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歷代史家不推崇漢武帝:摧殘民生的盛世無意義

歷代史家不推崇漢武帝:摧殘民生的盛世無意義



歷代史家不推崇漢武帝:摧殘民生的盛世無意義



歷代史家不推崇漢武帝:摧殘民生的盛世無意義

中國歷史上,堪稱盛世的時代不多,其中漢唐盛世最為人津津樂道。但是,要論漢朝盛世,其實倒是國家無事,民給家足,因而也就缺乏宏大敘事的「文景之治」,而不是文治武功的武帝。


經過漢初七十年的休養生息,到了漢武帝初期,京師國庫的錢積累到巨萬,用都用不完,穿錢的繩子都朽斷了。庫存糧食吃也吃不完,堆在倉庫外面,最後都腐爛了。國家法律十分寬鬆,百姓富裕安定,人丁繁榮,首都長安人口就達到約100萬。


國力的強大,給了漢武帝施展雄才大略的機會。在軍事方面,他主動派遣衛青、霍去病數度征伐匈奴,又派張騫出使西域,打通絲綢之路。在南方滅掉夜郎、南越,建立西南七郡;在東方滅掉衛氏朝鮮,設置樂浪、玄菟、臨屯、真番四郡。在政治方面,他廢藩置縣,加強中央集權,實行嚴刑峻法,特務統治。在文化方面,他採用董仲舒的建議,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建太學,立樂府。其煌煌功業為後世歷朝君主所艷羨。


然而,歷代那些一流史家卻不這樣看。中國史官都是秉承儒家價值傳統,尤其在經濟上主張政府少干預。所以,看看他們的評價是很能增長見識的。對於漢武帝的一生,班固《漢書·武帝紀》讚辭只稱其:「罷黜百家,表章《六經》。」稱讚其舉俊茂、興太學、修郊祀、改正朔、定曆數、協音律、作詩樂等文治事業,而對漢武帝的煌煌武功則不贊一辭,並稱「如武帝之雄材大略,不改文、景之恭儉以濟斯民,雖《詩》、《書》所稱,何有加焉!」

在秉持儒家觀念的班固看來,國家的強大,首先應當是民生的安定富庶,而漢武帝雖有雄才大略,卻窮兵黷武,不顧民生,終於使得漢朝繁榮經濟瀕臨崩潰。


漢武帝對匈奴用兵,解除北方邊患,這本來是屬於正當的措施。但漢軍一直打到今天的哈薩克境內,或為了搶奪汗血寶馬,就發兵討伐大宛,那就很難說是自衛戰爭了。反過來說,這樣的戰爭只會是好大喜功、勞民傷財。由於連年對匈奴用兵,加上漢武帝本人酷好神仙方術和奢侈享受,大興宮殿,浪費無度,國家財政很快便瀕於崩潰。為了籌措龐大開支,王朝政府便只能加重徭役,致使農民大量破產流亡。天漢二年(前99年),齊、楚、燕、趙和南陽等地都爆發了規模不等的農民起義。


為了聚斂財富,武帝還實行「算緡」「告緡」,凡申報稅負不實的商賈,充軍邊疆一年,並沒收其財產。為了怕商賈有所隱瞞,還鼓勵民眾檢舉揭發,「有能告者,以其半畀之」,即把沒收的財產獎賞其一半。這政策一出台,全國人都起來紛紛舉報,中等以上商賈幾乎都遭告發,傾家蕩產,天下財富均歸王朝政府。


漢武帝還依靠桑弘羊等人實行鹽鐵官營、酒榷(酒類專賣)、均輸等政策,與民爭利。但官營壟斷行業往往效率底下,官員利用職權貪污腐敗、欺壓百姓的情況日益嚴重,導致百姓怨聲載道。據《漢書·食貨志》記載,「冶鑄煮鹽,財或累萬金,而不佐公家之急,黎民重困。」「錢益多而輕,物益少而貴。」「功費愈甚,天下虛耗,人復相食。」政府壟斷經營、壓制民營商業的結果是,財富更加集中到那些大官吏手中,而均輸政策並沒抑止住物價,反倒是物價飛漲,百姓更窮,到了人相食的地步。漢武帝末期,全國人口竟至減少了一半。


漢武帝是個明君,但也是個暴君。他剛愎自用,殘暴多疑,而且還迷信巫蠱。太子被殺,兩個皇后或被打入冷宮,或被迫自盡。他任用酷吏張湯,最早發明「腹誹罪」。而漢武帝最受後人非議的,就是閹割了中國歷史上最偉大的史家司馬遷。

