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佛學 > 彼得·聖吉:如何在教育實踐中培養系統思維能力

彼得·聖吉:如何在教育實踐中培養系統思維能力


昨天我們推送了彼得·聖吉的主旨報告《系統思考與未來教育》,提出「教育不是為今天,而要為想像不到的未來做準備」(點擊可詳閱)的觀點。除此之外,在深圳南山外國語學校(集團)英語文化節「與大師面對面」活動中,彼得·聖吉還與師生們進行了一場對話,通過這場對話,彼得·聖吉的「系統思考」進入更微觀層面,學校、班級如何以共同願景激勵大家?未來教育中,學校會被取代嗎?怎麼看待自己的錯誤……看看彼得·聖吉對這些問題的精彩回答吧。


1


關於東西方的管理理念


【科苑小學胡靜】:您對當今中西方文化的交匯有怎樣的理解呢?中國的文化智慧對您提出的管理思潮又有怎樣的影響呢?


【彼得·聖吉】:首先,管理都是關於人的,當我們作為一個管理者或者領導者的時候,有時候很容易忘記這一點,因為事務繁重,有很多目標要達成,有很多事情要處理。但實際上所有的工作都是透過人去做的,所以我覺得某種意義上作為管理者跟做老師是非常相似的。

只是管理者「教」的對象是成年人,當成年人的老師,我們要思考對方看中的是什麼、他的動力是什麼、他想做什麼,而不是我們自己想做什麼;要思考他們如何成長,還要看到有哪些限制性的東西在制約他們。我覺得這是儒家傳統中的思想精髓。



彼得·聖吉:如何在教育實踐中培養系統思維能力



南老師跟我說,實際上現在所說的教育多是西方的概念,其實中國有更古老的跟教育相關的提法——教化,通過教去轉化。通過教去轉化人,不僅是老師要做的,也是領導者、政府官員以及所有成功的領導者都要做的,要通過管理助力他人的成長。一開始聽到南老師跟我講教化的概念時,我非常有共鳴,因為我所觀察到的所有優秀的領導者都是這樣做的,他們能讓共事的夥伴成長。


讓對方成長比告訴、命令他們去做什麼更好,這是東西方管理理論之間一致的地方。


2


關於如何激勵師生


【高新中學胡芳】:對於班級、年級和學校的三層管理,我們應該如何去設立目標,建立共同願景,進行持續、長期的團隊學習,我們應該如何去激勵他們?有沒有什麼模式給我們借鑒呢?


【彼得·聖吉】:我覺得沒有模型。實際上創建共同願景是很自然的一個過程,作為老師應該思考如何幫助每一個學生去建立他們自己的願景,同時輔以良好的互動和氛圍,群體之間有共同的話語,自然就會有共同願景從這個群體當中生髮出來。所以我個人覺得,共同願景實際上是一個副產品,是兩者努力的一個副產品:一是幫助每一個學生把共同願景和個人願景聯結起來,二是在群體中建立健康、積極向上的氛圍,使他們之間有共同對話的空間。


所以在《第五項修鍊》中,個人願景的自我超越發生在共同願景建立之前。很多時候無論是作為領導者、管理者還是老師,我們有一個誤區,似乎想自上而下的去幫助別人建立共同願景,但是其實我們要做的是讓他們找到自己的願景,否則好像我們在種植物,卻沒有關注土壤的環境。

3


關於未來教育中學校的變化


【文華學校何傳傑】:在未來教育中學校這種學習系統會發生哪些改變呢?甚至學校作為一種集體學習的場所,是否會被取代?


