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中醫 > 中藥必須與國際接軌嗎?

中藥必須與國際接軌嗎?

不少論者一再強調:「中藥要走向世界,必須與國際接軌」。「重點支持一批符合國際質量標準、療效確切的現代中藥新品種」。「培育20個左右符合國際質量標準的現代中成藥,爭取有2~3個中成藥正式進入國際醫藥市場」。這些論點和指導思想都是要中醫藥與國際接軌。我們從來認為,但凡能與國際接軌的都應與國際接軌,以參加國際競爭,進入國際經濟大循環。但是,我們首先要解決的是,國際上有沒有中醫藥之軌?

一、中西醫藥學是完全不同的醫療體系

我們曾在《戰略與管理》雜誌、《中國中醫藥信息雜誌》上撰文,從外行的角度,較詳細地分析了中醫藥學與西醫藥學的差異,說明了中醫藥學與西醫藥學是平起平坐、相互補充、而又不能相互取代的兩大醫療保健體系。二者理論與實踐完全不同,不能相互作為證偽的標準,更不能拿西醫藥的標準作為中醫藥的歷史審判庭。這裡不擬對兩大體系詳細比較,只想說明如下三點:

1.依靠對象不同

西醫以葯為依靠對象,用藥進行對抗治療,如用藥消滅腸道病菌。中醫則是依靠病人的自身康復能力,用藥不過是藉以調動人這一複雜、開放的巨系統的自組織能力而已,並非用藥對抗疾病。

各種抗生素滅菌作用都很強,西醫用之對抗病菌。中醫解決類似問題則用清熱解毒藥。20世紀50年代有人用西醫的抑菌法篩選中藥清熱解毒藥,篩選的結果,最好的抑菌葯不是中藥中最好的清熱解毒藥,而是五味子。此後的研究表明,中藥清熱解毒系通過調節免疫功能抑菌而非直接滅菌。所以,今天有的中藥上標明能有效殺滅細菌等等,是過於向西醫靠攏,反倒使中醫大夫不知如何使用了。

某老婦便秘20餘天,疑為腸道腫物,剖腹未見異常,此後患者腹瀉不止,低燒不已。西醫診斷為腸道菌群失調,需肛灌健康人新鮮糞便,遭拒絕。趙錫武先生診斷為「太陽陽明合病」,3劑中藥而愈。如果把腸道菌群比做青草,腸道猶如土壤。西醫看到的是草沒了,要種草--肛灌健康人新鮮糞便。中醫看到的是要興修水利,改良土壤:「天涯何處無芳草」。顯見中西醫是兩種醫學理論、兩種診療手段,都能治病,卻不能用同一標準。

2.毒副作用問題

西藥是純而又純的單體,結構清楚,作用靶點單一。打個不確切的比喻,西藥是單一兵種,而中藥是聯合作戰。也可以把西藥比做武功高強的俠客,而中藥是軍隊。論「武功」,中藥的某一成分遠不及西藥。但俠客只能救一時之急,也有相當大的破壞性,打不了天下;任何天下都是軍隊打下來的。俠客與軍隊很難用同一標準衡量。

西藥由於作用單一,局部對抗,毒副作用很大,歷史上多次重大藥害事故說明了這一點,最近淘汰PPA又是一例。只要辨證施治,配伍得當,中藥幾乎沒有什麼副作用。幾千年來,沒有哪種中藥因毒副作用被淘汰。

1998年,美國因葯源性反應住院搶救者高達216萬人,其中死亡者10.6萬人,經濟損失40億美元。根據岳鳳先先生統計,新中國成立40年間,中藥毒副反應的報道僅5000例,且多屬用藥不當。可見西藥那麼嚴格的質量標準也不見得可靠,也不見得科學。

