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昔日社會主義強國,同時對抗美蘇,後爆發內戰,分裂解體

昔日社會主義強國,同時對抗美蘇,後爆發內戰,分裂解體

二戰結束後,鐵托領導下的南斯拉夫共產黨奪取了該國統治權,建立南斯拉夫聯邦人民共和國(1963年改名為南斯拉夫社會主義聯邦共和國),並加入了蘇聯為首的社會主義陣營。


但僅僅過了三年,南斯拉夫便與蘇聯集團決裂,從此走上了不屬於東方,也不屬於西方的獨立自主之路。



昔日社會主義強國,同時對抗美蘇,後爆發內戰,分裂解體


南共與蘇共決裂的原因,雲石君在上一節《地緣政治:南斯拉夫2》中已有解讀。簡單的說,南斯拉夫地處東西方兩大陣營的物理前沿,隨著冷戰大幕的開啟,美蘇兩大集團關係惡化,強勢對抗。這種格局下,南斯拉夫但凡選擇站隊,無論歸於何方,都必將淪為大國博弈的馬前卒和炮灰——而南斯拉夫當然不願充當這種犧牲品。通過獨立自主,既可以抽身事外,又可能在兩大陣營的夾縫中左右逢源,爭取自身利益的最大化。而南斯拉夫作為區域性大國的較強國家實力,以及巴爾幹半島在地緣政治上極端敏感性,使得南斯拉夫也有獨立於東西方之外的本錢。


基於這種邏輯,南共選擇了「背叛」蘇聯,並由此開創了社會主義國家與蘇聯決裂的先河。


只不過,雖然在政治權力層面,南斯拉夫選擇了獨立自主,拒絕被蘇聯利用和介入。但在國家組織架構設計上,南斯拉夫依然跟蘇聯保持了一脈相承——他們都是聯邦制國家;實行以黨治國,南共一黨專政,同時,在權力金字塔頂端,黨的領袖(鐵托)掌握絕對權威,近似獨裁——其地位類似於斯大林之於蘇聯;

民族政策上,南斯拉夫採用蘇式的民族共和國聯邦制度,以民族和聚居區域為標準,將全國劃分為塞爾維亞、斯諾文尼亞、黑山、波黑、克羅埃西亞、馬其頓等六個加盟共和國——在塞爾維亞共和國之下,還有科索沃、伏伊伏丁那兩個自治省;這些加盟共和國和自治省,在自身區域範圍內,享有高度自主權。


按理說,南共既與蘇共分道揚鑣,那完全沒有必要再模仿蘇聯。而事實上,在經濟、社會等領域,南斯拉夫也確實與蘇聯模式漸行漸遠;但唯獨在政治體制上,南共雖也有多番改造,但是大致仍延續了對蘇式體制的傳承。


這是為什麼?


首要原因,當然南共的紅色出身。蘇聯在紅色世界的老大哥地位,不可避免的對其他國家的紅色政權產生重要影響。基於這種慣性,南共在國家政治制度方面對蘇聯制度有所繼承,也是情理之中。


但拋開師門淵源,從南斯拉夫的國情來看,對蘇聯經典政治體制的傳承,是維繫南斯拉夫這個國家存在的幾乎唯一選擇!

這話怎麼說?


在之前的《地緣政治:巴爾幹火藥桶》中,雲石君曾說過,巴爾幹半島全境多山,山脈縱橫交錯,所以不僅自身地緣實力不強,難以孕育強勢本土勢力,並且地緣結構支離破碎,缺乏強勢核心,反映在政治上,就是自身難以整合為一體,人文結構上,由於其地處東歐(東正教)、西亞(伊斯蘭)、歐洲(中南歐天主教)三大地緣文明勢力的交匯,這使得它不可避免的受到各種不同強勢外來文明的影響,所以民族、文化構成極端複雜。


南斯拉夫作為巴爾幹半島的主體大國,它的國家結構,自然也與巴爾幹半島的地緣人文環境高度吻合:



昔日社會主義強國,同時對抗美蘇,後爆發內戰,分裂解體


政治上,由於國家內部地緣結構支離破碎,缺乏強大到足以壓制四方的強勢核心,所以這個國家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天然缺乏——塞爾維亞、斯洛維尼亞等名詞,不僅指代一個政治上的國家;同時也是一個相對獨立的民族和地緣板塊;


