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養生 > 大醫精誠|周岱翰:開拓嶺南中醫腫瘤學 倡導「帶瘤生存」

大醫精誠|周岱翰:開拓嶺南中醫腫瘤學 倡導「帶瘤生存」

▲周岱翰 全國老中醫藥專家學術經驗繼承工作指導老師,享受國務院頒發的政府特殊津貼。廣州中醫藥大學腫瘤研究所所長,首席教授、主任醫師、博士生導師

2016年11月19日,在廣州中醫藥大學60周年校慶之時,廣州中醫藥大學與中華中醫藥學會主辦召開了一個中醫腫瘤學臨床特色與經驗交流會。同時,中醫界人士共襄盛會的另一個目的,則是為了周岱翰教授從醫50年而來。學術研討會回顧總結了周老對中醫腫瘤事業的卓著貢獻。如今,這個在患者眼中被各種光環圍繞的「抗癌剋星」,仍然退而不休,活躍在臨床、教學、科研的第一線。

努力探索中醫克癌 開拓中醫腫瘤事業

周岱翰出生於廣東汕頭的一個醫學世家,受家庭熏陶立志從醫。「我父親對中醫和西醫持完全開放的態度,可以自由選擇。適逢1960年國家貫徹中醫政策,支持報考中醫院校,於是我在1960年考入廣州中醫學院醫療系」。因為家庭經濟拮据,學校又吃飯不要錢,周岱翰每年寒暑假多數不回家,總是約好同學帶上饅頭和象棋,爬上學校附近的白雲山背誦《黃帝內經》等中醫經典。周岱翰說:「現在想來,這是上天給我的一個絕好的學習機遇,因為當年刻苦打下的中醫基礎讓我受用至今」。

▲周岱翰教授在認真檢查病人

1966年,周岱翰畢業後參加醫療隊,在廣東的縣級醫院鍛煉,並於1968年初分配到廣東省泗安醫院工作。這是一間地處廣東東莞的省級皮膚專科醫院,作為該院的第一個中醫師,他購置百草櫃、開設中醫科,正式開始了其長達半個多世紀的懸壺濟世生涯。

雖然接觸病患多為外感內傷等小恙,但也不乏癌瘤大症。周岱翰說:「也正是在那個時候,我接觸到了一些腫瘤病人。比如嶺南地區常見的鼻咽癌和肝癌。許多鼻咽癌頸部轉移患者,經過放射治療後皮膚潰爛,痛苦不堪,用草藥治療以後,卻能夠收到很好的效果。這給了我很大啟發」。基層患者缺醫少葯、治癌乏術,這激發了年輕的周岱翰的求知慾,促使他努力鑽研包括腫瘤病在內的多種疾病的診治方法,也在心底埋下了一顆運用中醫攻克癌症的種子。

經過10年基層臨床實踐,帶著豐富的中醫臨床經驗和對腫瘤辨證論治的部分認識,周岱翰於1976年調回廣州中醫學院(現為廣州中醫藥大學)方劑教研室。他一面跟師,在嶺南名醫周子容、關濟民老先生門下繼續提高中醫造詣,一面搞科研,翻遍學校圖書館、資料庫,參與廣州地區腫瘤科研項目,從事中醫治癌研究。並在1979年,周岱翰作為當年國內第一批學者到香港講學,交流惡性腫瘤的中醫辨證論治經驗。

▲「十一.五」國家科技支撐計劃名老中醫項目啟動會

在廣州中醫學院相關領導對開展中醫治癌的巨大支持下,周岱翰1978年開始籌建腫瘤研究室,並在附屬醫院開設腫瘤專科門診,成為我國較早從事中醫藥治癌研究、中西醫結合抗腫瘤臨床探討和開設中醫腫瘤學專科教育的學者之一。

周岱翰說:「有了這樣的基礎以後,我和當時的華南腫瘤醫院(現中山大學腫瘤醫院)簽訂科研協作,每周兩天到病房開中藥(當時該院無中醫),我也在他們的病房裡了解西醫治療手段,為後來我在一附院開展腫瘤病房打下了很好的基礎」。正是在一點一滴地努力下,1987年周岱翰在廣州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創建腫瘤科病房,2002年創建二腫瘤科,目前該院已迅速發展成為具有四個腫瘤病區,約180張床位的南方中醫腫瘤研究基地和臨床治療中心。他也當之無愧地成為嶺南中醫腫瘤事業的開拓者與奠基人。

