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 > 給5歲的孩子講經濟學

給5歲的孩子講經濟學

由於對現實社會過濫的物質慾望和拜金主義懷有比較消極的態度,我沒有刻意對孩子進行理財教育,總覺得如何掙錢和花錢這些事,屬於技術層面的事情,一旦學起來會很快,不像人格、創新和興趣這類東西,需要從小培養。

直到有一天,生活將金錢和貨幣直接拋在我和5歲的兒子寧寧面前。

兒子覬覦一套星球大戰的樂高已經很久了,這幾年一直在耐心積攢硬幣。一天,他非常自豪地宣布:「我有25迪拉姆了,今天我自己買樂高!」

可收款員跟他一起再次把錢數了一遍,然後掃了掃樂高盒上的二維碼,告訴他:「這盒樂高需要225迪拉姆,你這裡只有25迪拉姆,今天恐怕買不了。」兒子的臉瞬間凝固了,過了3秒鐘抬頭看了我一眼,眼淚像決堤的洪水般噴涌而出。

我壓抑住自己藉機教訓他掙錢不易的慾望,此刻任何價值觀灌輸,和他所經歷的失落比起來,都太微不足道了。

於是我和孩子他爸決定給他提供貸款援助:他爸出資200迪拉姆,加上他自己的25迪拉姆,幫他買下心愛的樂高。

兒子回到家三下五除二就將樂高搭好了。我藉機教育了他一把:「花錢只需要不到一分鐘的時間,享受花錢買來的樂高只需要半個小時的時間,但還錢卻不容易,我們想想,怎麼樣才能把你爸的錢還掉啊?」

兒子之前對貨幣的認識來自數學課的課堂貨幣政策:當一名孩子表現突出時(比如做了精彩的課堂演講、主動完成一件手工、做了一件非常有創意的事情),就能獲得一些他們學校自己發行的「貨幣」,可以用來「購買」課間娛樂活動。娛樂性強的活動價格高,學習性強的活動價格低,例如看一場卡通片需要支付10迪拉姆,玩一次樂高需要支付5迪拉姆等。

學校利用經濟刺激鼓勵孩子們創新、參與、積極思考,並且通過價格槓桿來調節課間活動熱門項目的擁擠程度,鼓勵大家多參與教育性質強的活動。在獲獎和花錢的過程中,孩子們漸漸學會了數數和算賬。當然,這群5歲的孩子並沒有意識到學校設計「貨幣」背後有這麼複雜的考量,但至少在他們心目當中,逐漸建立了貨幣和金錢的概念。

後來,我們商量了一個40天還款計劃:他每天幫助媽媽做自己分外的事情掙5迪拉姆,40天後還清貸款。所謂分外的事情,就是除收拾自己的玩具、房間等分內之事以外,幫媽媽做家務或者照顧妹妹。

還款過程中發生的一些小事讓我認識到,其實孩子的小腦瓜里本來就根植著很多樸素的原始經濟學理念,一旦有了適當的環境,這些小概念便會蓬勃而出,家長稍加點撥就可以升華為對經濟的理解。

除了以勞動換金錢,後來我們還開拓了以才藝換金錢的市場機會。我鼓勵兒子積極創作,將自己的畫作賣出高價格。兒子喜歡梵高的《Starry Night》,當他了解到那是很多人一輩子傾家蕩產也買不起的藝術上品時,到了周末就熱情創作,回到家跟我們兜售他的作品。小傢伙還搞起了市場競爭,他的一幅畫本來我願意出10迪拉姆購買,後來居然賣給了願意支付40迪拉姆的爸爸。體會到了競爭帶來的好處後,他開始向姥姥和朋友宣傳自己的畫作,很快就摸索出自己的「拍賣」理論。

