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韋力:說到底藏書是在滿足自己的貪慾

韋力:說到底藏書是在滿足自己的貪慾

韋力:說到底藏書是在滿足自己的貪慾



李不明:請問您如何看待古籍的數字化以及古籍重藏輕用的現象?謝謝。

韋力:就使用而言,古籍數字化是個好事情。古書流傳到今天,因為經歷過太多的磨難,所以有些書已經變得很脆弱,每翻閱一次,都會對珍貴的古籍造成一定的損傷,但寫書是為了讓人讀的,單純把它藏在那裡肯定不是每一本書作者的願望,而數字化恰好解決了這個問題。對於學者而言,數字化的古籍跟看原本一個字都不差,而只有搞版本目錄研究者,才有必要翻看原本,因為搞這方面的研究,不單純是要看上面的文字,還要研究古籍的用紙、裝幀等等其他一些信息,因此說,「古籍重藏輕用」其實沒什麼不對。


三鏡:一本書能存多久一般?聽說當今出版之書壽命小於古版,真的嗎?


韋力:是的。因為真正的古書是用手工紙製作,到如今許多唐代的紙依然完好如初。而現在印書所用是工業用紙,這種紙中含有化學物質,會將紙張中的木纖維燒斷,所以說,現在出版物能夠保留百年以上就很難得。


投影的城:古籍的紙張怎麼樣製作的,為什麼可以保存這麼長時間。還有就是到書店也發現線裝版的古籍很貴,為什麼呢?

韋力:古法造紙,因為裡面沒有化學添加物,這是古書能夠長久保留的主要原因,而今天的工業造紙則在紙漿中加入了許多化學成分,而這些化學物會慢慢地毀損紙中的木纖維,所以,現代用紙所印出的書,沒過多少年就發黃髮脆就是這個原因。但是,古法造紙的成本很高,如果新印線裝書也是用傳統方式造出的紙張,當然價格不會便宜,但是這樣的書卻能夠長期地保存下去。好貨不便宜,大概就是這個意思吧。


秋風不再:韋老師,您經常上孔網買書嗎?若作為一名普通讀看,可以借閱國圖等公立圖書館的善本書嗎?


韋力:經常買。公共圖書館的善本一律不外借。書是用來讀的,這句話沒錯,但善本還有文物屬性。文物不外借,應該是全球通例吧,比如您喜歡蒙娜麗莎的微笑,您就跟盧浮宮的管理人員說,借給我拿回家掛幾天。若對方拒絕,您肯定會說:這是全人類的文化遺產,我為什麼不能掛在我家的客廳!善本同理。


家民:隨著信息溝通的發達和便利,已經很難有「撿漏」的機會了。請問先生,目前沒有豐厚的資金支持,中產以下人家是否已經無能力參與到古籍收藏行列中了?


韋力:中國是古籍流傳數量最多的國家,雖然說這些書大多數已經進了公共圖書館,但能夠在民間流通的古書也同樣不少,您所說的「撿漏兒」這件事,到什麼時候都能發生,因為古書太多,所以沒有人能夠把每一部古書都研究透徹,而一部不為人關注的古書很可能有很大的價值在,如果這種巨大的價值僅被您一人發現了,您就可能以很便宜的價格將其買到手,這就是所說的「撿漏兒」吧,所以說,即使到了今天,如果你下工夫研究典籍,而你的研究深度又超過了別人,那麼,您撿漏兒的機會就來了,所以,我的觀念是:到什麼時候買古書都不晚,錢多有錢多的玩法,錢少也同樣能找到自己的快樂。

姆們姆們:韋先生好,好奇藏書最大的成就感是源自哪裡?人無我有,人有我優?


韋力:您說的有道理,我覺得藏書之好,從好的方面來說,可以稱之為求知慾,從壞的方面來說,其實就是一種貪慾,但這種貪慾的表現形式不同,比如有的人就喜歡環遊世界,而有的人則喜歡吃遍天下的美食,說到底,這都是一種貪慾,但是如果你有能力滿足自己的這種貪慾,這就是一種快樂的人生,因此我的藏書也不過就是如此罷了。


爭渡,鷗鷺:您好,據說很多藝術家和收藏家都會跟銀行「玩遊戲」,抬高藝術品價格,這算是業內常態嗎?


