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古代的各種稱呼,看了才知道自己知道得太少!

古代的各種稱呼,看了才知道自己知道得太少!

我來說說稱呼上的吧,當然啦,僅限於中國古代

1 . 臣妾、本宮

  隨著《甄嬛傳》的熱播,這倆詞兒也跟著一道走紅了。然而在真實的歷史上,後宮佳麗們真的是這樣自稱么?

  先來看「臣妾」。

  「臣妾」,從字面意思來講,大體是指臣子的妻妾,也可以理解為臣和妾的統稱(蔑稱),一般以為是臣子的妻妾所用的自稱。

  事實上有資格覲見皇室中人的臣子妻妾在面見皇室中人的時候也很少使用,這些妻妾們多自稱為妾、妾身、妾某氏或奴家等。

  「本宮」,不少人從字面上理解為擁有宮殿的人的自稱,但歷史上很少有後宮佳麗會這樣稱呼自己,哪怕是後宮二主之一的皇后(後宮之主為皇帝)。

  真實歷史當中,「本宮」一詞,只有東宮太子或者恩寵有加的公主(就算《甄嬛傳》里像華妃那樣擁有一座四合院的也還不夠格),才會偶爾以此自謂(注意是偶爾),比如太平公主。

  那麼,這些後宮妃嬪們究竟是如何自稱的呢?

  其實和大多民間女子一般無二,常常自稱為「妾身」「妾」「奴家」「奴奴」(對皇帝及長輩)或直接說「我」「吾」(對臣下或低位嬪妃、宮女太監)等。

2 . 皇上

  前面已經有答主提到了,「皇上」這個詞多是滿清時期使用。

  稱呼皇帝,漢魏時多稱「陛下」,唐稱「聖人」也稱「大家」,或親近者呼之為「某(排行)郎」,宋稱「官家」,「聖上」「萬歲」歷朝歷代均有使用。

  明代正式場合一般使用「陛下」,私下多用「當今」「今上」「上」等。需要注意的是,「聖母」指的是當今皇帝的母后——皇太后,而非瑪利亞(明憲宗之後出現了母后皇太后和聖母皇太后,前者為前任皇后,後者為皇帝生母)。

  提到皇上,那就不得不多提一嘴,在許許多多的影視劇里,皇帝永遠都是黃袍加身,恨不得從裡到外都穿一身黃,什麼器具都是黃色,就跟暴發戶一樣,生怕別人不知道他是皇帝。難道就是因為皇和黃髮音比較像(呃,我知道普通話里這兩個字發音一樣,此處只是吐個槽)?

  這裡以明代舉例,明代尚赤,黃袍只是皇帝所穿服色之一。朝服以紅色居多,祭服以玄色(黑色)為主。而且,皇帝穿什麼顏色的衣服看他個人喜好啊!誰特么樂意一天到晚一身shi黃(還特么連內衣襪子都是shi黃的!)?!

(附圖感謝擷芳主人,圖中常服只舉例了一種款式的一個顏色,嗯,這麼說大家應該明白了)

3 . 大人

  提到稱呼,「大人」就實在繞不開去。

  這個詞可以說已經被影視劇和小說濫用至極。

  簡單地來說,「大人」,在清朝之前多用於父(輩)表示十分尊敬,如:父親大人,母上大人,或直接呼之為大人。

  舉例:

  子:「孩兒昨日得了個美婢,特來獻於大人。」

  父:「有此佳兒,吾心甚慰!」

  或

  甲:「桐哥兒今日怎得了空,你家大人呢?」

  乙:「你這廝說甚麼,縱是大人在家,某就不能來你這院子里耍耍么?快把劉姐兒喊出來,沒了劉姐兒作伴,這幾日真叫人悶死了!」

  除此之外,對於德高望重者也會出於尊敬使用「大人」一詞,比如對於內閣大學士、某某閣老,晚輩便會稱其為「某某老大人」。

「大人」這個詞直到清朝之後才被諂媚者用以稱呼上官(準確地說是從雍正時期開始)。主子都叫了,還在乎叫人家爹嗎?

  那麼在此之前該怎麼稱呼官員呢?

  對於縣令、縣長、知縣一類,多稱之為「縣尊」,知府、郡守,多稱之為「府尊」「府君」「太守」,另有「明君」「明府」等不一而足,視情況而定(這個具體說起來比較複雜了,感興趣的同學可以自行翻閱《明實錄》《國榷》等史料典籍)。

  除此之外,或直呼官名,或在此之上冠以姓氏,如「黃典史」。

  當然,對於這些官員,普通平民也不用自稱「奴才」,而是自稱為「某」,類似於今天的「我」(「我」這個詞也會使用)。當然啦,自稱「小的」也是有的,這更多的是出於一種語言上的謙遜,類似於今天的「在下」。

