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茶量對茶湯有哪些影響?
干茶中的各類物質,因為溶出節奏和速度以及溫度條件不一樣,所以在不同的條件下,會令茶湯產生不同的品飲效果。而品飲效果,主要跟茶湯中各類物質的溶出濃度比例相關,在沖泡過程中,導致茶湯中各類物質的溶出濃度和比例,相對可以量化的條件,主要就是水溫,投茶量以及浸泡時間,這三項內容相互影響,要泡好一泡茶,必須三者搭配,彼此協調,其中任意一項的改變則會對結果產生較大影響。
在投茶量和浸泡時間以及沖泡手法固定的情況下,越高的水溫越利於香氣的激發,且越令茶湯中各類物質溶出速度加快。
在水溫和投茶量固定的情況下:浸泡時間越長,各類物質的溶出就越多,滋味也就越濃。
在浸泡時間和水溫固定的情況下:投茶量越多,其溶出物就越多,且滋味就越濃。
干茶中各類物質的溶出節奏是不一樣的:首先溶出的是導致鮮爽氣味的氨基酸類物質,接著是令茶湯醇和的游離兒茶素,然後才是主要導致苦澀滋味的脂型兒茶素。
在相同水溫和其它條件一致的情況下,假設以投茶量多浸泡時間短和投茶量少浸泡時間長得到一樣顏色深度的兩杯茶湯,其品飲效果也是不一樣的,前者由於浸出物在更高的溫度下溶出,故香氣高而湯感薄,後者則相反,湯感稍厚,香氣相對低沉。
投茶量的多少除了影響到茶湯的濃度之外,還和泡茶的容器相關,影響到茶水的溶合情況,譬如以110cc蓋碗泡茶,以曬青毛茶來說,投茶量在8g的時候,其泡開後的葉底剛好可以頂蓋,這樣在浸泡的過程中,就避免了茶在水中漂浮或茶底的頂面低於水面,令茶和水接觸更加緊密,增加了茶水在接觸第一時間的融合度,而當110cc蓋碗投茶量低於6g的時候,茶底僅能積存於蓋碗的中下部,這樣注水後,當水漫過茶後,則會在蓋碗上部形成一段無茶光有水的空間,這樣就令茶在出湯的時候在較低的溫度點上再一次的融合,導致溶出物的濃度降低,苦澀味降低而令湯感變得更軟。


※鐵觀音從一片茶葉到一粒茶葉
※有茶相伴,前方全是坦途
※立夏行茶事 只為心中那一味
TAG:茶 |
※蓋碗泡好白茶,投茶量很關鍵
※一泡好茶,投茶量是關鍵
※關於白茶投茶量,無論是玻璃杯泡還是煮茶,老茶客都這樣喝白茶!
※這些「投茶量」的小技巧,讓您泡出的茶更好喝!
※泡茶時,如何正確把握投茶量?
※泡茶時如何正確把握投茶量?
※投茶量把不準?茶再好也泡不出味道!
※沖泡好一杯茶,投茶量僅靠體積大小和手感來定?未免太草率
※老白茶先泡後煮,應該如何控制投茶量?
※冬季煮老白茶有訣竅,一看火候二看煮茶時長三看投茶量!
※投茶量,到底有什麼重要?喝過紅茶、白茶、岩茶、普洱茶都懂!
※掌握好投茶量、水溫、出水時間,沖泡白茶綠茶紅茶普洱茶並不難
※沖泡福鼎白茶,投茶量為什麼是5克?
※如何準確掌握投茶量?你是不是很糾結這個問題?
※白茶餅怎麼煮?這三要素佔主導作用,水溫、投茶量、煮茶時間!
※茶知識分享:武夷岩茶的投茶量該如何控制?
※日常沖泡時,白茶的投茶量,都是一成不變的嗎?
※蓋碗、玻璃杯、保溫杯,不同的白茶沖泡方式,請適時調整投茶量!
※喝白茶時,蓋碗、玻璃杯、煮茶、蒸茶、保溫杯的正確投茶量!
※煮老白茶時如何選擇投茶量,請具體情況,具體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