倡導「帶瘤生存」,發揚中醫優勢

最新數據顯示,惡性腫瘤已成為嚴重危害人類健康的危害之一。在與癌症「打交道」半個世紀的周岱翰看來,中醫藥治療癌症有豐富的經驗和巨大的潛力。

▲周岱翰教授在中醫腫瘤學臨床特色與經驗交流會暨周岱翰教授從醫50周年學術研討會上演講(2016年)

受啟於明清醫家提出的「帶病延年」「帶疾終天」的論述,周岱翰早在20世紀90年代提出「帶瘤生存」的觀點。他首次較全面地為自己提出的「帶瘤生存」下了定義:在治療的漫長過程中,當邪正對峙、邪難壓正的情況下,可以出現「帶瘤生存」的特殊階段。此時治療目的在於通過辨證論治改善癥狀,提高生存質量,延長生存期,這是中醫治療腫瘤的特點和優勢之所在。

周岱翰指出,過去西醫的腫瘤療效評價標準是持續一個月以上,腫瘤完全消失就叫完全緩解,如果腫瘤縮小一半,無新的病灶出現,就叫部分緩解。這種評價標準只看有效率,不看生存時間和病人現在的生活狀況。中醫藥在治療腫瘤方面,縮小腫瘤的效率雖然不如西醫立竿見影,但是多數病人治療以後身體改善,雖然腫瘤沒縮小,原來卧床的現在能夠下地活動,生存時間延長。

傳統以殺滅、清除癌瘤組織為目的的西醫治療模式,對老年的肺癌病人和原發性肝癌並不適合,因為他們大多身體虛弱,病情隱匿,一旦發現,幾乎都為中晚期病例,併發症多,伴隨著內臟功能的損害。此時應該選用最佳的個體化支持療法,治療的目的不只是消滅腫瘤,而是著眼於減輕癥狀,改善生活質量,延長生存時間。

▲周岱翰「八五」期間主持的《中成藥鶴蟾片治療肺癌的臨床研究》獲全國醫藥衛生(部級)重大科技成果乙級獎

隨著對腫瘤基因組學的解讀和腫瘤病理變化的深刻認識,世界衛生組織(WHO)2006年將腫瘤論述為可控性疾病,腫瘤是一種慢性病的觀念逐漸被人們接受。國際上對癌症的認識從「絕症」到「可根治」到「可控性疾病」「慢性病」,這與周岱翰提出的「帶瘤生存」理念不謀而合。

周岱翰指出,中醫辨證論治凸顯了中醫治癌的特色和優勢,是高級別的個體化治療,與精準治療有異曲同工之意,廣義的辨證論治包括辨病、辨證(證候)、辨症(癥狀)三個層次,辨病定病性、治療目的和方案;辨證了解臟腑狀態而確定某階段的病機和治療措施;辨證了解當前的突出癥狀,急則治其標,如發熱先退熱,大便不通,我就要先通大便。如果說西醫治病是個空間概念,中醫的辨證論治突出的就是個時間和空間概念。

周岱翰也認為,作為基因性疾病的癌症,不是西醫、中醫、中西醫結合任何一種醫學可以克服的,因此,綜合治療已成為學界的共識。尤其對於中晚期患者,手術、化療、放射、熱療及射頻、冷凍、靶向藥物等措施,與中醫藥、支持及營養治療等扶正補虛配合,爭取臨床治癒,改善生活質量。當前,臨床中能獲早期診斷的惡性腫瘤仍佔少數,大多數癌症患者發現時已屬中晚期,治療上更符合中醫「帶瘤生存」的觀點。提高中醫藥的治療參與率有助於提高中晚期癌症的臨床療效,從觀念上摒棄腫瘤的「過度治療」,使無法治癒的腫瘤患者保持良好的生活質量而「帶瘤生存」,形成具有中國特色的中醫治療模式。

飲譽海外:中醫治癌特色「走出去」

隨著海內外學術交流的日益普及,周岱翰很早就來往於港澳台地區講學,並曾登上美國國立癌症研究所和海外高等學府講學,被澳洲墨爾本理工大學中醫系聘為博士生導師,足跡遍及歐、美、亞、澳等20餘國,享譽海內外。

