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健康 > 中醫辨證施護改善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的研究

中醫辨證施護改善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的研究

中醫辨證施護改善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的研究

中醫辨證施護改善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的研究

程艷 潘園 巫海娣 張永文

【摘要】目的 探討中醫辨證施護對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diabetic peripheral neuropathy,DPN) 病人的護理效果。方法 將納入的80例DPN病人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對照組給予常規護理,觀察組根據中醫體質分型,在辨證施膳基礎上給予中醫特色護理技術(中藥熏洗+穴位按摩+穴位貼敷+艾灸),比較2組病人治療前後中醫癥狀積分、Toronto 臨床評分、運動神經傳導速度(MNCV)、感覺神經傳導速度(SNCV)的改善情況。結果 觀察組治療後的中醫癥狀積分(主症積分、次症積分、舌苔脈象積分)較治療前明顯降低,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後觀察組中醫癥狀積分較對照組均有明顯降低,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均<0.05);治療後觀察組的Toronto 臨床評分(癥狀分、反射分、感覺試驗分)較治療前明顯降低,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且治療後Toronto臨床評分較對照組均有明顯降低,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均<0.05);觀察組治療後的正中神經和腓總神經的MNCV及SNCV 較治療前明顯改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且治療後較對照組有明顯改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應用中醫辨證施護,可有效改善DPN 病人的臨床癥狀。

【關鍵詞】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中醫;辨證施護

[中圖分類號] R 587.1

[文獻標識碼] A

doi:10.3969/j.issn.1003?9198.2017.02.027

基金項目:江蘇省南京市衛生局科技發展項目(YKK13161)

作者單位:210014 江蘇省南京市,南京中醫藥大學附屬南京市中西結合醫院內分泌科(程艷,潘園,張永文);210024 江蘇省南京市,江蘇省省級機關醫院糖尿病中心(巫海娣)

通訊作者:潘園,Email:wxwsgirl@163.com

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DPN)是糖尿病最常見的慢性併發症之一,其臨床患病率較高,神經功能檢查發現60%~90%糖尿病病人患有不同程度的DPN[1]

DPN 的病因病機屬於本虛標實,正氣虛弱(氣虛、陰虛、陽虛),肝脾腎虛為本,痰濁阻滯、血瘀阻絡為標;氣陰兩虛是主要的病理基礎,脾腎功能的失調是本病發病的關鍵。中醫強調針對不同的體質進行個體化治療[2],辨證論治的隨症加減,護理上亦強調辨證施護,強化中醫特色護理技術的應用,充分發揮中醫護理的優勢及特色。本研究在2015年月至2016年1月期間,對在我科住院的DPN 病人中實施中醫辨證施護,取得了較好的效果,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根據DPN 診斷標準,選取本院符合納入和排除標準的病人80 例,隨機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觀察組40 例,男22 例,女18 例,年齡54~78 歲,平均(67.5±10.5)歲,糖尿病病程12~28 年,平均(18.35±7.12)年,合并DPN 病程(3.75±0.26)年,平均空腹血糖(9.43±0.84)mmol/L;對照組40 例,男21 例,女19 例,年齡52~77 歲,平均(65.4±11.5)歲,糖尿病病程13~27年,平均(19.53±7.72)年,合并DPN 病程(3.59±0.31)年,平均空腹血糖(9.56±0.76)mmol/L。

1.2 入選標準

1.2.1 西醫診斷標準:符合2013 年《中國2 型糖尿病防治指南》中DPN 的診斷標準[3]

1.2.2 中醫診斷標準:參照2007 年中華中醫藥學會頒布的《糖尿病中醫防治指南》DPN 的診斷標準:(1)病史:有消渴病,或消渴病久治不愈病史;(2)主要癥狀:四肢遠端感覺、運動障礙,表現為肢體麻木、攣急疼痛,肌肉無力和萎縮等;(3)主要體征:振動覺、壓力覺、痛覺、溫度覺(小纖維和大纖維介導)的缺失,以及跟腱反射減弱或消失等;(4)輔助檢查:物理學檢查、神經電生理檢查的異常改變,定量感覺檢查(QSR)和神經傳導檢查(NCS)至少2 項異常;(5)排除引起這些癥狀和(或)體征的其他神經病變。

1.2.3 證候診斷:參照2007 年中華中醫藥學會頒布的《糖尿病中醫防治指南》[4],將DPN 分為:(1)氣虛血瘀證;(2)陰虛血瘀證;(3)寒凝血瘀證;(4)痰瘀阻絡證;(5)肝腎虧虛證。觀察組中氣虛血瘀證7 例、陰虛血瘀證7 例、寒凝血瘀證8 例、痰瘀阻絡證10 例、肝腎虧虛證8 例;對照組中氣虛血瘀證8 例、陰虛血瘀證7 例、寒凝血瘀證9 例、痰瘀阻絡證9 例、肝腎虧虛證7 例。

