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肢動脈閉塞莫失去治療機會
近日,浙江一80多歲老人下肢動脈閉塞沒有及時就診,導致右腿劇烈疼痛、潰爛,只有通過截肢才能保命,但家屬為給其留全屍拒絕截肢,放棄治療出院。等待患者的結局可想而知,令人唏噓。
動脈硬化是一種累及全身動脈的疾患,不僅可累及心腦血管,而且還會累及內臟和肢體動脈,其中下肢動脈硬化會嚴重影響下肢血液循環,導致下肢缺血壞死而進行截肢,甚至引發敗血症,可以帶來致殘、致死性後果。
下肢動脈硬化是全身動脈粥樣硬化在下肢的表現,是全身動脈硬化的一部分,當血中的脂質成分沉積在通往下肢的動脈內膜下,或內膜下的平滑肌細胞增殖,導致內膜面向管腔內突起,隨著斑塊不斷擴大和繼發血栓的形成,使動脈狹窄,血液流速減慢,通往下肢的血流減少。隨著病變的進展,管腔越來越狹窄,當狹窄到一定程度,甚至使管腔閉塞時,血流供應不能滿足肢體運動時對氧和營養的需求就會出現下肢抽筋、發涼、麻木、肌肉痙攣,行走時下肢肌肉對氧的需求增加,而病變的血管不能提供足夠的含氧豐富的動脈血,迫使肌肉細胞進行缺氧代謝,由此而產生大量酸性代謝廢物,這些代謝廢物刺激神經末梢進而引起疼痛。當運動停止代謝廢物被血液循環帶走,疼痛感消失。
從開始行走到出現疼痛被迫停下來的距離叫跛行距離,隨著病變的進展跛行距離逐漸縮短。當動脈干發生狹窄或閉塞時,遠側動脈局部低血壓,釋放血管活性物質,導致側支小動脈擴張,通過微血管擴張代償維持營養血流。病變進一步發展,當側支代償也不足以維持肢體的需求時,血供最差的趾端部分出現晝夜不停的疼痛,最終肢端出現壞疽。
下肢動脈硬化閉塞主要以45歲以上的男性比較多見,往往發生在「三高」(高血壓、高血脂、高血糖)人群中,最壞的後果是下肢由於嚴重缺血、缺氧發生壞死,最終只能截肢,因此要儘早發現此病。發生間歇跛行後,應儘早到醫院診治,行超聲檢查、動脈節段性測壓、核磁共振血管成像、CT血管成像或血管造影檢查。
下肢動脈硬化的治療包括內科保守治療和外科手術治療,內科保守治療適用於輕症或不能耐受手術的病人,如戒煙、保暖、適當鍛煉、高壓氧療、以及各種擴血管、抗凝、活血化瘀藥物等。外科治療方法因人而異,主要有硬化內膜剝脫和搭橋兩類,如果病變較局限多採用局部硬化內膜剝脫,否則就須行搭橋術,需採用自體大隱靜脈或人工血管在狹窄閉塞段的兩端分別與正常動脈吻合,從而越過狹窄段向遠端肢體供血。
相對於介入治療,搭橋手術創傷較大,失血量大,一般需全麻或半身麻醉,術後須卧床5~7天,2周方可拆線。介入治療局麻下通過動脈穿刺,引入導管,對狹窄部位行擴張和(或)支架植入術,幾乎所有的下肢動脈病變都可以通過介入技術得以解決,不僅具有微創的特點,而且當病變複發時可以重複;外科開刀手術雖然也可以再次手術,但二次手術時難度大大增加。無論是介入治療還是外科手術治療,術後都有血栓形成再栓塞的可能,所以仍要繼續採用抗凝或抗血小板治療。
下肢動脈硬化是節段性病變,大多有條件介入或搭橋,但如果堵塞時間過長,遠端血管內繼發血栓形成,則將失去治療的機會,最終導致截肢,所以早期診斷,早期治療至關重要。
梁紀文/文

※肺心病患者5個注意事項
※冬春季常見呼吸道傳染病
※消除疲勞的6類食物
※帕金森病患者服藥需謹慎
TAG:醫藥養生保健報 |
※下肢動脈慢性血栓閉塞的治療
※下肢動脈閉塞引發腿痛的治療方案
※血栓閉塞性脈管炎浴療法
※急性顱內串聯閉塞的急診介入治療
※血栓閉塞性脈管炎的病因
※「血栓閉塞性脈管炎」難醫治,傳統中醫治療有奇效!
※陸信武:主髂動脈閉塞性病變腔內治療的要點探討
※面部輪廓整形術繼發脂肪栓塞致頸內動脈急性閉塞支架取栓一例
※吸煙會導致血栓閉塞性脈管炎,不要因為害怕就躲避,能治
※吸煙可導致血栓閉塞性脈管炎,帶來疼痛和行走困難
※北京公強華治療動脈硬化閉塞症怎麼樣
※冠狀動脈慢性完全閉塞!什麼樣的手術2個小時打通血管?
※胡大一:手術失敗並非沒有希望——如何讓慢性完全性閉塞支架治療失敗和心房顫動消融失敗或術後複發的患者找到光明,找到希望?
※91歲老太雙下肢動脈硬化閉塞 「尾巴根」直接用藥避免截肢
※高危人群可以通過幾個小檢查來發現下肢動脈硬化閉塞「端倪」
※胡大一:對冠狀動脈慢性完全閉塞性病變的支架-急需降溫
※煙草之毒害—臨終頂門閉塞不能往生
※阜外醫院新技術治療閉塞病變,準分子激光可消蝕機化血栓、結締組織和鈣化
※世界範圍內信息交流的閉塞又何嘗不是武器,只是關鍵時候起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