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美文 > 再說美聯航,關於認慫的勇氣和說不的時機

再說美聯航,關於認慫的勇氣和說不的時機

2017年4月12日星期三,就是69歲的David Dao醫生像「一卷破地毯」一樣被拖出機艙後的第三天,編輯在微信上問我,「有空寫個美聯航嗎?」


顯然,她是看到了我在朋友圈裡的吐槽。這事兒其實在美國和中國的社交媒體上曝光才不過48小時,又增加了新料。當事人的陰暗過往被老牌小報們一一翻檢出來,每一個細節,都在斬斷看客將自我代入從而產生共情的可能:


是的,這個聲稱自己是中國人的乘客,其實來自越南,早幾十年就移民美國,不光是自己,連老婆孩子都干著高薪的體面工作,卻不知自愛地因為與男病人嗑藥搞基而被吊銷過行醫執照,對了,他還是個資深賭徒來著,一次就贏過二十幾萬美金…

再說美聯航,關於認慫的勇氣和說不的時機 點擊播放 GIF/830K


美聯航暴力事件受害者David Dao


我能說什麼呢?91年前,幾乎是差不多同一時間,面對同樣在口水裡漸漸稀釋成淡紅的血色,大先生魯迅已經說過了,時間永是流逝,街市依舊太平,那血污不過供無惡意的閑人以飯後的談資,或者給有惡意的閑人作流言的種子。


親戚或余悲,他人亦已歌。


我還是來講三個故事吧。


1


第一個故事,發生在我自己身上,地點是二十多年前的北京。我是一個從東北小城撞大運考進名校法學院的學生,卻機緣巧合和幾個讀北京四中、家住長安街沿線的同學成了朋友。其中一個通過家裡的門路搞到一個推銷化妝品賺零花錢的機會,提攜著幾個死黨一起發財。任務簡單:大街上攔下行人,徵得同意後往人家手背上滴兩滴號稱超級滋潤保濕的外國神油,勻開,感覺一下,填個問卷。干一天,就有一百塊的酬勞,是我半個月的飯票。

再說美聯航,關於認慫的勇氣和說不的時機



但運氣不好,那時的北京雖沒有霧霾,但卻盛產沙塵暴,吹得一幫人長安街上容身不住,於是躲進一號線地鐵。可別說,因禍得福,那裡人流大,等車閑來無事的人多,倒是搞促銷的藍海。


我們正如魚得水呢,戴袖箍的地鐵站管理員來了。「不能在這兒干這個,趕快走走走!」

說來也巧,我站的地方,對面的大柱子上,正掛著地鐵站規章制度牌。也不知道那一刻腦袋裡進了幾噸水,我居然伸手指著牌子跟人家辯論,「法無明文不為罪,你看那上面哪一條寫著不能在地鐵站搞促銷了?」


話音未落,脖領子一緊,已經被家裡幾代老公安的一姐們兒拽著腳不沾地的上了滾梯。


出地鐵口,一干人等笑彎了腰。


「你丫幾天不見長膿水兒了你……」


「傻波依還法無明文不為罪……」


「聽說過好漢不吃眼前虧不?」


「知不知道什麼叫強龍不壓地頭蛇?」


結果,就是幾個月之後,在宿舍樓里,我還會被人調侃「法無明文不為罪」。


但這個故事真正的神轉折在於,或許是因為促銷效果不佳,背後策劃這件事的神秘人變了卦,說好的一百塊不給了,用促銷的油抵,看我們是大學生打特價,每瓶賠本只算50元。


隔著這麼多年的歲月回望,我真是欠了那些北京孩子一聲:「謝謝您吶!」

2


第二個故事,和澳大利亞的一條新聞有關。對2016年人口普查的數據進行分析後,澳大利亞統計局(ABS)日前給「典型的澳大利亞人」畫了一幅像:

再說美聯航,關於認慫的勇氣和說不的時機



38歲


女性


生於澳大利亞


祖上是英國人


已婚


和伴侶及兩個孩子住在一棟有三個卧室的獨立屋裡

家裡有兩輛車


看到這條新聞,第一個念頭:這不就是我兒子學校象棋隊的隊長他媽嗎?不久之前,等著接孩子閑聊時,她剛剛跟我倒過一核桃車的苦水,正好為那幅乾巴巴的畫像補充了許多生動的細節。


事情的源起,是她家裡的投資房,之前租給拿澳大利亞政府獎學金在本地大學進修的一家巴基斯坦人,為了省點中介管理費,由她自己打理一應事務。結果租客項目結束回國走人後,她去清點時,卻發現屋子被住成「垃圾堆」,必須重新清潔裝修。就算是她和老公兩個人自己動手齊上陣,材料費也要五六千澳元。