  以唐朝舉例,當時有位宰相家裡搞裝修,這位宰相閑來沒事就在家中瞎逛,遇到一個工匠,就與他交談起來,兩人互相都是自稱「某」如何如何,而不必口稱「本相」「草民」。

  畢竟,華夏並非一直是遍地奴才的時代(更可悲地是,想給人家當奴才還求之不得)。

  另外需要注意的是,「位」用於尊稱。

  唐朝宰相官職不一定為丞相,具體職位可能是尚書令、尚書僕射等,此處僅以此舉例。

4 . 您

  這個詞很多人注意不到,「您」有史記載始見於宋代,《俗字背篇》中有:「您,你也,俗。」經常用於填詞。在相當一段長的時間內,「您」和「你」並無任何含義上的區別。數百年後您才慢慢在北方方言區變成「你」的敬稱。另,您又可寫做「恁」,清代更通「佇」(本為繁體字,左單人,又寧)。

5 . 小姐、娘子

  「小姐」一詞和「大人」一樣,只要是古裝劇大多便要露一次臉。

  也許很多劇作者的使用根據是《西廂記》中稱呼崔鶯鶯為「小姐」,然而很多人並不了解的是,「小姐」這個詞從古至今的意思並沒有太多差異,都是高級性工作者的代稱。

  以明代舉例,劉姓技師、宋姓技師,大家一般稱呼她們為「劉姐兒」「宋姐兒」,又如「這家院子不是什麼好人家,裡面藏著個脂粉小姐。」

  那麼,當時的人們又是如何稱呼正經人家的姑娘呢?

  以宋代舉例,一般稱之為「娘子」,對於年紀小的就稱之為「小娘子」。如「李娘子」「趙小娘子」。

  其實大家可以從《水滸傳》中窺其端倪,雖然《水滸傳》因為成書原因,裡面不少是明代的用詞習慣。我想這也是許多看《水滸》的讀者不理解為什麼小說中無論甲乙丙丁,都像男主人一樣,稱呼女主人為「娘子」了。

  注1:《西廂記》版本眾多,關於崔鶯鶯的身份也有很多版本,一為大家閨秀、相府之女,一為妓女。

  注2:「小姐」在明清時期逐漸轉為現今理解的對未婚女性的敬稱。至今,「娘子」一詞在部分方言區仍然有過去的含義,如「小娘子」「二娘子」(意指某人家的小女兒、二女兒,不特指自家)。

  注3:妓女和如今的技師差異較大,青樓妓女分為清倌人和紅倌人,清倌人賣藝不賣身,紅倌人可以賣身,二者可以轉換。和不少影視劇及小說中描寫的不同,妓女在古代雖不是什麼值得炫耀的職業,但也並非羞與人言。「水太涼」迎娶名妓柳如是,傳為一時佳話。古代的文人墨客們,便大多在青樓請託唱和,青樓的形象更接近於影視劇中「大家閨秀」那種清雅淡漠的調子,當然,不同風格也是有的。所以古代的才子們,便喜好在青樓里和這些名妓談情說愛、卿卿我我,纏綿個幾年只是聽聽小曲、吟詩作對卻難一親芳澤的也屬平常。至於如今的洗頭房和「技師」們,更接近古代的「娼」或者「暗門子」,周星馳電影里的所謂青樓就是這種,只做皮肉生意。

6 . 太監

  「太監」本為官名,中官之首才能稱之為「太監」,此外有「大監」「少監」等。

  也就是說,只有大太監才能叫「太監」(呃,有些繞),一般的閹人、宦官是沒有資格被稱為「太監」的。

  當然,隨著王振、劉瑾、魏忠賢等大太監的威名日重,民間漸漸就以「太監」一詞代指閹宦了。

7 . 和尚、貧道

  「和尚」,一般人理解就是出家的僧人,不過這個詞可不一般,梵文中是「師」的意思,本來是用來稱呼有一定資格的出家人的尊稱,也不限於男女,所謂「大和尚」是也。

  當然了,後來這個詞和大多數習慣用語一樣,漸漸淪為了出家人的代名詞。

  「貧道」,舉個例子吧,那個去印度取經的玄奘就自稱「貧道」,雖然他不是道士。

8 . 官人、相公、郎中、博士…

  「官人」和「相公」,是特別能體現漢人文化的兩個辭彙,現今來看,都是用來代指丈夫。

  我們來簡單看看這兩個辭彙是如何一步步演變成丈夫的。

  一開始,華夏的女子多稱呼丈夫為「郎」,後來估計覺得這樣喊有些肉麻,便加上了一個詞稱為「郎君」或者「夫君」。

  漢代之前,官人當然是指代官員,然而漢代以後,或許是出於望夫成龍的願望,一些人便私下裡用「官人」來稱呼丈夫了,到了宋代,「官人」就漸漸成為了丈夫的標準用法,也沒有誰大驚小怪了。