【彼得·聖吉】:這是一個很棒的問題,我的觀點是這樣的:歷史上的那種西方式學校很有可能會被取代,比如說老師教,學生被動聽,老師有答案和統一的教學大綱等。雖然說是這樣說,但是更可能的狀況是學校的某些作用會消失,問題在於如何思考學校的本質。


比如說,有人認為互聯網大潮之後學校會消失,因為有了互聯網,大家都會在網上聽課,教學的內容、老師的講授都可以在網上獲得,這種想法背後的假設是:所有的學習只是在學習一種知識。但是學校在傳授知識之外還能做些什麼?學校作為一種社交場景,我覺得在這些方面學校可以做得更好,網路上建立不了這種社交場景。



彼得·聖吉:如何在教育實踐中培養系統思維能力



在學校里,孩子們能和大人在一起共同學習,所以操場上發生了什麼,運動隊在做什麼,孩子們去演出的情況如何……所以它是一個集體社交概念,而不是單純的個體。我個人覺得,對於真正的學習,社交非常重要。


另外,對於真正的學習,特別重要的是要創造一個實實在在的結果。我們回想一下自己從小到大的學習經歷,學習想要達成的目的應該是對學習者是有意義、有價值的,比如學走路、學說話、學騎自行車,所以學習者學習的是他想去學習的東西,而學校也應該如此。


學校要創建一個什麼環境呢?在這個環境中,每一個學習者、每一個學生能夠在一起,共同達成一些成果。所以如果想要學校在未來真正有持續的意義,我們必須要去關注真正的學習。對於真正的學習,上述兩點很重要:一是清楚一起學習意味著什麼,第二個是群體如何共同達成學習的成果,並且這個成果對於學習者本身是有意義的。這跟工業化時代下的教育,像生產線一樣要把人從點A輸送到點B,是不一樣的,在那種形態下只要知識傳遞出去了就OK了,所以學校未來的發展取決於學校做什麼。

4


關於培養學生的系統思維能力


【大沖學校朱海萍】:您的理論對於我們中國當下提倡的培養創新型人才的影響體現在哪?學校可以運用哪些有效的途徑幫助學生培養系統思維能力?


【彼得·聖吉】:在過去的25年,我跟老師群體有一些互動,見證了他們如何在學生當中培養系統思考,所以我可以分享一下我的心得。


孩子們是天然的系統思考者,因為我們是在家庭中成長起來的,而家庭是最基礎的一種系統。孩子們在操場上玩,跟其他孩子無時無刻不在互動,如果他們在自然中玩耍,他們跟自然生態系統也有非常直觀的互動,所以孩子天然就是系統思考者,他們置身於各種系統當中。


現在的問題是工業化時代的現代學校不去關注這些層面,現有的學校無論在意圖、結構設計,還是各個方面的運作上,都沒有考慮這種與生俱來的系統能力。從這個角度,我覺得一些更為古老的教育體系在這方面做得更好。


我了解一點點中國的傳統教育,南老師去世之前,創設了太湖大學堂,對5-12歲的孩子開展教育。學堂把中國的傳統教育思想中很多好的實踐引入其中,比方說誦讀經典,因為在中國五千多年的歷史中這是非常重要的要素。


然而,這種經典誦讀教育方式被誤解了,一些人覺得誦讀沒有意義,所以當西方教育被引進中國的時候,這樣一個非常好的教育實踐就被徹底抹殺了。但是如果你看到用正確的方式進行經典誦讀,孩子們會很喜歡,所以在太湖大學堂每天吃完晚飯的時候,你就會看到孩子們在一起誦讀孔孟學說。


如果讓一些西方的教育工作者去見證這個時刻,他們會說這個太沒有意義了,不就是把書籍背誦一遍嗎,而且孩子們並不理解到底在說什麼。因為西方教育工作者的出發點是強調個人學習,他們忽略了在經典誦讀的過程中集體場域所發生的事情。如果你看到孩子們一起誦讀經典的時候,馬上就能明白其實這是一種唱誦。


南老師曾經告訴我,這樣的唱誦其實是社會和諧的重要基石。也就是說,當我們談社會和諧的時候,不僅僅是存在於一個理念層面,而是當誦讀經典的是,我們在身體層面、情感層面很自然地把自己放到了一個集體的、和諧的場域當中,這種實際的體驗對於社交的和諧是至關重要的。所以經典誦讀對孩子意味著什麼呢?意味著他意識到他與每個人之間的聯結,意識到他所做的事情能夠聯結到更大的集體,所以這種訓練對於我們與生俱來的那種系統認知是有幫助的。


