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軍情 > 殲11D戰機項目為何即將下馬,因為沈飛的產能不堪重負

殲11D戰機項目為何即將下馬,因為沈飛的產能不堪重負

最近,軍迷群體里的兩個傳言又把殲-11B和殲-11D這兩型戰術飛機推到了風口浪尖上:一是本來已經停產了的殲-11B型戰機開始恢復生產;二是殲-11D戰鬥機隨著蘇-35SK戰機進入中國空軍的戰鬥序列而遭到巨大衝擊,有可能直接面臨著下馬放棄的厄運。(本文中戰鬥機分代按照解放軍傳統分類法,即殲-20為四代機;殲-7、8為二代機;蘇-27、殲-11、殲-10等為三代機)

殲11D戰機項目為何即將下馬,因為沈飛的產能不堪重負


J-11D戰機,圖片來自超級大本營軍事論壇


就這兩個傳言,筆者一直想說點什麼,為了避免我們的討論成為克勞賽維茨口中「無意義的爭執」,我們在研究這兩型裝備問題之前,首先要明確以下幾個問題。


第一是我軍正在推進的空軍建制改革。從現有情況看,所有的戰術空軍部隊都在進行「頸部以下」的大規模變革——根據已披露的內容,我們可以推斷此次改革主要包含如下兩個方面:


一是航空兵團將以實施基地化改革為重點,在吸收場站雷達等部隊的基礎上升格為航空兵旅,取消航空兵師的建制,旅由戰區指揮所直接指揮。改革前,我空軍航空兵團級部隊與場站相互分離,各師之間空域劃分比較破碎。而新的編製體系無疑將擴大戰術空軍的訓練空域面積,提高部隊的協同保障能力和減少指揮層級。

二是我要強調的,部分航空兵團即將撤編。前段時間,軍報暗示強擊航空兵即將退出歷史舞台。部分裝備「二十年老窖」、「三十年陳釀」老機型的航空兵團據消息也要撤併轉隸。這表明,新成立的航空兵旅編製規模將會擴大。往日編製黨們嘴裡的「24架大法」(改革前,我軍航空兵團部隊一般裝備24架戰機)有運轉不靈之虞。往後的航空兵旅定編可能是32架。一個航空兵旅多出這麼多飛機的編製來,為了戰鬥力考慮,不可能長期缺編,這意味著解放軍空軍短時間內需要一大批現代化戰鬥機,而且還要能直接融入我軍現有作戰系統。

殲11D戰機項目為何即將下馬,因為沈飛的產能不堪重負



蘇-35SK照片,俄方技術人員在飛機前合影,拍攝地為中國南方某場站


這些飛機當然不會從土裡長出來或者從樹上掉下來,看來還需要成都和瀋陽的工人同志們擼起袖子加油干一番。當然,可能還包括俄羅斯共青城廠的工人同志。

這其實是個老生常談的問題:空軍的換裝壓力。

殲11D戰機項目為何即將下馬,因為沈飛的產能不堪重負



雖然J-20已經進入中國空軍序列,但是距離真正裝備實戰部隊並且擔任起戰鬥任務還有不少路要走


這裡我們暫且不談第四代戰鬥機的換裝壓力,主要把話題限制在第三代戰鬥機的換裝上。

進入2000年以後,我空軍戰術飛機的裝備更新基本進入了良性循環的軌道:2006年殲-10戰機完成IOC,同年殲-11B戰機首飛成功,2007年殲-11A的04批次戰機完成交付,2008年殲-11B的01批次戰機下線,2009年殲-10B戰機首飛成功。差不多每年完成一個小跨越,硬是在16年的時間裡把靠著不到80架蘇-27SK/UBK戰機撐門面的空軍建設成了一支擁有150多架蘇-27/殲-11A、200多架殲-11B/BS、100餘架蘇-30、280餘架殲-10A/S、100餘架殲-10B/C以及250多架飛豹的規模堪稱世界第三(如果算實際堪用飛機數量可能是世界第二)的戰術空軍(含海軍航空兵)力量。

