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健身 > 太極拳修養之道 健康為人生之寶 精神乃立身之本

太極拳修養之道 健康為人生之寶 精神乃立身之本

健康為人生之寶,精神乃立身之本。人生之完成基於自覺,無論就其內在心性品質、人格心理或其外在事功、學問、成就上而言,均賴於自身修養的優良與否。

太極拳修養之道 健康為人生之寶 精神乃立身之本


君子務本,本立而道生,己立立人,,己達達人,惟修養可以變化氣質, 汲修養可以提高人格,汲修養可以完成事功。做一日人,不可一日不講求修養。而傳統太極拳學就是能充分滿足現代人需求的一種最好的修身養性之道。


有言:「守常用經、處變用權、修己以道、對敵以術」,明乎此,斯可言術,強諸己,斯能任事;明乎道,斯可言術。違道言術,則困於術中,心靈失去靈朗活潑,惑於外鶩,忽於內省,錯於或然,不察當然,則強狀百出,累己累人,此非真得修養之道也。


筆者有幸在1984年從學於滬上一代吳式太極拳名家吳鑒泉族侄吳耀宗先生的入門弟子瞿興華老師門下,經老師言傳身教,口提面命得以逐步體會到太極拳學博大精深的內涵,與中華文化的光輝燦爛。吳鑒泉宗師二公子吳公藻先生在《太極拳講義》一書中說:「太極拳,乃循太極動靜之理以為法,采虛實變化之妙而為用。其姿勢也,中正安舒;其動作也,輕靈圓活。」


就吳式太極拳的修養而言,有些許感悟。

其一,吳式太極拳在姿勢上要求強調「中正」。不偏不倚,使自身重心穩定,無失重之虞。吳鑒泉宗師二公子吳公藻先生在《太極拳講義》一書中曾說:「伸屈開合之末發謂之中,寂然不動謂之定。心氣清和,精神貫頂,不偏不倚,是為中定之氣,亦道之本也。」

太極拳修養之道 健康為人生之寶 精神乃立身之本



我們都知道,人體之運動,是由脊柱為中心,牽引四肢。從拳術身法上來說,「中正安舒」是指外形姿勢的要求,「中正」隱含著人體縱向中軸,為不偏不倚的立身之道,而「輕靈圓活」暗喻人體橫向輪軸的八面支撐。為無過與不及的處世要術,十字縱橫交錯,既四平八穩又可靈活轉換,所以,吳式太極拳強調中定的道理,即在於此!


其二,安舒。吳式太極拳之所以強調安舒,是基於練拳必須心平氣和,無浮躁之弊。《十三勢行功心解》說:「立身須中立安舒,支撐八面。」安舒的安點就是練拳時必須「由自然之中,得其安適。」

在自然中,徐徐松展。才能達到「以心行廣,務令沉著,乃能收斂入骨。以廣運身,務令順,乃能使利從心。」「安舒」要求空胸下氣,學會謙卑,修養充粹,生活中不會有趾高氣揚,頤指氣使的習氣,立身中正,靜則安舒;處世圓活,動則輕靈。心氣浮躁是練不好太極拳的。


其三、吳式太極拳動作上強調輕靈。以靜制動,以柔制剛。輕柔者並非不用力,而是不用蠻力。《太極拳經》用「一羽不能加,蟲蠅不能落」,形容「輕柔」的標準。才能達到「人不知我,我知人。英雄所向無敵,蓋皆由此而及也!」「輕柔」是能否練好太極拳的標準。但也是最難練的。非用心之久,不能得此境界。


其四、圓活。練吳式太極拳必須遵照「圓活」的原則。圓者,圓滿之意也!務求每一動作、姿勢,達到圓滿的要求,而無缺陷。活者,靈活也!無遲重之弊!所以《太極拳論》首先就強調「一舉動,周身俱要輕靈,尤須貫串。」貫串是圓活的具體表現。

太極拳修養之道 健康為人生之寶 精神乃立身之本


太極拳的修養之道,在於將個體生命沉潤於天地之間。籍休養之道,以變化氣質,光輝生命,點化人生。冀以納於至善完美之最高價值統會之中。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太極 的精彩文章:

闡述太極拳含胸拔背與真正放鬆的秘密 一定要知
講述楊式太極拳大師楊澄甫先生之徒崔毅士生平
馬雲三請不就,任志強馮侖吳京等人竟然都在跟他學太極

TAG:太極 |

您可能感興趣

太極拳修養身心的內涵之二
太極拳與健身養生
「太極拳健身治百病」之原理
太極拳修養身心的內涵 之一
邱延良:《武當方圓養生太極拳》帶給更多人健康
太極拳既能健身又能療疾的特點使之成為人們呵護健康的最佳選擇
太極拳——中國武術之精髓
太極拳可以輔助治療腎虛 腎為先天之本 生命之根
太極拳的好處 太極拳的健身養生功效
老人太極拳的健身功效 能夠養護內臟
老人養生運動之太極拳,無關實戰!
太極拳練完之後最大的保健效果
太極拳與丹道養生
「氣」與「靈」太極拳之本
太極拳大師鄭悟清先生之《太極拳之練法說明》
太極拳人人可練的健康運動
練好太極拳 健身養性延年
太極拳之博大精深,奧妙無窮,我愛太極人生!
練好太極拳可助禪定 靜心寧神方能健康養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