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健康 > 用於治療肝胃虛寒所致頭痛的吳茱萸

用於治療肝胃虛寒所致頭痛的吳茱萸


吳茱萸(學名Tetradium ruticarpum,原名Euodia ruticarpa),別名吳萸茶辣漆辣子伏辣子曲葯子氣辣子臭泡子臭辣子樹左力純幽子米辣子等。通常分大花吳茱萸、中花吳茱萸和小花吳茱萸等幾個品種。吳茱萸及其變種石虎或疏毛吳茱萸的接近成熟的果實為常用中藥。其性熱味苦寒,有散熱止痛、降逆止嘔之功,用於治療肝胃虛寒、陰濁上逆所致的頭痛或胃腕疼痛等症。



用於治療肝胃虛寒所致頭痛的吳茱萸


果實


吳茱萸的果實容易走失香氣、泛油、發霉變味,所以在應放置在陰涼乾燥處。


吳茱萸及其變種的接近成熟的果實為常用中藥。


化學成分

含有吳茱萸鹼(evodiamine)、吳茱萸次鹼(rutaecarpine)、羥基吳茱萸鹼(hydroxy-evodiamine)、檸檬內酯(limonin)、辛弗林(synephrine)、吳茱萸烯(evodene)等。



用於治療肝胃虛寒所致頭痛的吳茱萸



中藥性味


性熱、味辛、苦,有小毒,歸肝,脾,胃經。為常用的溫里葯。有溫中散寒,開郁止痛的功效。長於治療嘔逆吞酸、厥陰頭痛、胱腹冷痛、胃冷吐酸、腳氣水腫等症,外治口舌生瘡。中醫以吳茱萸為主葯的成方很多,如《丹溪心法》用它治肝火,《千金翼方》中用它治頭風,《聖惠方》中用它治胃虛冷等。吳茱萸辛熱燥烈,易損氣動火,故不宜過量久服,陰虛有熱者忌用。

歷史


吳茱萸始載於《神農本草經》,被列為中品。《名醫別錄》中記載:"吳茱萸生上谷川穀及冤句……九月九日采,陰乾。陳久者良。"唐代陳藏器說:"茱萸南北總有,入葯以吳地者為好,所以有吳之名也。"宋代蘇頌說:"今處處有之,江浙、蜀漢尤多,木高丈余,皮青綠色,葉似椿而闊厚,紫色,三月開紅紫細花,七月、八月結實似椒子,嫩時微黃,至熟則深紫,或雲顆粒緊小,經久色青綠者是吳茱萸,顆粒大,經久色黃黑者是食茱萸。"明代李時珍說:"茱萸枝柔而肥,葉長而皺,其實結於梢頭,壘壘成簇而無核,與椒不同,一種粒大,一種粒小,小者入葯為勝。"李時珍所指粒大的原植物可能是吳茱萸,粒小的原植物可能是石虎。古人重陽節有佩戴茱萸的習慣,唐代詩人王維留有"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的佳句。



用於治療肝胃虛寒所致頭痛的吳茱萸



處方用名

有:吳茱萸、吳萸、淡吳萸、制吳萸。藥用別名:吳芋、左為、純幽子、氣辣子等。在商品經營和藥用處方上,常用其別名吳芋。


參考文獻


在線藥典


中花吳茱萸種植基地

愛農網 吳茱萸的栽培技術


大眾醫藥網 中藥天地 吳茱萸


中藥標本館 溫里葯 吳茱萸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天然健康實驗室 的精彩文章:

主治胃寒嘔瀉、嘔吐、噫氣、消化不良的高良姜
具有治風冷頭痛,鼻淵,齒痛,痰飲咳逆,風濕痹痛等作用的「鬍鬚」
治燒傷,牙科的止痛劑,還可用來解酒醉的丁香
治小便不通,淋病,水腫,癰腫的瞿麥

TAG:天然健康實驗室 |

您可能感興趣

用於治療巔頂頭痛的藥物,同時也是治療感冒、風濕痛的常用藥!
穴位經絡祛百病:風池穴治療頭痛、感冒、頸項強痛
膝關節炎、頸背疼痛、偏頭痛……這些身體炎症可利用食物緩解疼痛
寒凝嘔吐頭痛,用吳茱萸湯
偏頭痛、反流性食管炎、長期失眠夢靨、抑鬱症、靜脈曲張,如何用藥真有用?
頸源性頭痛與治療
李燕梅治療頭痛常用對葯
神經性偏頭痛治療
穴位經絡祛百病:頭竅陰穴治療耳鳴、頭痛、頸項強痛
頭維穴:主要治療偏頭痛,前額神經痛,血管性頭痛、精神分裂症,面神經麻痹,另外,頭維穴還有著非常不錯的治療和預防中風後遺症的作用
頸椎痛導致頭痛,應該怎麼治療?
穴位經絡祛百病:消濼穴治療偏頭痛、肘臂痛
偏頭痛的中醫藥預防和治療
發燒頭痛治療的感冒清片
從曹操之死詳解偏頭痛的藥物治療
完骨穴——緩解治療頭痛,頸項強痛,口眼歪斜,失眠、偏頭痛、頸部酸痛等
生於田溝邊的雜草,治療牙痛和偏頭痛有奇效
理氣止痛,肩臂疼痛、頭痛、目黃、心絞痛,灸青靈穴
肌肉致頭痛,肌肉治頭痛
常見腦病的中醫治療——偏頭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