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讀史|歷史上的「雄安」:康熙在白洋淀設行宮

讀史|歷史上的「雄安」:康熙在白洋淀設行宮

中共中央、國務院近日印發通知,決定設立河北雄安新區。雄安新區規劃範圍涉及河北省雄縣、容城、安新三縣及周邊部分區域,其定位為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的集中承載地。

這三個縣在漫長的歷史中,與北京都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為了治理白洋淀,康熙時期在此建起了四座行宮。被北京人視作「城隍爺」的明代名臣楊繼盛正是容城縣人。

安新縣的「皇家情緣」

如今的安新縣境內,曾經有過兩個州縣:一個是新安縣,舊時也稱渥縣,其治所位於安新縣北部、今日安新縣政府所在地,另一個則是位於西部的安州,舊時也稱葛城,其治所在今日的安州鎮。「安新」二字也是新安和安州這兩個地名的合稱。

金世宗時期,設立安州,並將州治所遷至濡陽城,從此,濡陽就有了「安州」一名。泰和四年(1204年),金章宗設置渥城縣(其治所在渾埿城,即新安城)。新安縣在歷史上和皇室有過幾次「親密接觸」,其中第一次應該算是從金代章宗皇帝開始。金章宗時,重築渾泥城(即後來的新安城),並改名為「渥城」。金章宗為何如此看重這座城?

這與金章宗非常寵愛的妃子李師兒有關。

李師兒的故鄉就是渥城,李師兒雖然出身貧賤,但是卻極為聰慧,很多東西更是一學就會,再加上姿色貌美,很快便得到了章宗的寵愛。為了這位寵妃,章宗皇帝也是費盡了心思,他將李師兒故鄉的新安縣縣城大加修葺,設置了景寧、廣德、來遠、安仁四座城門,還將安州治所遷入新安縣,大大提高了新安的地位。在《新安縣誌》中還找到了諸如建春宮、望鵝樓、蓮花池等古迹的記載,這些古迹或是章宗為自己興建的行宮,或是其和李師兒游賞之所。為了一位寵妃而興建了一座城池,這在中國歷史上也算是不多見的情況。

古城安州的「陳氏三進士」

安州(如今的安州鎮),同樣是一座歷史名城。在清代的《安州志》中,就提到了「濡陽八景」的說法。據記載,八景之一是「易水秋風」,此處有秋風台,為燕太子丹送別荊軻之處。

古城安州,歷來文脈綿延不斷,人才輩出。宋代至清代,安州共有三十多名進士,在這些進士中,

最具傳奇色彩是安州「陳氏三進士」:陳德榮、陳德華、陳德正三兄弟。

陳德榮(1688 -1747),雍正四年(1726年),代理貴州布政使,掌管一省民政、財政。他帶領百姓墾荒闢地,種桑養蠶,還到鄰省招募種棉、織布、養蠶等方面的技術人才,設立機構,進行技術培訓。雍正七年,幾個州縣開墾田地3600畝,開野蠶山場100多所,織機戶戶相聞。時至今日,遵義的「遵綢」享有盛名。

陳德正後裔陳士驊(1905-1973),是中國著名的水利工程學家、教育家。1949年後陳士驊任北京大學工學院代院長、清華大學副校長等職。

康熙皇帝在白洋淀設行宮

雄安新區規劃公布後,有專家指出,雄安新區地處京津冀大氣環境和水環境敏感地區,緊鄰「華北之腎」白洋淀,新區開發建設必須以生態環境保護為前提,全面實施生態、綠色發展戰略。白洋淀的地位和作用再一次得以凸顯。

北宋時期,六宅使何承矩在白洋淀一帶築堤貯水,引水灌溉建立屯田防線。北宋名將楊延昭曾在此屯兵抵禦遼軍。到了明代,白洋淀一帶十年九澇,史籍上常見白洋淀災情的記載:「明成化十四年四月,安州、新安大水,城幾陷」;「明萬曆二十七年秋,大水浸城,新安城門壅土為障,四境尺地無餘」……

當時的水災給老百姓帶來極大的災難,明清兩朝,皇帝都比較重視白洋淀的治理。到了清朝初年,康熙皇帝尤為重視。康熙五年(1666年),開始興修白洋淀地區的水利治理工程,先後若干次發帑築堤。當年,康熙皇帝在治理白洋淀時,先後圍繞白洋淀興建了四座行宮,這些行宮興建的目的有兩個,其一是為了皇帝在這裡舉行水上圍獵(俗稱「水圍」)活動,其二則是為了皇帝閱視白洋淀河工駐蹕之用,四座行宮如今已經蕩然無存。

雄縣曾是宋遼邊陲重鎮

雄縣位於白洋淀東部,東部與霸州相鄰。關於雄縣,有不少故事。明代成書的《楊家將演義》是一部在民間廣為流傳的英雄傳奇小說,小說中的不少內容還演變成戲曲被搬上舞台。在這部文學作品中經常提到「三關」這個詞,其中之一的「瓦橋關」便是今日河北省雄縣所在地。