如果翻看《史記》,我們就會發現「隱忍苟活」的司馬遷在《史記·孝武本紀》中只是記載其信用方士,四處求仙事,對其政治功業甚少敘述。唐史家司馬貞更是在《史記》索隱中評漢武帝「疲秏中土,事彼邊兵。日不暇給,人無聊生。俯觀嬴政,幾欲齊衡。」將漢武帝與秦始皇相比,可以說這樣的評價是很嚴厲的,體現了中國史官的儒家傳統價值。


另一個偉大史家,宋代司馬光在《資治通鑒》里對漢武帝的評價同樣不高,他稱漢武帝「窮奢極欲,繁刑重斂,內侈宮室,外事四夷。信惑神怪,巡遊無度。使百姓疲敝起為盜賊,其所以異於秦始皇者無幾矣。」認為漢武帝奢侈無度,嚴刑峻法,完全就是個秦始皇再世。之所以漢武帝有「亡秦之失,而免亡秦之禍」,沒有重蹈秦始皇的覆轍,原因只在於漢武帝「晚而改過,顧托得人」,及時調整了政策。


所謂「晚而改過」,是說漢武帝晚年下《輪台詔》,自稱即位以來「所為狂悖,使天下愁苦,不可追悔」。強調「當今務在禁苛暴,止擅賦,力本農。」後人因此稱此詔為中國皇帝的第一個《罪己詔》,但此詔並非真正有所追悔,而是他深知行將就木,積怨甚多,太子尚幼,必須做個表態,以撫慰龐大的官僚群體。


為此,他首先處死太子生母、寵妃鉤弋夫人,以免他死後出現太后專權的局面;其次托霍光輔佐太子,這就是司馬光所說的「顧托得人」。《資治通鑒》載:「武帝之末,海內虛耗,戶口減半,霍光知時務之要,輕徭薄賦,與民休息。」昭帝時桑弘羊與賢良文學的大辯論,便是圍繞要不要與民爭利的問題,結果也只是取消了酒類專賣。漢朝終竟走向了衰微,正如班固在《漢書·食貨志》里所說:「物盛而衰,固其變也。」事實上,歷史上的漢武盛世、唐朝開元盛世,最後都成為了由頂峰後走向衰微的轉折點。


前幾年曾有新聞報道,專家經過對漢武帝陵的考察,已經探明大中型陪葬墓120餘座。此外,還發現了修陵人的墓地,面積約四萬平方米,估計埋葬屍骨在兩萬具以上。當時正是「漢武熱」方興未艾的時候,影視劇《大漢天子》、《漢武大帝》相繼熱播。看了這篇報道,我只有一個感覺:如果百姓不能享受到盛世的繁榮,反而因盛世而受苦,這樣的盛世與百姓有何關係?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野史家 的精彩文章:

國民黨特務想用「美人計」打入周恩來身邊為何失敗?
荊軻的故事:荊軻是英雄還是小人

TAG:野史家 |

您可能感興趣

漢武帝為何被世人推崇和敬仰?
古代唯一無外患的王朝,其建立者被萬世推崇,被稱最完美皇帝
推崇家文化的宜家創始人去世,對比狼文化孰優孰劣?
李世民在玄武門殺了親兄弟,為什麼他還能被後世帝王所推崇?
毛主席一生推崇的三國傑出的政治家,強勢的軍事家,權傾朝野的情況下為何不稱帝?
啟功推崇的書法家——憨山大師
陳壽等史家具體是怎麼推崇諸葛亮的人格魅力和執政能力的?
漢武帝推崇無為而治,為何頒布推恩令時卻沒有諸侯王反抗
中國古代真的推崇「女子無才便是德」嗎?
《越絕書》作者成謎,推崇儒家學說,是我國古代文化寶藏中的瑰寶
西方人最推崇的中國帝王,拯救過華夏文明,不是秦皇漢武
讓孫祿堂膜拜,讓李小龍推崇,他才是蟄伏於民國亂世的超級武僧
漢武大帝:竇太皇太后為何對劉安的書推崇備至?想立他為帝嗎?
乾隆最為推崇的書法家,清代帖學的關鍵書法大師
漢光武帝劉秀真正推崇的西漢帝王,只有這四位,其餘都是浮雲
唾液養生術乾隆皇帝推崇的長壽秘訣
此人是宋美齡的外文老師, 精通8國語言, 卻極力推崇中國傳統文化
此人是宋美齡的外文老師,精通8國語言,卻極力推崇中國傳統文化
西方史學家、書籍為什麼會比較推崇和高估宋朝?
他文武兼備,也深受大臣推崇,為什麼卻讓皇帝心生戒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