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儒學 > 寫在秦趙長平戰事後的一點讀史感悟

寫在秦趙長平戰事後的一點讀史感悟

這是《追劇補史》系列第七篇,現在追的是《大秦帝國》,有喜歡這部電視劇的小夥伴也可以給我們發來您的原創文章哦,我們一同來追劇補史。


這幾天追劇《大秦帝國之崛起》,追到了長平之戰這幾集,尤其是白起殺降這段,看得人很是抑鬱和壓抑。面對秦昭襄王的一份無字詔書,白起將所謂的家國利益放在了首位,很無奈的下了殺降命令,二十萬鮮活的生命就這麼終結了。從此,六國談秦色變。


影視劇帶給人的視覺衝擊和內心震撼,比起歷史書籍的記載更為讓人震驚,也更容易引起人們心中的共鳴。當看到屍橫遍野的畫面時,當想到那個用趙軍人頭壘起來的「白起台」時,當想到接替范睢為秦相的蔡澤所說的「長平之下,流血成川,沸聲若雷」時,當看到敦煌遺文《秦將賦》中所記「欲入地兮無處竄,欲仰天兮無處逃;滿谷只聞刀劍鳴,眾山遙遙覺血氣;朝朝怨氣上衝天,夜夜唯聞鬼啼哭」時,內心自會不寒而慄!

長平之戰,可以說是春秋戰國時期規模最大、持續時間最長、戰況最為慘烈的戰爭之一,趙軍四十萬大軍全軍覆沒,秦軍也死傷過半,雙方前後的傷亡近百萬餘人!公元723年,唐玄宗李隆基巡幸至此時,對於漫山遍野白骨森森的景象,他親自致祭,將該谷命名為「省冤谷」,命高僧設水陸法事七晝夜,超度坑卒亡魂。

寫在秦趙長平戰事後的一點讀史感悟



以前,看歷史書時,當看到白起坑殺趙軍四十萬(電視劇中說二十萬),項羽坑殺秦軍二十萬,劉邦項羽在城陽屠城……到清朝的江陰二屠、嘉定三屠、揚州十日……侵華日軍的南京大屠殺、三光政策……我們將注意力更多的集中在了個人的功業上,集中到了一場戰事的勝負上,沒有真正的從內心樹立起對生命的尊重和敬畏,更沒有從那些血淋淋的數字中看出端倪,僅把數字當成了數字,而沒有它看成是一個個活生生的生命集合。

翻開每一次戰事記載,每一個看似平淡的數字,都代表著一個個鮮活的生命!在這裡,人的生命怎麼就變得這麼輕賤?想到這裡時,我的心情就無比的沉重。


面對長平戰事後雙方傷亡的這一組數字,我就在想,長平之戰爆發之前,為什麼就沒有出現一些偉大的人物,來提前阻止住這場衝突以及它可能引發的悲劇?


看到這裡時,讓我想到了公元前630年的一個人,鄭國的燭之武,從戰略高度剖析了秦、晉、鄭三國之間的關係,指出了秦只有保全鄭國,並將鄭國作為秦在中原的基地,才能獲得最大的利益,從而拆散了秦晉聯盟。這次對話,不僅讓秦穆公放棄了攻打鄭國,還留軍幫助鄭國抵抗晉國。結果是,秦晉兩軍的主力分別撤離,一場大戰被消弭於無形,鄭國的亡國危機被解除。

寫在秦趙長平戰事後的一點讀史感悟


看到這裡時,讓我想到了公元前627年的一個人,鄭國的弦高,在外出經商時,得知秦軍將要去偷襲鄭國,一面派人急速回國報告敵情,一面人假裝成鄭國的特使,用12頭牛犒勞秦軍,秦軍誤以為鄭國已經知道偷襲之事,消除了鄭國的一次亡國危機。


看到這裡時,讓我想到了公元前323年的一個人,齊國的說客陳軫,在楚國的大將昭陽帶兵攻魏,連破八城,並準備乘勢進攻齊國時,給楚昭陽講了一個 「畫蛇添足」的故事,有效的勸阻住了昭陽攻齊,平息了楚齊兩國之間將要發生的一場流血衝突,為齊楚之間換來了暫時的和平。


……


歷史中這樣的故事很多,我之所以會想到這幾個人,是因為我在想,在強勢一方準備瘋狂的揮起屠刀之時,怎麼就沒有類似人物的出現,來阻止住這些行為?唉,還是不要指望天意、心存僥倖了,這太不可靠了!