兒子很糾結他的作品只能賣幾十迪拉姆,不明白為什麼很多大家的作品市值上億英鎊或美金。我告訴他,一個人對某件物品的出價慾望,取決於購買者的個人偏好,以及這件物品本身的製造成本。比如,喜歡漂亮珠寶的人可能願意賣車賣房子去買,但對一個吃不飽穿不暖的人來說,珠寶一文不值。再比如,每個人都離不開空氣,但空氣沒有製造成本,所以不需要花錢去找人購買。我願意出價購買他的作品,是因為我喜歡那幅畫,而且他付出了一個半小時的勞動。但他畢竟剛開始學畫,並不像很多藝術家那樣傾注了一生的心血、勞動和感情,因此我不願意出上百上千的價錢去購買。

頭天我們討論了商品的價值和價格的關係,第二天早上天還沒亮,小傢伙就爬起來,跑到我床頭問:「媽媽,世界上有什麼東西是你喜歡到沒有就活不下去的?」

我被他搞得一頭霧水,不明白他葫蘆里賣的什麼葯,但還是認真想了想,說:「書。」於是他轉身從書架上抱來一摞我給他買的中文漫畫書,說:「媽媽,這些書都賣給你,400迪拉姆你願意買嗎?」「為什麼你想把這些書賣給我呢?為什麼要賣400迪拉姆呢?」「因為我不喜歡這些書(所以可以賣掉),但你喜歡書,沒有書活不下去了(所以可以賣很多錢)。」好嘛,昨天講的個人偏好理論,今天就用上了。

「可是這些書本來就是我花錢買的啊,你怎麼把我的書賣給我呢?」這是產權概念,不能忽略。

過了不多久,他又跑過來說:「媽媽,我想把我畫的向日葵賣了,50迪拉姆(約合人民幣100元),你願意買嗎?」

我很吃驚,因為這幅向日葵在我看來畫得真不錯,於是說:「我建議你不要賣,因為這幅畫真的很好,你要是賣給別人就不是你的了。」他馬上回答:「那是我的畫,我自己可以決定啦。而且,反正我對畫畫也不是那麼感興趣,賣了也就賣了。換成樂高,我就不賣了!」好傢夥,個人偏好和產權的概念,這就用上了!

後來他還告訴我,他的畫也不是隨便賣的,只賣給他喜歡的人——原來他還是個有情懷的藝術商人!

有心栽花花不開,無心插柳柳成蔭。因為兒子對樂高的痴迷,因為還款的現實壓力,因為現實生活可以提供各種經濟場景,小傢伙不需紙筆,不需背誦,不需問答,不需「學習」便學習了「微觀經濟學」導論。

看來,為人師不在於懂得有多少,更重要的是激發孩子的內在動力,並創造適合孩子性格和心理的學習場景。

(作者系阿聯酋同行教育文化工作室負責人)

《中國教育報》2017年05月11日第10版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教育新聞網 的精彩文章:

防性侵教育切莫含糊
不聽話就送派出所?
繼母親媽因材搞定三個娃

TAG:中國教育新聞網 |

您可能感興趣

著名經濟學家顧準的子女後代
一個二本大學經濟學的學生有什麼出路?
為什麼和11歲女兒聊范冰冰的事?這是一堂數學、法律、傳播學、歷史、經濟學課!
從經濟學角度談「為何30歲以後的女人越來越難嫁」
剩女經濟學,26歲前一定要找高富帥
我的5個經濟學思維
2018年QS世界大學學科排名:經濟學與計量經濟學專業排名
15-錢的經濟學意義
儒學與經濟學
日本大學經濟學和經營學的區別?
39歲美國經濟學博士逝世:年輕人拿什麼平安活過40歲?
婚姻與生兒育女的經濟學
學《馬恩》——《1844年經濟學哲學手稿》
日本留學中常談的經濟學和經營學的區別是什麼?
賣萌 經濟學
「我是一個學計量經濟學的職業買手,每個月負責購買近10萬件衣服」 | KY訪談:我身邊的女性榜樣
未來5年房價會跌?清華大學經濟學教授給你數據
男色經濟學
一個經濟學家給你的五點人生建議
每天一句經濟學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