至於人文特徵層面,內部的地緣撕裂與外部各大文明勢力,從不同方向、持續上千年的投射影響,使得南斯拉夫在民族和宗教構成上超級複雜:它境內主要有五大民族——塞爾維亞、黑山、克羅埃西亞、斯洛維尼亞、馬其頓五個主體民族;語言上,則有塞爾維亞克羅埃西亞語、斯諾文尼亞語、黑山語,宗教上,則有源自歐洲的天主教、東羅馬帝國時代遺留下來的東正教,以及奧斯曼土耳其統治期遺留的伊斯蘭教。這種民族、語言、宗教的差異,將南斯拉夫人事實上分割為多個不同的族群,而且沒有哪個擁有絕對的優勢——甚至連相對優勢都沒有。



昔日社會主義強國,同時對抗美蘇,後爆發內戰,分裂解體


地緣結構的支離破碎,以及人文結構的超級複雜,使得南斯拉夫看上去完全不具備整合成國的起碼基礎。不僅如此,這麼多的族群,擠在這南斯拉夫這區區25萬平方公里的狹小區域內,上千年下來,彼此間積累的矛盾和利益衝突那更是閉著眼都能想出來。


面對這種極端不利的客觀條件,南斯拉夫要維護國家同一的難度可想而知!


但再難也要做。國家都已經形成了,難道還拆了不成?就算有些人願意,但以南斯拉夫這個國家組織為基礎構建的既得利益集團,那也是肯定不願意的。


但是,怎樣才能維繫國家統一呢?


很多人的第一反映,是搞分權民主。畢竟民主天然具有政治緩衝閥功能,通過民主制度,將衝突局限在政治框架內,各方通過政治博弈(比如議會鬥爭)等方式來決定利益分配,這樣就可以避免矛盾擴大到社會層面,引發國家動蕩、內戰和解體。


聽上去,這倒也確實是套不錯的邏輯。但在具體運用中,它根本不符合南斯拉夫國情。


為什麼這麼說?


因為,民主不是萬能的,雖然它確實自帶緩衝閥功能,但這種功能是有局限的。只有矛盾和衝突相對較小的情況下,民主才能起到調和之用。而如果各派利益衝突過大,到你死我活的地步,那民主也只有無能為力。


而南斯拉夫就是後一種。南斯拉夫的地緣和人文結構超級複雜,這種情況下,各族群矛盾十分尖銳,壓根很難靠談判和妥協來調和——打個比方,克羅埃西亞共和國境內的克族人,認為塞爾維亞族搶了他們的地盤,要他們退出克羅埃西亞;相對富裕斯諾文尼亞,認為中央政府不應該用他們的錢,去補貼波黑的那幫窮鬼。波黑的穆族和塞族,圍繞著東正教和伊斯蘭教的信仰,更是有著千年的積怨。這些矛盾,哪是靠簡單的民主就能解決的了的?如果真要強行搞民主,把權力下放到地方,那其結果只能是大家談不攏,然後一鬨而散——甚至爆發內戰!


所以,南斯拉夫搞不了分權民主!要想維持國家統一,中央集權就成為必須!


而在中央集權上,南斯拉夫也必須高度借鑒蘇式模式。


因為南斯拉夫地緣結構太過撕裂,所以就算想中央集權,也沒有一個強勢地緣板塊或者族群可做依託。


至於人文層面,鑒於族群高度撕裂,中樞不管代表那個族群,都會引發族群的集體反對。而鑒於沒有一個族群有壓制其他族群的絕對優勢——甚至相對優勢都沒有,所以不可能以主體族群為基礎,構建出威權式集權式國家。


那這該怎麼辦?


在二戰前,當時南斯拉夫王國的應對之策,是宣揚泛斯拉夫主義——通過對南部斯拉夫人這個共同的族系起源的宣傳,爭取以此為紐帶,彌補可現有族群的分歧,增加他們的情感聯繫,進而獲得國家向心力。


但這個嘗試最終被證明是失敗的。畢竟所謂的斯拉夫族系起源,存在於幾千年前。經過這麼久的歷史演化,這種共同點早就煙消雲散。現在想重新喚醒,談何容易?


