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養生 > 中醫可治療糖尿病性神經病變

中醫可治療糖尿病性神經病變

祖國醫學對於由消渴病並發的痹證和痿證認識很早,如金元時《丹溪心法》一書中就有「腎虛受之,腿膝枯細,骨節酸痛」之記載。而明朝的《普濟方》中也有「腎消口乾,眼澀陰痿,手足煩疼」的論述,並已認識到糖尿病性神經病變主要是由於腎虛導致的。

糖尿病性神經病變的病因比較複雜,根據中醫對該病病因的認識和患者的臨床表現可將其分為脾虛肺燥型、氣虛營弱型、寒凝血脈型、肝腎陰虛型及痰濕瘀阻型五種類型。在治療該病時一定要根據糖尿病患者的具體情況辨證施治,如糖尿病患者多表現為氣陰兩虛,而中醫治療痹症的藥物又多為辛溫燥烈之品,故在對該病患者進行治療時,應盡量選擇藥性緩和的藥物,使祛邪與扶正治療並重,以避免因急功近利而導致患者氣陰更加虧虛。那麼,中醫如何根據糖尿病性神經病變的不同類型辨證施治呢?

脾虛肺燥型:此型糖尿病性神經病變患者的臨床表現主要是:肢體麻木或疼痛,下肢痿弱,倦怠乏力,少氣懶言,皮膚乾燥無華,納呆便溏,咽喉不利或口渴,舌紅或淡、苔黃或白而少津,脈細無力。治療此症宜採取健脾清肺、潤燥利濕的原則,可選用清燥湯加減。其方葯組成為:黃芪50克,白朮、陳皮、澤瀉各20克,人蔘、茯苓各15克,炙甘草、豬苓、炒神曲、麥冬、當歸、生地黃、五味子各10克,升麻7克,黃連、炒黃柏、蒼朮、柴胡各6克。血虛麻木甚者可加當歸、雞血藤、丹參;肢厥冷痛者可加炮附子、仙靈脾、肉桂;瘀血重者可加牛膝、川芎、桃仁。

氣虛營弱型:此型糖尿病性神經病變患者的臨床表現主要是:肢體麻木或有蟻行感,下肢痿弱無力,氣短乏力,倦怠嗜卧,面色無華,心悸頭暈或自汗畏風,舌淡苔白,脈細無力。治療此症宜採取益氣養血的原則,可選用人蔘養榮湯加減。其方葯組成為:白芍20克,當歸、肉桂、炙甘草、陳皮、人蔘、炒白朮、黃芪各15克,熟地、五味子、茯苓各10克,炒遠志7克,雞血藤25克。肢體瘙癢者可加地膚子、白癬皮、何首烏;肢體拘攣者可加木瓜、白芍、赤芍、伸筋草;肢體浮腫者可加防己、桂枝、茯苓。

寒凝血瘀型:此型糖尿病性神經病變患者的臨床表現主要是:肢體(尤其是下肢)冷痛,入夜尤甚,得溫痛緩,重者晝夜皆痛,趺陽脈微弱或無,舌淡嫩或胖、苔白或潤,脈沉細或弦緊。治療此症宜採取益氣散寒、活血通脈的原則,可選用黃芪桂枝五物湯合桃紅四物湯加減。其方葯組成為:黃芪15~30克,桂枝、乾薑各12克,杭白芍25克,桃仁、川芎、當歸、熟地各1 5克,紅花10克,附子(先煎)7克。疼痛較重者可用桂枝芍藥知母湯加減,其藥物組成是:生薑、桂枝、知母、蒼朮、甘草、麻黃、炮附子、防風、白芍;寒邪重者可加細辛、葛根、桂枝;疼痛劇烈者可加川烏、乾薑,或酌量使用馬錢子;瘀血重者可加五靈脂、炒蒲黃、水蛭,或同時服用桂枝附子湯,其藥物組成是:桂枝、附子、生薑、甘草、大棗。

肝腎陰虛型:此型糖尿病性神經病變患者的臨床表現主要是:肢體麻木、酸痛、灼痛或刺痛,骨肉瘦削,腰酸膝軟,且伴有頭暈、耳鳴、口乾、便秘、舌暗紅少苔、脈細數等症。治療此症宜採取養肝益腎、通經活絡的原則,可選用健步虎潛丸加減。其方葯組成為:龜板(先下)、知母、生地、熟地、牛膝各15克,黃柏、當歸各12克,杭白芍20克,鎖陽10克,木瓜25克,忍冬藤30克,牛骨髓適量。腎虛腰痛甚者可加用靜薟草、牛膝、鹿含草;陰虛甚者可重用生地,並加用菟絲子、枸杞子;陽虛者可加用鹿茸、巴戟天、肉蓯蓉;肢體麻木、疼痛較重者可加用蜈蚣、全蠍、蘄蛇。

痰濕瘀阻型:此型糖尿病性神經病變患者的臨床表現主要是:肢體麻木困重、灼熱疼痛,下肢痿弱無力,或局部紅腫熱痛,且伴有大便不爽、小便黃赤、口苦而黏、舌紫或暗、苔黃膩或白濁而潤,脈弦滑或濡數等症。治療此症宜採取祛痰利濕、活血通絡的原則,可選用身痛逐瘀湯合四妙散加減。其方葯組成為:牛膝20克,地龍、香附、秦艽、黃柏各12克,木瓜、當歸、川芎、蒼朮各15克,甘草10克,黃芪30克,薏苡仁25克。嘔惡甚者可同時服用平胃散,其藥物組成是:蒼朮、厚朴、陳皮、甘草、生薑、大棗;肢體頑固麻木且疼痛者可加用白芥子、瓜蔞;瘀濁甚者可加用乳香、沒藥。