彼得·聖吉:如何在教育實踐中培養系統思維能力



另外,西方對誦讀不認同還有一個原因,西方更強調頭腦層面的教育,較少關注身體層面和情感層面,所以經典誦讀背後的那種智慧和價值對西方教育工作者而言是視而不見。然而孩子們對誦讀是有感情的,他們很喜歡,因為誦讀好像合唱一樣,大家一起在唱歌。關於孩子們誦讀的時候是不是理解,可能理解那麼一丁點,但是沒關係,他們可能30年後的某一天突然間就悟到了。


我們首先假設孩子們是天然的系統思考者,所設計的活動或練習,對孩子們來說是有趣的,參與度很高,在此過程中,可以繼續開發他們這種與生俱來的系統能力。


如果你在美國參觀一些系統學校,會發現他們的小學生每一天放學之前都會做一件事情:在一個圖上面看一下今天一天的學習狀況,圖表上的橫軸代表時間,縱軸是每天學習的程度。可能早上開始的時候比較高,10點鐘累了,就下來一點,到了快放學的時候又比較高漲。


每個孩子都向其他小朋友講解自己的那個圖,學習程度用身體表示,如果他們學的很多就站的很高,學的不太積極的時候就蹲在地上。這張圖讓每個小朋友都有機會去講述自己這一天的小故事,說明為什麼我今天是這樣一個曲線,也就是說既給孩子們自己去反思的時間和空間,同時也讓他們自己去分享這個體驗,也了解了其他的狀態。孩子們都喜歡這個很簡單但很有意思的活動。


作為老師,挑戰是什麼呢?在於你如何設計一些活動、練習,在此過程中,孩子們可以有自我反思的空間,同可以去交流,同時他可以找到一個更大的系統。在過去二三十年當中,有大量這種練習活動被開發出來,我們希望把這些工具引進中國,我相信在中國會有進一步的生髮,因為它跟中國傳統教育理念當中的很多精髓是相貫通的。


5


關於運用系統教育的建議


【濱海學校胡珣韻】:您的課程開發團隊已經意識到了東西方文化的差別,要在中國傳統文化課程中運用系統教育,您有哪些具體的建議?

【彼得·聖吉】:比如茶道,我們會邀請每一個同學分享學習的過程對自己意味著什麼,自己喜歡的是什麼,自己還不太能夠明白的是什麼,也就是說通過這樣的分享讓他們建立一種聯結,跟自己和跟其他同學的聯結。同時我們可以關注跟茶葉生產相關的整個系統是怎樣運作的?它是一個文化產品嗎?由此,我們可以了解跟產茶相關更大的農耕系統,這樣能夠讓學生們去學習到一些我們平時看不到的系統。


在美國,特別是在城市裡,很多孩子認為所有吃的東西是從超市裡來的,不知道有土壤,不知道食物是在自然界中長出來的,因為他們一生當中沒有種過任何東西。所以當孩子們了解到一些食品是被種出來的,其實他就了解到自己和農民之間是有關聯的,自己的行為跟生態系統之間也是有關聯的,這就給他們提供了一個很好地進行系統觀察的機會。



彼得·聖吉:如何在教育實踐中培養系統思維能力



當孩子們年紀更大的時候,我們可以進行更加成熟的系統思考訓練。以茶道為例,可以帶孩子們深入了解全球所面臨的食品危機,當食品變成生意時,跟食品相關的所有決定只取決於短期的利益。對於年齡更大的一些學生來說,他們可以去學習與其這樣短視的基於利潤去看食品,其實更應該關注土壤和生態環境的可持續性、農民是不是獲得了應有的回報,以及我們是不是有健康的飲食習慣等,這些都是系統問題。


另外,年齡再大一些的孩子可以思考這個問題:當社會更加富有的時候,對食品的需求也會改變,這種需求的轉變對全球的食品生產體系也會產生影響。所以以茶為切入點,可以代入到對全球食品系統的學習中。


6


關於未來教育的設想


【桃源中學江煥華】:我非常好奇10年後一個典型的未來教育學校會是什麼樣的?在這樣的學校里,老師會具有什麼樣的能力?教室和現在會有什麼不一樣?學生的學習方式發生了什麼樣的變化?