1.3 護理方法

1.3.1 治療組

1.3.1.1 辨證施膳:DPN 病人辨證分型確認,根據中醫分型,給病人針對性葯膳,氣虛血瘀證病人給予配備益氣活血葯膳:山藥枸杞粥(大米25 g,山藥15 g,枸杞6 g);陰虛血瘀證病人配備滋陰化瘀的葯膳:百合銀耳粥(大米25 g,銀耳9 g,百合9 g);寒凝血瘀證配備溫經通絡的葯膳:當歸雞絲粥(大米25 g,當歸15 g,雞絲25 g);痰瘀阻絡證病人配備化痰活血葯膳:丹皮當歸粥(大米25 g,丹皮6 g,當歸15 g);肝腎虧虛證病人配備滋補肝腎的葯膳:白果蘿蔔粥(大米25 g,白果9 g,蘿蔔15 g)。1 次/d,療程共2 月。

1.3.1.2 艾灸:根據中醫辨證,艾灸取穴,氣虛血瘀證病人取穴內關、氣海、足三里、三陰交;陰虛血瘀證病人取穴肝俞、腎俞、太溪、曲池;寒凝血瘀證病人取穴命門、腎穴、陽陵泉、腰陽關;痰瘀阻絡證病人取穴曲池、脾俞、足三里、三焦俞;肝腎虧虛證病人取穴肝俞、腎俞、三陰交、承山。20 min/次,2 次/d,總療程2 月。

1.3.1.3 穴位貼敷:根據中醫辨證,氣虛血瘀證者選擇生黃芪30 g、當歸尾15 g、赤芍9 g、川芎9 g、地龍6g、桃仁15 g、紅花15 g、枳殼6 g、川牛膝12 g;陰虛血瘀證者選擇生白芍9 g、炙甘草6 g、乾地黃6 g、當歸15g、川芎12 g、川木瓜6 g、懷牛膝12 g、炒枳殼6 g;寒凝血瘀證者選擇當歸15 g、赤芍6 g、桂枝9 g、細辛3 g、通草6 g、乾薑3 g、制乳香9 g、制沒藥9 g、炙甘草6 g;痰瘀阻絡證者選擇茯苓15 g、姜半夏3 g、枳殼6 g、當歸15 g、丹參9 g、制乳香9 g、制沒藥9 g、蒼朮12 g、川芎12 g、陳皮6 g、生甘草3 g;肝腎虧虛證者選擇龜板15 g、黃柏6 g、知母9 g、熟地黃6 g、山萸肉15 g、白芍12 g、鎖陽6 g、川牛膝12 g、當歸15 g、炒枳殼6 g。將上述草藥醫生開出方劑打磨成粉,用薑汁調好後,塗抹在電極片內面,貼於相應的穴位上,接上中頻治療儀,20 min/次,2 次/d,總療程2 月。

1.3.1.4 中藥熏洗:根據中醫辨證,將每種證型穴位貼敷的中藥粉末方劑一份,倒至木桶內,加熱水3000ml,上橫一木板,對於雙下肢有自主癥狀者將雙腿放在木板上,先行藥液熏蒸雙腿,待藥液溫度降至40 ℃時開始泡足,水量至踝關節以上10 cm,最好至足三里穴位處,每次浸泡15 min,泡腳後給予雙下肢穴位按摩,取足三里、地機、太溪、湧泉穴位,對於雙上肢有自主癥狀者將雙上肢放在木板上,先行藥液熏蒸雙上肢,待藥液溫度降至40 ℃時開始泡手,每次浸泡15 min,泡手後給予雙上肢穴位按摩,取肩井、曲池、手三里、合谷穴位,2 次/d,總療程2 月。

1.3.2 對照組:接受臨床常規護理,遵醫囑監督病人定時定量服藥,告知病人自我監測血糖及足部護理的方法。

1.4 效果評估指標

1.4.1 中醫癥狀積分:包括主症積分、次症積分、舌苔脈象積分,積分越高,癥狀越嚴重。2 組病人分別於治療前後各評估1 次。

1.4.2 Toronto 臨床評分:參照Toronto 臨床評分系統[5] ,包括癥狀分(6 分)、反射分(8 分)、感覺試驗分(5 分),總分19 分。0~5 分為不存在DPN,6~8 分為輕度DPN,9~11 分為中度DPN,12~19 分為重度DPN,得分越高,神經功能受損越嚴重。2 組病人分別於治療前後各評估1 次。

1.4.3 肌電圖(EMG)的檢測:測定腓總神經和正中神經的運動神經傳導速度(MNCV)和感覺神經傳導速度(SNCV)。採用日本光電Neuropack Four Mini 型誘發電位/肌電圖,在室溫19~25 ℃ 的檢查室內由專人負責測定,並詢問觀察癥狀輕重作記錄。2 組病人分別於治療前後各檢測1 次。

1.5 統計學方法所有數據均採用SPSS 18.0 統計軟體進行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