眾所周知,美國認為安宮牛黃丸含有硃砂,而硃砂含汞,有毒,嚴禁進口。安宮牛黃丸確實不符合西藥的標準,既含汞,又沒有質量控制指標。然而,我們卻不能削足適履地去適應美國標準,因為安宮牛黃丸根本不可能達到西藥標準。但是,我們的安宮牛黃丸非常安全,非常有效。從來沒有人因吃安宮牛黃丸出現汞中毒。最近有報道說,被英國判斷「腦死亡」的香港鳳凰衛視女主播對海若,在北京宣武醫院經2個多月治療,業已轉危為安。而轉危為安的王牌卻是不符合西藥標準、被美國禁止進口的安宮牛黃丸。另外,韓國某藥商生產牛黃清心丸去掉了硃砂,他卻跑到同仁堂購買含硃砂的牛黃清心丸自用,說沒有硃砂沒有效。

因此,我們認為,兩種體系就應該採用兩種標準。

3.耐藥性問題

眾所周知,化學農藥和化肥減少了農業病蟲害,糧食增產,養活了更多的人,但是造成的環境污染和生態破壞卻難以估量;現在人們又開始恢復生態農業,不用化肥和農藥。

西藥在人體內也造成了同樣嚴重的問題,同時也產生了耐藥性問題。20世紀60年代,青黴素用量幾十萬單位,今天增加一個數量級仍不能解決問題。西藥因產生耐藥性問題日益迅速地被淘汰,只有加快開發新抗生素,而新抗生素產生耐藥性的周期越來越短,成本越來越高,形成惡性循環。

中藥應用了5000年,並沒有產生耐藥性而被淘汰。原因就在於整體治療思想和復方的應用。

綜上所述,中西醫藥學是兩個體系,難以採用同一標準,打籃球是不能用足球規則裁判的。中醫藥系列標準是不能採用西藥標準裁判的,不能與西藥標準接軌。

中西醫藥學兩大體系將來或許會統一,但短期內、起碼百十年內絕無可能。當年物理學中光本質的波動說與粒子說之爭達上百年之久,最後統一於量子力學之下。但對具體問題仍採用不同演算法。中西藥也如是,即使將來能用更高級的理論統一,在具體對待上也不能採用同一標準,今天尤其如此。

二、不能把中藥降低為植物葯

有同志說,要「按照發達國家植物葯市場競爭要求」來開發新中藥。也有同志說:「植物藥物向化學藥物發展是中藥類產品的一大發展趨勢」。其實這是一種誤解,中藥不等於植物葯,外國人不懂,我們自己不應該把中藥降低為植物葯。

1.中藥與植物葯的區別

在西醫藥學開始形成之前,即200餘年前,西方各國也使用一些草藥,只不過他們沒有系統理論,也沒有什麼文獻記載。西藥洋地黃最早的應用就是將洋地黃葉子晒乾研碎服用,後來提取而成為今天的西藥。隨著工業革命和科技的發展,以解剖學、細菌學、毒理學和化學合成為基礎,形成了現代醫藥學之後,他們就忘記了其祖先曾使用過植物葯的經驗。到了20世紀80年代,西方人逐漸認識到西醫的局限性和西藥的毒副作用,且西方國家日益感到承受不了醫療費用高漲的沉重負擔,才出現了回歸自然、採用天然藥物的潮流。但是,中藥不等於西方的植物葯,也並不是天然藥物。

植物葯是當今西方人對西方草藥的常用稱謂。中藥大多數也是用植物入葯,但卻不能稱為植物葯,因為中藥與西方植物葯差異很大。所謂中藥是指納入了中醫藥理論體系的藥物,按照中醫藥理論而使用:而所謂植物葯或說草藥,則是尚未納入任何醫藥學體系的藥物,僅憑一定的經驗而使用。我國有中藥資源12000多種,並未全部納入中醫藥理論體系,有相當一部分屬民族葯,另有相當一部分屬民間草藥。

中藥與植物葯的主要區別如下:

(1)中醫藥有系統而又完整的理論,有浩瀚的文獻,遣方用藥有規律可循;西方植物葯僅憑零散的經驗使用。

(2)早在兩三千年前中醫藥就建立了一定的醫事制度,到唐宋年間逐漸形成理論完整、結構合理、部門齊全的醫療、藥品、教育、考核、選拔、管理等部門及相關制度、法規。中醫藥是一個歷史悠久的行業,而西方植物葯在近幾十年之前從未形成過行業,用植物治病只是個別人的個人行為,而非職業行為。