殲11D戰機項目為何即將下馬,因為沈飛的產能不堪重負



最早進入我國空軍的那一批蘇-27SK/UBK實際上已經開始逐步退出一線部隊甚至退出現役

但是,面對著2016年美國空軍、美國海軍航空兵甚至美國國民警衛隊的機海,我們的空軍雖然不再是「小學生」,可也沒跨過「高中生」的門檻——尤其是美軍已經在以每周一架的速度建造F-35的今天,提起我們自己的兩個戰術飛機製造廠的總產能和平均生產效率,加上一半的戰術空軍還沒實現三代化的基本現狀,仍然是「一把辛酸淚」。


還有一個問題,就是戰術體系的建設。網上俗話說,「兔子是最大的美粉」,換言之就是美帝有的我也要有,美帝沒有的我也要想想。我的東西比美帝的好那當然是善莫大焉,如果比不上的話也不能差的太遠。這種堪稱簡單粗暴的思維方式雖然容易引起一些人的質疑,即美國空軍的建軍思路是否完全適合我國國情,但卻在無形中減少了多次試錯的成本。


不過,對於後來者而言,從「亦步亦趨」到「比學趕超」再到最後的「彎道超車」還是要按照基本法來的。在現階段,我軍各種機型的發展思路學美軍,也沒啥大毛病。


比如,大家抱以厚望的殲-16的戰術定位就和俄軍蘇-30SM有著明顯不同——蘇-30SM依然偏重製空任務,最近在敘利亞戰場的實戰也多是掛帶著R-27ER、R-27ET、R-73這種空對空武器擔負制空戰鬥機的主責,很少看到它攜帶精確制導武器去舔地。而殲-16在露面之初就有了「鱉版F-15E」之稱,顯然這是一種和F-15E類似的,在具有強大對地攻擊能力的同時還具有不俗的空戰性能的雙重任務飛機。

殲11D戰機項目為何即將下馬,因為沈飛的產能不堪重負



著名CG畫師高山先生做的J-16 CG圖,為了配合J-16炸彈卡車的稱號,高山給CG上的飛機「掛載」了幾十枚小口徑制導炸彈


說清楚了上面的問題,我們可以對最近的傳言分析一番了。還是先說說蘇-35SK的問題吧,它雖然沒有被包含在傳言中,卻是討論這些消息無法繞開的內容——對於蘇-35這隻從2012年開始就一直在晃悠、最近終於落地的靴子,筆者的態度一以貫之:從中短期的情況看,有它對我國空軍意義重大,但是從中長期的角度來看,有它當然更好,沒它對空軍也只構成戰術上的影響,不會構成戰略上的缺陷。


作為一種典型的第三代戰鬥機的深度改進型,蘇-35S型戰機確實在一些分系統上採取了獨到的技術,比如它那個「怎麼看怎麼都不行」實際上效果卻出乎意料的「雪豹」雷達,比如它的機體設計,比如它採用了自適應技術的綜合電子對抗系統。據說,我空軍對該型機的評價是,之前低估了這種飛機。


但是,即使有了這些獨特的性能,蘇-35仍無法與四代機公平對抗,而某些過於「劍走偏鋒」的技術對我們參考價值還是有限。

殲11D戰機項目為何即將下馬,因為沈飛的產能不堪重負



實際上蘇-35的超機動性除了來自於推力強大而又具備矢量推力的發動機外,還有那遠低於人們想像的空重


恐怕,在技術層面上搞技術摸底、互通有無是當初決定購買蘇-35的主因;而到了現在,通過採購蘇-35來滿足換裝需求則可能是現在購買蘇-35的主因。


在最重要的戰術體系建設方面,筆者認為蘇-35在我國空軍中的地位類似於美國空軍F-15C的升級型號,即一部分升級了APG-63V3型有源相控陣雷達和機體加強的「阿拉斯加鷹」。


二者都是第三代戰鬥機的升級型號,都是第四代制空戰鬥機的有效配合和補充,相較傳統的第三代戰鬥機更強的態勢感知和信息交互能力可以確保它更好的配合第四代戰鬥機完成奪取制空權的任務,而其較低的運作成本也可以保證它足以勝任部分輔助制空或者低強度空中掃蕩任務。


當然,真到了和第四代戰鬥機正面硬肛的時候,無論是阿拉斯加鷹還是超級側衛,怎麼努力都是徒勞的。但你並不會有了最好的飛機就把次好的飛機都扔掉了,尤其是中國空軍這種連第三代戰鬥機都沒完成補課的空軍。


