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中醫 > 中醫最愛用的30餘種單穴療法,操作簡單,見效迅速!

中醫最愛用的30餘種單穴療法,操作簡單,見效迅速!

單穴療法是指在一個穴位上刺激治療疾病的方法,包括針刺、灸法、貼敷、撥罐、穴位注射、推拿手法等。這種手法有著操作簡單,見效迅速著稱,而應用單穴治療疾病應該是最基本的治療方法。今天小編給大家分享一篇關於單穴治病的文章,包含了常見30多種單穴的取穴手法及主治功效。

中醫最愛用的30餘種單穴療法,操作簡單,見效迅速!

5、穴 名:神門(手少陰心經、原穴)

取穴方法:掌側腕橫紋尺側上方凹陷處。

主 治:多汗症。

手 法:直按斜頂向內關1—2分鐘。

6、穴 名:湧泉(足少陰腎經、井穴)

取穴方法:足底前、中三分之一交界處,屈足卷趾時呈凹陷處。

主 治:足心熱。

手 法:揉按36次。

7、穴 名:盲俞(沖脈、足少陰之會穴)

取穴方法:肚臍旁開五分。

主 治:頭痛。

手 法:拇、中指按後,斜向上頂,左治右,右治左。

8、穴 名:列缺(手太陰肺經、絡穴、八脈交會穴,通於任脈)

取穴方法:兩手虎口相交叉,食指尖所指筋骨凹陷處。

主 治:頭頂痛。

手 法:直按斜向上頂。

9、穴 名:懸鐘(足少陽膽經、八會穴之髓會)

取穴方法:足外踝尖直上三寸,腓骨後緣。

主 治:偏頭痛。

手 法:按揉3—6分鐘,左治右、右治左。

10、穴 名:定喘(華佗夾脊)

取穴方法:在大椎旁開五分處。

主 治:哮喘。

手 法:斜向肩部頂1-2分鐘。

11、穴 名:止瀉(任脈上,關元、石門中間)

取穴方法:臍下二寸半取之。

主 治:腹瀉。

手 法:直按稍斜上頂。

12、穴 名:降壓(足厥陰肝經上)

取穴方法:在大敦與太沖之間,

主 治:高血壓。

手 法:震顫點按1-2分鐘。

13、穴 名:足三里(足陽明胃經;合穴、胃下合穴)

取穴方法:外膝眼下三寸,四橫指。

主 治:腹部疾患、高血脂症,止胃痛。

手 法:直按斜向下1-2分鐘。胃痛時,用雙拇指按揉患者雙腿足三里穴(位於膝蓋下三寸,脛骨外側一橫指處),待有酸麻脹感後 3一5分鐘,胃痛可明顯減輕。

14、穴 名:大骨空穴(經外奇穴)

取穴方法:拇指近節指骨與遠節指骨連接橫紋橈側面中點赤白交界處。

主 治:白內障。

手 法:用力點刺,重手法效果好。

15、穴 名:神庭(督脈)

取穴方法:前髮際正中直上0.5寸。

主 治:腦疲倦,(醒腦)

手 法:中指點按刺激。

16、穴 名:血海(足太陰脾經)

取穴方法:髕骨內上緣二寸。

主 治:眼皮浮腫。

手 法:拇指強力度按壓。

17、穴 名:肩痛穴(足陽明胃經上,)

取穴方法:足三里下約三寸左右,脛骨邊緣。

主 治:肩周炎。

手 法:強力度按壓1-2分鐘,左治右,右治左。

18、穴 名:扭傷穴(經外奇穴)

取穴方法:曲池(手陽明大腸經)與陽池(手少陽三焦經)聯線的上1/4與下3/4交點處。

主 治:急性腰扭傷。

手 法:強力度,同時按壓兩臂的扭傷穴。

19、穴 名:坐骨穴(新穴)

取穴方法:大轉子與尾骨尖聯線中點下一寸處。

主 治:坐骨神經痛。

手 法:拇指用力直按,斜向下頂。

中醫最愛用的30餘種單穴療法,操作簡單,見效迅速!