  然而直到宋代,「相公」都是特指宰相,因為當朝宰相常常會被封為某公(就是公爵),連在一起便是「相公」了。

  不過和「官人」一樣,華夏的老婆們又覺得叫「官人」不過癮了,還是叫「相公」最讓人滿意(也許私底下也有稱呼為「陛下」的?)。

  所以到了明代,「相公」就不光是用來稱呼宰相了,丈夫、進學的秀才等等,都會被稱為「相公」。

  「郎中」「員外」和「博士」等,都是朝廷的官職,郎中和員外郎在侍郎之下,各朝略有不同,博士在秦漢是掌管書籍文典、通曉史事的官職,到了唐宋明清則是國子監(太學)的教授官。

  這些辭彙和「官人」「相公」一樣,也被廣大華夏百姓拿來稱呼醫生(類似的還有「大夫」)、富翁和有專業技能的人了(如茶博士,賣茶的)。

  另外多說一嘴,「老公」「老婆」這個兩個詞在歷史上出現的也很早(似乎是唐朝?),本意類似於今天一些情侶打情罵俏稱呼自己的對象為「老頭子」「老太婆」這樣。

9 . 父皇、母后

  和「皇上」一樣,只要是古裝劇(嗯,古裝劇,目前來看夠格稱為歷史劇的中國古代歷史題材的電視劇還是寥寥無幾)裡面出現了皇子皇女,這兩個詞也必然活躍在電視屏幕上。

  歷史上的皇室子女稱呼他們的父親母親在歷朝歷代並不完全一樣(畢竟隨著歷史變遷,稱呼本身也在逐漸發生改變),這裡以相對不為人知的宋朝皇室舉例,因宋太祖教育子女勿要以生在帝王家就忘本、脫離百姓(大概是這個意思吧,沒有翻資料,感興趣的知友可以自行查閱相關資料),讓趙宋的皇室成為最具人情味的帝王之家,皇室之間的稱呼也與民間百姓無異(正式場合要具體而論,如有官職就以臣子禮覲見)。

  換句話說,皇室中人互相之間的稱呼大多與民間無意,「爸爸」「媽媽」「孩兒」什麼的很常見。至於「兒臣」這種,只有在正式場合并且這位皇子身有官職或有爵位才會如此自稱,而且此時他稱呼皇帝為「陛下」而非「父皇」。

10 . 爹、娘

  這個是因為「父皇」「母后」想起來的。古裝劇嘛,只要不是帝室之胄都這麼稱呼自己的父母。

  沒錯,既然這裡提到了,自然是因為歷史上的百姓並不都是如此稱呼父母,以明朝舉例(其實明朝兩百多年,也還是有不少差別),喊自己父母「爸爸」「媽媽」的並不少啊……

  「爹」「娘」是比較北方的稱呼,而且在不同時代也有很大變化(具體什麼時候在哪個地域如此稱呼父母感興趣的知友可以自行查閱相關資料),換句話說,這兩個詞並不是古代子女對父母的通用稱呼。

11 . 喳、諾

  又是因為清宮劇的荼毒,不少人下意識地模仿古人應諾時脫口而出卻是一聲「喳」,不用多說,這是滿語辭彙,是滿人奴才應答主子時所用,所以只有在清朝才會出現。當然故事背景並非清朝的影視劇基本上很少亂用「喳」字(嗯,這個是剛剛看到某些綜藝節目古裝劇情里某些藝人的脫口而出才想到的,有些莫名悲哀),雖然也並沒有用對詞……

  「諾」,相對而言更具漢風了有沒有?

  這裡提一個詞,「唯唯諾諾」,「唯」和「諾」確實是古人正式場合的應答辭彙,只不過很多影視劇里用反了。

  舉個例子吧,我讓我兒子給我找個美女過來,我兒子應該說「唯」,而非「諾」,反過來,我讓我老婆給我安排個家務活乾乾,我老婆說的就是「諾」。

  簡單地說,「諾」是長輩或者位尊者所用,「唯」相反。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

您可能感興趣

你知道得太多了!
皇上知道了什麼,才叫「知道了」?
我們唯一知道的,是不知道
我们的感情腻了,你知道吗?
我們的感情膩了,你知道嗎?
你知道什麼時候最想吸煙呢?第三種大家都知道的!
刷牙也是有很多学问的,不知道你知道否?
這些小知識不知道沒關係,但知道了會很厲害!
我們熟悉的太陽,還有哪些是你所不知道的?
些事,做了才知道,有些事,錯了才知道
畫說冷知識:那些你絕逼不知道的事
那些一定得知道的日常禁忌,看看也無妨啊
漢字背後的那些趣味知識,你知道嗎?
如何知道懺悔得清凈了?
你所知道的急救知識,也許是錯誤的
光知道吃了,你知道月饼的来历吗?
顛覆認知,你不知道的青樓!
你知道蒙上眼更刺激,但你知道為什麼嗎?
你说你是中国人,看看这些知识你知道多少?
今天才知道古代髮型竟然是這樣,太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