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欲求木之長 必固其根本——「國學誦讀與親子教育」專題講座

欲求木之長 必固其根本——「國學誦讀與親子教育」專題講座

幼時養性


童蒙養正


少年養志

成年養德

欲求木之長 必固其根本——「國學誦讀與親子教育」專題講座



2017年1月12日的銀川七幼音樂大廳內,一場關於國學經典誦讀與家庭啟蒙教育的公益講座在此動容開展。主講人劉博老師全神貫注、聲情並茂,將國學之璀璨、誦讀之魅力及其與教育之水乳娓娓道來,家長們認真聆聽、用心感悟;老師們仔細品味、深有所得。以禮為著、立德樹人,國學誦讀與親子教育的講座亦為我園本學期各項工作的完滿完成落下帷幕,有始有終、餘韻綿延。

欲求木之長 必固其根本——「國學誦讀與親子教育」專題講座



國學在國、國學在根。啟蒙養性、其源無右。國學乃人類智慧與中華精魂的集大成所在,對它的學習與傳承實然發生在每時每刻,卻也淡化於每時每刻。如何重鑄國學之端正、傳承文化之精髓,是近年來不少「使徒」之所往。在我園,以禮儀教學為依託,長期致力於對幼兒禮儀意識、禮貌行為及文明習慣的培養與教引;通過牆面裝飾、主題教學、誦讀培養等方式營造文化氛圍、沉澱歷史韻味;同時「書香校園」的打造理念亦為我園文化所向奠定了基礎。由此,孩子們得以在「四大名著」中聆聽故事,在經典誦讀里感悟歷史,在民俗遊戲中傳承文化,在環境氛圍中溫塑精神……國學之傳承,是教育內核的文學表徵,是不可迴避的長期命題。

欲求木之長 必固其根本——「國學誦讀與親子教育」專題講座


至之於啟蒙教育、親子教育或家庭教養,國學傳承更在於精神之潤養。親子閱讀提供認識基礎,外出旅遊提供見識增長,專題教學提供知識升華。中庸在身,而幼兒秉性純良;格物致知,則終身學無止境。

欲求木之長 必固其根本——「國學誦讀與親子教育」專題講座



引「國學精髓」與您相知:


國學精髓是中國五千年歷史沉積下來的精華語。

老子——大其心,容天下之物;虛其心,受天下之善;平其心,論天下之事;潛其心,觀天下之理。「道者,萬物之奧。」「萬物恃之以生而不辭,功成而不有,衣養萬物而不為主。」謙退是保身第一法,安詳是處世第一法,寬容是處事第一法;寡慾是養心第壹法;勿言無益身心之語;勿為無益身心之事;勿近無益身心之人;勿入無益身心之境;勿展無益身心之書。


孔子——做人要善良,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做人要本分,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做人要誠實,誠信乃做人之本也。做人要自重,嚴以律己寬於待人。做人要知足,知足者常樂也!此上就是為人之道,是人都要努力做到!


莊子——身安,不如心安;屋寬,不如心寬。以自然之道,養自然之身;以喜悅之身,養喜悅之神。有所敬畏,是做人基本的道義準則。所謂快樂,不是財富多而是慾望少。做人,人品為先,才能為次;做事,明理為先,勤奮為次。人生要學會平和心,喜樂心,慈悲心。


孟子——君臣相比,君屬於強勢,臣屬於弱勢,其關係由強勢君主導。君講禮,臣講忠,故君臣之道在於禮。君禮於臣,臣必忠;臣忠於君而君不禮,其忠必退。

欲求木之長 必固其根本——「國學誦讀與親子教育」專題講座



荀子——概括為七個方面:一是蛻:學習不能滿足於已有的成就,應該不斷地有所發明,有所進展,日漸而月進,並且使之產生質變。二是虛:虛指的是學習態度。虛者,虛心、謙虛也。三是一:「一」是專一、專心致志的學習,「學之道,貴以專」。四是靜:「靜」,指的是心要靜,而摒棄一切雜念。五是積:荀子說:「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六是師:「國將興,必貴師而重傅……國將衰,必賤師而輕傅。」有了好的老師,便可以好學,「得賢師而事之,則所聞者堯、舜、禹、湯之道也。」七是友:荀子提出,學者應「親友」,以求得在治學上的「好善無厭,受諫而能誡」,即不斷地得到批評和指正,而日有所成。


