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南宋皇宮,為何建在臨安城的最南邊?中國古代僅此一例

南宋皇宮,為何建在臨安城的最南邊?中國古代僅此一例

北宋覆亡後,宋徽宗第九子康王趙構在應天府(今河南商丘)稱帝,其建立的政權史稱南宋。然而,金人的鐵騎一路南下,高宗也嚇得一路倉惶南奔,從應天到建康(今江蘇南京),從南京到揚州,從揚州到越州(今浙江紹興),從越州到明州(今浙江寧波),從明州到定海,最後不得不漂泊到了東海之上。

建炎四年(1130)夏,金軍撤離江南,驚魂未定的高宗重新回到江南,在越州暫時落了腳。次年正月,高宗下詔改元紹興,寓意「紹祚中興」,延續國祚,實現中興。接下來,在將都城建於何處的問題上,群臣各執一詞爭論不休。當時,主要有三種意見,一是建都建康府,二是建都越州,三是建都臨安府。

建康瀕臨長江,六朝古都,在此建都,既可龍盤虎踞,俯視江南,又便於指揮抗金,北伐中原。為了定都這一得天獨厚的形勝之地,群臣紛紛上疏,「蓋(建康)倚山帶河,實王者之都也,可以控扼險阻,以建不拔之基」「今中原未復,非保東南,無以為陛下之資;非據建康,無以鎮東南之勢」(《建炎以來系年要錄》)。

於公於私,建康是南宋立都的首選之所,也是大多數官員的共識。然而,高宗被金人打怕了,而建康又距離金人勢力範圍太近,金人一旦渡江,建康便無險可守,談金色變的高宗能安心在此定都嗎?建康不可,越州呢?越州雖遠離抗金前線,逃亡海上極其便利,但越州地狹人少,漕運不便,物資緊缺,也不合適。

事實上,高宗最理想的棲身之所是臨安府(今浙江杭州)。臨安地處浙西,湖河縱橫,既便於漕運,供應物資,又不利於金人鐵騎馳騁,生活問題、安全問題都能解決。再者,臨安原為五代時吳越國的國都,經過多年經營,經濟富庶,文化繁榮,城大人多,風景秀美,有「東南第一州」之稱,高宗神往已久。

紹興二年(1132年)正月,高宗前往臨安府,下令修建臨安城牆和太廟。到了紹興八年(1138年),臨安城已初具規模。從考古發掘的南宋都城遺址看,臨安城西臨西湖,西南接鳳凰山,城郭輪廓大體為長方形,南北長,東西窄,皇宮在南,市井在北,是典型的「南宮北市」格局,這在中國歷史上是獨一無二的。

眾所周知,宮殿是皇權的象徵,是各個朝代都城的核心建築,規模巨大,氣勢雄偉,尊嚴華貴。為了顯示唯我獨尊,宮殿通常位於都城之北,坐跨中軸線,寓意皇帝面南背北,君臨天下。也有個別王朝的宮殿位於位於都城中心地帶,體現皇帝胸懷四海,統御八方。南宋宮殿在南,無疑是古代都城中的一個另類。

對於南宋都城特殊的建築設計,有人認為是高宗不忘國恥,坐鎮南面,心繫北方,旨在收復故土;有人認為是高宗特立獨行,根據臨安地形地貌,在吳越國舊城宮殿的基礎上依勢而建,向北拓展,節省經費,不受傳統禮制左右。筆者認為,這些說法雖有一定道理,但絕不是高宗在都城設計上的全部思想。

事實上,吳越國舊城在建炎四年(1130年)二月就已遭到金人破壞,「遂縱火(臨安),三日夜煙焰不絕」(《建炎以來系年要錄》),宮殿早已化為灰燼,高宗建都臨安,宮殿基本上屬於重建,完全可以效仿歷朝歷代的「北宮南市」,但他沒有這麼做。至於北伐,高宗只是做做樣子,虛張聲勢、欺騙輿論而已。

筆者認為,高宗在建造臨安城時把宮殿設在最南邊,有難言之隱。高宗一貫貪生怕死,一次次地被金人鐵騎追得四處逃竄,一次次死裡逃生,讓他杯弓蛇影,心有餘悸。建都臨安時,宋金尚未議和,局勢十分不安,他必須要為自己的生命安全著想。一旦金人打過來,如何迅速順利逃跑,是高宗想得最多的。

