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養生 > 治療咳嗽中醫百家方之參蘇飲

治療咳嗽中醫百家方之參蘇飲

治療咳嗽中醫百家方之參蘇飲

【方源】

宋《太平惠民和劑局方》

太平惠民和劑局方

【組成】

人蔘6g,紫蘇葉6g,葛根6g,半夏6g,前胡6g,茯苓6g,木香4g,枳殼4g,桔梗4g,陳皮4g,炙甘草4g,生薑7片,大棗1個。水煎服,日1劑,微熱服,不拘時服。

【功效】

益氣解表,理氣化痰。

主治感冒、上呼吸道感染、支氣管炎、支氣管肺炎及肺炎等屬外感風寒證之咳嗽。

【療效評定】

郝永敏運用參蘇飲加減治療小兒氣虛咳嗽126例,其中雙肺聽診正常者56例,呼吸音粗有干啰音者59例,有濕啰音者11例;胸部X線檢查正常者86例,雙肺紋理增粗者40例。症見咳嗽難愈,晨起及活動後咳嗽明顯,咳而無力,痰多或少,氣短乏力,汗多,易患感冒,舌淡、苔白略厚,脈弱或滑。

經治療,結果:126例中,治癒102例(其中1個療程治癒者56例,2個療程治癒者33例,3個療程治癒者13例);

好轉19例;無效5例。總有效率96.03%。

譚某,女,3歲零4個月。2001年11月3日初診。患兒於1月前因咳嗽發熱,診斷為急性支氣管炎,經西藥抗炎治療7日後體溫降至正常,但仍咳不止。繼續西藥治療效果不佳,遂轉入我院門診。

刻診:咳嗽以晨起或活動後明顯,痰多,咳而無力,伴流黏白涕,乏力不喜活動,納可,大便質稀,每日2次。舌淡、苔白厚,脈滑。聽診雙肺呼吸音粗,未聞及乾濕啰音,胸部X線提示雙肺紋理增粗,血常規檢查正常。辨證屬肺脾氣虛夾痰。治宜益氣祛風、理氣化痰,以加減參蘇飲加味治療。處方:党參9g,紫蘇9g,前胡9g,雲黃芩9g,伯腥草9g,半夏6g,積殼6g,陳皮6g,桔梗6g,百部6g,川彎4g,炙甘草6g。3劑。水煎每日1劑,分2次服。3日後來診,訴服藥後咳嗽次數及痰量明顯減少。效不更方,繼服2劑,終獲痊癒。

葛根

【按語】

本方所治證為素體脾肺氣虛,外感風寒所致。風寒束表邪正相爭,則惡寒發熱,頭痛;肺氣閉郁,毛竅閉塞,則無汗,鼻塞;脾肺氣虛,內有痰飲,因外感而引動,故咳嗽痰白;痰飲阻滯氣機,故胸膈滿悶;正氣不足,故倦怠無力,氣短懶言,脈弱。總之,其病機主要是脾肺氣虛,外感風寒,內有痰阻氣滯,所以,治療上既要益氣解表,又要理氣化痰。方中以紫蘇葉、葛根為君葯,發散風寒,解肌透邪。前胡、半夏、桔梗止咳化痰,宣降肺氣;陳皮、枳殼理氣寬胸。

如此配伍,化痰與理氣兼顧,既寓治痰先治氣之意,又使肺氣升降復常而有助於表邪之宣散,為臣葯。人蔘益氣,與紫蘇葉相伍,扶正托邪;茯苓健脾,滲濕消痰,與陳皮、半夏相配,以加強化痰之功;木香助陳皮、枳殼以行氣,醒脾暢中,三葯共為佐葯。炙甘草補氣和中,調和諸葯,是為使葯。諸葯合用,共奏益氣解表,理氣化痰之效。人蔘雖為佐葯,但其作用亦甚重要,故名為參蘇飲。

本方常用於腸胃型感冒、慢性氣管炎、肺氣腫合并感染、上呼吸道感染等屬氣虛外感風寒、內有痰飲之咳嗽。以惡寒發熱,無汗頭痛,咳嗽痰白,胸膈滿悶,倦怠乏力,苔白,脈弱為使用指征。若天寒感冒,惡寒無汗,咳嗽喘急,或傷風無汗,鼻塞聲重,加麻黃9g,杏仁3g,金沸草3g,以汗散之;

老中醫

若初感冒,肺熱加杏仁、桑白皮、黃芩、烏梅;胸滿痰多加瓜萎仁;氣促喘嗽加知母、貝母;肺寒咳嗽加五味子、乾薑;心下痞悶,煩熱嘈雜噁心,加姜炒黃連、枳實、干葛根,陳皮倍用之;鼻血加烏梅、麥門冬、白茅根;火盛發熱加柴胡、黃芩;頭痛加川彎、細辛;咳嗽吐血加升麻、牡丹皮、生地黃;心熱咳嗽,久不愈,加知母、貝母、麥門冬;咳血加阿膠、生地黃、烏梅、赤芍、牡丹皮;吐血痰嗽加四物湯,名茯苓補心湯;妊娠傷寒去半夏,加香附。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

您可能感興趣

治療咳嗽中醫百家方之射干麻黃湯
治療咳嗽中醫百家方之19:明芪湯,主治屬肺陰虛之咳喘
治療咳嗽中醫百家方之17:明芪湯,主治屬肺陰虛之咳喘
治療咳嗽,中醫有方
小孩咳嗽中醫治療法
咳嗽的治療方法
中醫泡腳治療咳嗽見奇效
圓運動之咳嗽的解決辦法(中):咳嗽治療食療方
李翰卿醫學:濕痰咳嗽治療七法
中醫治咳嗽偏方 十款超有用的食療方
中醫怎麼治咳嗽?
幾個預防治療咳嗽的食療方法
治療寶寶咳嗽的食療妙方
名醫丁甘仁治療咳嗽的9種方法分享,非常珍貴的中醫經驗
中醫治療女性陰虛肺熱咳嗽
治療咳嗽中醫百家方之金沸草散,發散風寒,降氣化痰
治療小兒咳嗽的中醫推拿法
【園長篇】中醫治療咳嗽的秘方,專治各種咳(轉給家長)
各種咳嗽參考「食療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