中醫辨證施護改善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的研究

±s)表示,2組間比較採用成組t檢驗,組內治療前後比較採用配對t檢驗,以P<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 果

2.1 2 組病人中醫癥狀積分比較觀察組治療後的中醫主症積分、次症積分、舌苔脈象積分較治療前明顯降低,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且觀察組治療後較對照組均有明顯降低,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P<0.05)。見表1。

中醫辨證施護改善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的研究

2.2 2 組病人Toronto 臨床評分比較觀察組治療後的癥狀分、反射分、感覺試驗分較治療前明顯降低,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治療後較對照組均有明顯降低,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P<0.05)。見表2。

中醫辨證施護改善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的研究

2.3 2 組病人治療前後神經傳導速度比較觀察組治療後的正中神經和腓總神經的MNCV 及SNCV 較治療前明顯改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治療後較對照組有明顯改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中醫辨證施護改善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的研究

3

討 論

DPN 是糖尿病常見的併發症[6],其發病率高、受累神經廣泛,隨著病程的延長,已成為糖尿病致殘致死的主要原因,嚴重影響病人的生活質量[7]。DPN 多表現為神經細胞水腫、變性、壞死,最終神經纖維結構和功能發生改變。DPN 屬於祖國醫學「痹證」範圍[8],其主要癥狀可總結為「涼、麻、痛、痿」四症。中醫認為氣虛而致血運不足、氣陰兩虛、瘀血內阻、陰虛失於濡潤、血行不暢是其主要的發病機制。認為DPN 符合絡病「久、瘀、頑、雜」的病機特點,以正氣虛弱、肝脾腎虧虛為本,痰濁阻滯、血瘀阻絡為標,治療應以祛邪通絡為要點,以活血化瘀為大法,並將補虛扶正貫穿始終。

我們科在治療DPN 的同時又與中醫辨證施護緊密結合,設立了一整套護理方案,內治與外治相結合。主要是根據病人的體質、脈象、氣血、津液等不同證型進行辨證施護[9?10],發揮中醫的辨證治療的優勢。

飲食治療是糖尿病治療的基礎,我科對DPN 病人根據中醫體質分型,結合中醫辨證理念合理安排膳食,在辨證施膳基礎上給予中醫特色護理技術(中藥熏洗+穴位按摩+穴位貼敷+艾灸),結果顯示,觀察組中醫癥狀積分、Toronto臨床評分較對照組顯著降低,觀察組病人的正中神經和腓總神經的MNCV 及SNCV 傳導速度較對照組有明顯改善(P<0.05),這說明在DPN常規治療基礎上辨證施護,可顯著改善DPN 病人臨床癥狀,提高整體療效,而且操作簡單[11]、可操作性強、性價比優於傳統中藥湯劑,病人易於接受和長期堅持。

中藥經透皮吸收[12],經脈傳導,激發調節經絡及臟腑功能,可調理氣血,疏通經絡,直達病所,迅速起效,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通過熱力,使肢端血管擴張[13],改善局部血液淋巴循環及神經傳導,同時,藥液則通過皮膚的吸收進入血管,順著血液的循行,從而抵達周身,起到疏通經絡、調整氣血、活血止痛的作用;並且避免了對胃腸道的刺激。

綜上所述,本研究所採用的中醫辨證施護可以作為治療DPN 的一種有效手段,促進臨床中醫特色護理技術的發展,提高中醫護理水平,具有較好的臨床使用及推廣前景。

[參考文獻]略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醫學空間 的精彩文章:

心血管疾病中心肌纖維化與自噬的相關性研究進展
老年首次癇性發作的病因分析
益生菌真能治療幽門螺桿菌嗎?
每天一味中藥|防禦風邪就靠它—防風
智慧醫療——醫療行業環境轉變的新動力

TAG:醫學空間 |

您可能感興趣

中醫可治療糖尿病性神經病變
糖尿病及其併發症的中醫治療規範(三)—糖尿病腎病與神經病變
探討 糖尿病神經病變的檢測方法
糖尿病患者常出現這些癥狀提防神經病變,中醫治療有方
解答您關於糖尿病神經病變的困惑
帶著您全面了解糖尿病神經病變 (病因、癥狀、治療)!
糖尿病自主神經病變與餐後低血壓的機制研究
咖啡斑和神經纖維瘤病
神經系統疾病的醫學康復
了解神經性皮炎的成因,針對性護理防疾病
傳統針灸治療神經根型頸椎病
鼻內窺鏡眶減壓術治療甲狀腺功能障礙性視神經病變
警惕:糖尿病引發的神經病變!
B族維生素,糖尿病患者預防神經病變的良友
詳細的病史詢問對神經科免疫性疾病的診斷意義重大
神經根型頸椎病循證針灸處方
針刀神經觸及治療神經根型頸椎病
遺傳性和醫源性TTR澱粉樣神經病變的早期皮膚去神經改變
生物物理所揭示糖尿病中樞神經系統病變新機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