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兩位媽媽面對孩子提問的截然不同作法:要教育不要教訓

兩位媽媽面對孩子提問的截然不同作法:要教育不要教訓

兩位媽媽面對孩子提問的截然不同作法:要教育不要教訓



全球創新教育人士交流平台

每周日「精品推薦」欄目


分享全球創新教育優質資源與方法


文丨少年商學院新媒體部


只會教訓孩子的家長與善於教育孩子的家長,是孩子長大後成為庸才還是天才的決定性因素之一。

北京大學考試研究院院長秦春華曾說,「北大寧招5歲愛提問的孩子,也不願招只會埋頭考高分的學霸。」(點此閱讀)常春藤等頂級名校越來越注重考察孩子的「批判性思維(Critical Thinking)」,其中最重要的一點是——學會提問。


但問題是,每個孩子都曾特別愛提問,都曾有過一段「十萬個為什麼」時期。但隨著年齡增長,有的孩子漸漸失去了好奇,對任何事情的態度都是「就是這樣的啊」,而有的孩子卻能在「天馬行空」的基礎上,更加清晰地思考、更具邏輯地表達,提出一個又一個高質問題,並形成自己的觀點與判斷。


拉開這種差距的是什麼呢?是孩子是否有一個/一對善於激發其問題意識,並巧妙引導提問的家長。


「把你做成人肉包子!」


學院君最近看了台灣出版人、從事繪本創作、編輯行業已逾25年的郝廣才在TED上的一個演講,他說的兩個故事讓我印象深刻(點擊下方視頻即可觀看)。



兩位媽媽面對孩子提問的截然不同作法:要教育不要教訓



第一個故事,發生在一個媽媽和她的兩個兒子身上。一次,三人外出吃飯,哥哥弟弟為了爭一輛小汽車吵起來了,媽媽不堪其擾,對哥哥說,「跟你講過多少次了!出來吃飯不要吵!」

哥哥很委屈,說弟弟搶自己的汽車。結果媽媽給出了一個「標準答案」:「他要你就給他啊!」


「為什麼?」


因為你是哥哥,你要讓弟弟啊!


「為什麼?那我這輩子不是完了嗎?我永遠不可能比弟弟小啊!」

雖然孩子的這個反問很有道理,但是媽媽的耐心已經用完了,她對兒子說,「你再不把汽車給你弟弟,我就叫老闆娘來把你做成人肉包子!」問題隨之解決,但我們都知道,這個哥哥沒有得到他想要的答案。


這是過去很多家長在面臨孩子的提問時,常有的高高在上的姿態——「哪裡有那麼多為什麼」,在當下看來,孩子的問題確實「解決」了,但是,他們得到了自己想要的答案了么?下次,下下次,他們還會鼓起勇氣去提問么?


結論可想而知。因為孩子已經知道,回應他的只會是教訓,而不是教育。


攢錢買蚊帳的美國女孩


第二個故事,主人公是美國女孩Katherine。在她5歲的時候,她看到了一部非洲紀錄片,上面說,非洲每三十秒鐘會死掉一個小朋友,然後,Katherine就在沙發上數「1、2、3……」一直數到了30,然後和媽媽說,「非洲又死了一個小朋友。」


如果是前面談到的「人肉包子媽媽」,一定會對Katherine說,「非洲死小朋友跟你有什麼關係?」但Katherine的媽媽不是這樣的,她問女兒,「他們為什麼會死呢?」然後一起上網去搜查,發現,哦,原來是因為瘧疾!


為什麼瘧疾會讓孩子死掉呢?


「蚊子傳播瘧疾,非洲有很多蚊子。」


我們這裡也有蚊子,他們為什麼不把蚊子擋在外面呢?


「因為非洲很窮,沒有錢去買蚊帳。」


……


母女倆就這樣一來一回聊了很多。沒過多久,Katherine媽媽接到Katherine班主任老師的電話,告訴她,Katherine已經很久沒交點心費了。她一問才知道,孩子是在攢錢給非洲小朋友買蚊帳!