總之,中醫治療糖尿病性神經病變,應採取補肝腎、養陰、祛濕通絡的基本原則,在該病的早期宜祛濕通絡,在該病的中晚期需兼顧補氣養血,反覆難愈者需加用活血化瘀及搜風通絡之葯,而補肝益腎、養陰的治療原則須貫穿治療的整個過程。

在臨床上治療糖尿病性神經病變的過程中,筆者有如下體會,供讀者參考:

1.對辛散葯的應用:《傷寒論》中有用桂枝附子湯治療痹痛的記載,其目的是取附子溫里祛寒之力,取桂枝辛溫解表之功,一表一里,使里寒得以驅除。筆者在臨床上對於屬於寒凝血瘀型疼痛劇烈的該病患者,常適當選用葛根、桑葉、麻黃、細辛、蟬衣等走表之輕品,使部分寒邪從表而散,尤其是秋冬之季或患者兼有外感之邪時,選用這些葯療效更佳。

2.對祛濕通絡葯的應用:在必須使用祛濕通絡葯時,筆者常結合消渴病患者多氣陰兩虛的病理特點,儘可能地選擇諸如仙靈脾、威靈仙、薏米、五加皮等在現代藥理研究中已證實具有降糖作用的藥物,從而儘可能地減少燥類葯對消渴病患者的損害,並維持其血糖的穩定。臨床實踐證實,用威靈仙配合生地或熟地,治療消渴病引起的痹證療效較好。

3.可按病變部位選葯:並發神經病變的糖尿病患者,其病灶有時相對固定,癥狀亦較重。對這類患者進行治療時,可在辨證治療的同時,依據病邪停滯的部位選擇藥物,以達到引葯入經、直達病所的目的,如病變在上肢者可選用桑枝、川芎、薑黃;病變在下肢者可選用牛膝、杜仲、寄生;病變在腳踝者可選用熟地、牛膝;病變在小腿者可選用白芍、木瓜。

4。關於馬錢子的應用:馬錢子又名「番木鱉」,其性味苦寒,有毒,具有通絡散結、消腫定痛的功效。在臨床上,筆者將馬錢子主要用於治療難以控制的劇烈疼痛,並在應用馬錢子的同時,從甘草、何首烏、當歸、白芍、生地等藥物中選出1~3味葯與其同用,以起到益陰養血的作用。馬錢子的用量必須根據患者的體質、病情等具體情況以及醫生的臨床經驗而定,一般每次口服的劑量應從0.3克起始,以免發生中毒。

5.對於肢體灼熱劇痛者的治療:有些並發神經病變的糖尿病患者可出現肢體灼熱劇痛,甚至不能覆蓋任何衣被的癥狀。在這種情況下,單純用養陰清熱或活血通絡的藥物是難以奏效的。為此,筆者常用芍藥甘草湯(芍藥、甘草)合四妙散(蒼朮、黃柏、牛膝、薏苡仁),再加忍冬藤和生地來進行治療,並取得了較顯著的療效。但生地的用量不宜過大,以免助濕礙胃(膩膈)。

6.對於肢體麻木者宜養血兼搜風:中醫認為:「治風先治血,血行風自滅」,所以,對於肢體麻木的糖尿病患者應以益氣養血為本,尤其是對於病情較輕、發病時間較短的患者更該如此。但臨床上常可遇到屢治無效的頑固性的肢體麻木患者;這樣的患者其風邪除由血虛而生之外,還有兼由肝虛所生之成分,故治療時需在益氣養血的基礎上,適當地選用搜風剔絡之葯,如蟬衣、僵蠶、全蠍等,尤其是川芎不可少,因為該葯可通過行血祛風增強療效。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

您可能感興趣

糖尿病及其併發症的中醫治療規範(三)—糖尿病腎病與神經病變
糖尿病患者常出現這些癥狀提防神經病變,中醫治療有方
中醫辨證施護改善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的研究
帶著您全面了解糖尿病神經病變 (病因、癥狀、治療)!
B族維生素,糖尿病患者預防神經病變的良友
解答您關於糖尿病神經病變的困惑
探討 糖尿病神經病變的檢測方法
鼻內窺鏡眶減壓術治療甲狀腺功能障礙性視神經病變
忙是治療一切神經病的良藥
警惕:糖尿病引發的神經病變!
睡覺腳麻 恐神經病變 送你五大治療方法
神經病性關節病吃什麼食物好?
糖尿病自主神經病變與餐後低血壓的機制研究
外傷性視神經病變的治療中用和不用糖皮質激素效果比較
長期採用阿片類藥物治療神經病變會導致不良事件
遺傳性和醫源性TTR澱粉樣神經病變的早期皮膚去神經改變
「產後抑鬱都是矯情神經病」你特么才是神經病
神經病和精神病的區別
精神疾病和「神經病」分不清?精神疾病患者有這3個異常表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