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能人工繁殖=不影響野生種群?從鸚鵡案說起

能人工繁殖=不影響野生種群?從鸚鵡案說起

能人工繁殖=不影響野生種群?從鸚鵡案說起



最近那個爭議很激烈的鸚鵡案子想必很多人都知道。當事人飼養繁殖出售了幾十隻鸚鵡,結果面臨5年的牢獄之災,乍聽起來似乎是一出「葫蘆僧亂判葫蘆案」。國內目前的野生動物保護法陳舊落後,不區分累代人工繁殖個體乃至變異品系,也沒有給予一些國內真正需要保護的野生動物應有的保護,這是事實;而當事人私自繁殖交易受保護的鸚鵡種類觸犯了現有法律也是事實。

其他的不提,當事人交易持有的非洲灰鸚鵡在去年已經從附錄2提升到附錄1。現在灰鸚鵡的國際貿易已經被禁止,而國外也不像微博上一些人聲稱的那樣「本國內可以自由飼養」。對於附錄1的物種,就算在歐美也需要持有相關證明才能展示、繁殖和交易,手續相當繁雜嚴格,而普通的飼主也需要在相關機構註冊登記。


關於這件案子的判決是否合適網上口水仗已經夠多了,不準備在這裡討論。我只是想借這個契機說一說很多人有的一種想法:如果一個物種可以人工繁殖,那就可以放開當寵物養/當食物吃/做藥材等等,不會影響到野生種群了。


先說說和這個案件有關的灰鸚鵡。灰鸚鵡是可以人工繁殖的,然而它們的野生種群狀況如何呢?


1994年到2003年間,每年被捕捉的野生灰鸚鵡多達同時期野外種群的21%,大約三分之二被捕捉的灰鸚鵡會在送到市場之前死亡。在被大量捕捉和棲息地喪失的雙重壓力下,灰鸚鵡的種群急劇縮小,終於在去年被列入附錄1,國際貿易完全禁止,在本國繁育售賣需要持證。

明明可以人工繁殖,為什麼野生種群依然遭到大量捕捉?因為寵物貿易和其他商業活動一樣都是逐利的。灰鸚鵡飼養繁殖並不容易,需要耗費的成本遠大於捕捉販賣野生個體,自然有很多販子爭先恐後地從非洲捕捉了。


很多其他鸚鵡都和灰鸚鵡一樣,飽受偷獵和走私殘害。雖然國內鸚鵡飼主喜歡把鸚鵡戲稱為雞,但如果繁殖鸚鵡的難度和投入真和雞差不多,那人工飼養倒是可以完全代替野外捕捉了。

能人工繁殖=不影響野生種群?從鸚鵡案說起



被塞進瓶子里走私的葵花鸚鵡,圖片來自Daily Mail

能人工繁殖=不影響野生種群?從鸚鵡案說起



死在走私途中的非洲灰鸚鵡。圖片來自http://wakkori93.blogspot.com


另一方面,鸚鵡里也有虎皮鸚鵡這樣市場完全被人工繁殖個體佔領的正面例子。要讓人工繁殖完全替代對野生個體的需求,「能繁殖」只是第一步,接下來還必須做到「人工繁殖比野外捕捉划算很多」。就像前段時間吵得很兇的穿山甲,很多給穿山甲入葯洗地的人喜歡說「人工養殖可以替代野外捕捉」。穿山甲有沒有人工繁殖的先例?有啊,台北動物園。但人家那是出於保育目的,不惜血本才做到的壯舉,和商業養殖還差一個銀河系呢。至於國內那些所謂穿山甲飼養基地,不過是把野生穿山甲丟進去洗白一下再賣的把戲罷了。


寵物貿易這事兒不能全部交給市場調節,大量野生鸚鵡和其他瀕危動物的走私就是資本逐利的結果。好的法律法規在規範寵物貿易、保護生態環境方面的作用是非常大的,我下面來舉一個栗子

能人工繁殖=不影響野生種群?從鸚鵡案說起



圖:wiki

能人工繁殖=不影響野生種群?從鸚鵡案說起


圖:wiki


這兩隻都是 Tiliqua 巨柔蜥屬,也就是俗稱的藍舌石龍子。上面的是Tiliqua scincoides澳洲藍舌(圖為東部亞種)。下面的是Tiliqua gigas,俗稱巨人藍舌或者印尼藍舌。可以看出來這兩者長得挺像,飼養方法也差不多,只是澳洲藍舌需要的濕度要低一些。


然而在國際市場上,基本來說所有的澳洲藍舌(大部分是北部亞種)都可以打包票是累代人工繁育的個體,而印尼藍舌卻基本全是野外抓來的。為什麼會有這樣的差別呢?原因就在二者的產地上。前者的分布地澳大利亞是野生動物保護的燈塔國,後者生活的東南亞則是野生動物走私交易的中心。


澳大利亞是嚴格禁止野生動物的出口的;因此在澳洲以外的飼主想要飼養澳洲特有的動物的話,就必需老老實實依賴人工繁殖。的確也有人試圖從澳洲走私動物,但澳洲的嚴苛法律和嚴厲執法讓走私變得非常困難。


而以印尼藍舌為代表的分布在澳洲以外的藍舌石龍子呢,就沒這個運氣了。既然直接從野外抓比人工繁殖划算,也沒有多少法律風險,自然有很多人從野外抓來賣了。的確有極少數繁育者在堅持人工繁殖,但不能改變市場上大部分都是野生個體的事實;就算是所謂的「人工繁殖」個體也往往只是懷孕時被抓的野生雌性產下的。雖然不是瀕危物種,但這樣的商業化捕捉顯然是對野生種群的破壞。


