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書畫 > 他被學術界公認為「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金石學宗師

他被學術界公認為「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金石學宗師



他被學術界公認為「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金石學宗師



陳介祺像

金石學自宋代開端興起,至今已千餘年,金石名家輩出,其中清代陳介祺可謂獨樹一幟,為金石學史上劃時代人物,巨擘大家。陳介祺(1813~1884),字壽卿,號簠齋,晚號海濱病史、齊東陶父,山東濰縣人,出生書香門第,仕宦之家,官至翰林院編修。他對於經史、義理、訓詁、辭章、音韻等學問,無不精研,公務之餘,嗜好金石文字的搜藏與考釋。在金石文字考證及器物辨偽方面,取得了極高的成就。《清史稿》稱譽他「所藏鍾彝金石為近代之冠」。也被學術界公認為19世紀以來「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一代金石學宗師。因集有三代及秦漢印7000方,陳介祺名其樓曰「萬印樓」,他編印的《十鐘山房印舉》至今仍然是篆刻藝術家的必修課。濰坊、濰城也因此被海內外譽為「金石聖地」,為山東的歷史文化增添了濃重的一筆。



他被學術界公認為「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金石學宗師



山東陳介祺故居

陳介祺鑒精藏富,治學嚴謹,見解獨到。他一生所藏古器物數以萬計,竟無一偽品,可以說是前無古人,後無來者,冠絕海內。陳介祺的收藏,儼然是一座規模宏大的金石博物館。據統計,僅青銅器一項,經陳介祺收藏過的就達數百件之多,包括毛公鼎、天亡簋、曾伯簠、十鍾等346件,其中商周青銅器248件,秦漢青銅器98件,精品重器,玲琅滿目。此外,還有秦漢刻石、各種古泉、古兵,瓷器,銅器、璽印、封泥、石刻、磚瓦、秦詔版、陶器、碑碣、造像、古籍、書畫等精品達萬件以上。



他被學術界公認為「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金石學宗師



2015西泠秋拍 陳介祺「十鐘山房」藏十鍾拓片


除了收藏金石古物,陳介祺對墨拓也非常痴迷。四十一歲時,陳介祺辭官歸里,潛心研究金石之道,精力幾乎全部投入到藏古,鑒古,傳古之中。陳介祺常與拓工徹夜制拓,共同研究實踐傳拓之法,樂此不疲,沉迷其間,傳拓之聲經夜不息。經他手拓的鐘鼎彝器、權量、陶文、封泥、古泉、瓦當、漢磚、石刻造像等拓片,所繪圖稿準確,用墨濃淡適宜,又有西洋透視基礎,效果逼真,令人賞心悅目,別具韻味,至今被拓者視為圭臬,為海內外藏家所珍重。


他被學術界公認為「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金石學宗師



陳介祺書齋「十鐘山房」


陳介祺所處的時代是金石收藏和研究大興之期,其時金石名家輩出,阮元、許瀚、鮑康、吳雲、潘祖蔭、何紹基、劉喜海等諸多金石同好都與陳介祺有交遊,他們之間交流古器,探究學術,各有建樹,這為陳介祺成為金石大家奠定了基礎。陳介祺所交往的金石家中尤以吳大澂最為值得稱道。兩人一生之中從未見過面,僅憑書信互通往還,交流鑒古心得,互贈古物拓片,探討學術問題,相互之間引為知己。


陳介祺是中國近代最大的民間古器物收藏家,更是晚清時期中國最傑出的金石學家和傳拓大家。陳介祺金石的一生,對後世歷史學、考古學、古文字學、博物學、印學等多學科,都有極大的影響。其學術精神,開一代風氣之先。百餘年來一直受到學界的高度讚賞,史學界、考古界、金石學界、古文字學界、書法界、收藏界無不服膺,皆尊其為翹楚。