【彼得·聖吉】:這是很大的一個問題,我覺得10年轉瞬即逝,所以我在考慮20年甚至更長的時間,有兩個很簡單的點在我腦海中浮現出來:第一,未來教育是學生們和老師們一起共同學習,比方說用茶作為切入點,來學習全球的食品系統,這個問題老師也未必能夠全面了解,但是學生們和老師們聚在一起能夠共同去學習更多。第二,對老師來說最重要的一項能力就是自己願意去學習的意願和能力。

7


關於如何與他人相處


【濱海學校馮源同學】:在日常生活中或者是在學校生活中,當我的人生觀與他人的人生觀產生衝突的時候,我們應該怎麼做到理解自己、同理他人呢?


【彼得·聖吉】:非常棒的問題,在生命中任何時候這都是很重要的一個問題。當我們非常誠實地面對自己是誰的時候,會意識到每一個人都是如此的不同,思考方式不同,感受方式不同,三觀不同,教育非常核心的一個目標就在於讓我們學會如何與這些不同共處。


我覺得首先從學習聆聽開始,當別人說了一些你不同意的事情的時候,你會很自然地因為不同意,而把自己的內在的門給關上了,因此聆聽不僅僅是去聽對方說,還要聽自己的內心在發生什麼。因為有的時候內在的聲音如此巨大,我們完全聽不到其他人的意見,所以我覺得聆聽的第一步是我們如何既聽到自己內在的聲音,但又不被另一個聲音所遮蓋,而同時聽到其他人的聲音。



彼得·聖吉:如何在教育實踐中培養系統思維能力



第二層次是在於聆聽的時候不僅僅是頭腦去聽,而且要把我們的心帶進來,並不是只去聽他的話語,而是去感受這個話語背後的那個人,所以是一種同理式的聆聽。我覺得個人的成長和發展體現在當對方不同的時候你要去同理,其實是說你要去進入他的內心,這是一個我們必須要學習修鍊的過程。


第三個層次的聆聽,跟同理有一些類似,但更準確的翻譯是慈悲。慈悲跟同理有什麼不同呢?它有一個細微的不同,同理是我考慮了對方的感受和想法,而慈悲是我不僅考慮了對方的感受和想法,而且我在這當中有一份善意,這個善意是我希望對方能更好,這是一生的修鍊。


雖然說是一生的修鍊,但是我們可以從當下的每個對話開始,就像你提到的當對方的觀點跟你不同的時候,就進行這樣的練習。就像你到一個田野里看到很多不同的花,沒有一朵花跟另外一朵是一樣的,但是你能夠去欣賞和讚歎每一朵花不一樣的美麗,而且你不僅能見證每一朵花不同的燦爛,還能意識到整個田野的那種美就在於每朵花都是不一樣的。人也是一樣,這是一件有挑戰性的事情。

8


關於如何看待自己的錯誤


【文華學校王奕菲同學】:作為一個中學生,我們應該如何應用您的理論去看待自己的失誤,去改變自己固有的思維模式呢?