既然無法打造出共同的族系認同,那南斯拉夫就只能另尋它法,通過其他的方式,構建國民的共同情感紐帶和國家認同。而這所謂的「它法」,就是紅色意識形態,以及基於領袖「鐵托」的高度個人崇拜。



昔日社會主義強國,同時對抗美蘇,後爆發內戰,分裂解體



二戰後,紅色意識形態在全球範圍內影響力大漲。紅色意識形態是以縱向的階級屬性為敵我劃分標準,突破了地緣、民族、語言等橫向結構限制;而紅色意識形態主張的無神論,在工業革命,人類征服自然能力不斷提高,對自然敬畏心大減,自信心空前膨脹的19世紀、以及20世紀中前期,也有越來越強的說服力——可以嘗試利用它,來實現對所有宗教體系的整體取代。


通過培育共同的紅色意識形態認同,可以一舉突破南斯拉夫內部的幾乎所有結構性隔閡,於是就成為破解南斯拉夫地緣、人文困局的最佳手段。也正因為如此,南斯拉夫在脫離蘇聯後,依然堅定的尊奉紅色意識形態——因為它是維繫南斯拉夫國家認同的重要紐帶。


只不過,紅色信仰的紐帶作用,僅僅只體現在精神領域,鑒於南斯拉夫國情的極端複雜性,光靠這種虛活是不夠的。在世俗層面,還得有切切實實的依託。


而這,就是鐵托的絕對獨裁與個人崇拜。獨裁作為中央集權的最高形式,可以最大限度的降低統治集團的分歧內耗——這在國家地緣、人文結構超級複雜,力量來源分散,且彼此間分歧嚴重的南斯拉夫,是十分重要的。而鑒於領袖作為國家的最高代表,通過塑造領袖的英雄形象,可以有效吸引國民的崇拜和認同,再將這種對對現實中客觀存在的人物的認同,連帶的傳導到對虛擬的國家的認同上,進而達到增加國家凝聚力和向心力的目的。


南斯拉夫國內族群嚴重分化的特殊國情,決定了紅色意識形態與個人崇拜,對維護國家統一,打造全民情感認同,有著非凡的意義。這些客觀層面的積極作用,與南共以及鐵托主觀利益考量相結合,一起決定了南斯拉夫哪怕在與蘇聯分道揚鑣後,依然對蘇式政治模式在整體層面予以繼承。


這一系列政治手段,再加上在經濟和外交領域的有力措施,使得南斯拉夫在建國後的頭三十年內,有效維護了國家的完整和統一——這對這個天然四分五裂的國家來說,真的是很不容易的。


但隨著歲月的流逝,南斯拉夫維繫國家統一的兩條紐帶,卻都出現了鬆動,並且愈演愈烈,最終徹底斷裂。而這種共同認同的破滅,以及國家經濟的惡化,不僅導致了南共政權的覆沒,甚至還引發了南斯拉夫的解體,與內戰的爆發。



昔日社會主義強國,同時對抗美蘇,後爆發內戰,分裂解體



這是怎麼回事?這與形勢的變化,以及紐帶本身的結構性缺陷有關。


首先說個人崇拜。鐵托的崇高威望,並不是天然就有的。這種威望的形成,一是因為鐵托在二戰中帶領南斯拉夫各族人民,驅逐了他們的共同敵人——納粹德國;二是因為他在南共體系內,獲得了絕對的權力——所以獲得了走上神壇的資源支撐。


但是,南斯拉夫不是君主世襲制國家,鐵托也不是奉天承運的皇帝,所以他的領袖威望,無法像古代中國皇帝那樣順其自然的繼承。


鐵托去世後,不僅其作為民族英雄所獲得的威望自然就自然隨之而去;而且由於鐵托去世前並未指定接班人,更沒有給接班人培育個人勢力和威望,所以南共核心層一下出現了群雄並起的局面——這種各派互相制衡之下,最後形成了一個主席團集體領導,各派輪番執政的局面。這不僅在世俗層面,大幅削弱了南共中樞的實力,更使領袖個人崇拜這個雖然極端,但卻能有效維護全民認同的紐帶不復存在。