1979年,香港新華中醫中藥促進會與香港中文大學邀請鄧鐵濤、周岱翰等到中國香港參觀「中國草藥藥劑展覽」並作有關專題學術講座,邀請函輾轉多個部門,幾經艱難與周折,終於促成了此次學術交流,成為第一批赴港澳地區講學的中醫生。上世紀80年代後,周岱翰就多次被邀至中國香港、澳門、台灣等地的大學、研究院等進行講學。

▲周教授任中華中醫學會腫瘤分會會長時接見來訪的時任香港衛生署署長陳馮富珍

周岱翰鐵杆粉絲甚多,不少已經在門診隨訪10年以上。1988年一位41歲台灣商人林先生被診斷為舌癌,因其拒絕手術及放療,轉求助於他。周岱翰診其為「舌疳」,屬心脾鬱火,熱毒瘀結所致,以導赤散、黃連解毒湯為主方,隨症加減,同時與西黃丸口服、六神丸與雙料喉風散外敷,配合哌萊黴素靜脈注射,經過3個月的治療,患者舌側潰瘍癒合,舌體腫物及腫大淋巴結消失,後患者一直定期隨訪,未見腫瘤複發。康復之後的林先生非常感激,他說,周岱翰和古老的中醫藥給了他第二次生命,他滿懷感恩地捐獻了10萬人民幣成立了當時全國第一個中醫腫瘤研究基金會——廣東華佗腫瘤研究基金會,後經各方贊助增資至50萬元,用於資助中醫藥在腫瘤治療領域的相關研究。

周岱翰在東南亞乃至國際學術界也有甚高的知名度和影響力。在1990年應邀在新加坡國立大學進行專題演講。1992年至1995年間,多次到馬來西亞、菲律賓、泰國等國家講學。每次在這些國家進行學術交流的時候,都會受到當地華人社團、媒體的熱烈歡迎。1996年皇家墨爾本理工大學邀請周岱翰訪問澳洲,並受聘為該校中醫系博士生導師,在國際講台上談陰陽、講傷寒、論氣血、辨虛實,不遺餘力地宣揚中醫藥在腫瘤治療領域的優勢和特色。

1997年,東南亞某國一位政要的女兒,40多歲的ORA因疲乏、消瘦、身體突然變差,被確診為非何杰金淋巴瘤(IV期)。於是,ORA通過外交途徑,住進了澳洲墨爾本大學醫院,請最好的醫生為她治療,住院化療1年,早期治療效果好,但一年後複發並多處轉移。醫生說對付這種難治性複發性惡性淋巴瘤,最好的辦法是到美國進行骨髓移植,但風險很大。病人和家屬難以接受,整個家族又一次籠罩在絕望中。

▲治癒後的ORA時任泰國副總理前來感謝周岱翰教授

眼看ORA的狀況一天天惡化,機緣巧合,經人介紹,家人帶她不遠萬里至廣州求醫。由於一年多的化療折磨,病人要求周岱翰只用中醫藥,不用任何西藥。面對虛弱不堪的ORA,周岱翰以中藥、傳統抗癌中成藥控制了病情,改善了體質,最終以中醫治療而臨床治癒,ORA親人在感嘆ORA奇蹟般康復的同時,無不讚歎中醫藥的療效。時光荏苒,近20年來ORA一直未再複發,中醫中藥的神奇療效讓她迎來了新生。

在走出去的同時,周岱翰還重視把「洋」專家請進來,讓他們真真正正地接觸中醫、感受中醫。2005年9月,一篇採用純中醫中藥方法根治癌症病人的報道,引起傑弗瑞D·懷特博士的高度重視,傑弗瑞D·懷特是美國國立癌症研究所(The National Cancer Institute,NCI)癌症補充和替代醫藥辦公室主任。

▲美國國立癌症研究所(NCI)癌症補充和替代醫學辦公室主任傑弗瑞D懷特博士專程會見周岱翰教授(2005年)