如果是前面的人肉包子媽媽,可能會對孩子說,「你買什麼蚊帳!這個錢是給你吃點心用的!」但是Katherine媽媽非常感動,她帶著Katherine去買蚊帳,還在網上找到專門送蚊帳到非洲的基金會「Nothing But Net」,捐贈了出去,Katherine還因此獲得了一張獎狀——「致敬最年輕的捐贈者」。

兩位媽媽面對孩子提問的截然不同作法:要教育不要教訓



一個看似不著調的問題,一場親子間不經意的討論,可能爆發出巨大的能量。


受到鼓舞的Katherine把自己的洋娃娃、舊書和舊玩具都拿出來賣,還設計了創意獎狀作為贈品,雖然募款很順利,但錢還是不夠用。


她又問,「這個世界上最有錢的人是誰呢?我該怎麼找到他呢?


「是比爾·蓋茨,」Katherine的媽媽和老師都這樣鼓勵她,「為什麼不給他寫封信呢?」然後Katherine就真的到比爾·蓋茨的社交網站上去留言了,而後者還真的回復了,回復的方式也很酷——直接給前面提到的基金會,捐贈了300萬美元。


可以說,Katherine挽救了百萬非洲小孩的性命。當然,比爾·蓋茨也得到了一張Katherine自製的獎狀。

兩位媽媽面對孩子提問的截然不同作法:要教育不要教訓



要想孩子會提問


家長須知這三點


回顧整個過程,Katherine媽媽起碼做到了這三點:


第一,敏銳地捕捉到了孩子的問題意識。當孩子流露出對某個議題的興趣時,停下來做深入的討論,而不是打斷孩子的思路,拒絕和孩子溝通。


第二,耐心地啟發孩子提問的技巧,這是孩子主動學習的起點。


美國小學非常注重啟蒙孩子提問的技巧,經常使用下面這張圖——Thin & Thick Question(「淺層問題」和「深層問題」),前者引導孩子弄清楚「這是怎樣一回事」,後者引導孩子思考「為什麼會發生這件事」、「這件事和我關係是什麼」。這個思考的過程,就是孩子提升學習力的過程。

兩位媽媽面對孩子提問的截然不同作法:要教育不要教訓



Katherine今年已經16歲了,依然在組織捐蚊帳活動,這場持續10年的實踐活動,不就是最好的學習么?

兩位媽媽面對孩子提問的截然不同作法:要教育不要教訓



第三,對孩子的問題擺出平視的姿態,不把孩子當孩子,不把自己當老師。非洲為什麼每30秒會有一個小朋友去世?我們一起查資料找答案。怎麼才能幫到這些小朋友?我們一起買蚊帳寄過去。怎麼讓能量變得更大?我們一起想辦法聯繫世界首富……這樣的親子互動,於孩子、於大人都大有裨益。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知識分子 的精彩文章:

癢!癢!癢!華人科學家首次發現小鼠撓痒痒也傳染
癢!癢!癢!華人科學家首次發現小鼠撓痒痒也傳染-前沿
使用麻醉劑會影響小朋友的智力嗎?
葛墨林:「唯論文」評價已嚴重阻礙中國科技發展
要警惕精確醫學的「白象」陷阱

TAG:知識分子 |

您可能感興趣

父親聽信讒言不顧女兒死活,非要巫師生祭作法,原來竟是為了這個
注意!孩子對家長的這種作法非常不滿!
女子念要延慢蒼老肯定要多飲它,作法簡樸,還能濕肺偃咳!
養父母竟然找人作法要害死女友,讓女友去陪他們死去的兒子
愛的久了,就是這些作法,讓你們沒能走到最後
美女你這姿勢是瑜伽還是在作法
仗術逞凶,終落得作法自斃,出來行走,是要還的
減肥效果好,血糖患者都能吃,燕麥這種製作法,老人食用最適宜
狗狗因年老而全盲,家人決定用親親的方式叫它起床是個超棒的作法
土豆你吃多了,這種孜然作法的土豆試過嗎?好吃得呱呱叫!
商鞅之死:為何說是他自己作法自斃導致的?
「陰債」「嬰靈纏身」,本來想請「法師」作法轉運,卻不料他「作妖」了
生菜的經典作法,要減肥的趕緊碼起來
富家女重病去世親戚報案查證後無異常,上門女婿卻被不散陰魂困擾,法師作法後結果更可怕
清蒸鱸魚的簡單製作法 你不能錯過的易上手美食
用這個小程序,教你高效工作法
家裡人行為乖張,要考慮可能有人暗中作法加害 真實靈異事件
這可能是史上最簡單快速的毛球製作法了
一招穩健波段操作法,教你找到最佳的買進或賣出時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