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健康 > 觀察飲食療法在養生理論中應用怎麼樣?

觀察飲食療法在養生理論中應用怎麼樣?


觀察飲食療法在養生理論中應用怎麼樣?


飲食療法又叫做食療或食治,它是基於中醫理論的基礎,利用食物或配合某種藥物通過烹飪加工製成具有藥用效果的食物使患者或者普通大眾獲得健康,達到治病防病效果的一種方法。通常人們認為食物只是為人們的正常生長發育提供所需的各種營養成分以及生存所必須的能量,但是在中醫領域中,食物不僅僅是為人類提供必要的營養物質,它對於治療疾病以及提前預防疾病都具有很大的作用。《醫學衷中參西錄》中就曾明確指出食物「病人服之,不但療病,並可充饑;不但充饑,更可適口,用之對症,病自漸愈,即不對症,亦無他患。」由此我們可以發現,食物除了本身充饑的功能之外,還可以療病從而使患者漸愈。另外,《黃帝內經》中曾說過:「葯療不如食療,救治於後,不若攝養於前。」這是因為飲食療法無副作用,而俗話說用藥三分毒,葯療在一定程度上對人體有損害,長期食用還有可能產生藥物依賴性;另一方面是因為現如今國人看病問題仍是一大難題,藥物費用也使普通家庭難以長期負擔,而食療中採用的食材都是生活中隨處可取的,我們在日常飲食中就可以達到治病防病的效果。雖然食物在一定程度上有助於治病防病,但若患者或普通大眾飲食不當,則有可能損害身體健康,嚴重時若誤食相剋食物甚至會奪人性命。因此,在進行飲食療養時,我們一定要遵循合理配膳的基本原則。首先,要結合患者臨床癥狀以及普通大眾實際需求進行辨證施膳;第二,遵循三因制宜原則,即因時因地因人制宜;第三,飲食有度,注意飲食療養中的禁忌之處。



觀察飲食療法在養生理論中應用怎麼樣?


中醫飲食療法作為中醫「辨證施膳」的重要組成部分,在辨證施膳時,要遵循「寒者熱之、熱者寒之」「虛則補之、實則瀉之」的原則,結合患者體質,以及地域、氣候等影響因素對患者的病症作出辨別,並在此基礎上制定出適當的治療對策。只有作出正確辨證,才能達到理想的治療效果,否則不僅難以治癒患者,還有可能加重患者病情,因此,中醫飲食療法要結合患者臨床實際癥狀來調理改善膳食。如腎臟病患者表現為腰酸綿綿、口乾舌燥、身體倦怠、舌瘦苔薄、兩顴紅赤、眼臉呈絳色等癥狀,這是由於陽熱證所致,宜進食甘涼滋潤、生津養陰的食物,如豬肉、鴨肉、綠豆、蘋果、枇杷、橙子、水芹、莧菜、苦瓜、枸杞頭、馬蘭頭、綠豆芽等食物;若表現為畏寒怕冷、四肢發涼、氣短懶言、大便溏薄、舌胖苔厚,面色青白無光等癥狀,這是由於陰寒證所致,宜進食性質溫熱,具有補益腎陽、溫暖脾陽作用的食物,如鰱魚、河蝦、豬肚、秈米、糯米、辣椒、烏梅、蓮子、肉桂、乾薑、花椒、大蒜、茴香等食物。又如肝火犯肺患者多表現為氣逆作咳,咳引脅痛,面紅喉干,煩熱口苦,舌苔薄黃少津,脈弦數等癥狀,宜進食具有清肝瀉火、潤肺化痰作用的食物,如雪梨、馬蹄、荸薺、竹蔗、苦菜、西紅柿、綠豆、芹菜、包心菜、金針菜、油菜、絲瓜、李子、青梅、山楂及柑橘等食物。膽脹患者多表現為右脅脹痛、脘腹脹滿、噁心口苦、噯氣、善太息等膽胃氣逆之症,宜進食富含維生素、有益於利膽的食物,如魚、瘦肉、蛋白、豆腐、西紅柿、甜菜、楊梅、山藥、薏苡仁、蘿h蕎麥、薏苡仁、猴頭菇、海參、無花果、芝麻、沙棘等食物。