總之,蘇-35對我國空軍的正面意義就在於保證了我國空軍迅速擁有了一種足以和第四代戰鬥機配合擔負制空任務的重型戰鬥機。當然這裡面也有負面意義,就是嚴重打擊了部分國人的自信心,感到難以接受並很快聯想到「國貨不行」上。


對於這些人來說,很不幸的是,我們很有可能還要繼續進口蘇-35——首先還是編製問題,既然航空兵團要升格為旅,那麼24架蘇-35的編製肯定是不夠用的,所以似乎在合同之外再採購一批以保證部隊滿編顯得順理成章。同時,再追加採購一到兩個旅大約60架飛機也是完全有可能的。


畢竟我軍還有迫切的戰備需要,台海和西太平洋方向的應急作戰從新世紀就開始提,一直到現在依然是我國空軍隨時都可能要面臨的主要問題,有一型能夠快速提高我空軍戰鬥力的成熟裝備為什麼不用?


不過,所謂靠山山倒,靠人人走,蘇-35雖然不錯,但看起來繼續大量採購將受到俄國產能的嚴重製約。共青城廠的生產能力一直難以大幅度提高,就算俄羅斯以後幾年都和我們「平分」其每年20多架的產能,對於中俄兩國空軍來說也都有點杯水車薪之感。

殲11D戰機項目為何即將下馬,因為沈飛的產能不堪重負


殲11D戰機項目為何即將下馬,因為沈飛的產能不堪重負



中國空軍兩大主力國產機型:J-10A和J-11B,兩者數量架起來就已經達到約500架


話又說回來,肯定有人想以此引申到「國貨不行」上,那最近這八年生產的200多架殲-11B/BS絕對有話要說。殲-11B、殲-10的同時大批量生產表明,只要是能增加我軍新型戰機的數量和提高空軍戰鬥力的舉措,軍方都是熱烈歡迎的。


我們現在來談一談陷入輿論風暴核心的殲-11B。殲-11B的口碑最近10年簡直像是坐了一趟過山車——露面之初被稱讚為「比肩蘇-35的一代神機」,說實話那時候蘇-35看起來是不咋地,緊接著2009年鬧出「菊花殘」事件和「亂用復材反增重」事件,之後鬧出「觸手星人」的梗和「飛不了超音速」、「可用過載超不過6G」、「海軍拿它當巡邏機」等一系列或真或假的負面消息,在網路輿論中,聲望一落千丈,成為「失敗機型」的代名詞。


直到2014年的「訓練中飛出8G過載」和「攔截美軍P-8A反潛巡邏機」兩個事件,殲-11B的聲望才走出谷底,開始上升。2016年裝備了「太行」系列發動機的殲-11B在「金頭盔」空戰中大獲全勝,成為毫無疑問的主力機型,才又榮獲「一代神機」的稱號,可惜這個稱號晚到了十來年——不吹不黑,殲-11B相比殲-11A,更像是完成了F-15A到F-15C、蘇-27S到蘇-27SM的跨越,從「不具備完整的中距接戰能力」升級到了「具有了完善的超視距空戰能力」,在機型劃代上毫無疑問的還是第三代戰鬥機,在我國空軍的戰術體系中承擔的是類似於F-15C的職責——作為攻勢制空的主力,首批進入戰區並構建起「側衛之牆」,對空域內的一切敵方空中目標實施掃蕩,確保己方奪取並保持空中優勢。

殲11D戰機項目為何即將下馬,因為沈飛的產能不堪重負



不只是空軍,海空航空兵也已經裝備了3個團的J-11BH/BSH,這些飛機已經開始在南海上空嶄露頭角,圖為美國P-8A在南海拍攝的執行攔截任務的J-11


隨著殲-20戰機的逐漸入役和蘇-35加入空軍作戰序列,相信殲-11B的這一任務肯定要逐步轉給真正的四代機殲-20來承擔。


但是,這同樣不意味著這一第三代重型制空戰鬥機就要立刻退出歷史舞台。此次傳言「殲-11B恢復生產」,筆者認為更有可能殲-11B的生產從來就沒有真正停過——畢竟還有一些部隊正在持續換裝這一戰機。同時,隨著空軍和海軍裝備殲-11B/BS的航空兵團同樣開始向航空兵旅升格,這些部隊也面臨著缺編的問題。