一筆他們無力負擔的意外開支。


他老公工作了十幾年的本地大公司,最近一直在嚷嚷轉為海外生產,醞釀大舉裁員;為了照顧兩個孩子,她只能兼職工作,收入微薄且沒有福利;家裡的自住和投資房以及兩輛車,都還有大筆沒還清的貸款;大兒子眼看要上大學,就算是有政府提供的無息助學貸款,但學費連年上漲,也意味著孩子一畢業就要背上一大筆債;小兒子天資聰慧過人,總說將來要學醫,但她偷偷地跟我們苦笑著說,就算考得進醫學院,動輒幾百澳元一本的教科書,恐怕家裡都供不起。


是的,這就是「典型的澳大利亞人」。不是走到哪裡都自帶光環的默多克、休伊特和狼叔傑克曼,不是你旅遊時在酒庄、度假村和免稅店裡和你談笑風生的成功人士和促銷女郎,也不是大學、研究所和智庫里放眼全球的名教授和大經濟學家。她從過去十幾年中資本和人才全球流動中獲取的益處,或許僅限於她身上那件曾經出現在某廉價超市商品目錄封面上的特價15澳元的繡花外套。但她漸漸清楚而痛苦地意識到,她的丈夫、她自己、她的孩子所賴以維持舒適生活的工作,正在被來自全世界、同樣渴望現世安穩的精英們蠶食瓜分。


「你知道嗎?關鍵就是文化!文化差異!那幫人根本就不知道怎麼愛護東西,禍害完他們自己的國家又來禍害我們的國家!」


「我要給本地的議員寫信!不,還有大學校董會!還有移民局!我們辛辛苦苦工作納稅,卻用來給那些人渣發獎學金,我們自己的孩子卻要借一大筆錢才有好大學上,這根本就不公平!」

再說美聯航,關於認慫的勇氣和說不的時機 點擊播放 GIF/1078K


「根本就不應該放他們來我們這裡。我們根本就不是一種人。羨慕我們的美好生活,那就先變成我們啊!」


站在她的對面,聽著她猶帶有濃重蘇格蘭口音的抱怨,我有一瞬間的恍惚。她是在憤怒之下把我也當成「我們」了呢,還是在憤怒之下不管是誰、不管是不是遷怒、不管會有什麼樣的後果,先發泄了再說?


我只知道,那一張疲倦的不施脂粉的中年婦人的臉上,也曾露出過慈愛的微笑,看著她的兒子和我的兒子一道,舉起象棋大賽的獎盃。


我的兒子說,她做的Trifle(一種英式傳統甜點),是世界上最好吃的。


3


第三個故事,讓我們在時空里走得再遠一點吧,回到聖城耶路撒冷。兩千多年前,就在David Dao醫生被拖出機艙的同一天,一個33歲的年輕男人,騎著驢在一片歡呼聲中進入聖城。甭管是認識他的還是不認識他的,圍觀群眾都早已聽說,這個人曾經顯示過神奇的大能,這一次來,會像千百年來的預言者所說的那樣,把他們從這世界上的苦難中拯救出來。欣喜若狂的人們手持棕櫚枝揮舞,脫下自己的衣服鋪路——那時候,可沒有中國製造和快時尚,普通老百姓只能用麻布纏腰遮住私處,中人之產才能有一件好衣服。

再說美聯航,關於認慫的勇氣和說不的時機



但就在短短的五天時間裡,另一個神轉折出現了。這個人被最親愛的人背叛、被自己的族人唾罵、被嘲諷被遊街被鞭打、最後被以那個時代最屈辱的刑罰釘死在十字架上。有權力處死他的人其實並不想這麼做,幾經掙扎幾番努力,但壓垮這個自詡公義的人的最後一根稻草,是一句話:


「你若釋放這個人,就不是凱撒的朋友了。」

在那個時代,在羅馬帝國的疆土上,不是凱撒的朋友,意味著什麼,大家都很清楚。職位,財富,榮耀,乃至於生命。籌碼不僅是過去所擁有的一切,還有一族人的前途。前車之鑒,是公元前26年被羅馬皇帝奧古斯都宣布友盡後迅速從九重天跌入地獄的加盧斯(Gallus)。


是的,即將到來的星期五,是基督教世界裡復活節假期開始的日子,為的就是紀念一個名叫耶穌的年輕人兩千年前極其屈辱卻毫無過錯的枉死。英文的Good Friday,不是因為在這一天小孩子有巧克力蛋和巧克力兔子吃而大人可以放假,所以是好的,而是因為,如果你去看希臘文的聖經,或許會發現,耶穌在十字架上說出的最後一句話,原來和創世紀里的文本是一致的:


這事成了。這是好的。


對於這個故事,你不必一定相信它是真的。但它作為一種對抗世俗成功敘事的另類敘述,並且被一代又一代人信了兩千年的歷史,足以說明問題。


有趣的是,讓這個故事得以流傳下來的一個關鍵人物,在故事的高潮里以頗為可笑的慫蛋的面目出現。


他是彼得。


當耶穌預言自己將被出賣時,彼得跳出來拍胸脯打包票:這事兒別人能幹的出來,我肯定不會。


當深更半夜被抓捕的人包圍時,彼得抽出刀子,誰敢動我們,咱們白刀子進紅刀子出,至少也得掉個耳朵。


但當看到大勢已去一切已成定局時,彼得害怕了。連一個使女的一句話,都叫他心驚肉跳,生怕自己被株連。


——我不認得他!