24、穴 名:太沖(足厥陰肝經,腧穴、原穴)

取穴方法:足背一、二趾縫間上一寸五分處。

主 治:鼻出血。

手 法:垂直用力點按。

25、穴 名:上迎香(經外奇穴)

取穴方法:在眼內眥下五分處。

主 治:鼻竇炎。

手 法:按揉1-2分鐘。

26、穴 名:大抒(足太陽膀胱經)

取穴方法:第一胸椎棘突下旁開一寸五分處。

主 治:麥粒腫。

手 法:直按斜向頸椎用力頂按。

27、穴 名:少澤(手太陽小腸經,井穴)

取穴方法:手小指尺側,距指甲0.1寸。

主 治:急性結膜炎。

手 法:拇指重掐法。

28、穴 名:冠心穴

取穴方法:左足背解溪穴(足太陽膀胱經)至2、3趾骨聯合處聯線中點。

主 治:冠心痛,止痛。

手 法:指端或用圓珠筆芯按壓5分鐘。

29、穴 名:元駿穴

取穴方法:位於左手手掌心中指指關節下。

主 治:冠心病,心絞痛。

手 法:一指禪推法點揉。

30、穴 名:關元(任脈,小腸募穴)

取穴方法:臍下四橫指,中線。

主 治:失眠。

手 法:半卧後揉100-200下,45℃水泡足,按揉湧泉穴200下。

31、穴 名:四白(足陽明胃經)

取穴方法:目正視,瞳孔直下,當眶下孔凹陷中。

主 治:便秘。

手 法:按揉腹部自右向左推200下;排便時按雙側四白加長強穴(長強尾骨端凹陷處)。

32、穴 名:牽正穴(經外奇穴)

取穴方法:耳垂前5分至1寸。

主 治:面神經麻痹、口腔潰瘍。

手 法:中度向前斜刺,(口腔潰瘍加小腸反射區)。

33、穴 名:失眠穴(經外奇穴,足底)

取穴方法:足底足跟正中點。

主 治:失眠、足跟痛。

手 法:重度力點按。

34、穴 名:安眠穴(經外奇穴)

取穴方法:翳風(手少陽三焦經)與風池穴(足少陽膽經)邊線中點。

主 治:失眠、偏頭痛。

手 法:中度點按。

35、穴 名:落枕穴(經外奇穴)

取穴方法:位於手背側,當第2、第3掌骨間,指掌關節後約0.5寸處。

主 治:落枕。

手 法:落枕穴在手背上。在手背上食指和中指的骨之間,用手指朝手腕方向觸摸,從骨和骨變狹的手指盡頭之處起,大約一指寬的距離上,一壓,有強烈壓痛之處,就是落枕穴。用食指指腹,或圓珠筆頭(不是筆尖)按在此穴上,稍微用力刺激它,落枕的脖子便會變得輕鬆多了。

36、穴 名:閃腰穴(足太陽膀胱經上)

取穴方法:在小腿肚上,承山穴(足太陽膀胱經)與崑崙穴(足太陽膀胱經)連線上三分之一與中三分之一交點附近有一壓痛點。

主 治:腰扭傷又稱閃腰。

手 法:點按。患者俯卧,醫者找出雙側「閃腰穴」後,用雙手拇指猛然點按患者雙側穴位,壓放三至五次後,再平揉一至三分鐘,以患者忍受且微有出汗為度。接著輕柔、和緩地按摩腰部數分鐘結束治療。一次手法完畢後,患者多有明顯好轉,每日或隔日一次,一至四次治療後,腰痛癥狀就會消失。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醫學教育網 的精彩文章:

具有特殊療效的中藥分類表,人手一份!
中藥材別名對照表,老中醫也不一定全知道!
這些中藥居然有相同功效,整理的很全,收藏必備!
中醫教你從頭到尾學診脈——洪脈
毒性中藥怎麼用?記住這張用法用量表,可避免很多傷害!

TAG:醫學教育網 |

您可能感興趣

糖尿病患者的6個自我療法,簡單有效!
教你中醫降血壓療法,簡單有效!
痤瘡、冠心病,簡單的中醫療法很多人卻不用!
治療失眠,刮痧療法簡單又實用!
盤點痔瘡的13種家庭療法,簡單有效,十萬人收藏!
慢性咽炎的家庭療法,簡單有效,咳嗽、喉嚨干癢一試就好
再也不用排隊三伏貼了,50種常見病的穴敷療法
7種奇怪的食物療法,用過的朋友都說很有效,值得收藏!
中醫療法,「斑」來「斑」去,就這麼簡單。
最簡單又實惠的頸椎病治療法來了,快快收藏
推薦6種寶寶發燒食療法,簡單有效超實用
簡單有效!圖解緩解帶狀皰疹的8種家庭療法
減肥手術:最有效的糖尿病療法
刮痧療法 刮痧的簡單方法
一用就靈的獨穴療法
50種常見病的穴敷療法
濕疹反反覆復瘙癢難忍?試試最簡單而又實用的營養療法!
腰椎間盤突出這樣治療有奇效,中醫講述中醫灸法和中藥熏蒸療法的療效作用。
指壓療法治肺氣腫,簡單效果好值得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