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傳統文化】春分,傳統習俗
春分,二十四節氣之一。《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二月中,分者半也,此當九十日之半,故謂之分。秋同義。」春分也是節日和祭祀慶典,古代帝王有春天祭日,秋天祭月的禮制。民間活動上,一般算做踏青的正式開始。活動有豎蛋、吃春菜、送春牛等等,十分豐富。
在每年的春分那一天,世界各地都會有數以千萬計的人在做「豎蛋」試驗。這一被稱之為「中國習俗」的玩藝兒,何以成為「世界遊戲」,尚難考證。不過其玩法確簡單易行且富有趣味:選擇一個光滑勻稱、剛生下四五天的新鮮雞蛋,輕手輕腳地在桌子上把它豎起來。雖然失敗者頗多,但成功者也不少。春分成了豎蛋遊戲的最佳時光,故有「春分到,蛋兒俏」的說法。豎立起來的蛋兒好不風光。
昔日四邑(加上鶴山為五邑)的開平蒼城鎮的謝姓,有個不成節的習俗,叫做「春分吃春菜」。「春菜」是一種野莧菜,鄉人稱之為「春碧蒿」。逢春分那天,全村人都去採摘春菜。在田野中搜尋時,多見是嫩綠的,細細棵,約有巴掌那樣長短。採回的春菜一般家裡與魚片「滾湯」,名曰「春湯」。有順口溜道:「春湯灌臟,洗滌肝腸。闔家老少,平安健康。」一年自春,人們祈求的還是家宅安寧,身壯力健。
春分隨之即到,其時便出現挨家送春牛圖的。其圖是把二開紅紙或黃紙印上全年農曆節氣,還要印上農夫耕田圖樣,名曰「春牛圖」。送圖者都是些民間善言唱者,主要說些春耕和吉祥不違農時的話,每到一家更是即景生情,見啥說啥,說得主人樂而給錢為止。言詞雖隨口而出,卻句句有韻動聽。俗稱「說春」,說春人便叫「春官」。
春分這一天農民都按習俗放假,每家都要吃湯元,而且還要把不用包心的湯元十多個或二三十個煮好,用細竹叉扦著置於室外田邊地坎,名曰粘雀子嘴,免得雀子來破壞莊稼。
在精神調養方面,要做到心平氣和,保持輕鬆愉快、樂觀的情緒,從而安養神氣,切忌大喜大悲、情緒波動劇烈而不利於肝氣疏泄 ,與春分時節的「陰陽平衡」特點相應。春分時節,春光明媚,鶯飛草長,桃紅李白,百花盛放,此時仍然是郊遊踏青的好時節,可在風和日麗的時候與好友結伴郊遊,增廣見聞 ,以利於肝氣的疏泄。
在起居方面,雖然春分天氣日漸暖和,但日夜溫差較大,而且仍不時會有寒流侵襲。此時,要注意添減衣被,「勿極寒,勿太熱」 ,穿衣可以下厚上薄,注意下肢及腳部保暖,最好能夠微微汗出,以散去冬天潛伏的寒邪。尤其是老人及小孩,抵抗力差,容易患感冒或風疹等傳染病,更應注意適時添減衣被, 可以多曬太陽,以利祛散寒邪。
春分與驚蟄同屬仲春,此時肝氣旺,腎氣微,故在飲食方面要戒酸增辛,助腎補肝,同時,由於肝氣旺,易克脾土,而且今年在進 入二之氣後,客氣為寒水當令,雨水較多,易生濕,因此飲食方面同時也要注意健運脾胃,健脾祛濕。飲食上可多吃薑、蔥、蕎、韭菜、淮山、枸杞、土豆、椰菜、雞肉、鯉魚、 鯽魚等,同時也可結合葯膳進行調理。


※那些華夏始祖黃帝的傳說,你知道多少?
※隆裕皇太后之死——一段充滿了陰謀的人生
※中國歷史上十大著名女詩人
※諸葛亮為什麼不阻止劉備伐吳呢?
※老子出關後到底去了哪裡?
TAG:國學堂 |
※傳統文化:中國傳統代表文化——中藥
※【傳統文化】中國元素
※中國傳統文化——扇文化
※中國傳統文化作文
※中國的傳統文化作文
※中國的傳統文化作文
※中國傳統文化之旅——佛學文化和中國傳統書畫
※中國道教傳統文化與武術
※中國傳統文化之傳統家譜常識和體例
※傳統文化:傳統漢族服飾文化
※中國的傳統文化的作文
※中國傳統文化中的風水文化
※關於中國傳統文化的作文
※傳統中國婚禮習俗
※中華傳統文化作文
※中國傳統文化源頭
※中華傳統文化——對聯
※中國傳統文化之《猴年剪猴》!
※傳統文化專題——傳統節日中的音樂(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