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朝鮮國藏一件中國乾隆年間制絕品文物,中國氣象博物館專程去複製

朝鮮國藏一件中國乾隆年間制絕品文物,中國氣象博物館專程去複製


古人如何測量降水的?


本文作者 倪方六


3月23日是世界氣象日。這是世界氣象組織於1961年起設定的,旨在提醒世人對氣候和環境變化的重視。這篇文章就來說說古代的氣象測報的降水測量。


朝鮮國藏一件中國乾隆年間制絕品文物,中國氣象博物館專程去複製



古代,風和雨是最要關注的氣象,因事涉旱澇,決定年成豐歉。古人都希望風調雨順,這樣農業生產就有收穫,就能吃飽皮。因為風雨直接影響民生,所以歷朝歷代都重視測報,尤其是對雨、雪這類的降水,地方是必須記錄,上報朝廷的。


早在東漢時,朝廷對降水測量工具已有明確的要求。《後漢書·禮儀志(中)》記載:「自立春至立夏,盡立秋,郡國上雨澤。」可見,測雨在當時已成一種制度。那麼用何工具,以弄清降水量大少?

古人測量降水分測雨和測雪兩部分,從南宋秦九韶《數書九章》中記載的數學題來看,分別有「天池測雨」、「圓罌測雨」和「峻積驗雪」、「竹器驗雪」等幾種方法式。其中「天池測雨」法,是用天池盆來收集雨水,通過計算獲得準確的地面降水量:


「問今州郡都有天池盆,以測雨水。但知以盆中之水為得雨之數,不知器形不同,則受雨多少亦異,未可以所測,便為平地得雨之數。假令盆口徑二尺八寸,底徑一尺二寸,深一尺八寸,接雨水深九寸,欲求平地雨降幾何?」答案是:「平地雨降三寸。」



朝鮮國藏一件中國乾隆年間制絕品文物,中國氣象博物館專程去複製



(圖:宋代圓罌測雨器(承雨器,中國北極閣氣象博物館展品))

天池盆並不是專用工具,而是預防火災,積蓄雨水用容器。圓罌則是一種小口大腹的積水(酒)器皿,先秦時人們也已使用,時守城工具中就必備「罌」,用之盛水。《墨子·備城門》稱:「用瓦木罌,容十升以上者,五十步而十,盛水且用之。」


「圓罌測雨」法是這量測量的:「問以圓罌接雨,口徑一尺五寸,腹徑二尺四寸,底徑八寸,深一尺六寸。罌里接得雨一尺二寸。圓法用密率,問平地雨水深幾何?」答案是,「平地水深一尺八寸。」


「峻積驗雪」法:「驗雪占年。牆高一丈二尺,倚木去址五尺,梢與牆齊,木身積雪厚四寸,峻積薄,平積厚,欲知平地雪厚幾何?」答案是,「平地雪厚一尺四寸。」


「竹器驗雪」法:「以圓竹籮驗雪,籮口徑一尺六寸,深一尺七寸,底徑一尺二寸,雪降其中,高一尺,籮體通風,受雪多,則平地少,欲知平地雪高几何?」答案是,「平地雪厚九寸。」



朝鮮國藏一件中國乾隆年間制絕品文物,中國氣象博物館專程去複製


(圖:清代方型測雨器,中國北極閣氣象博物館展品)


具體是如測算的,是算術問題,有興趣的網友自己去算吧,這裡不多說了。「天池盆」、「圓罌」、「峻積」、「竹器」取自生活實用器,雖比較簡陋,卻是事實上的「測雨(雪)器」。到了明朝時,中國測量降水的工具和水平都進一步提搞了,有了質的進步——出現了全國統一標準的降水測量器。


據清初學者顧炎武《日知錄》(卷十六)「雨澤」條,明太祖朱元璋當皇帝時,曾「令天下州縣長吏,月奏雨澤」。明仁宗朱高熾即位後,通政司請示把積累地的雨澤奏章送給事中收藏,明仁宗不同,表示以後凡上地方上報的雨水奏章,「朕親閱焉。」

明永樂末年,朝廷備有全國統一的測雨器,供給地方州縣使用,方便上報降水情況。正統七年(公元1442年)更出現了有標準的銅製雨量器,而歐洲在近二百年後方才有這樣的雨量器。


清朝的測雨器已接近現代,上面刻有標尺。康乾時期,清廷將這種改進後的測雨器發到地方各州縣。如果這種清制測雨器在國內已不到了,但在朝鮮國家歷史文獻館裡還保存著清制測雨器。這是件絕品文物,測雨器放在花崗石台基上,台基刻有「測雨台」和「乾隆庚寅五月」等字樣,從紀年看,這是公元1770年所制的一個黃銅質地雨量器。


這怎麼一事情?原來當年不只發給地方使用,進行也送給朝鮮使用,對朝鮮半島的雨澇情況也很關心和重視。現在,在南京「中國北極閣氣象博物館」有清制測雨器,便是複製朝鮮館藏品(見下圖)。



朝鮮國藏一件中國乾隆年間制絕品文物,中國氣象博物館專程去複製



(圖:清代測雨台,中國北極閣氣象博物館仿朝鮮保存品建)


值得一提的是,在配發標準雨量器的同時,明清兩朝還要求地方認真紀錄氣象數據。


尤其是清朝,還設計出專業氣象觀測薄《晴雨錄》,陰、晴、雨、雪、雷電、風向等都在觀測範圍內,逐日記錄,中國國家第一檔案館收藏了不少當年地方呈報給朝廷的《晴雨錄》。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的精彩文章:

《鹿鼎記》韋小寶的師父陳近南真有其人,竟在台灣顯靈!
警惕小兒肺結核 這幾個癥狀家長要知道
東南西北在哪?在北京問路我總是一臉懵逼
男人戴什麼品牌的手錶最彰顯品味

TAG: |

您可能感興趣

國際博物館日:走進中國唯一一座古代墓葬專題博物館
中國古代藝術博物館—上海博物館
中國「當代藝術」沒有中國性
日本和尚假扮花姑娘來中國盜國寶文物
美國大都會博物館展出巴西私人收藏中國瓷器
英國珍藏的絕版中國老照片
中國的「門」文化
中國海派書畫家程十發國畫作品欣賞
不光是面膜 中國遊客韓國購物新寵誕生
海外利益集團:利用中國文物管理「漏銅」 大肆掠奪中國文物財富
中國石龍「入住」阿根廷中國城 弘揚中國傳統文化
曝光中國古代用品
日本京都國立博物館裡的中國頂級畫作
世界最好宮廷鐘錶在中國 英國藏品最誘人
三國文化日本繼承?中國應如何重拾文化自信
文化中國專訪李守力:中國崛起離不開國學
中國傳統文化——扇文化
那是錢穆的中國和中國文學史
珍藏版中國風情畫
中國大使與外國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