳,女的我唱不過劉喜奎。」劉喜奎也太好了,譚鑫培還是喜歡這倆人兒,這說的當然是一些詼諧的話,玩笑的話了。老先生說年輕人的,是真心話,是愛惜的話,不是諷刺的話。



梨園舊事——真實的梅蘭芳



譚鑫培、王瑤卿演《汾河灣》


民國元年,公元1912年的冬天,北京梨園行為將原先的行業公會組織「精忠廟」改革成「正樂育化會」, 在天樂園舉行兩天募捐義演。

年僅十八歲的梅蘭芳在這次義演中,第一次有機會和譚鑫培同台獻藝,為譚鑫培配演《桑園寄子》。此後梅蘭芳又曾和譚鑫培合演過《汾河灣》、《四郎探母》等傳統劇目,並在這個過程中得到了譚鑫培的幫助和指導。


但這樣一個溫馨的畫面,在電影《梅蘭芳》中卻被改編成刀光劍影、你死我活的關係。十三燕在與梅蘭芳打對台失敗後,不僅戲園子被砸,自己也在抑鬱中離開了人世。


范梅強:譚鑫培跟梅蘭芳曾經有一次對台,不是有意安排的,或者說存心。一個是丹桂舞台,還有一個是吉祥戲園,演的最後一天碰在一起,影響到老譚先生的賣座。


鈕驃(中國戲曲學院教授):梅蘭芳跟十三燕,就是譚鑫培,約定了打對台,這個在歷史上就不大可信。為什麼?譚鑫培是老前輩,輩份很高,那個時候,梅先生寄望是譚先生能夠提攜他,能夠扶植他,帶他。他怎麼能跟譚先生打對台啊?從輩份,從藝術的資歷上說,他還不夠跟譚先生打對台的。劉嵩昆(《京師梨園世家》作者):譚鑫培老先生,那時在梨園界首屈一指。跟梅蘭芳差著兩代人,譚先生比梅先生要大四十七歲。為什麼譚鑫培跟梅蘭芳同台演出?我個人認為是老先生提攜青年。

那時候梅蘭芳還是年輕人,不是今天大家知道的藝術大師梅蘭芳,剛小有名氣,需要眾多的老藝術家抬一下。作為梅蘭芳,對譚先生始終是尊重的。


對梅蘭芳來說,譚先生提拔他,那是求之不得的。論資歷,論藝術,方方面面,都是老師與學生的區別,要說唱對台戲,跟老先生較勁,我認為這是完全沒有可能的,不能拿今天的眼光說梅先生,任何事情離不開時代歷史。



梨園舊事——真實的梅蘭芳



梅蘭芳演《一縷麻》中林紉芬


梅蘭芳《舞台生活四十年》中曾回憶過早年和譚鑫培的這次「對台」。民國四年(1915)以後,梅蘭芳曾有三年左右的時間搭俞振庭的「雙慶班」演出。


那個時候年事漸長的譚鑫培已經不經常出來貼演營業戲,只是偶爾出來露幾齣。有一次,俞振庭得知譚鑫培將在丹桂園演出,而丹桂園離雙慶班的演出場地吉祥園不遠。


為了防止吉祥園的營業受譚鑫培演出的影響,俞振庭攛掇梅蘭芳每天安排一場傳統戲、一場時裝新戲來招徠客人。梅蘭芳在不知實情的情況下,答應了俞振庭。事後,當梅蘭芳得知因為自己這樣的演出安排影響了譚鑫培的上座率,感到非常懊悔。


范梅強:老譚先生很善,老是往寺廟裡面捐錢,所以經常住在戒台寺。有一次梅蘭芳也跟他的朋友一起去戒台寺玩,在那碰到老譚先生,碰見了以後,他就說:「對不起,我上回對台了,影響您賣座了!」



梨園舊事——真實的梅蘭芳



梅蘭芳、金少山演《霸王別姬》


當時梅蘭芳貼演的時裝新戲叫《孽海波瀾》,而不是電影中的《一縷麻》。《孽海波瀾》講述的是北京一個開妓院的惡霸張傻子,逼良為娼,虐待妓女,終於引起社會公憤,受到法律制裁。妓女們被收容進濟良所,讀書識字、學習手工,並最終骨肉團圓的故事。


