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田勾林:黔東南侗家青年男女相會、對歌、比武傳情的最佳方式
侗族(侗語作 Gaeml)是中國的一個少數民族,居住區主要在貴州、湖南和廣西的交界處,湖北恩施也有部分的侗族。2010年第6次人口普查,侗族人口為287萬人。侗族的名稱,最早以「仡伶」,見於宋代文獻。明、清兩代曾出現「峒蠻」、「峒苗」、「峒人」、「洞家」等他稱,新中國成立後統稱侗族,民間多稱「侗家」。
侗族又根據他們的方言分為北侗族和南侗族,其中北侗族有100多萬人。聚居在黔湘桂毗鄰地區的侗族,有共同的生存地域、經濟生活、交際語言、倫理道德、宗教信仰、風俗習慣、社會組織、認知方式等文化心理特徵。從侗語方言的語域上區分開來的方言分水嶺就是錦屏縣的啟蒙鎮(婆洞)。啟蒙鎮往南為南部侗語方言區,簡稱「南侗」,包括貴州的黎平、從江、榕江,湖南靖州、通道,廣西三江、龍勝;以北就屬於北部侗語方言區,即「北侗」,天柱、劍河、三德、新晃等地的侗語屬於這一方言區,而今天介紹的天柱就是北侗族的典型代表。
其實北侗和南侗的區別還是挺大的,首先是服飾,和服飾十分精美,挑花、刺繡等手工藝極富特色的南侗相比,北侗由於「漢化」的比較嚴重,北侗的婦女不穿裙子,穿褲子,服飾也要簡潔的多。而且,在北侗族的寨子里是沒有南侗侗寨最富盛名的「鼓樓」的,也沒看見風雨橋,而且他們也不吹蘆笙。
看看吧,上圖是北侗,下圖是南侗,這篇文章主要介紹的就是北侗了。
天柱縣位於黔東湘西結合處,清水江下游,以城北柱石山「石柱擎天」得名。當然,由於這次在天柱呆的時間有限,自己也只能淺嘗輒止地將根據自己的所見所聞,將北侗族的一些民風民俗簡介一番了......
天柱最有意思的,就是「藍田勾林」了,「藍田勾林」起源於天柱藍田鎮,是貴州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融合集體武術、舞蹈為一體,,是北侗地區一種獨特的傳統體育競技,距今已有400多年歷史,反映著北侗人民勤勞樸實的生產、生活畫卷。同時也是侗家青年男女利用勾林相會、對歌、比武傳情的一種最佳方式。
據介紹:「勾林」是侗語的說法,意思是侗族人民生產生活中用的鉤(柴刀)和鐮刀,是北侗人民日常生活中用來砍柴割草的勞動工具。
相傳早在400多年前,當地侗族兄弟姐妹用作「勾林」來疏通山路、排除荊棘、上山打柴、收割打菜和對抗野獸、抵禦外敵、防身守家護寨。那時,「勾林」所承載的就是侗族人民在生產、生活上的真實寫照。在歲月的流逝中,侗族人民卻充分的發揮了他們的想像和浪漫情懷,於是,男女青年時常利用上山砍柴、割草的機會雙方會歌、比舞,勾林相會,交流感情。
「勾林」舞重新演繹了侗族青年男女對幸福愛情的執著追求和對美好生活的嚮往,甚至於演變成為了有一定套路的傳統民族民間舞蹈活動。故在運用上分男女刀法,砍、削、鉤、拉、劈、拍、打、扎、磕等小巧靈活、運用自如,男生刀法有25招,女生刀法有19招。因其不受場地限制,小則個人獨舞或兩人雙舞,多則成百人、上千人合舞,場面極為壯觀。
那「嗬嗬」的吼叫聲和叮叮噹噹的金屬撞擊聲,就是「藍田勾林」的精華所在......


※橋溪古韻:花費12萬現大洋修的小洋樓,現在竟成了蝙蝠的棲息地
※美麗黔東南:天柱鮑塘村的侗家美食「遠口發豆腐」
※黃果樹大瀑布,86版《西遊記》里美猴王的福地洞天安樂窩
TAG:寰駑齋主 |
※小黃侗寨:情歌對唱 黃崗侗寨 抬官人——風情黔東南(五)
※貴州省黔東南黃平施秉鎮遠凱里等地的遊方習俗和敘情歌
※單身女生如何找到對的人?貴州畢節、黔東南、黔西南等相親群
※貴州黔東南:「苗寨的黎明,侗鄉的夜」
※貴州黔東南:苗族同胞身著華服,賽蘆笙迎新年
※踏在春天的舞步—黔東南苗侗族的蘆笙節
※從鴨綠江黔東南到武陵大庸,擺擺中華地名歷史龍門陣
※舌尖上的新春黔東南美食
※貴州黔東南:苗族同胞齊聚苗寨 賽蘆笙鬧新春
※舌尖上的貴州——黔東南美食
※西江千戶苗寨,梵凈山,芭莎苗寨,雷山,黔東南自駕行
※貴州黔東南丹寨縣的苗族榔會及鄉規民約
※諸葛亮南征曾紮營的地方,探秘840年歷史的黔東南黎平侗寨!
※【組圖】貴州從江:黔東南色彩斑斕 梯田金黃一派豐收畫卷
※黔東南民族風
※品味黔東南︱最美春耕時節,尋覓大山深處的原始苗寨風情
※陳忠平傷情好轉了!黔東南州、凱里市對她的見義勇為進行獎勵
※春季踏青賞花又一好去處——貴州黔東南丹寨龍泉山
※大年初五:貴州黔東南苗寨里颳起最炫民族風
※貴州黔東南舉行新春山歌王者爭霸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