(3)中藥講究炮製,講究藥物四性五味和歸經;西方植物葯僅應用生葯,不懂炮製後藥性之改變。

(4)中藥多用復方,講究君臣佐使,西方植物葯一般用單味葯,偶用復方,多則四味,亦無君臣佐使之說。

(5)幾千年來,中醫藥一直是我國唯一的醫療保健體系,直至今天,無論大病小病,急性病慢性病,均可依賴中醫藥;而西方植物葯僅用於可以自我診療的輕淺病症,對症用藥,無理論指導。

眾所周知,人蔘是中藥四維之一,也是西方人認為的植物葯,極有補益作用。現代醫學和動物實驗證明,人蔘沒有毒副作用。但中國人都知道,人蔘不是任何人都可隨便當飯吃的,需要辨證使用。西方人不懂人蔘的藥性,只知其中所含的化學成分。西歐商店都有人蔘製作的強壯劑,他們不懂「用人蔘殺人有功無過」的道理。人蔘葉中含的人蔘皂苷比人蔘還多,但中藥為何不用人蔘葉代人蔘入葯呢?說明不能僅以某種化學成分而定。

歐美都在制定自己的植物藥專論。某種植物葯只要有了專論,任何人都可據以生產OTC藥品。但這只是對單味葯適用。他們的植物藥專論說明了某種藥用植物的藥性及所含化學成分。化學成分是我們本草著作中沒有的,中藥今後也許應當在這方面加強研究;但本草著作中都列出了每味葯的四性五味與歸經,這樣的宏觀知識卻是歐美各國植物藥專論中所沒有的。他們不可能根據植物藥專論來開發出高質量的復方成藥。從這方面講,中藥系列標準規範完全有可能成為世界傳統藥物標準規範的典範,為世界各國所認同。

2.植物葯步的是西藥後塵

在「回歸自然」思潮影響下,西方各國於20世紀80年代開始重視植物葯的研究與開發。但是,他們走的是西藥的路子。他們也承認植物葯有其特殊性,例如:常以混合物形式出現;其化學成分有時不能準確測定,甚至其有效成分都不能確定,其生物活性也不明確;許多植物葯製備加工方法源於經驗,等等。美國FDA也因此對其Ⅰ/Ⅱ期臨床的技術要求也有一定的放鬆。但總的來說,須符合化學藥物複合製劑的要求。而且,對植物葯的Ⅲ期臨床要求依然很嚴,同對西藥的要求沒什麼區別,要求提供進一步的毒理資料以支持臨床。也就是說,他們還是唯成分論,步的是西藥後塵。

在採用篩選法開發西藥越來越困難的情況下,西方開始從植物里尋找有效成分來開發新西藥,這也是植物提取物在西方興起的原因之一。

有不少論者認為,我國中藥應像植物葯那樣,搞些提取物出口,易於質量控制,可以達到西方國家標準,可以得到認可。從商業角度看,這也許是一條創匯之路,我們不反對,出口就應該多一條腿走路;而且,在不少情況下,植物葯也有一定治療作用,也是一種治療方法。但從弘揚中醫藥看,這是將具有系統理論的中藥降低為沒有任何理論僅根據民間經驗而使用的草藥,將可能造成中醫藥自然消亡,猶如中醫之外另三大傳統醫學體系不復存在一樣。原因很簡單,植物葯是不能按照中醫藥理論來使用的,只能按西醫藥理論使用。而且,已有資料證明,植物葯產生的耐藥性遠遠大於中藥。

作為中國人,首先要對我們的民族文化有信心。1840年以來,我們有些同胞民族自信心不足,總覺得外國月亮比中國圓。中醫藥現代化國際化的首要問題就是要樹立民族自信心。

3.新葯開發思路不同

如上所述,植物葯走的西藥路,重微觀、輕宏觀,完全是藥學家在實驗室開發出來的,依然是醫不懂葯、葯不懂醫。他們的思路是:依據某植物可治療某種病的經驗,研究該植物的化學成分,希望找出有效成分,找不出來就用有效部位。中醫藥恰恰相反,重宏觀、重整體,中藥是中醫大夫辨證施治臨床經驗的總結,離開臨床,在實驗室是開發不出像樣的新中藥的。中藥與中醫分家,是近百年來中醫藥西化的一種表現。

