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佛學 > 學道之人,慮宜遠,思宜近

學道之人,慮宜遠,思宜近



學道之人,慮宜遠,思宜近



慮宜遠,思宜近。我們在做計劃的時候,要有一個遠大的計劃、遠大的目標,但是我們在思、在考慮的時候,要切合實際,要有一個明確的下手處。就是我們在下手的時候一定要按部就班,有一個次第,有一個下手處,叫「近」。

事上宜虔,接下宜謙,處同輩宜退讓。前面的功德是偏重在自己的受用的身口意的功德,這以下是說明你從自己受用的功德出來,待人處世、跟人接觸的時候,你應該是什麼態度呢?就是講人跟人之間的相處之道。我們跟眾生接觸有三種情況:或者是長輩,或者是下輩,或者是同輩,這當中的態度是不一樣的。


「事上宜虔」,我們對於長輩要有虔誠恭敬的心。長輩當然在福德智慧的資糧都超過我們。如果我們對長輩有所虔誠恭敬,我們能夠得到長輩的攝受、長輩的教化。在整個成長過程,我們就能夠減少很多的錯誤,避免很多冤枉的路。我們對長輩的恭敬對自己會有很大的利益,我們盡量地對長輩、師長有恭敬的心,對自己有很大的利益。


「接下宜謙」,對於比較苦惱的眾生,剛剛來到三寶地,煩惱也重,福德智慧的資糧也不夠。但是我們應該要知道,他有一念的善根都很難得,我們應該要更加的謙虛、慈悲來攝受他,不要用自己的標準要求他,多一分的慈悲,這個是對下的態度。


「處同輩宜退讓」,對同輩,就是能夠退跟讓。人跟人相處之道的確是非常不容易。從現實的經驗上來看,我們對於同輩、對於長輩的人相處是比較容易做到。對於功德比我們大的人,我們容易生恭敬心。對於下輩的人生慈悲心這也容易,最難的是同輩,尤其是戒蠟相同的。同戒跟同戒的人相處,這當中就有些問題存在。那這怎麼辦呢?古德就講出一個偈頌,我們從這個偈頌可以稍微體會一下。他把修行用插秧來比喻:「手抱青秧插滿田」,說我們今天修行這件事情就像插秧一樣,在青田當中插上無量無邊功德的秧。

那麼這個插秧是什麼態度呢?第一個態度就是「低頭便是水中天」,你一定是低頭。插秧,你頭抬得高高的,秧就插不整齊了。「身心清凈方為道,原來退後是向前」,你一定是要身心清凈地退後,原來退後是向前。所以插秧的意思就是說:第一個,你要低頭;第二個,你還得往後退。插秧不是往前插的,它是一步一步往後退。我們同輩之間最容易有嫉妒心、勝負心,但是這個嫉妒心對我們是一個很大的傷害,嫉妒的心使令我們很難跟別人學習,使令我們的胸量變成非常的狹隘。所以我們應該思惟「原來退後是向前」,人跟人之間的相處,其實你能夠退讓,能夠在整個菩提道中,在趨向於五分法身那個無漏的功德當中,其實你是向前。


人的見地的確很重要!我們今天不要看一時的成敗,「不爭一時,要爭千秋」。你有這樣的見地,你才容易在同輩當中有所退讓。成事不必在我,隨喜一切功德。這就是我們待人處世之道,對同輩盡量退讓。退讓,你絕對不會吃虧的,「原來退後是向前」,就是這句話的道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佛陀佛語 的精彩文章:

在家居士怎樣正確稱呼出家人
是枯的好,還是榮的好
錫杖的功用與表法意義
為何寺院大門叫山門或三門
佛經中出現的童男與童女

TAG:佛陀佛語 |

您可能感興趣

莫待老來方學道,孤墳多是少年人!
勿待老來方學道,孤墳多是少年人
正道宜行,邪門莫入,不負學道之心!
莫待苦時方學道,三塗都是懶惰人
淺談當今道法界之亂象,讓學道者多一分清醒,少一份迷惑!
學道之人去心垢染,行即清凈矣
而今學道之士,多怕落空
古人學道之有靈驗者,蓋偷心死盡故
甲午之敗並非海軍之敗,也非陸軍之敗,而是敗在儒學道統
學道之人的目標是什麼?
虛雲老和尚:勿待老來方學道,孤墳多是少年人
小小年紀也想學道,是道有千端,你想學哪樣?
學道之人的五種心!
為什麼不建議寶寶和老人睡,是有科學道理的!
正道宜行,邪門莫入,遵守戒法不負學道之心!
學道之人的五種心
學道之人應該怎樣去生活?
道法不靈?那是因為你總在求道,而不去學道!
希望所有學道的人都看看,居家修道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