抑鬱症,不僅是情緒低落那麼簡單
4月7日是世界衛生日,今年的主題是「聊聊抑鬱症」。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舉辦的抑鬱症科普講座傳出消息:數據顯示,全球約有3.5億人患有抑鬱症,世衛組織疾病負擔研究顯示,所有非感染性疾病所致疾病負擔源中,抑鬱症位居首位,佔10%。我國抑鬱症患病率為3.02%,如以3%的普通人群患病率來推算,13億中國人中約有3900萬抑鬱症患者,但真正接受有效治療者比例不足10%。
47歲的廖先生是某知名外企的高管,最近半年來身體各種不適,頭疼、背痛、腹痛等反覆,就到醫院就診。各種先進的醫療檢查設備都沒能查出廖先生究竟哪個器官出了問題,病房管床醫生無計可施,無奈之下請醫院心理科協助會診。
通過心理科醫生諮詢詢問發現,近兩年來,謙和有禮的廖先生變得非常易怒、暴躁,平時喜歡運動的他也不願多動,最近一年睡眠也不太好,常常用酒精來助眠。最後廖先生吐露心聲:曾有過消極想法,礙於家里老小需要照料,一直很痛苦地過著每一天。經診斷,廖先生患有抑鬱症。
中山醫院心理醫學科季建林教授在講座上說,抑鬱症不僅僅是情緒低落,它與其他精神障礙一樣,發病受基因、表觀遺傳、內分泌、環境危險因素影響。像廖先生這樣的患者,臨床癥狀除了心境不佳外,還有認知與軀幹的相關癥狀。專家表示,很多抑鬱症患者及其身邊人,可能並未將抑鬱症視為一種疾病,他們單純認為,只是情緒低落而已。社會壓力帶來情緒問題,更是司空見慣。這一認知導致抑鬱症患者未能得到及時診治。
抑鬱症的危害到底有多大?
數據顯示,如果患者得不到有效治療,10%至15%最終會自殺身亡。此外,女性較男性更易被識別與發現抑鬱症,但因男性較女性更容易壓抑自己情緒,因此男性抑鬱症患者自殺率比女性高2至3倍。在美國,87.4%的抑鬱症患者報告近1年在家庭、工作、人際關係、社會角色功能方面受到不同程度影響,因抑鬱症導致的每年生產力損失高達366億美元。
如果抑鬱症患者能得到早期診治(應用抗抑鬱藥物等治療手段),70%以上可獲得顯著情緒改善。不過可惜的是,迄今我國基層醫療機構診斷能力尚有空白。2009年相關調查發現,全國抑鬱症治療率不足10%,綜合醫院臨床科室識別抑鬱症比例不足30%。
季建林強調,抑鬱症患者要排除心理暗示,患病並非軟弱表現,目前談話療法、服用抗抑鬱藥物,或兩者兼用方法均可實現較好療效。此外,如果患者認為自己患有抑鬱症,應及時前往專科醫院尋求專科醫生診治。專家同時補充,常與家人和朋友聯繫;經常運動,哪怕只是短距離散步;堅持規律的飲食和睡眠習慣;避免或限制酒精攝入並避免使用非法藥物,這些也能緩解抑鬱情緒。
來源:上海網路闢謠
編輯:袁泉 彭鸞


※手機號不用了你以為停機就行?真相讓你嚇一跳
※又出新騙局,300多老人因為買這個被騙900多萬元
※近視老花之間會抵消?年輕人不會得老花眼?專家破解老花眼認識誤區
※警惕,這個老套路盯上了你的「王者榮耀」!
※十大讓人中毒不淺的睡眠謠言,你中了幾個?
TAG:湖北電視闢謠專號 |
※產後情緒低落,不是你的錯
※你情緒低落,就真是抑鬱症了嗎?
※你到底是情緒低落還是抑鬱症?不要輕易貼上精神疾病標籤
※你是抑鬱症,還是長時間的情緒低落?
※情緒低落就是患抑鬱症了嗎?
※情緒不好,是否是患上抑鬱症?
※抑鬱患者鏡頭下的人生百態,抑鬱症不僅僅是情緒低落
※失眠,偏頭痛,情緒低落,可能是你的體質在搞鬼!
※抑鬱症更偏愛這幾類人,情緒低落的你更需要知道
※長期失眠、抑鬱、情緒低落,可能只是吃錯了
※情緒低落,不要勸我 「高興點」!
※不是沒有情緒,而是不要被情緒左右
※情緒低落、焦躁不安,皮膚還發乾?可能是你的身體「餓了」,快吃點它!
※本該很幸福的她,卻情緒低落甚至思維遲鈍,原來是抑鬱了
※如果不是因為在乎,怎麼會有這麼多情緒
※抑鬱是病,是壞情緒,還是一種執念
※情緒簡單到只有喜怒哀懼,但今天淪落的只剩下悲哀和恐懼
※抑鬱情緒和抑鬱症不是一回事
※你還在情緒低落找不到狀態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