孫子——文韜武略。中國的韜略思想,源遠流長,博大精深,實為傳統文化之瑰寶,歷史遺產之精華。韜略猶如雙刃古劍。輕用其芒,動即有傷,是為兇器;深若藏拙,臨機取決,是為利器。願學者得其精髓,重其所用,發揚古道,利國利民。教練不是知識訓練或者技巧訓練,而是一種拓展信念與視。


管子——能力和習慣的培養;教練猶如一面鏡子,反映當事人的真實現狀和局限,同時引發對方看到更多的可能性,給對方一個重新選擇的機會。教練的使命就是——因成就他人而成功!


韓非子——統馭理論:「精誠為道,運籌為術,組織為器,人才為本,制度為體,文化為魂」,帶你修鍊六個方面的能量,幫你完成從攻城略地到運籌帷幄、從創業有成到基業長青的驚險一躍,成長為新經濟時代的新型領袖。


鬼谷子——權謀,是指在爭奪、鞏固、發展權力的過程中使用的一切靈活應變的手段。權力,是指能夠直接支配他人,使之按照自己的意志行動的力量。權力帶來財富、地位、榮耀。權謀天然地不受一切仁義道德、公平正義的約束;它甚至沒有任何原則可言,唯壹的原則是:為達目的,不擇手段。權謀的合理性取決於權謀的結果,即所謂「竊鉤者誅,竊國者侯」,「勝者為王,敗者為寇」是也。


大學——修身過程實質上是一個格物、致知、誠意、正心過程。格物就是探究弄清事物的發展之道;致知就是獲取知識,誠意就是赤誠、真誠、忠誠之心對待壹切事物;正心,就是使自己的心正,是自己成為一個道德高尚,修為高深的人,因此,修身的過程,就是探究事物發展規律的過程,就是學習知識的過程,就是真誠地對待一切的過程,就是嚴個要求自己,完善自己,把自己變成一個道德高尚的人的過程。


易經——天地之道:博也,厚也,高也,明也,悠也,久也。所謂天地之道,也不過是自然法則。你若遵從了——便能遺世獨立,飄飄欲仙:返之則——萬劫不復,永世不得超生。想那輪迴之苦,卻非人力所為也!故而道是:冥冥中早已註定,天意實屬難違。仔細想想,可也不就是這樣的么?故,天地之道在於人心。


禪宗——死生間觀節,細微處品德。死亦生,生亦死,死是另一個生的開始,生亦是另一個死的結束。故,生則生、死則死,豈能賴著不死或就是不生?故來之則應,去留無意,隨緣而行,不糾結、不著相。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古詩文賞析 的精彩文章:

雲 想——品讀花間詞 8
一首詩詞,一段情深!
子規——品讀花間詞(7)
四大名著最動人的60句話,道盡人生況味

TAG:古詩文賞析 |

您可能感興趣

20 本父母必讀的親子教育書籍
國學親子講座|文化擷英之龍生九子,各有所好
「親子讀書會邀請」繪本里的哲學課——堅持,還是放棄?
教育應是一場善良的洗禮:親子必讀書籍之《奇蹟男孩》
親子教育失敗的主要根源,是家長們喜歡在幻想與期待中教育孩子
小寶媽教自然拼讀的親子系列課程簡介
傳統教育親子培訓班
父母必學的親子溝通技巧
學院圖書館開展「書香伴我成長」家庭親子閱讀活動
介紹一部親子閱讀好素材:做人之規——《弟子規》
家庭教育與親子關係
「孩子究竟該讀哪些書?「川爸為您量身訂製一份英文書單,開啟系統的親子閱讀之旅!
親子閱讀:孩子的性教育,可以通過繪本閱讀幫助我們!
親子共讀「九宮格」
德國深度親子之旅
【親子教育】父親箴言
薩提亞親子教育語錄
親子閱讀和英語啟蒙 學齡前家庭實操建議
親子閱讀神器,四步學會看繪本
一個段子說盡婚戀幸福和親子教育的本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