因為穿著時裝唱京戲,在當時是件新鮮事。而且劇情是由社會現實故事改編而來,所以當時很多觀眾因好奇而看過這出《孽海波瀾》。


《孽海波瀾》雖然因其新奇,一度吸引了一批觀眾,但它的魔力絕不可能大到促使老戲迷們去砸譚鑫培的戲園子。演完《孽海波瀾》不久,梅蘭芳在北京郊外的戒台寺巧遇譚鑫培。當梅蘭芳恭恭敬敬向這位老前輩賠罪時,才發現,譚鑫培根本沒把這件事放在心上。范梅強:老譚先生說:「沒事沒事!你小子,追我追到這來了!」就開玩笑的口氣了。這一事實和影片中十三燕因打對台徹底失敗抑鬱而終,形成巨大的反差。



梨園舊事——真實的梅蘭芳



梅蘭芳演《黛玉葬花》


范梅強:老譚先生死也不是那麼死的。那時是他被迫出席一次堂會。那堂會是北京的警察界的高級的督軍,招待廣西軍閥的陸榮廷,警方最高的領導,安排一次堂會,非要正在生病的老譚先生唱,老譚先生就硬挺著去唱。唱到他出場的時候,人家也沒什麼興趣,都去打牌了,所以他心裡很窩囊,回來後就抑鬱不樂,病情加重就過世了。跟梅蘭芳沒有任何關係。


劉嵩昆:譚鑫培先生故去是在1917年,要說直接原因就是在那家花園的這場堂會戲,演了《洪羊洞》,(老譚)本來就有病,又氣又累死的,死在大外廊營1號自己家裡。說是因為跟梅蘭芳唱對台給氣死的,(電影)這是違背歷史的。既然梅蘭芳和譚鑫培之間的這段歷史事實,並不像影片中所描繪的那樣,那麼在那個時代,新一代人的成長,是否必須以否定前一代人的藝術成就為代價呢?范梅強:實際上梨園界並不是像一般外界所說的,教會了徒弟餓死師傅,不是那樣的。老師見到有才華的學生,他也很願意把自己的本事傾囊相授,把自己的技藝都教給學生。


比方,梅先生收李世芳,他很上心的。李世芳扮相啊,嗓音啊,特別像梅蘭芳,有「小梅蘭芳」之稱。梅蘭芳特別高興,看見他以後就當自己的兒子一樣。李世芳那段時間就住在我們家,(梅先生)就傾囊而授,教他。


李世芳飛機失事以後,梅先生非常痛心。他那個時候經常唱《白蛇傳》,小青就是李世芳演的。出事以後他唱幾次義務戲來捐錢給李世芳的家屬,來安撫他們。之後他就沒有再唱過《斷橋》。一直到了上世紀五十年代,人們才動員他,說讓葆玖演小青,他才答應唱這齣戲。


由此可見,師生之間人情味很濃的,並不是說,像外界傳的,一個新人出來了非要把你砸下去,不是這樣的。劉曾復:哪能那樣子呢!比方說,劉鴻昇原來是給老譚唱花臉的,後來劉鴻昇也起來了,他改唱老生了,紅了,對老譚沒什麼影響,多出一新人就是了。等劉鴻昇有事告假了,說讓高慶奎替班,高慶奎也唱紅了。這沒壞事啊,多出一紅角了。不是說誰把誰壓倒了,這種想法我覺得很幼稚。影片《梅蘭芳》為了製造劇情高潮,編織了梅蘭芳和十三燕之間激烈到驚動生命的競爭關係。在吸引了觀眾眼球的同時,卻扭曲了大量基本的歷史事實。

您的贊是小編持續努力的最大動力,動動手指贊一下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文藏 的精彩文章:

皇室舊影—恭親王子女的多舛命運
「九門提督」原來是太監
慈禧陵營建選址之謎!
傳統技藝中的不傳統——蘇綉
玉沁痕的成因以及年代

TAG:文藏 |

您可能感興趣

『錦瑟』鄉村舊事
桂林人不知道的桂林舊事 桃花江上游的百年古石橋
東北王——張大帥府上的塵封舊事,梅蘭芳都去了!
《伊川賦》——憶曹植洛神舊事
滄桑偏臉城——金溝舊事
鄉村舊事:沒娘的孩子像根草
何 松:滇西的古詩舊事
水杉舊事
老澡堂的舊事
憶東林寺:東林舊事說不盡
《城南舊事》之秀貞
城市故事 百花潭舊事
城南舊事——溫暖依舊的「故都的秋」
林心如趙薇反目成仇?疑扒趙薇舊事拉其下水,網友:塑料姐妹花!
還珠舊事重提,爾康你和紫薇怎麼了?
與楊丞琳太甜蜜 李榮浩又被翻出劈腿舊事 前女友是維密真人秀選手
香港知名導演李瀚祥的收藏舊事
松桃蓼皋舊事的聲色會影,鄉愁深處的黑白印象
維京舊事——聖都設計師作品欣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