亂世出忠臣,亂世顯忠心。在國家危難傾覆之際,總會有那麼幾個人,會對國家進行竭力的挽救。

這時,我想到了公元前506年的一個人,楚國的申包胥,在他的好朋友伍子胥率領吳軍攻破楚都郢都,鞭打了楚平王屍體後,跋涉谷行,上峭山,赴深溪,游川水,犯津關,躐蒙籠,蹶沙石,蹠達膝曾繭重胝,七日七夜,至於秦庭。請求秦哀公出兵救楚,哀公不應,無助的申包胥只能依牆而哭,日夜不絕聲,勺飲不入口七日,終於感動了秦哀公。秦國發兵,將吳軍逼出楚地,助楚復國。


長平戰事之後,當秦軍繼續深入趙地,將要對邯鄲發起進攻時,白幡蔽日、無家不哭的趙國內部,所有人好像才變得理智了起來,君才像君,臣才像臣。看來,家國到了最危難的時刻,才能阻止住內部互斗的消耗。

寫在秦趙長平戰事後的一點讀史感悟


在內政治理上,趙王也變得開明納諫,聽從了虞卿的勸說,單方撕毀割地協議,實施合縱戰略,藉助國人的恨秦情緒,舉全國之力抗秦;再次重新起用廉頗,承擔起了邯鄲防守;平原君趙勝在門客李談的勸說下,散盡家資以鼓舞士氣,將邯鄲城內的婦女都收編入軍協助守城,親自組織了有三千名死士的敢死隊隨時出擊。


在外交上,趙王請出來又了一個會名垂史冊的合縱家蘇代,替趙國到秦國遊說。蘇代到了秦國後,對秦國丞相范睢說了一段類似於趙高給李斯的話,幾句話就戳到了范睢的痛處,不僅成功的離間了范睢和白起之間的關係,更成功的勸阻住了秦國對趙國的進攻,同意接受韓趙割地停戰的協議,給趙國換來了暫時的殘喘,拖延了邯鄲戰役爆發的時間,拖延了秦國統一天下的時間,給其它國家製造了機會;平原君趙勝帶著那個脫穎而出的毛遂,成功的勸說楚國出兵救趙;魏國的信陵君,為了仁德信義,通過「竊符救趙」的方式帶來了魏軍。戰國四大公子中的三大公子,魏國信陵君、楚國春申君、趙國平原君齊聚邯鄲城下,這裡幾乎成了當時東方六國有名豪傑的聚集地。


看完春秋戰國歷史後,我有一個感覺,趙人是最厲害的,最頑強的,最難征服的!後世人們在談論到東周五百年戰爭時,最慘烈的莫過於趙人所經歷過的晉陽和長平兩役:「晉陽之圍,懸釜而炊;長平之戰,血流漂櫓。」長平之戰和緊接的邯鄲之戰,趙國連續打了六七年,在損失幾十萬人的精銳之後,居然還能在邯鄲與聯軍打嬴秦軍。再後來,想落井下石佔便宜的燕國,派幾十萬大軍來攻時,被趙軍打得大敗,趙國的戰爭潛力確實不是一般的強。當戰國進入末期決戰之時,最重要的就是消滅對手的有生力量,屠兵殺降類事件層出不窮,也就不難理解了。電視劇《大秦帝國之崛起》中,設計了這樣一齣戲,白起老婆趙蔓帶兩百四十名趙軍幼卒回趙,在目睹了大戰之後的趙國慘狀,趙人更加齊心協力的要抗秦時,他理解了白起,回秦與白起重歸於好。白起的做法雖然不仁道,違反人性天理,但這卻是他對秦國統一事業的負責。這或許,是對白起殺降的另一種詮釋。


在趙魏楚聯軍的全力交戰下,在各種因素的綜合影響下,秦軍在邯鄲城下鎩羽而歸。表面上看,歷時三年的邯鄲的保衛戰,以趙魏楚的勝利結束,參戰秦軍損失過半,之前六年侵佔的領土全部丟失。實際上,完勝的趙國元氣大傷,秦國雖敗卻未傷根本。