他被學術界公認為「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金石學宗師



2016西泠秋拍 陳介祺考藏古陶文集拓稿本及金石銘刻賞鑒會


2016年12月,西泠印社拍賣有限公司曾在秋季拍賣期間策劃推出「拓古為圖——陳介祺考藏古陶文集拓稿本及金石銘刻」的賞鑒會。西泠印社副社長童衍方、浙江大學藝術學院副院長池長慶、浙江大學藝術與考古博物館副館長羅可程、中國印學博物館館長吳瑩、西泠印社理事、中國美術學院教授陳大中、西泠印社理事王義驊、唐存才以及古文字學、金石學領域的專家學者和來自全國各地的收藏家、鑒賞家30餘人出席了此次鑒賞會。


他被學術界公認為「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金石學宗師



2016秋拍 陳介祺考藏古陶文集拓稿本及金石銘刻賞鑒會現場


西泠印社副社長童衍方為到場嘉賓介紹了陳介祺及其考藏古陶文集拓稿本基本情況,西泠印社理事唐存纔則為此次賞鑒會帶來自己珍藏的數片陶文實物、陶文拓片手卷以及吳昌碩題字的古陶文善本,其陶文實物中有陳介祺當年未曾見到的陶文新品種。


秉承百年西泠印社「金石精神」的西泠拍賣依循「真乃居先,誠為業本」的宗旨,一直致力於保護和傳承中國傳統文化藝術,以其獨有的文人情懷和務實創新精神,在12年的發展過程中,逐漸形成了有別於其他品牌的獨特標識。陳介祺所堅守的文化傳統和西泠拍賣一直堅守的文化傳統不謀而合。西泠拍賣專門策劃金石學大家陳介祺專題,彰顯他對傳統文化的珍重與堅守,紀念這位以畢生心血,為傳承和弘揚中華文明做出巨大歷史功績的金石偉人。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書畫傳媒 的精彩文章:

陳逸飛、楊飛雲、冷軍三位油畫大師畫中最美的模特竟都是妻子
海派四大家之山水畫大師吳待秋畫作欣賞
全國美展寫意畫為何備受冷落?何水法:寫意太差,評不出來
范楊:我感覺自己就好像一個井噴一樣,不斷地在湧現新的畫法
何紹基精通金石書畫,以書法著稱於世,譽為清代第一

TAG:書畫傳媒 |

您可能感興趣

學術界「一代宗師」,書法也十分瀟洒!
學術界醜聞!與中國學者鬧糾紛的海德堡大學坐實「誇大學術成果」
學術界的先鋒達人錢偉長,值得人敬仰和懷緬
病人的前列腺癌可能是寶可夢導致的——拿電子遊戲命名的學術界
哈佛終身教授造成學術界「最大」醜聞?網友:簡直是醫學界的地震
學術界最具爭議理論「缸中大腦」,事關人類永生,科學家至今無解
多位學術界人士談清理「四唯」亂象:去功利化,避免新的不公
科學家尋找到永生方法,卻遭到學術界的討伐,聲稱違背倫理道德
「不畏強權」的美國學術界也給政府跪了!北大清華學者怒了
學術界:中國留學生減 有災難性後果
印度民族主義高熾導致該國學術界出現偽科學浪潮
出土兵馬俑無數,卻無一頂頭盔,學術界的「秦代無盔」是真事兒?
學術界和思想界的大地震:杜威、泰戈爾來華講學
他是學術界的「混世魔王」, 蔣介石打他一耳光,他上來就是一腳
他,讓中國人感到恥辱和傷心,讓學術界痛心不已,人人願得而誅之
學校和實驗室不會教你的事:如何在學術界推銷自己?
清朝文字獄使得一門新學術興起,至今它在學術界都還佔有重要地位
DNA之父因種族歧視遭美學術界放逐:固執己見十多年
英語在學術界的統治地位是如何形成的?我國擬立法規範人體基因、人體胚胎相關研究;哪些專業和學校最難讀 等
被蘋果砸火的牛頓,鮮艷的背後有何隱瞞?為何被稱為學術界的強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