而澳洲政府對野生動物的嚴格保護的結果就是,飼養者們積極地鑽研澳洲藍舌石龍子的人工繁殖,不但能夠穩定地向市場供應人工飼養的個體,而且還在繁殖過程中篩選出很多比野生型更收歡迎的變異人工品系。就這樣,野生種群沒有受到影響,售賣人工繁殖個體對商家來說比捕捉野生個體更划算也沒有法律風險,而飼養者也覺得人工繁殖的比野生的更好看、健康、友好,市場在法律的規範下進入了良性循環。

能人工繁殖=不影響野生種群?從鸚鵡案說起



youtube視頻截圖:https://www.youtube.com/watch?v=CHtzlQZXxR8


上圖來自youtube上一位繁育者的視頻,展示了多種澳洲產藍舌石龍子的原種和變異。


在美國寵物市場上,印尼藍舌等野生貨是藍舌石龍子里最便宜的,原因可想而知。人工繁育的澳洲藍舌北部亞種要貴上個兩三倍,如果是選育過的品系就更貴了。東部亞種因為手裡有種源的人少,更是可以開出四位數的價格。它們身價這麼高不是因為珍稀,相反藍舌石龍子是澳洲最常見的動物之一,種群極為龐大;它們的高身價和在飼養者心目中的「高端寵物」形象來自澳洲對野生動物的嚴格保護。對比我國的麗文攀蜥、東方蠑螈這樣的本土物種,連願意做人工繁育的人都沒有;幾百幾千隻被塞進蛇皮袋和礦泉水瓶,大部分死在半路,小部分被用白菜一樣的價格賣掉然後掛在玩家手裡;就算被販賣到了國外,也是價格低賤的「低端寵物」,會買這些動物的人很多就圖個便宜,根本不會好好養。不光是寵物貿易,在野味、中藥貿易和其他經濟活動里,我國的野生動物資源都是這麼被賤賣的;就算是中國最後的綠孔雀種群,都開不出比一個產能過剩的小水電更高的價錢。


實際上基於同樣的原因,各種澳洲特產的動物都是寵物市場的良心,比如著名的鬃獅蜥,還有前面提到的虎皮鸚鵡。這些適合商業化繁殖的動物,被培育出了各種比野生個體更吸引人的體色變異,野生種群則免於寵物貿易影響;那些並不適合商業化繁殖的動物呢,則被澳洲的法律好好保護著。


澳洲藍舌、鬃獅蜥、豹紋守宮、玉米蛇、球蟒,這些都是教科書式的商業化繁育成功案例(其中球蟒按國內現有法律不能無證飼養)。我不喜歡拿「異寵」這樣的帽子扣在這些動物頭上,它們作為寵物一點都不比貓狗差,而且講句實話以上這幾種寵物對人類健康和生態環境的潛在危險還遠遠小於貓狗。動物適不適合做寵物是物種本身特性和政策管理的共同結果,和它所處的分類類群以及作為寵物的歷史多久無關。玉米蛇、鬃獅蜥、虎皮鸚鵡、家貓是適合普通人的寵物,緬甸蟒、麗紋攀蜥、金剛鸚鵡、豹貓則不是。


對於如何管理寵物繁育和交易、區別對待人工繁殖個體和野生個體,讓合理的寵物繁育可以健康發展,不合理的寵物貿易不能渾水摸魚,美澳等國家樹立了不少成功的範例,也有很多教訓。這些都是完善我國野生動物保護和管理的寶貴經驗,就看我們願不願意學了。


----------------------------------------


文章題圖來自wikimedia


蟲爺ChenZ,一位沉迷蟲子和續命的紳士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科學公園 的精彩文章:

炮打耶和華,我的一張大字報!
牛頓晚年醉心於神學,是個人偶然還是科學必然?
孤懸敵後戰虎穴——「東江縱隊」與盟軍情報合作碎片
吸引力法則:極具吸引力的偽科學和騙局
辣是一種說得出的痛

TAG:科學公園 |

您可能感興趣

獨生子女物種起源:從種群形成到生殖隔離
你所在的種群結構是什麼樣,或許影響著你的進化水平
遊客或讓企鵝生病:可能會帶來鳥類種群毀滅性的後果
生物為什麼不向永生進化?因為永生對種群和個體而言都是一場悲劇
大白鯊也會害怕?因它們來了,大白鯊種群不敢返回南非狩獵場!
假如世界上只剩下一對男女,人類種群還能繁衍下去嗎?別說不可能
這樣的野生種群在我國已經滅絕了
想讓蚊子滅絕嘛?一種新型基因驅動讓蚊子種群完全崩潰
兩棲動物種群急劇減少 人類必須正視這個問題 迫在眉睫
哪種群聊最有毒,沒人想呆還沒人敢退?
人類活動讓動物擁抱黑夜 或威脅一些動物種群生存
人類埋下的這個禍根,專害哺乳動物,或導致殺人鯨一半種群覆滅!
你的蛙還在么?這隻蛙再找不到「對象」,整個種群就要滅絕了!
改為食腐生物就可以生存?北極熊的種群還有延續的可能性
這種螞蟻明知引爆自己會失去生命,為了種群這一切是有意義的!
通過環境影響因子預測生物種群數量
只有男人才是大豬蹄子?每個動物種群里,都有一批謊話精
抹香鯨的種群數量為何不斷地減少?科學家:人類正將它們趕盡殺絕
呼救哭聲似嬰兒,世上真有如此種群?
人類再遺禍根,一半殺人鯨種群或就此覆滅,終將禍及人類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