金人的鐵騎雖然厲害,但他們不擅長水戰。建炎四年(1130年)正月,高宗跑到東海上後,金人就無計可施,只能望洋興嘆。在高宗看來,遼闊的東海,是他最好的避難之所。臨安城雖然離東海有一段距離,但城南不遠就是錢塘江,沿江而下,很快就能駛入東海。這應該就是高宗把宮殿設在城南的初衷。

宮殿在南,方便高宗逃跑,但也給大臣們上朝帶來了諸多不便。別的王朝,宮殿在北,正門朝南,居於南面的官員從走正門入朝,是順岔。南宋宮殿的正門為南門麗正門,位於臨安城的南端,而大臣們又居住在宮殿北面,如果按慣例走正門上朝的話,勢必會繞個大圈子,很彆扭。為了方便,官員通常走北門。

宮殿在南,那麼高宗會在大殿內坐南朝北嗎?不是。從《武林舊事》記載看,南宋舉行重大朝會、禮儀,宰臣們都是「北向立」,說明南宋皇帝依然是面南背北,這應該是從高宗時立下的規矩。為了便於逃跑,高宗把屁股朝向了滿城臣民,把滿城臣民當成了抵禦金人的屏障,這樣的皇帝能想著收復北方失地嗎?

宋金議和後,高宗緊張的心情稍稍平復,但岳飛生前說的那句「金人不可信,和好不可恃」(《宋史·岳飛傳》),一直迴響在高宗耳旁,並最終成為殘酷的現實。紹興三十一年(1161年),金人南侵,高宗嚇得要命,皇帝也不想幹了。次年,局勢緩和後,高宗索性把皇位禪讓給太子趙眘,自己當了太上皇帝。

不當皇帝,被關注的就少一些,這也方便高宗逃跑。隆慶元年(1163年),南宋軍隊被金人打得大敗,消息傳到臨安,高宗魂飛魄散,「日雇夫五百人立殿廷下,人日支一千足,各備擔索」(《朱子語類·高宗朝》),準備出南門坐船沿錢塘江逃到東海。南宋都城臨安雖然瑰麗,但難以掩蓋高宗是個逃跑皇帝的真相。(劉秉光)

南宋皇宮,為何建在臨安城的最南邊?中國古代僅此一例

南宋皇宮,為何建在臨安城的最南邊?中國古代僅此一例

南宋皇宮,為何建在臨安城的最南邊?中國古代僅此一例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劉秉光 的精彩文章:

一個家奴,為出生三天的兒子索求三品官,皇帝終於煩了
歷史上著名的才女,幸運地入選後宮,皇帝卻從不寵幸她
出了一個點子,此人輕鬆賺了五百萬,還挽救了一個王朝
宰相女兒花痴,只看了這位才子一眼,便再也不想嫁給他

TAG:劉秉光 |

您可能感興趣

國都風水之一:西漢長安城
漢長安城曾是世界之最
通過《長安十二時辰》,看唐代長安城的東西二市
隋唐國都長安城的興衰
古代長安城比北京還要大,治安誰來管?
從南宋臨安城的布局,來看宋高宗趙構的蹉跎人生
《長安十二時辰》再現唐朝繁華,為何長安城外國人數量那麼多?
古意長安,道門大興:唐代的長安城與道教
十二時辰之外,唐代長安城裡的三位「破爛王」,靠垃圾一夜暴富
豬瘟毀了李世民的凌煙閣,也毀了十三朝古都長安城
臨安城內賞南宋官窯博物館
北京長安城高掛大紅燈籠,美輪美奐,彷彿置身大唐盛世!
龔國強:有關隋唐長安城城門的幾個問題
咱長安城的天壇——唐代圜丘遺址
《長安十二時辰》中聞染和張小敬何故親密?為何執意要毀長安城?
航拍廣安城南夜景
三國里李傕郭汜為何開掐導致長安城大亂?居然因為郭汜喝「糞汁」
《長安十二時辰》中,崑崙奴葛老是怎麼被從非洲賣到長安城的?
長安城裡的望樓、武侯,原來細胞上也有?
盛唐文化:從《長安十二時辰》看長安城的地理建築與文化藝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