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努爾哈赤的「七大恨」到底是哪「七大恨」?

努爾哈赤的「七大恨」到底是哪「七大恨」?



努爾哈赤的「七大恨」到底是哪「七大恨」?



覃仕勇


寓言故事裡,狼要吃羊,就先是指責羊弄髒了它要吃的水,然後又說羊背後說它的壞話。


人類戰爭史上,也都很講究 「師出有名」,先指責對方哪那做得不對,置自己於道德制高點上,然後再發兵開打。

徐敬業和駱賓王起兵反對武則天那會兒,就寫了一篇震爍古今的《討武曌檄》,數列其罪,罵武則天為「人神之所同疾,天地之所不容」,很是鼓動人心。


清太祖努爾哈赤要跟自己曾經的主人——大明王朝叫板,雖然沒法搗鼓得出類似《討武曌檄》的雄文,卻也煞費苦心地編撰出了一個為後來歷代清朝統治者津津樂道的「七大恨」!


不過,這「七大恨」到底是哪「七大恨」,數百年來,能說得清的,估計沒幾個。


究其原因,是這「七大恨」的最原始的版本未存於世,流傳在世的版本眾多,「七恨」中的好幾恨內容重複、啰嗦、混淆不清,並且,即使有人能拎得清這七項「大恨」,卻又並非努爾哈赤原先所說的「七大恨」。


現在,收錄有這「七大恨」內容的權威史料主要是《太祖武皇帝實錄》、《太祖高皇帝實錄》、《滿洲老檔秘錄》、《東華錄》、《三朝遼事實錄》、以及北大研究所所藏天聰四年木刻揭榜之七大恨。



努爾哈赤的「七大恨」到底是哪「七大恨」?



首先,「太祖」是努爾哈赤的廟號,「武皇帝」則是天聰十年四月皇太極建大清國號時追尊給努爾哈赤的謚號,全稱是「承天廣運聖德神功肇紀立極仁孝武皇帝」。清人入關後,已經在盛京登基繼承了大清國皇位的順治帝又在北京重新舉行了一次登基大典,一幫漢臣在順治病逝後大拍馬屁,準備把順治定位為大清王朝的真正開國君主,指稱順治「龍興中土,混一六合,功業同於開創,宜謚為高皇帝」。而以鰲拜為首的滿臣卻堅持認定順治只是個繼業之君,把謚號定為「章皇帝」。為避免康熙成年後將順治謚號改回「高皇帝」, 鰲拜搶先更改了努爾哈赤「武皇帝」的謚號,改為「太祖承天廣運聖德神功肇紀立極仁孝睿武端毅欽安弘文定業高皇帝」,即「高皇帝」。


所以,《太祖武皇帝實錄》、《太祖高皇帝實錄》都是記錄努爾哈赤言行的官修史書。


《太祖武皇帝實錄》初修於天聰年間,歷經多次修改,成書於崇德年間;《太祖高皇帝實錄》成書於乾隆四年,是在《太祖武皇帝實錄》基礎修成,為《清實錄》定本。

《滿文老檔》是清廷入關前以滿文記錄起於明萬曆三十五年(清天命前九年?公元1607年),止於明崇禎九年(清崇德元年?公元1636年)的編年體皇家檔冊,起初存放於盛京(今瀋陽市)崇謨閣。清廷定鼎北京後,與其他檔案一起存放於北京內閣大庫,並經過多次修改。1918年,清末進士金梁先生召集人手進行翻譯,其部分內容出版後名為《滿洲老檔秘錄》。


《東華錄》由光緒間王先謙結合乾隆間蔣良驥所編32卷本纂輯而成。



努爾哈赤的「七大恨」到底是哪「七大恨」?



《三朝遼事實錄》為明天啟朝兵部尚書王在晉所著,主要敘列萬曆四十六年(1618)到四月天啟七年(1627)的遼東戰事。


天聰四年木刻揭榜是天聰四年後金軍隊打到北京城下,在返程時,為安撫民心而刊布的「七大恨」諭民榜文。


以上六個版本中,《三朝遼事實錄》所敘「七大恨」極簡極略,且非直接出於後金人頒布的文獻;《東華錄》也同樣屬於間接材料,其說主要取材於《清實錄》,並且成書於晚清。所以,《東華錄》、《三朝遼事實錄》均不足深論。


《太祖武皇帝實錄》、《太祖高皇帝實錄》、《滿洲老檔秘錄》雖說是後金和清的文獻資料,但經過無數次修改,面目全非,也算不上原始材料。


相較而言,天聰四年木刻揭榜不但在時間上最接近努爾哈赤在天命四年發布「七大恨」之時,而且,該榜被揭下後,一直沒有修改過。所以,學者都比較看重這個版本。


清史研究專家孟森就認為,這個榜文中所記載的七大恨內容最接近於奴爾哈赤起兵反明時的原狀。

讓我們來看看木刻揭榜中「七大恨」的內容到底都是什麼吧(為方便閱讀,筆者在文字上作了些整理):


金國汗諭官軍人等知悉:我家十幾代人替大明看守邊境,恭謙忠順。近年來,南朝皇帝高拱深宮,不理朝政,文武邊官,瞞上欺下,侵害欺凌我家族人,手段慘酷,罄竹難書。其中有七件最大最慘的:



努爾哈赤的「七大恨」到底是哪「七大恨」?