三、中醫藥不能與國際接軌

系列標準規範是怎樣出來的?是從實踐中總結提高歸納出來的。1078年宋《太平惠民合劑局方》中,詳細列出了處方、劑型、製劑工藝、服法、服量、功能主治,堪稱我國最早的成藥標準;1505年明·劉文泰的《本草品彙精要》,對藥材按名、苗、地、時、收、用、質、色、味、氣、臭等24方面予以記述,圖文逼真,堪稱早期最全面的藥材標準。中醫藥是我國的瑰寶,雖傳至周邊國家千餘年,但其水平遠不及我國,而西方根本不懂中醫藥。我們當然不可能按西藥標準、也不可能按其植物葯標準來生產我們的中藥。因此,中醫藥自己的軌,即系列標準規範,只有中國才有資格制定,迄今國際上沒有中醫的「軌」,因而無法「與國際接軌」。有人說我們應向西方植物葯標準看齊,這是一種崇洋媚外思想,因為迄今西方沒有公認的植物葯標準,尤其是我們不能將具有系統理論、浩瀚文獻的中藥降低為未納入任何醫藥體系的植物葯(民間草藥)。也就是說,在中醫藥方面,絕大部分標準規範,只能由中國自己依據幾千年的實踐制定,并力爭得到國際認可,即向海外鋪軌,讓他們與我們接軌,並使之成為世界傳統藥物標準的典範。

不可否認,我國已有的中藥系列標準帶有濃厚的西藥氣息,這是歷史的必然,是西方文化伴隨槍炮進入中國所不可避免暫時出現的一種現象。今天,要完善中藥標準,就要強調「求異存同」,而不是「求同存異」。即:為弘揚中醫藥,中藥標準要突出中藥與西藥及植物葯不同的特點,否則會阻礙中醫藥的發展。

當然,在制定有關標準規範時,也需要參考目前國際慣例和西醫藥以及西方植物葯標準規範中先進、可行的方面,一則完善自我,二則易於為國際儘快認可。

想免費系統的學習中醫,微信關註:良醫幫科技。加入專業的中醫社群。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藥 的精彩文章:

藥師說葯:多烯磷脂醯膽鹼是中藥還是西藥?
2017執業藥師考試中藥一怎麼抓住重點
吃中藥為什麼不能喝牛奶?還有哪些禁忌?
廣譽遠:從古法製藥到精品中藥
女性乳腺囊腫的中藥「外治」

TAG:中藥 |

您可能感興趣

厲害了!與國際「接軌」,哈爾濱也將有「國際標準醫院」了!
英語接軌國際,你準備好了嗎?
商科教育如何與國際接軌 | 推薦
總理衙門:清朝與開始與國際接軌!
我國步兵戰車要向國際裝備學習?已經與國際接軌,亮點全在這
錢文忠:我們的教育跟國際接軌了嗎?我看是接了個「鬼」!
外媒聚焦 中國肝病醫療技術與國際接軌
劉戈:不與世界接軌,中國現代化又能向哪走?
權威!中國英語語言能力標準將與國際考試接軌
何猷君:我希望澳門能夠讓國際電競和中國電競接軌
玩得這麼臟,竟然還與國際接軌了?
大家|錢文忠:我們的教育跟國際接軌了嗎?我看是接了個「鬼」
跟國際接軌,八張圖讓你學會服裝款式英語說法
伊朗這是向美國妥協了?自斷一臂,與國際反恐接軌!
中國英語語言能力標準將與國際考試接軌
任正非為什麼說,華為與國際接軌的方式是下午茶?
我國宮頸癌疫苗接軌國際 相關問題權威回復
章子怡妥妥的一線國際大咖 穿衣搭配也與國際接軌
國內人工智慧技術,跟國外能接軌嗎?
學術期刊既要與國際接軌更要堅持中國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