為了解患者的真實性,他親自打電話給文中的肺癌患者,包括已治癒的ORA女士。當他從患者口中證實此事後,十分驚訝,一個肺癌晚期的病人,中醫中藥居然能將其治癒,懷特博士非常興奮,他立刻通過文章作者,找到了時任廣州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腫瘤科主任的周岱翰。他們在電郵中交談甚歡,周岱翰邀請懷特訪問廣州,並獲欣然應允。2005年9月23日,廣州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腫瘤科示教室內,經周岱翰治療的近20位治癒或帶瘤生存的患者,與懷特博士座談。通過這次訪問,懷特博士開始領略到中醫藥的獨特魅力。

這次訪問意義深遠,也才有了後來邀請周岱翰以及北京、上海等中醫腫瘤學者訪問美國,並在NCI召開中西醫腫瘤協同作用研討會,推動NCI設立中醫治療腫瘤專項基金,研究天然來源抗腫瘤藥物,對外治、針灸等方法治療癌症的相關研究,也在如火如荼地進行。

養生之道:合得主人意,便是好功夫

雖然已經年逾七旬,但周岱翰的身體極好,又精通食療之法,其著作《中醫腫瘤食療學》的食材和泡製多是其本人實踐的果實。他強調飲食要均衡,少吃肉食,多吃粗糧,不要過分迷戀保健品。三餐規律,少吃零食,戒煙酒,不喝碳酸飲料。

▲周岱翰獲全國優秀科技工作者

「食療學首先要用中醫的理論來指導,包括中醫對食物、藥物了解透徹。現在的食療文章很多,但許多過於片面,有些以某實驗或某觀點而偏激的嘩眾取寵。健康的體魄不完全是吃什麼東西。有時候病人來看病問我要多吃什麼,我說你都身體肥胖了,你應該問我少吃什麼東西才健康。健康除了食療調養還有良好的心態」。

▲周岱翰獲教育部科學進步一等獎

另外,周岱翰強調作息應該遵守四時之序。萬物生長必須遵守四時之序的原則,此時養生也應與外界自然環境「合拍」。比如作息上,冬日 「早卧晚起」,立春則逐漸調整為「夜卧早起」。但依然要保證一天6~8個小時的睡眠,最好不要錯過晚上11點最佳睡眠時間。若起居無常,經常加班加點,徹夜工作,會引起人體各器官系統功能紊亂,輕則精神萎靡,甚或舊病複發、新病纏身。中醫認為,熬夜傷陰,因此提倡要早睡早起。養生要注意「天人和諧」,即人要與一年四季、一日晨昏的節奏同步,要與陰陽剛柔與張弛的狀態和諧。

周岱翰說:「古人的養生之道也不能生搬硬套。我每天起得其實並不算早。因為我習慣晚上9、10點鐘的時候還把一天的報紙、雜誌看完,這樣的學習方法使我感到滿足。我的鍛煉時間通常在下午,有時去騎騎自行車。因人、因時、因地的個體化原則適合於健康養生。其實沒有哪一種方法可以硬套給每一個人,適合你的就是好的。中國有一句話古話說得好:『合得主人意,便是好功夫』。」■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

您可能感興趣

北師大珠海分校倡導全民健身打造「健康校園」
倡導生活方式醫學 《畫說中醫藥文化》系列叢書將首發
白雲區:強化宣傳 倡導健康文明生活
董氏美痧健康養生:弘揚中華養生文化,倡導健康生活方式
大力倡導師德與醫德建設
孫中山倡導多食「四物湯」
倡導「六同」教育主張 助力孩子健康成長空港新城小學暑假生活籌備會別開生面
為倡導「勸學禮教」傳統,鐳射燈點亮南京夫子廟
弘揚傳統文化,倡導健康素食 走進桐木免費素食「慈心齋」
林州市婦幼保健院——倡導無創無痛分娩,追求科學孕育
林志玲藍色裙裝出水芙蓉 關注環保健康倡導生態文明
中醫倡導:這些食品危害寶寶康健,少吃為妙
新疆額敏縣圖書館開展「倡導全民閱讀進校園」活動
揭秘西晉那些荒唐事:司馬炎倡導的全民炫富
我為何倡導「大學語文」
康熙帝曾痴迷西方科學,為啥沒有大規模地倡導與推廣?
中華書壇傳承世家 王秀梅先生傳承王瀚逸先生中國文化倡導者 書畫名家 主持人 演員
瞄準「健康城市」目標 倡導老人健身養老
清朝乾隆皇帝為什麼倡導「滿漢全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