一、我祖宗替南朝看邊進貢,忠順已久,而在萬曆年間,明兵忽將我曾祖、祖父無罪加誅。


二、癸巳年,南關、北關、灰扒、兀刺、蒙古等九個部落合兵攻我國,南朝表現冷漠,袖手坐視。幸好,我國仰仗庇皇天保佑,大敗了九部來敵。後來,我國復仇,攻破南關,遷入內地,入贅南關吾兒忽答為我國的女婿,南朝卻譴責我國擅起戰端、大興征伐,逼令返回故地。我先汗二話不說,遵依上命,返回故地。後來,北關攻南關,大肆擄掠,南朝卻一點兒也不怪罪。想我國與北關,同是南朝外番,為什麼北關打南關南朝熟視無睹,而我國打南關南朝卻又大肆干涉?!對待同一性質的事件卻採取了完全相反的態度,如何能讓人懷服?


三、先汗忠於大明,心若金石,只不過因曾祖、祖父被殺,南朝起了疑心,所以與遼陽副將吳希漢,宰馬牛,祭天地,立碑界銘誓:漢人私出境外者格殺勿論;夷人私入境內者格殺勿論。後來生活在邊境的漢人私出境外采參挖參。山參雖說是大自然的饋贈,卻也是我國賴以生存的經濟命脈,先汗屢屢申稟南朝上司,遼東上司卻裝聾作啞,不置一詞,使得我們有冤怨而無處控訴。不得已才遵循碑約動手殺人。可以說,殺人是為了遵行盟誓,杜絕漢人再來挖參,並不是有意欺背南朝。又碰巧遇上新巡撫赴任,按以往慣例,我們應該叩拜祝賀,於是派遣了干骨里、方巾納等人前往祝賀。遼東上司卻因此怪罪我殺害了越境采參的漢人,拘捕了送禮行賀的人,還勒要十位夷人償命。欺壓如此,情何以堪!


四、北關與建州,同是屬夷類,我兩家構釁,南朝秉公解除紛爭就可以了,為什麼提供兵馬、火器給北關打我?厚彼薄此,讓人傷心!



努爾哈赤的「七大恨」到底是哪「七大恨」?


五、北關老女,是先汗厚禮聘娶的未婚妻,後來北關渝盟,不許先汗迎親。即使這樣,因有婚約在身,他也不敢另外許配他人,就因為南朝護助,終於改嫁蒙古人。像這樣的恥辱,誰能甘心


六、我部看守邊境的人,二百年來,都在邊境附近種田。南朝卻聽信北關誣言,發兵逼令我部遠退三十里,立碑佔地,燒毀我房屋、禾苗,使我部居無室、食無米,人人待斃。


七、我國向來忠義孝順,從來沒有過無禮之舉,南朝忽然派遣備御蕭伯芝前來訓斥先汗。這蕭伯芝狗仗人勢,蟒衣玉帶,作威作福,穢言惡語,百般欺辱。


懷此七恨,無處申訴。遼東上司,已經尊若神明,難以溝通;萬曆皇帝,更是隔於天淵,不能傳達。躊躇徘徊,無計可施。只好告天興師,收聚撫順,好讓萬曆皇帝因事詢情,得申冤懷。



努爾哈赤的「七大恨」到底是哪「七大恨」?



這七大恨中的第一恨,說的是奴爾哈赤的祖父塔克世、父覺昌安在明軍征討叛賊中被明軍誤殺的事情。當時,統兵作戰的是李成梁。事後,作為道歉,李成梁給了奴爾哈赤極其豐厚的補償。奴爾哈赤就是靠這筆補償,才將他的事業做強做大。並且,在接受補償時,奴爾哈赤非但沒有埋怨李成梁,還極力討好李成梁,甚至不惜做李成梁的兒子。後來又將弟弟舒爾哈齊的女兒嫁給了李成梁的兒子李如柏。


第二恨中的「北關」,是指葉赫部。努爾哈赤說葉赫部聯合起九部來打他,卻沒有說為什麼九部要打他。事實是奴爾哈赤為了他的「統一女真」大業,四下侵略殺伐九部部族。說到底,努爾哈赤的建州也罷,葉赫也好,都是隸屬於明朝的臣民,其所謂的「統一」大業,本質就是搞破壞、製造恐懼氣氛,明朝怎麼可能支持他?而在他打敗了九部之後,明朝要支持九部則是理所當然的了。


第三恨中所謂的「立碑界銘誓」,其實是努爾哈赤和明遼陽副將吳希漢私下裡訂的盟誓,對大明王朝而言,根本就不存在「境外」、「境內」之說。須知,整個遼東半島,都是大明王朝的。大明王朝的漢人子民在自己國家的土地內采參挖參,被努爾哈赤這種地方保護主義者肆意屠殺,明朝政府「勒要十夷償命」有什麼錯?