而且這些缺額還很難用其它機型來彌補——上世紀90年代進口的蘇-27SK和蘇-27UB已經相當老舊不堪大用,我們自行生產的殲-11A雖然大多數機體較新,卻基本上是「一個蘿蔔一個坑」,在同樣完成整編後還能剩下多少用於機動調劑存疑。何況,殲-11A和殲-11B不同生產批次的技術狀態存在較大差異,放在一起裝備使用定會出現意想不到的問題。在這種情況下,殲-11B從低速生產重新轉入高速製造的狀態,再一下子生產出幾十架飛機來保證作戰部隊滿編就顯得十分緊迫了。

殲11D戰機項目為何即將下馬,因為沈飛的產能不堪重負



網路上出現的據稱是去年新生產的J-11B照片


作為殲-11B的後期型,新製造的這部分殲-11B很可能已經試用了一部分已經用在殲-16和殲-11D上的成熟裝備,有模糊不清的圖片證明,某架新建造的黃皮殲-11B似乎在光電探測系統上有了一定的升級,這多少說明了一個問題:空軍試圖使用殲-16和殲-11D上的成熟技術,來保證殲-11B的戰鬥力持續提升。出現這個情況表明:殲-11D很有可能確實遇到了很大的麻煩。


我們不可否認,相比較殲-11B型戰機,殲-11D確實取得了我們力所能及的最大進步:換裝了改進型「太行」IPE發動機和配套的航空發動機全許可權電調系統,將機載火控雷達更新為第三代有源相控陣雷達系統,並將航空電子系統基本升級至第四代戰鬥機水平,加裝了空中加油系統。升級之後的殲-11D型戰機基本具備了配合殲-20等第四代戰機進行制空作戰的能力,尤其是在我空軍未來的主要預設戰場台灣以東的西太平洋上,殲-11D所具有的較強態勢感知能力和空中加油能力將賦予其戰術使用上很大的靈活性。但是,我們不得不認為,殲-11D相對中國空軍,確實有點「來晚了」。


這個問題分兩個方面來說:


一是戰機的技術水平方面看,殲-11D和蘇-35SK毫無疑問處於同一層次上,甚至殲-11D的電子系統技術水平還要超過蘇-35。但從目前的情況看,從機身結構、飛控系統、發動機成熟性等方面,相比蘇-35還有一定的差距,沒辦法如最初計劃的那樣,立刻投入批量生產。


這種差距未來當然可以彌補,但還是那句話:需要時間。在我國空軍已經開始一邊補第三代戰鬥機的課,一邊開始向第四代作戰系統全面升級的情況下,到底有無必要等這些時間,筆者的態度是:從支持國貨的角度來看當然可以等,但是從空軍戰鬥力的快速生成和保證研發資源全力投向第四代戰鬥機乃至第五代戰鬥機的角度考慮,反而沒必要再等。

殲11D戰機項目為何即將下馬,因為沈飛的產能不堪重負



蘇-35在2013年巴黎航展上的表演


二是在瀋陽的工人兄弟們的產能方面,這一問題實際上不要贅述——如果用一個詞來形容112廠目前的生產工作,相信絕大多數軍迷都會用上「不堪重負」這個詞——目前已知的排進生產計劃的機型已經包括了:從低速生產重新轉入全力生產的殲-11B/BS、從全力生產轉入低速生產的殲-15和殲-15電子戰型、一直在全力生產的殲-16、即將低速生產的殲-16電子戰型。此外還要擔負著幾型新機的快速試製任務,在2020年後很可能中型第四代戰鬥機也要加入豪華午餐。每一型新機都堪稱國之重器,每一型新機都在戰術體系中有著不可或缺的位置,這種情況下還能擠出多少油水繼續改進殲-11D?怕是很難回答。


筆者認為,現在的情況很像20餘年之前——彼時我軍的第三代戰鬥機殲-10A、殲-11A剛剛定型或者首飛,同這些飛機同步進行的還有殲-8III(後來借著殲-8F的殼子復活了)和殲-7G,這些第二代戰鬥機堪稱「趕上了末班車」,同樣藉助第三代戰鬥機的某些成熟裝備進行了儘可能的技術升級,諸如殲-7G加裝了頭盔瞄準器以提高其纏鬥能力、殲-8F加裝了PL-12型中距主動雷達制導空對空導彈以提高其超視距空戰能力,還一度傳言「接機飛行員住滿了招待所,力壓殲-10成為空軍主力」,結果自然是非常感人——殲-8III停止研發,殲-7G和殲-8F/H各裝備寥寥數團即草草宣告結束。