【彼得·聖吉】:當你能夠直面錯誤的時候,你固有的心智模式自然就會轉化了,因為那種錯誤之所以會發生,就是因為我們的思維方式存在問題。所以當你正視一個錯誤的時候,你自然就會去思考,當時是什麼樣的想法造成了這樣的錯誤。


錯誤有兩種,一種是你沒能夠做到最好,不是你的想法有問題,而是你沒有做到你想要達成的目標;第二種是你有這個意圖,也已經很努力,但是結果還是錯誤的,這種情況下你就要自然的去反思我當時是一個什麼樣的想法。比方說有時候我們說了一些讓別人覺得不太舒服的話,但是我們根本就不理解或者沒有意識到自己其實是傷害了別人,可能是因為我們沒有考慮到對方的感受,可能是太關注於自己,所以當意識到這種錯誤的時候,我們就會去反思自己是什麼樣的心智模式。


剛才說的兩種錯誤,一種在執行層面,一種在思考層面,在思考層面的錯誤發生時我們去反思,這會促進心智模式的轉化。但是第二種錯誤不容易被察覺,所以有時候我們需要一些好朋友給我們指出來。我覺得友誼很重要的一個點就是你的朋友能夠告訴你一些你不想聽的事情,那才是真正的朋友。


9


關於自我超越


【桃源中學吳遠浩同學】:我曾經讀過您的《第五項修鍊》這本書,在這本書中曾提到過「自我超越」這個描述,我想請問你自我超越究竟是超越自己的什麼呢?


【彼得·聖吉】:中文翻譯成超越,英語是mastery,這個詞在英語當中也是比較模糊的,因為它有兩個非常不同的意思,比方在奴隸主的相關語境下,它的意思是你能夠掌控另外一個對象。另外一種其實講的是精通,是我們在創造的過程中可以達到一個精通的狀態和境界,是把工匠精神做到極致從而成為一個大師。在第二種語境下,mastery並不是說你要去掌控其他人,而是用一生的時間去掌握你自己的一個過程,因為我們內心也許有一種現實性的聲音說你永遠做不到那種境界,這個時候要去把握的是你的信念,把認為不可能的信念轉化為可能。「自我超越」側重於表達你要達成人生中最高的目標,以及在實現這個目標的過程中你如何去把握自己的信念,轉化自己的信念。


系統變革學院是由管理學大師彼得·聖吉和一群致力於組織與社會變革的資深變革專家創建,以培養新一代的系統領導者為使命,孵化社會創新、促動系統變革。學院平台整合了100多項創新與變革的社會技術,匯聚了來自全球的一流專家導師的支持。


系統變革學院中國中心將建立一個創變者的學習社群,支持中國的夥伴在商業、教育領域、政府服務、公益事業、行動學習研究以及中西文化交流多個方面的領導力培養與發展。讓中國成為系統變革的全球領導者。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傳承網 的精彩文章:

南懷瑾先生側記:1976年的出版
南懷瑾老師:人類社會紛爭的原因——「方以類聚,物以群分」
南懷瑾老師:《四書人物串珠》前介辭

TAG:傳承網 |

您可能感興趣

看培訓管理系統如何融入教育市場,解決在線教學難題!
學校管理者如何系統化的把握好教育之根!
培訓管理系統營銷版上線,幫助教育培訓機構智能化運營管理
解放軍雷達系統能探測最先進戰機?反隱身能力研發艱辛
維康健康管理 癌從口入?如何注意消化系統癌症
呼吸系統的健康該如何保護?
彭敬慈:教育的「五大轉變」之下,如何系統地推行素質教育改革
健康的神經系統等同於很好的代謝功能
如何系統思考——系統性思維修鍊(四)
維基解密:希拉里威脅要用反導系統環繞中國
雄安如何實現內生性增長?培育創新生態系統
解密營養膳食管理系統如何讓營養科來一次徹底的革命
瑜伽與健康︱瑜伽促進運動系統健康
構建中國營地教育產業的生態系統,你應該具備哪些思維?
在抗老化/促進健康的系統中,肌力訓練不可或缺!
陳長纓教授:智能照明系統的環境辨識與光品質閉環控制
如何控制無人理解的智能系統?
智能健身房來襲?看看好動健身智能管理系統
它是俄羅斯最厲害的核潛艇!能突破世界上任何防禦系統的武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