五代時期後周的統治者,即周世宗柴榮在位期間,進行了一次北伐,用了一個多月的時間收復了十六州中的瀛州(今河北任丘)、莫州(任丘市鄚州鎮)和「三關」地區(瓦橋關、益津關、淤口關),並在瓦橋關設置雄州,益津關設置霸州,這也是雄州得名之始。

不巧的是,收復這些地方之後,周世宗便生病了,北伐只能終止,大軍班師回京。不久周世宗去世,後周很快被北宋政權接替。終宋一世,幽雲十六州沒有全部收復,於是周世宗所收復的這三關地區,也最終變成了宋遼對峙的前線。「白洋淀」這個稱呼最早便是在《宋史·河渠志》中出現,當時叫做白羊淀,與之對應的還有黑羊淀等湖泊。無論名稱如何變化,有一點是確定的,即白洋淀在北宋時期,是中原王朝的一道水上長城。

容城縣走出來的北京「城隍爺」

容城縣在安新縣北,其南面緊鄰白洋淀。與安新縣和雄縣一樣,容城也有著悠久的歷史。秦朝在這裡設置郡縣,名為宜家,屬上谷郡。容城之名始見於漢代,據《容城縣誌》記載,漢景帝中元三年(前147年)以匈奴降王徐盧封容城侯,是為容城侯國。容城歷史悠久,人才輩出,容城最令人熟知的就是「容城三賢」:元初大學者劉因、明代名臣楊繼盛、明清之際的鴻儒孫奇逢。

在短短八年的仕途生涯中,楊繼盛詮釋了「忠臣」和「直臣」這兩個辭彙的含義。嘉靖二十九年(1550年)楊繼盛調往京城。當時蒙古俺答汗部不時騷擾明帝國北部邊陲,而此時咸寧侯仇鸞主張開馬市與俺答汗部媾和。楊繼盛向皇帝上書陳述了「十不可、五謬誤」。這道奏疏令仇鸞十分惱怒,他想盡一切辦法陷害楊繼盛,先把他下了詔獄,接著將他貶官。後來嘉靖皇帝意識到楊繼盛的觀點是正確的,便將他再次起用。嘉靖三十二年(1553年),楊繼盛上書嘉靖皇帝,曆數嚴嵩的「五奸十大罪」,寵愛嚴嵩的嘉靖皇帝聽信讒言,將楊繼盛打入詔獄。嘉靖三十四年(1555年),楊繼盛被斬首於西市(今北京西四路口)。楊繼盛去世後,京城的老百姓敬而憫之,將楊繼盛故宅改廟以奉,尊為「城隍」,並以其妻配祀。楊繼盛死後十二年,穆宗追認楊繼盛謚號為「忠愍」。

(摘自《領導文萃》2017年8月上)

稿件來源:《北京晚報》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康熙 的精彩文章:

九子奪嫡之謎,看到這兩個點,就了解到底為啥康熙傳位於四阿哥
康熙之死和雍正有關嗎?一位義大利人道出了真相
康熙御駕親征噶爾丹,三敗噶爾丹終平叛亂
一件事告訴你孝庄對康熙這一生影響有多大
弘時必須死?從雍正殺子的傳聞解讀康熙朝末年的儲位之爭

TAG:康熙 |

您可能感興趣

李華瑞:王安石讀史斷想
讀史談今:安祿山的發家史
讀史|內陸亞洲視野下的新清史研究(上)
(33)孫武和《孫子兵法》:讓世界追摹的東方遠古智慧——《讀史要略之禮樂中華》
讀史識 | 曹家齊:宋朝皇帝與朝臣的信息博弈
讀史悟道:《羅馬帝國的隕落》
讀史札記:滿族肇興之地與長白山神祭祀
(46)趙武靈王:「胡服騎射」背後的「兒女情長」——《讀史要略之禮樂中華》
讀史小記:秦·昭襄王的「微操作」
我們為什麼喜歡讀歷史?讀史三境界:權術、大勢、歷史
讀史閑話:羅馬帝國今何在
(47)遙望黃金台,昭王今安在——《讀史要略之禮樂中華》
讀史|內陸亞洲視野下的新清史研究(下)
讀史雜文:我所了解的康乾盛世
讀史識 | 曹柯平 王小盾 徐長青:海昏侯墓地符號世界:當盧紋飾研究
讀史小記:秦·「定海神針」華陽太后
溫慶新:閱讀史視域下纂修《四庫全書》的歷史意義
(28)孔子登場:世界文明的爆發和中華民族的「獲麟」——《讀史要略之禮樂中華》
清風讀史之八:醉卧沙場君莫笑——漫談真實的中國古代戰爭
章太炎先生:讀史與文化復興之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