——我和他不是一夥兒的。


不過,對早期基督教傳統再多一些了解後,或許你會發現這個故事的另一個神轉折:對彼得的慫樣描述得最不留情面最詳盡不堪的福音書,恰恰被認為是由彼得的門徒弟子根據他的口述整理而成的。


也是這個彼得,據基督教傳統記載,最後選擇走進羅馬城,為自己的信仰,被倒立著釘死在十字架上。

再說美聯航,關於認慫的勇氣和說不的時機



被倒釘在十字架上的彼得


我不知道有多少人會認為這三個故事有趣。你若覺得這不過是滿紙荒唐言,對不起浪費了你的時間。


我也不知道David Dao醫生會迎來什麼樣的未來。周公恐懼流言日,王莽謙恭未篡時。更何況我輩芸芸眾生。我不知道是什麼讓他決定在那一刻選擇說不,就像我絕不相信,一個能夠在美國行醫並把4個孩子送進醫學院的第一代亞裔美國移民,在之前的幾十年里,從來沒有認過慫。


不知為何,看著這段新聞,我會想起一個老電影,義大利導演貝尼尼的《美麗人生》。在那裡面,父親的勇氣,不是教育兒子學習二小好榜樣,握緊手中紅纓槍,而是把最荒謬的一切當成父子之間的一場遊戲。而母親的勇氣,不是運用特權和關係英雄主義地把所愛的人拯救於水火中,而是平靜的說出,我要上那輛車,我要和他們在一起。


但最打動我的那一刻,卻永遠是主人公冒著生命危險,也要讓兒子吃上一頓正常的晚飯,打開大喇叭播放一首隻有他和她心領神會的歌曲。

《美麗人生》劇照

再說美聯航,關於認慫的勇氣和說不的時機



值不值?蠢不蠢?在那一刻,理性的做法是該認慫還是該說不?


不是當事人,誰都沒有資格評說。


但是,假如你也像David Dao醫生那樣、曾經以為在大洪水來臨之前登上了挪亞方舟、但卻在最後一刻被告知需要re-accommodate,或者哪怕只是在鋪天蓋地的醜聞面前,還殘留著一點點的兔死狐悲,不妨在這個周末有空的時候,讀一讀AMP版本的《哥林多前書》,那裡面,有關於accommodate這個詞的另一種用法:


Just as I myself strive to please [to accommodate myself to the opinions, desires, and interests of others, adapting myself to] all men in everything I do, not aiming at or considering my own profit andadvantage, but that of the many in order that they may be saved. Patternyourselves after me [follow my example], as I imitate and follow Christ (theMessiah)


(就好像我凡事都叫眾人喜歡,不求自己的益處,只求眾人的益處,叫他們得救。你們該效法我,像我效法基督一樣。)


至於怎麼去做?


你只需要知道,光榮的荊棘路,永遠只是一條窄路,但選擇忍受雙腳的血肉模糊行走其上的人,需要的不僅是自己的勇氣和智慧,還要仰仗他人和天意的慈悲。

(圖片來自網路)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三聯生活周刊 的精彩文章:

百歲貝聿銘
嘗過蘇杭的早春之味,暮春的六安瓜片你會好奇嗎?
杯子 春日當對飲
百歲貝聿銘:東西之間

TAG:三聯生活周刊 |

您可能感興趣

不告了!美聯航與遭拖下機乘客「友好和解」
美聯航逐客程序真是隨機的嗎?美國媒體並不這麼認為
不告了!被暴力拖下飛機的乘客與美聯航私下和解,但賠償金……
美聯航:打不過競爭對手,我們還是毆打乘客吧
暴力拖乘客下飛機的確「有規可循」,但為何還要說美聯航很噁心?
美聯航「死不悔改」,又把一對新人趕下了飛機
美聯航暴力拖拽華裔乘客下機,事後竟還這麼說!中外網友都怒了
比起不靠譜的美聯航,阿聯酋的服務簡直是要逆天
美聯航強制亞裔乘客下機引網友抵制:丁義珍的事還沒找你們算賬呢
日港台對美聯航事件的表態,讓人忍不住拍手,真是一出好戲啊
美聯航乘客拍的一段視頻惹發眾怒,原來我們的行李是這樣上的飛機
對於美聯航,我們除了聯合聲討,還有更多工具和辦法對付它!
美聯航拖拽事件後續:賠償和解,但更重要的不是錢
她曾是選美小姐,但卻在美聯航的飛機上被銬了起來
給全球網友的創意跪了,美聯航已經被徹底玩壞……
被美聯航拖下飛機時,你為什麼要反抗?
最不招人喜歡的美國航空公司 竟然不是美聯航而是它
給全球網友的創意跪了,美聯航已經被徹底玩壞
美聯航認慫!膽敢「招惹」打網球的女人,店大不能欺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