韋力:您所說的這種情況我也聽說過,但我覺得這種做法不是主流,畢竟能夠玩金融、玩銀行的人絕非等賢之輩,而他們的關注點也是拍賣上出現的重頭戲,非普通人可以染指者,所以我覺得這種事情不足為慮,這就有如打開窗戶換新鮮空氣,偶爾飛進只蒼蠅,也用不著因噎廢食地從此再不開窗了。


羅:這麼多年來,家裡也累積了各種圖書萬餘冊,從連環畫到一些學術期刊,十分雜亂。感覺價值不大,也無法整理,但還是繼續買書。百年之後,這些書只能重歸地攤嗎?

韋力:其實聚聚散散是天下一切事情的規律,藏書也是如此,您買了這麼多的書,我想您的買書過程一定很快樂,而將這麼多的快樂延續到了今天,這已經是一個很大的收穫。天下不存在永遠,我們今天能夠得到許多的古書,都是因為前一代藏書家的散出,所以說,有散才有聚。我不知道您的具體情況,如果您經濟條件很富裕,家裡也有地方能放得下這些書,那您就快樂地玩下去,用不著想今後怎麼處理的事情。如果您對藏書已經意興闌珊了,那麼親手將這些書處理掉也沒什麼不好,畢竟快樂過了就可以了。


秦儀:收集古書的首要是更好的獲得原始第一手資料來增加知識的書籍,還是為了獲得更好更完整的書籍的滿足收藏欲呢?有沒有可能書的內容很一般但卻在其它地方包裝精良,值不值得入手呢?


韋力:藏書與用書,既有疊合也有背離。藏書確實是一種癖。但愛好藏書的人,總還是有如贈人玫瑰手有餘香,完全不讀書的藏書家應該不存在。從收藏角度來看,有些書確實是收藏價值大於文獻價值。就如同您所言的包裝精良內容一般。


安富尊榮:近兩年喜歡上線裝書,請問新刷古籍書哪些出版社的哪類書有收藏價值?

韋力:關於新刷古籍,這要看原版存世量的大小,因為刷印的越多,版面就越模糊,而其質量也就越差。80年代初期,文物出版社曾用舊版刷印過一些古籍,我覺得刷印質量不錯。近些年,揚州廣陵也刷印過一些,其質量就比他早些年的所刷提高了許多,當然紙張也是個重要的原因。以前舊版新刷不太關注紙張問題,而近些年無論是用紙還是裝幀,都比以前有了較大的提高。如果以收藏價值論,當然是版面清晰、用紙考究、裝幀精美的新刷古籍最值得收藏。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深圳微生活 的精彩文章:

吳榮光及其《辛丑銷夏記》概覽
宋代《尚書》學的偏失與創穫
關於明代中朝邊界形成的研究
沈福宗:清朝向歐洲介紹中國第一人
英國皇家學會與大清國的淵源

TAG:深圳微生活 |

您可能感興趣

韋力:我錯過的藏經洞寫經
藏書家韋力:不要把紙質書崇高化 喜歡電子書也不是壞事
韋力:說說我國的古舊書業
中國古籍善本藏書第一人韋力:為尋藏書腿砸斷,裝上假肢又上路
韋力:十八年前在上海舊書店的離奇經歷
黃庭堅:我欲穿花尋路,直入白雲深處(下)韋力撰
韋力對談拓曉堂:解密古籍拍賣中不為人知的故事
黃庭堅:我欲穿花尋路,直入白雲深處(上)韋力撰
袁桷奇觀樓:遞沿四世,書窖無蹤(下)韋力撰
?鮑照:人生亦有命,安能行嘆復坐愁(下)韋力撰
韋力:印譜收藏第一人
王之渙: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下)韋力撰
韋力:中國古書拍賣25年
元好問:問世間,情為何物?(上)韋力撰
三國一隱藏猛將,力能負五百斤,日行七百里,與典韋力戰同歸於盡
韋力:高麗本 · 和刻本 · 越南古籍的鑒定
陶淵明: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上)韋力撰
孟子:力推孔學,以善為本(下)韋力撰
韓愈:道之所存,師之所存也(上)韋力撰
姚廣孝:成祖首功,《大典》總成(上)韋力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