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佛學 > 修行就是心靈的跋山涉水

修行就是心靈的跋山涉水



修行就是心靈的跋山涉水



修行就是心靈的跋山涉水

文/理海法師


修行就是心靈的跋山涉水,每個人都應該時時省察自己所處的境界,立志,發願,精進,解脫。


宋代青原行思禪師說,參禪有三重境界:參禪之初,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禪悟漸深,則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徹悟後,看山仍然山,看水仍然是水。


其實,在現實的人生中,學習、領悟佛法也往往會經歷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求。


人們親近佛教之初,大多是渴望從虔誠地敬香、拜佛、供養,護持三寶、廣種福田之中,能獲得健康、平安等各種功德利益。這一階段是有所求的,求福德智慧、求自他的凈化、求諸事的圓滿。


第二階段:修。


隨著對佛法的逐漸深入,了解到無常、因果、業力與輪迴,人們開始覺察到生命的局限,同時也遙望到了解脫的光明。由此,真正接受善知識的引領,以聞思修三慧,匡正顛倒的身口意,進入勤修戒定慧三學的實修階段。


第三階段:給。

通過實修,正知正見者,一定會從種種迷惑煩惱中掙脫出來,明白所有的顛倒錯誤都是自心所現,是必須要看破放下的幻影。至此,修行就不會是為「我」而求了,更多的是像佛菩薩那樣「不為自己求安樂,但願眾生得離苦」,歡喜地給予眾生。


總之,修行就是心靈的跋山涉水,每個人都應該時時省察自己所處的境界,立志,發願,精進,解脫。(來源:佛教世界網)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佛心慧語平台 的精彩文章:

人的長相是這麼來的,相貌美麗端莊的法門
如瑞法師:只要去掉凡夫的毛病習氣 你也可以成佛
迷悟之間?勤勞的結果
【人間系列】巧之妙
惕厲自我 星雲大師:人生箴言圓滿人生

TAG:佛心慧語平台 |

您可能感興趣

生活就是一場心靈的修行
修行,讓心靈皈依寧靜
行走山水間,感受心靈與腎上腺素的共鳴!
這組白描山水,能清簡內心、凈化心靈!
走一程山水,修一段心靈
修行,讓心靈回歸寧靜
印度苦行僧不一樣的修行方式,抽煙祛病魔,吃死屍獲心靈智慧
心靈的誤區是自私 修行的誤區是貪念
瑜伽是身心靈的修鍊
心靈瑜伽的重要工作就是靜心冥想,獲得內心的平靜與安寧
健康幸福美好是身心靈的修行
簡潔沉穩的男性空間,旅行者的心靈歸宿
瑜伽,帶心靈去旅行
請幹了這碗心靈雞湯—心靈的旅行,不在乎目的地
讓心靈去庫布其沙漠遠行
尋找心靈的方向,徒步遠行帶你遊覽從未見過的風景
峰峰:放牧心靈的山水故園
心靈景觀,山水畫新境界
水是藝術還是心靈的鏡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