飲食有度,「度」是質和量的統一,是事物保持其質量的界限、幅度和範圍,在界限範圍之內,量變不會引起質變,但是一旦超過界限,量變就將引起質變,使事物不再保持平衡狀態。從飲食療養來看,同樣也有「度」。我國古代壽命最長的皇帝唐太宗就曾說過:「我每天所作所為,都有一定規律。飲食不過度,行之已久,甚覺有力。」即飲食需有度,若飲食無度,則對身體有所損害。隋代《諸病源候論》中就曾說過:「夫飲食過飽,則脾不能磨消,令人氣急煩悶,眠卧不安。過飽除引起煩悶、睡眠質量欠佳,尚易引發疾病如:積聚不消、手足痹蹶、面目發黑生斑、腰痛水腫、膀胱受傷、百脈閉阻、心瘕食瘕如脂肪瘤、纖維瘤、腫瘤,甚至減損壽命」。因此,作為促進疾病痊癒、強身健體的關鍵性環節,在飲食療養時需注意飲食有度,遵循科學的飲食準則:早上吃好,中午吃飽,晚上吃少。只有這樣,才不致因饑飽而傷及五臟。另外,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改善,很多以前我們都不知道或者吃不到的東西走進家門,但是很多人因為對自身疾病以及體質的飲食禁忌不甚了解而隨意亂吃,從而危及身體健康,因此,我們應注意飲食禁忌以免病從口入。如糖尿病患者,要針對糖尿病人的體質強弱、陰陽盛衰、病情


發展的規律,根據食品的藥物特性,講究飲食宜忌。糖尿病患者飲食宜淡不宜咸,宜緩不宜急,宜暖不宜寒,宜粗不宜精,宜飲茶不宜喝酒。

結語,自古醫食同源,食葯同用,葯食同源阿膠黃精丸作為中醫養生特有的自然療法之一,療效雖不及中藥突出、西藥迅速,但由於其是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之事,在長期堅持和踐行下,飲食療養對於調養和改善身體功能有著葯療所不能達到的效果。只需患者和普通大眾遵循合理配膳的基本原則,辨證配膳,三因制宜,飲食有度,注意飲食禁忌。飲食療法不僅能夠輔助治療疾病,同時在預防疾病,調整機體陰陽平衡以及延年益壽等方面都具有十分積極的作用。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食療 的精彩文章:

腎虧怎麼辦 推薦一些食療法
晚上口乾口苦怎麼辦?推薦7個食療方
子宮內膜異位症吃什麼好 8種食療調理
蘇子的四款葯膳食療方推薦
地衣菜的營養成分和食療價值

TAG:食療 |

您可能感興趣

觀察道教養生觀對中醫養生理論有影響嗎?
分析中醫養生理論思想在哪裡?
臨床研究中醫養生理論和健康管理內容指的是什麼?
生理期怎樣才能正確護膚?
揭秘中醫養生理論原則內容有哪些?
正確理解「過午不食」的養生理念 溫和養出健康胃
中醫辯證法:肝臟主藏血,女人一生的生理活動都靠養肝
中醫養生理論在健身方面有哪些特點?
中醫養生調理:女性生理期飲食禁忌大全
妹子怎樣的生理期反應能健身?怎樣的生理期反應不能健身?
如何應對生理期前無法控制的食慾
「園藝療法」園藝技術使病人從心理上和生理上得到治療
揭秘「辟穀節食」養生理念:不可盲目理解為絕食!你一定要看!
特殊生理體質的中醫調理法
女生高考為避生理期服避孕藥,這種操作合理嗎?
理性討論:單身男藝人是怎樣解決生理問題的?
生理期護膚知識 生理期也要養好皮膚
月經是女性特殊的生理現象,經期應該吃什麼?應該怎麼保養及緩解不適呢?
辛大夫孕育專欄怎樣才能預防生理性宮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