其次,20世紀後期,國際共運陷入階段性低潮,蘇聯也頹勢盡顯。


隨著蘇東劇變的爆發,紅色意識形態在歐洲範圍內的影響力短期內急劇萎縮.這種情況下,不僅南共政權的合法性受到嚴重衝擊,維繫南斯拉夫國民共同認同的另一條精神紐帶也就此斷裂。


個人崇拜與紅色意識形態,曾經是南斯拉夫維繫國家統一的共同精神支柱。隨著這兩大支柱的崩塌,不僅南共這個政權土崩瓦解,而且由於原先被壓制的內部地緣、人文矛盾也重新爆發,所以鬧到最後,甚至直接導致了南斯拉夫這個國家的分裂解體!


隨著南共政權的覆沒,南斯拉夫也分崩離析。隨後,前南地區爆發了大規模內戰。隨著這場為期10年的內戰(從1991年蘇聯解體到2000年南聯盟總統——米諾舍維奇下台),南斯拉夫這個曾經的巴爾幹之虎徹底沒落。



昔日社會主義強國,同時對抗美蘇,後爆發內戰,分裂解體



而在這場拆分南斯拉夫的大戲中,美國也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尤其是大家熟知的1999年科索沃戰爭(即美國轟炸中國大使館那次),美國為首的北約直接出兵,給了南斯拉夫最後一擊。此戰過後沒幾年,南斯拉夫(後一度改名塞黑)除塞爾維亞之外的最後一個加盟共和國——黑山宣布獨立,這個國家也徹底沒落,成為一個無足輕重的內陸小國。


那麼,問題就來了:南斯拉夫在冷戰時一直是高度獨立,並沒有追隨蘇聯,跟西方作對;甚至,南斯拉夫也主動放棄了紅色意識形態,積極向西式國家轉型。為什麼在這種情況下,美國卻要對南斯拉夫動手,非把它徹底整廢才能甘心呢?關注微信公眾號:雲石,雲石君下一節繼續解讀。


本文為雲石地緣政治第141篇——南斯拉夫之第4節。對地緣政治與國際關係感興趣的讀者,請用微信搜索公眾號:雲石,持續收看全部雲石君原創地緣政治文章。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雲石 的精彩文章:

中國為何會在對北亞控制權的爭奪中輸給俄羅斯?
此國歷史上稱霸全球2000年之久,如今卻病入膏肓
她由農婦成為皇后,卻不認生父,與小叔子通姦,被殺
她被皇帝老公無視,兒子差點被墮胎,後來卻成為皇后

TAG:雲石 |

您可能感興趣

昔日社會主義強國,後爆發內戰,被肢解成七個小國
昔日東歐小霸王,力抗美蘇,後爆發內戰,分崩離析
美國經濟戰略大調整,中美將會爆發貿易戰
俄媒:如果真爆發戰爭,中國必將震驚世界
他最早判斷出蘇德戰爭的爆發時間,讓美國總統也佩服
朝鮮戰爭爆發後,美國威脅向中國扔原子彈,毛主席無畏,她卻支持
美軍擊落敘戰機,美與伊俄全面對抗將爆發?
朝鮮:美國膽敢挑釁,核戰爭就會爆發
抗戰爆發前的美麗中國,戰爭毀了這一切!
抗戰全面爆發時,為什麼中日兩國都沒有正式向對方宣戰?
戰爆發中國援朝之初,恐怕全世界會預知中國如此落後必敗無疑。
美俄冷戰之後最危險的核對抗爆發,美卻被中國牽著走
抗戰爆發後,國軍為什麼會選擇在上海主動反擊日軍
美媒稱,美國會因為四個原因和中國爆發戰爭
全面抗戰爆發後,長江上的英美巡邏艦結局如何?
若美俄之間爆發戰爭,俄羅斯會打敗美國嗎?
中國又一大發明意義重大,成功實現可掌控全世界,阻止戰爭爆發
抗戰五問:為何抗日戰爭在中國的腹心之地爆發
國軍戰將不顧父親病危,堅持抗日,內戰爆發他辭職回家,絕不參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