第四恨其實是第二恨的重複,純屬無話找話。

第五恨中的「北關老女」,是葉赫布寨之女,布揚古貝勒之妹。原先建州與葉赫結好,葉赫布寨貝勒是答應將十二歲的女兒許娉給奴爾哈赤,但建州的迅速擴張已經侵害到了葉赫的利益,二者兵刀相見,大打出手,悔婚再自然不過了。何況,葉赫布寨貝勒戰死後,葉赫部曾派人來討還屍體,奴爾哈赤卻莫名其妙地把布寨的屍體砍成兩半,只把一半歸還給葉赫。這種情形之下,布揚古怎麼還能把自己的妹妹嫁給奴爾哈赤?可是,努爾哈赤卻遷怒於明朝,認為明朝政府主持公道把「北關老女」改嫁給蒙古人是對他的欺凌。


第六恨指責「南朝聽信北關誣言,發兵逼令我部遠退三十里」,其實,退三十里也好,退三百里也好,這些土地全都是明朝政府的,明朝政府之所以這麼處理,是禁止努爾哈赤把國家的土地佔為己有。


第七恨的「蕭伯芝事」根本就是說不上什麼深仇大恨,奴爾哈赤越是煞有介事地說,越讓人覺得其人心胸狹隘、自卑、脆弱。



努爾哈赤的「七大恨」到底是哪「七大恨」?



不管怎麼樣,這原版的「七大恨」除了第四恨和第二恨重複外,還算得上條理清晰,而且其中諸如「我祖宗與南朝看邊進貢,忠順已久」,「先汗忠於大明,心如金石」,「我即遵依上命」,「我部看邊之人」,「我國素順」等言辭中,還可以看出,即使其以國自稱,卻還是承認他們是從屬於明朝中央政府的。而《太祖武皇帝實錄》、《太祖高皇帝實錄》、《滿洲老檔秘錄》等書之所以翻來覆去地修改,就是要乾乾淨淨地剔除這類字眼、徹底刪除清朝曾經隸屬明朝的事實。


但,誠如孟森先生所說「末條以蕭伯芝蟒衣玉帶為恨,後來太覺其無謂」,「太祖列入七大恨中,亦自覺無事生事。後各本皆刪此條,而析別條以足其數」。一方面,後來的清政府要刪除後金隸屬明朝的字眼,又要刪除「蕭伯芝」條,為了湊夠「七恨」之數,就出現了許多重複、啰嗦的東西,致使後人讀之如墜雲霧,不明就裡。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覃仕勇說史 的精彩文章:

這兩人是中國歷史上大名鼎鼎的科學家,人品卻很壞,為史家不齒
這人說他是周公,他也作出比周公還大的功績,死後卻慘遭毀墓鞭屍
朝廷派人抬這窮秀才參加鄉試,他死活不從,得免試受官,引為大辱
明朝被黑,說只有一名太監殉國,果真如此?來看看熱血士人的表現

TAG:覃仕勇說史 |

您可能感興趣

努爾哈赤「七大恨」指什麼?「七大恨」有何意義?
大明帝國的紅衣大炮有多厲害,讓努爾哈赤七大恨上再加一恨
努爾哈赤七大恨,到底名正言順還是一己之私?
努爾哈赤的七大恨和葉赫的惡毒誓言,兩家到底有怎麼樣的深仇大恨
努爾哈赤的「七大恨」恨了些啥?七大恨:一次極具感染力的的動員
努爾哈赤對明朝宣戰的七大恨到底有幾條真恨,有幾條是來湊數的
你知道努爾哈赤對明朝的「七大恨」么?來了解下吧
努爾哈赤為什麼能用不大靠譜的七大恨,成功挑動對明朝的仇恨?
《略說大清》第十七回 努爾哈赤反明檄文七大恨
打仗雖是努爾哈赤強項,但敢以七大恨討伐明朝,離不開這五大要素
努爾哈赤反明用七大恨,多爾袞伐南明只用了三條
努爾哈赤出師前必吼的「七大恨」真的是在向明朝下戰書嗎?
對比老爹的七大恨,多爾袞的七大慘更讓人同情
努爾哈赤是因為七大恨才與明朝為敵?錯,朝鮮國王道出了真相
父親被殺,努爾哈赤只能說成是誤會,三十年後成其「七大恨」之首
努爾哈赤對明朝「七大恨」,憑藉「死兵」致勝,還有一計令人叫絕
努爾哈赤的七大恨和朱元璋的驅逐胡虜是兩個層次的意思
七大恨,努爾哈赤進攻明朝的理由,看似仇深似海,實際強詞奪理
她是清太祖最恨的女人,「七大恨」她排第五,號稱女真第一美女
後金以「七大恨」公開叛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