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佛學 > 南懷瑾老師:「難得糊塗」的處世智慧

南懷瑾老師:「難得糊塗」的處世智慧



南懷瑾老師:「難得糊塗」的處世智慧



「難得糊塗」的處世智慧

本文摘錄自 《廿一世紀初的前言後語》


清朝一位才子鄭板橋的名言,叫做「難得糊塗」。他是江蘇人,出身也很貧寒,自己站起來的,沒有考取功名以前,靠賣畫教書過活。那個時候教書待遇很低,我們過去家裡請來的老師也是那樣,不像現在做老師有很好的待遇。所以古人講「命薄不如趁早死,家貧無奈做先生」,家裡太窮了才出來教書過生活。


鄭板橋後來考取功名,做山東濰坊的縣令,濰坊是很有名的文化地區。我曾看過他給家裡寫的信,對我影響很深,這個就是教育。他叫家裡的子弟們不要一定想多讀書求功名,讀書讀出來,有學問,有功名,又作官,不一定有什麼好處。他是個才子,琴棋詩畫無所不能,所以他說我們鄭家的風水都給我佔光了。以後的子弟們要像我這般樣樣都會,是做不到的啊!你們只要規規矩矩,學個謀生的技術,長大了有口飯吃,平安過一輩子,就是幸福。所以他寫了「難得糊塗」四個大字。怎麼叫難得糊塗呢?笨一點沒有關係啊,但是做人要規矩。他對自己寫的「難得糊塗」四個字有註解,你們必須要留意,他說「聰明難,糊塗亦難,由聰明而轉入糊塗更難。放一著,退一步,當下心安,非圖後來福報也」,一個人天生聰明很難。


老實講,哪個父母曉得自己的孩子夠不夠聰明?像我看我的孩子,跟我相比都馬馬虎虎,不夠聰明。我告訴孩子們,不要學我,充其量讀書讀到我這樣多,事情文的武的都干過,有什麼好處啊?沒有好處,只有更多的痛苦與煩惱。知識愈多,煩惱愈深;受的教育愈高,痛苦愈大,我只希望你們平安的過一生。

昨天有個孫子打電話找我,我問:「你是誰啊?」「我是你的孫子啊!」「哦,我知道了,什麼事啊?」「我的孩子要考某個中學,分數差一點點,他們告訴我,請爺爺您寫一封信就行了……」我說:「你的孩子男的還是女的啊?」(眾笑)我真的不知道,他說是男的。我說:「你叫我爺爺對不對?


你是我的孫子,你難道不知道嗎?為自己的子孫寫信,向地方管教育的首長討這個人情的事,我是不做的,你怎麼頭腦不清楚啊!」「是啦,爺爺!這個道理我懂,可是我被太太逼得沒有辦法,一定要給你打個電話。」我說:「你告訴你的妻子,隨便哪個學校都可以出人才,你看我一輩子都靠自己努力,這事絕不可以做。」


今天我這個孫子又給我打電話,「昨天爺爺的教訓,我都跟家裡的人講了,大家都明白,您是對的。」我說:「我知道你心裡也不舒服,但你們去反省,讀的學校好不好有什麼關係?你看世界上的英雄,像毛澤東、蔣介石,哪個是好學校畢業的啊?你說歷代的狀元,每個大學考取第一名,有誰做出了事啊?那些做大事的人,譬如美國的汽車大王、鋼鐵大王,都不見得是大學畢業的,為什麼要這樣注重學歷啊?」


所以鄭板橋說「聰明難,糊塗亦難」,真做個笨的人,也不容易,就怕孩子不笨,真笨了倒是真規矩、真老實,不敢做壞事。聰明的人容易做壞事,反而有危險,所以「由聰明而轉入糊塗更難」。注意第三句話,很聰明,卻要學糊塗,這就更難了,一切聽其自然,好好努力,這是鄭板橋「難得糊塗」的幾句話。


再說中國歷史上的聖人堯、舜、禹,後代都不好,並不是壞,是不夠聰明,這就講到現在科學所謂基因的遺傳。我也做過父母,還四代同堂,我曉得孩子不夠聰明,這四代聰明給我占完了。你們看水果樹,有一年長了很多果子,接下去就要休息好幾年。你們都是了不起的聰明人,不要再往孩子身上加壓力,這個裡頭的深意很大了。孩子生下來身體強弱、腦力夠不夠、個性好壞,遺傳自父母的佔百分之三十,所以做父母的要反省對兒女的教導。我經驗很多事,見到很多人,問到人家的父母時,不說「你爸爸幹什麼的,你媽媽幹什麼的?」以前我們對部下是很禮貌的,「你的老太爺做什麼的?你的老夫人是農村的嗎?幾時來?我請你老太爺、老太太吃飯。」這樣就可以曉得這個人的個性,其中有一部份是父母的遺傳和家教。這裡頭學問很深的,大家要注意。

所以對孩子們不是叫你們不關心,而是不要愛得過份,放一步,讓他自由發展,但是現代人都關心得過頭了。教育的目的,不是教他知識,是把孩子天生遺傳不好的個性轉化,所以真正的教育不是只靠學校,而是家庭教育,父母最重要的是不可偏愛。孩子們有許多的個性,遺傳自父母的優點很少,缺點特別多,大家仔細研究一下,拿孩子做鏡子反照一下自己。有些孩子脾氣特別大,有些孩子很憂鬱,都是爸爸媽媽內在的遺傳,孩子各種各樣的心態跟父母都有關係。所以教育從家教開始,學校不過是幫忙一下。現在人的觀念,把教育都寄托在學校,這是錯誤的。所以我對我們學校的老師講話,還應該繼續下去,再談關於教育和怎麼樣改變人性的問題。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傳承網 的精彩文章:

蓮池大師:「醉生夢死」,恆言也,實至言也
文化視角:一封小學生的道歉信,讓人驚喜又感動
南懷瑾先生側記:話說《論語別裁》
南懷瑾老師:答《論語別裁》讀者的一封信
南懷瑾老師:生命的價值在哪裡?

TAG:傳承網 |

您可能感興趣

南懷瑾老師:做人的難處
南懷瑾老師:郭子儀為人處世的境界
南懷瑾老師:真正的智慧是什麼?得了智慧幹什麼?
南懷瑾老師:閻王易見,小鬼難纏
南懷瑾老師:五經的得與失
南懷瑾老師:醫心的葯
南懷瑾老師:神氣充足的人智慧就高
南懷瑾老師:世界上的事沒有永恆的
南懷瑾老師:如何方能「心得解脫」?
南懷瑾老師:真正的灌頂是什麼?
南懷瑾老師:大智慧的福德可不是錢可以買的
南懷瑾老師:《金剛經》里的大智慧
南懷瑾老師:如何稱得上是「孝子」?
南懷瑾老師:千古以來對老子思想的誤解
南懷瑾老師有神通嗎?南老師如何自修?
南懷瑾老師:如何得到別人的尊重?
南懷瑾老師:吾心如此 汝意云何
南懷瑾老師講述:處處「缺德」,一切就免談了!
南懷瑾老師:諸葛亮的修身養性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