不過,邯鄲戰事結束後,列國之間有了一個能讓大家都信賴的聯軍領袖:信陵君。公元前247年,秦軍攻魏,信陵君率趙韓魏燕楚五國聯軍,將秦軍逼回了函谷關。從此,因為信陵君的緣故,秦國一度放慢了向東方侵略的步伐。當列國佔上風時,之間互斗消耗的老毛病就又犯了,又會著扳指頭干那些暫時看起來好像損人利己,其實損人損己的事情。對於對手,強勢狡詐的秦國,這一次對魏又使起了離間計,逼得信陵君只能縱情於酒色之中,並於四年後離世。十八年後,魏國被秦所滅。


人類因為血脈傳承才得以延續,如果把我們的血緣關係向前推二千多年,誰又能保證自己的血統不是從那時對陣的秦人或趙人那裡來?現在,雖然有些社會問題比較突出尖銳,大家雖然想罵人,想發牢騷,會感覺到不滿意、不公平。不過,能夠享受到和平、統一、穩定的生活,確實是一種萬幸。政權更迭,社會動蕩,動亂戰事,除了可能會給一部分人帶來所謂的榮譽富貴之外,給普通民眾帶來更多的是生離死別,苦難深重。對於我們普通老百姓來講,更多的還是希望能有一個安定和平的生活環境,能夠盡享人生的天倫之樂。


跳出歷史事件,回歸現實社會;周邊態勢嚴峻,各方磨刀霍霍。


不知道我們未來將要面對的敵人會是什麼樣子,或許有理智,或許沒有理智。面對有理智的敵人,避免戰爭的有效方式是,讓國家和民眾強大到能令敵人畏懼,強大到能讓敵人會有自損八千的估量時,才有可能「不戰而屈人之兵」。面對沒有理智的敵人,別無它法,大家只能是拿起武器,進行殊死的抵抗。


寫到這裡時,很抱歉的對小夥伴們說一聲,因為個人工作時間方面的原因,木林的追劇補史系列暫時將要告一段落,對於前期文章中存在的一些問題,還請大家見諒。請大家多關注歷史百家爭鳴其他作者的文章,我們大家一起在讀史悟史的路上前行。


歷史總是在重複輪迴,好人在輪迴,惡人同樣也在輪迴;好事在輪迴,惡性事件也在輪迴。未來,我們遇到的會是那類敵人呢?忘戰必危,備戰消慮;好戰多險,軍強無憂;消極避匿,畏戰必亡!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歷史百家爭鳴 的精彩文章:

一飯之德必償,睚眥之怨必報的范雎
朴槿惠下台,但是你要知道這是韓國第幾共和國!
聲勢浩大的黃巾起義為什麼失敗了?
中國的議會制,因為他的死而終結

TAG:歷史百家爭鳴 |

您可能感興趣

馮學榮:讀史寫史,要講邏輯
先讀演義,後讀史記——崇尚英雄主義的年齡段就讓孩子讀歷史故事吧!
讀史書的一點歷史思考
孩子讀史就像看高人下棋,這才是打開《史記》的正確姿勢!
讀史│承受千古奇冤,揭秘歷史上真實的潘仁美
讀史有悟:談隱逸
風在念經 月在讀史 烏鎮讓人讀了一遍想重來
讀史明理:逝去的兵種,曾鑄就戰爭史輝煌,如今保留只是為了紀念
網路讀史,如何辨別小編是不是在一本正經的胡說八道?
【讀史】光緒皇帝的新聞思想
讀史|歷史上的「雄安」:康熙在白洋淀設行宮
讀史必讀《史記》,一天4篇,一個月讀完
喝茶讀史:愛茶人必讀的經典故事
讀史拍案驚奇之一、貞觀年間的一個案件,時隔四十餘年武則天為之平反
孩子讀史就像看高人下棋,讀透《史記》,你就是下一個滿分者
梁羽生「讀史小識」告訴你,武則天是否真的荒淫。
人生三大幸事,讀史,讀書,喝茶!
讀史漲知識:為何有宋一朝不殺士大夫,原因在這裡
讀書與寫作-讀史蒂芬·金《寫作這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