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北京王府井的來歷及歷史故事

北京王府井的來歷及歷史故事

老北京名氣最大的商業街,非王府井莫屬,外地人剛聽到這個名字時往往會有些奇怪:哪家王府的井這麼有名?


王府井大街本名「十王府街」,亦稱「王府街」。



北京王府井的來歷及歷史故事


因明代這條街上有10座王府、3座公主府,清依明制,亦在此街上建王府,據朱啟鈐先生回憶,以豫王多鐸府最大,今協和醫院不過是其中一部分,連帥府園箭廠當年也包在其中,乃王府衛隊的操練場。多鐸戰功卓著,是世襲罔替的鐵帽子王,地位特別尊崇,故清代多稱此街為「王府街」。


1905年(清光緒三十一年),重新釐定地名,因街的南端有一甜水井,故與王府合稱,改名為「王府井」。


據光緒十一年《京師坊巷志稿》記載,當時北京內外城共有1258口井,絕大多數是苦水井,做飯不香,洗衣服不幹凈,洗頭髮黏手,甜水井是稀缺資源,故名聲特別響亮,王府與井並稱,這就標明了街道首尾的標誌性建築,根據清代地圖,此井為該街唯一的一眼井。


北京王府井的來歷及歷史故事



王府井的繁華,得益於老東安市場,那裡原本是明代一座王府,清初封給吳三桂,改稱「平西王府」,「三藩之亂」後,王府改成神機營的操場。


清初內城為八旗駐紮,不允許漢人居住,一直少有買賣,但末期東交民巷使館區已成國中之國,清政府禁令事實上已經失效。


1903年,經善耆、那桐奏請,慈禧批准,廢棄已久的神機營操場被迫開放給游商,一舉打破了老城區原有的寧靜,由於顧客密集,距離適宜,各國商號也來此街經營,王府井商業街迅速走向繁榮。

解放前,老東安曾有兩次大失火。


一是1912年,袁世凱當上大總統,各方催促他南下就職,他指示手下士兵搶劫商戶,四處縱火,表示發生了「兵變」,他不得不留在北京彈壓。這一把火幾乎將老東安徹底摧毀,為平息商家的憤怒,重建老東安時,向南擴充了不少面積。


二是1920年,錦益興玩具店老闆文煥章因欠債甚多,自行縱火,製造事端,將東安電影院、中華舞台等全部焚毀,東來順、稻香春、吉祥戲院等大戶聯合出資,請來消防隊,才控制了火勢,此次大火雖小於幾年前,損失卻也非常慘重。



北京王府井的來歷及歷史故事


有趣的是,王府井大街還有一個英文名,叫「莫理循大街」。


莫理循是澳大利亞人,著名記者,1894年來中國,後被《泰晤士報》聘用,1897年起他長住北京,經歷了義和團運動等,1912年被袁世凱聘為總統政治顧問,曾力薦中國參加「一戰」,被段祺瑞採納,取得了較好的結果,1920年去世。


莫理循在王府井大街上住了很多年,由於他在西方知名度很高,當時外國人記不住「王府井」這麼複雜的名字,故地圖上標為「莫理循大街」。街是無數故事的組合,而王府與井組合起來,便成就了老北京的一段傳奇。


本文由學國學網(公眾號:lexueguoxue)發布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學國學 的精彩文章:

三跪九拜究竟是哪九拜?
亂世霸道和盛世王道的區別在哪裡?
拜菩薩,你求的是什麼?

TAG:學國學 |

您可能感興趣

歷史濱海新區「望海樓」的來歷
歷史紛繁南北朝劉宋王朝
歷史上泰山封禪的帝王
歷史上的郭靖
歷史上皇帝與中草藥的故事
歷史上最奇葩的王朝——宋朝
東方歷史沙龍孫郁、陳丹青:魯迅與現代中國
歷史上真實的宋江
誰來書寫小草的歷史——《斯土斯民:台灣的故事》展評
歷史上真實的紀曉嵐:清朝「西門慶」
嶺南最古老的寺院,比廣州建城的歷史還悠久!
朝鮮王朝歷史上的「李清照」——許蘭雪軒
燕趙兒女多奇志:「歷史的溫度」與「河北的故事」
東方歷史沙龍趙汀陽、關凱:中國古代的精神世界
原為青樓女子的廣州寡婦竟成為歷史上最威猛的海盜王
施展:魏晉南北朝的歷史密碼
歷史上的今天 歷史上的劉伯溫
歷史上南宋最後一戰,崖山之後無中華!
歷史上北京城是如何防汛的
揭秘:歷史上真實的魯濱孫漂流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