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科技 > 央行剛剛成立的金融科技委員會,是做什麼的?

央行剛剛成立的金融科技委員會,是做什麼的?



央行剛剛成立的金融科技委員會,是做什麼的?



央行網站5月15日消息,近日中國人民銀行成立金融科技(FinTech)委員會,旨在加強金融科技工作的研究規劃和統籌協調。

央行在一定程度上對金融科技表示了肯定。央行表示,金融科技是技術驅動的金融創新,為金融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也給金融安全帶來了新挑戰。願與產學研用各方攜手,共同推動我國金融科技健康有序發展,為服務實體經濟、踐行普惠金融貢獻力量。


央行對金融科技既研究又監管又使用


具體而言,央行金融科技(FinTech)委員會要做幾件事:


第一,將組織深入研究金融科技發展對貨幣政策、金融市場、金融穩定、支付清算等領域的影響,切實做好我國金融科技發展戰略規劃與政策指引。

第二,進一步加強國內外交流合作,建立健全適合我國國情的金融科技創新管理機制,處理好安全與發展的關係,引導新技術在金融領域的正確使用。


第三,強化監管科技(RegTech)應用實踐,積極利用大數據、人工智慧、雲計算等技術豐富金融監管手段,提升跨行業、跨市場交叉性金融風險的甄別、防範和化解能力。


也就是說,央行對於金融科技,首先要研究金融科技對於傳統監管帶來的影響,引導金融科技健康發展合理使用,運營金融科技來提升監管能力。總結起來就是央行對金融科技的態度就是希望金融科技不要為傳統宏觀經濟管理添亂,對於金融科技的積極作用可以充分發揮,並要充分利用金融科技來輔助監管。


央行對於金融科技比較開明


央行這樣的態度應該說是相當開明的。尤其是在今年的強監管環境下,更是難能可貴。在銀行、保險、資管等領域,今年監管層的管理非常嚴格,最近新華社更是連續出了七篇文章評論金融安全與金融監管。並非要為金融創業踩剎車,管理層的目的還是著眼於金融穩定以及金融穩定背後的社會穩定,不能讓金融領域出現系統性風險。

就金融科技而言,可以說是雙刃劍,既可以推進普惠金融,也有可能帶來監管難題。就正面因素來說,可以通過金融科技來推進普惠金融,例如那些藍領群體,如果沒有大數據技術的應用,不可能有可行的風控方案,也就無法批量為這類群體提供金融服務。一些新興技術如人臉識別、指紋識別、虹膜識別可以幫助進行遠程身份鑒定,使用戶不必一定要到現場去辦理業務。


但負面因素對於監管部門而言不可不察。例如量化投資是不是會加劇市場波動,大數據環境下如何保障金融消費者權益,大數據風控模型是否足夠有效以控制信貸風險等等。最關鍵的還是數字貨幣,會否衝擊原有的貨幣體系,使用起來會有哪些風險,如何反洗錢,等等,都是需要研究的問題。在研究的基礎上,充分化解風險,在此基礎上發揮其積極作用,是金融發展的應有之意。


其實這種對金融科技的思路在對二維碼支付的監管上已經有所體現。2014年3月,央行支付結算司發文暫停支付寶、財付通的線下條碼支付業務,擔心的是安全問題。當時稱,條碼(二維碼)支付突破了傳統受理終端的業務模式,其風險控制水平直接關係到客戶的信息安全和資金安全。將條碼(二維碼)應用於支付領域有關技術,終端的安全標準尚不明確。相關支付撮合驗證方式的安全性尚存質疑,存在一定的支付風險隱患。


央行當時強調,是暫停而非叫停。但很多市場觀點還是認為是央媽袒護銀聯和傳統銀行,打擊新興技術。事實證明這只是市場的臆測。2016年8月,央行主管的中國支付清算協會向支付機構下發《條碼支付業務規範》(徵求意見稿),明確指出支付機構開展條碼業務需要遵循的安全標準,承認了二維碼支付的合法地位。


以後的央行金融科技委員會應該也是承擔這樣的職責,對於新興技術開展研究,明確風險,探究價值,對新興技術形成更加全面、系統的認識。

監管部門對金融科技的探索早就開始


央行還提到要充分利用金融科技。實際上監管部門對於金融科技早就進行了探索。在數字貨幣方面,資料顯示:


2014年,央行成立發行法定數字貨幣的專門研究小組,論證央行發行法定數字貨幣的可行性。


2015年發布人民銀行發行數字貨幣的系列研究報告,央行發行法定數字貨幣的原型方案完成兩輪修訂。

2016年1月20日,央行召開的數字貨幣研討會上,央行首次對外公開發行數字貨幣目標。


11月,中國人民銀行印製科學研究所公開招聘相關專業人員,從事數字貨幣研究與開發工作。


2016年年底央行表示法定數字貨幣的原型系統Demo有望在春節後推出。


還有媒體報道稱,央行在發行數字貨幣方面取得了新進展。央行推動的基於區塊鏈的數字票據交易平台已測試成功,由央行發行的法定數字貨幣已在該平台試運行。


證監會以及上交所、深交所也在運用大數據來強化市場監管。資料顯示,上海證監局招聘了大數據研究和挖掘的人才,專門模擬不同賬戶之間的關聯。通過無數次的模擬分析找到看似無關,但本質上相關的賬戶之間的交易關聯。通過大數據挖掘的在監察和偵查中的應用,幾乎可以還原賬戶之間的事實關聯,所有可疑賬戶都被納入時時計算機的監控中,杜絕了大量的偵查人力、物力。上交所市場監察部開展大數據應用,建立多種數據分析模型,深度挖掘,尋找案件線索,通過鎖定基準日、篩查高頻戶,結合賬戶開戶、歷史交易情況等,確定嫌疑賬戶。


金融科技是生產力,既可以用於完善金融業務,也可以用於優化監管。相信未來金融科技在監管部門的工具箱中的地位會越來越重。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虎嗅 的精彩文章:

風險排查收緊:融資租賃+P2P的出路在哪兒?
王健林說他不懂王思聰的商業模式,然而這不是應該的嘛?
時尚——「快閃」之前,失控之後
銀行與互金都在談大數據,相比之下有何不同?
擁有權與使用權分離?風口還是偽需求?兩個問題看透共享經濟

TAG:虎嗅 |

您可能感興趣

銀行成立金融科技公司後,IT服務生態圈將會怎樣?
亞金協金融科技合作委員會在新加坡成立
趙立新:金融科技是不是改變了金融的本質?
金融科技or科技金融,你真的了解嗎?
金融科技風口之下,金融機構要怎樣才能「活成一家科技公司」?
互聯網銀行解密:怎樣變成真正的「金融服務科技公司」?
信和大金融受邀出席「中民協金融科技行業分會成立大會」!
互聯網金融與新科技相結合的結果是什麼?
關於金融科技,銀行們「大佬」怎麼看?
金融科技究竟改變了什麼?
金融科技創想峰會李濤:舉辦峰會推進行業變革
傳統銀行能否殺入科技領域,成為金融行業的主宰者?
金融科技時代,傳統銀行真的會「消失」嗎?
銀行業協會消費金融專業委員會召開成立大會
金融科技是否會重蹈傳統金融覆轍?
銀行真的要幹掉金融科技公司了
無金融業務計劃,理想汽車成立金融科技公司意欲何為?
專訪融慧金科張羽:做金融科技服務商,賦能金融機構快速轉型
評建設銀行子公司建信金融科技:它到底會怎麼玩?
馬雲一系列的金融布局,會不會讓其成為中國的羅斯切爾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