殲11D戰機項目為何即將下馬,因為沈飛的產能不堪重負



無論如何,中國空軍在今後的幾年內裝備數量最大的必然是J-16系列戰機


現在的殲-11D和蘇-35很可能也是同樣的結果——在殲-20已經開始服役的情況下,要真的大量裝備殲-11D和蘇-35,必要性恐怕就沒那麼大了——筆者一直認為,即便殲-11D加入空軍的作戰序列,和蘇-35的總數加起來可能也不會超過120架。在這種情況下,時間優先壓倒能力優先,現貨壓倒期貨顯然是理所應當的結論。


當然,殲-11D的情況不妙並不意味著它徹底銷聲匿跡——作為我軍歷史上「最強三代半」,它的部分現成的分系統諸如相控陣雷達、第四代綜合航空電子系統、改進型發動機和FADEC等等,都可以直接用於殲-11B的中期改裝。就好像我軍裝備數量不少的殲-8DF一樣,未來出現一種「殲-11BD」完全可能。而蘇-35SK戰機雖然性能喜人,甚至「出人意料」,但也並非完人——蘇-35SK戰鬥機所配備的機載武器技術水平已經落後時代,其電子系統則是過於「劍走偏鋒」,就和改裝前的「現代」級驅逐艦一樣無法無縫銜接到我軍新一代系統中。


更何況,雖然空軍的當前目標是「戰鬥力優先」,但長遠來看我們的根本目標還是「建立完全自主和國產的空軍作戰體系」,蘇-35如果不進行改裝,在十到十五年之後的空軍戰術體系里恐怕會再度顯得十分尷尬,因此,也並不排除蘇-35在未來的改裝中可能同樣會借鑒部分殲-11D戰機的現有成果,給蘇-35安裝中國電子設備和武器,這是在雙方引進談判期間就爭議過的問題。


總而言之,我空軍的大規模轉型升級已經全面鋪開,筆者最後希望「國貨」、「俄貨」群體們少些爭論,畢竟一支強大的攻防兼備的人民空軍符合絕大多數中國人民的根本利益,不管它是用國產武器還是俄羅斯武器武裝起來的。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科羅廖夫 的精彩文章:

不是81192號:中美撞機事件王偉烈士的座機到底是哪架
不是81192號:中美撞機事件王偉烈士座機到底是哪架
俄軍宣稱T14坦克能完爆中國99A坦克,真的嘛?
切.格瓦拉真的是革命家?他只是拉丁美洲的革命藝術家
連續跨越兩道門檻,中國航母電磁攔阻技術比肩美國

TAG:科羅廖夫 |

您可能感興趣

轟炸機採用核動力,起飛重量122噸,項目不幸中止或可重啟
若此戰鬥機項目未被拖延,殲-20排名能否進前3都成問題!
殲-11D續篇:項目下馬的背後,是解放軍正全力備戰!
殲-11D項目下馬的背後:解放軍正全力備戰
曾經停產的殲11B戰機批量復產,殲11D項目或已被叫停
我軍艦載四代機項目或已啟動,是FC31還是新機型?
30年磨一劍,命運多舛的印度光輝項目將何去何從?
中俄合作大飛機項目亮相:以後直升機戰鬥機都能一起造
暴利項目:我是如何月賺2.2萬的,你也可以的!
這架美軍的X47B無人轟炸機被取消項目,可惜而又必然!
我的觀點是,殲31項目必然不會有結果
3V3可能成奧運會比賽項目,哪三人組隊強無敵?
原來鷹獅戰機不僅僅可以滿足印度空軍?還有一個要爭取的重大項目
既能引流又能賺錢的一個小項目,任何人均可操作
適合90後的創業項目,沒錢也能做,開始一個人,後期能做成公司
自由泳項目在比賽中佔比重最大,因而成為實力的標誌
繼T50項目凍結之後,俄羅斯這款戰機的命運也遭遇了挫折
舉重可能被取消,但奧運會可能增加對於中國隊奪金的項目
為引進蘇35,中國空軍不得不將殲11D項目擱淺?這樣做值得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