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生物物理所等解析調控腸道免疫炎症平衡的新機制

生物物理所等解析調控腸道免疫炎症平衡的新機制

生物物理所等解析調控腸道免疫炎症平衡的新機制



Bap180維持腸道粘膜免疫穩態的分子機制示意圖

由中國科學院生物物理研究所感染與免疫重點實驗室果蠅研究團隊完成的論文Bap180/Baf180 is required to maintain homeostasis of intestinal innate immune response in Drosophila and mice 以article的形式,於4月18日發表在最新一期的《自然-微生物學》(Nature Microbiology)雜誌上。


腸道組織是機體最大的粘膜免疫場所,其中作為第一道防線的天然免疫對維持腸道免疫微環境平衡至關重要。其不僅要快速有力地清除入侵的病原菌,同時要維持共生菌。而過度活躍的天然免疫反應則會引起腸道微環境的紊亂以及腸上皮組織損傷,導致局部的腸炎疾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IBD)的發生,甚至引發哮喘和I型糖尿病等機體系統性疾病。因此深入了解並掌握腸道天然免疫應答的平衡機理對於人類健康十分必要。


藉助同高等動物高度類似的天然免疫信號通路和腸道結構,果蠅已被廣泛應用於天然免疫,尤其是腸道粘膜免疫的研究。基於此,中科院感染與免疫重點實驗室果蠅研究團隊利用果蠅構建了成熟的病原菌感染模型,並利用大規模遺傳篩選體系,尋找到Bap180因子具有調節腸道天然免疫平衡的新功能。在該研究中發現,Bap180因子本身應答於腸道的天然免疫通路IMD(同源於高等動物NF-kB通路),並以負反饋的方式在轉錄水平上限制IMD天然免疫通路的過度活化,同時抑制由促炎因子Eiger(同源於高等動物TNF)介導的腸道炎性風暴和腸上皮組織損傷。腸上皮特異敲除小鼠進一步證實了Baf180(同源於果蠅Bap180)在高等動物中具有同樣的保守機制。不僅如此,該研究還表明Bap180因子不僅針對病原菌急性感染所造成的炎性風暴有抑制作用,同時對於共生菌所觸發的腸道慢性炎症的積累也具有重要的平衡作用。因此,研究團隊在該研究中發現了一個重要的監控機體腸道天然免疫平衡的調節因子Bap180/Baf180,並解析了其可以作為關聯天然免疫通路和炎性反應的關鍵節點,為今後腸炎診斷或是藥物靶點的開發提供了重要的理論依據。


生物物理所為該研究工作第一單位,中科院感染與免疫重點實驗室助理研究員賀曉萌和副研究員俞珺璟為論文共同第一作者,中科院感染與免疫重點實驗室研究員潘磊和中科院上海巴斯德研究所研究員唐宏為論文的共同通訊作者。該研究受中科院青促會和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的共同資助。

中國生物技術網誠邀生物領域科學家在我們的平台上,發表和介紹國內外原創的科研成果。


本公眾號由中國科學院微生物研究所信息中心承辦


微信公眾號:中國生物技術網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生物技術網 的精彩文章:

阿姆斯特丹「整治胖子」收效顯著!
科技部:2020年研發人員人均經費每年50萬
中國生物工程學會第二屆青年科技論壇在廣州舉行
Nature發表浙大藥學院張海濤課題組藥物靶標AT2R結構研究成果
昆明動物所等解密傳統中藥冰片的外用鎮痛作用

TAG:中國生物技術網 |

您可能感興趣

免疫調節新機制的研究或為炎症治療提供新方向
血清生物標記物在炎症性腸病的診斷價值和新進展
重視炎症性腸病的鑒別診斷和合并症的監控
炎症性腸病高凝狀態與干預策略
炎症腸病細胞治療技術進展
與炎症性腸病和平共處
炎症性腸病患者少吃粗纖維食物
基金委公布「腸道微生態影響慢性重大炎症性腸肝疾病的機制研究」重大項目指南
慢性失眠伴焦慮抑鬱患者血清炎症相關標誌物研究進展
高脂飲食促進炎症性腸病發生的機制研究進展
炎症性腸病患者應關注藥物的哪些方面問題?
老年患者炎症性腸病的管理:挑戰與機遇
神奇的食物:降低結腸癌和炎症性腸病等風險!
犬CRP—系統性炎症標誌物
超聲檢查可輔助診斷炎症性肌病
預防婦科炎症可以吃的食物
女性預防婦科炎症的一些食物
早期免疫營養支持輔助治療老年急性膽源性胰腺炎對炎症反應
合理飲食與婦科炎症防治,哪些菜肴適合慢性宮頸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