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佛學 > 中佛協關於僧人遺產處理問題

中佛協關於僧人遺產處理問題

中佛協關於僧人遺產處理問題 點擊播放 GIF/277K



中佛協關於僧人遺產處理問題

中佛協關於僧人遺產處理問題



中佛協關於僧人遺產處理問題的復函


([1998]第197號)

四川省佛教協會:


你會關於綿陽市聖水寺僧人遺產處理問題的來函收悉,經研究,函復如下:


佛教自從東漢時期傳入我國以來,在同中國文化相互融合的過程中,形成了一整套處理僧人遺產的傳統規制和習慣。在佛教典籍中均有「一切亡比丘物,盡屬四方僧」的記載(如《百丈清規·住持(包括清眾)章》),即:僧人出家,生在寺院,死入塔院(普同塔)。出家時經父母同意,政府批准,自願加入寺院共同共有的生活集體,實際上就形成了以脫離家庭為標誌的,以承認、加入並自願恪守佛教內部一切傳統戒律和規制(包括佛教處理僧人遺產的戒律和規制)為條件的新的權利義務關係,從法律、民間傳統習慣和宗教信仰上說,僧人出家即與其俗家親屬脫離了經濟上的權利義務關係,形成與寺院以共同信仰為紐帶的,以經濟共有為基礎的,以佛教的信仰、禮儀和習慣為保障的供養、贍養、撫養關係體系。僧人出家後,生、老、病、死一切經費概由所在寺院負責。所以,僧人日常個人所使用的財產,也是寺院共有財產的一部分。僧人圓寂(去世)後,其遺產概由所在寺院按照佛教的叢林規制和傳統習慣進行處理,其俗家親屬不能繼承。


這一規制和習慣,經近兩千年不斷完善,延續至今,曾被我國歷代王朝的法律和民間習慣所承認。解放以後,在社會主義改造過程中,對我國的宗教制度進行過一系列重大改革,曾經廢除了佛教中一些壓迫剝削制度(如寺院擁有大批土地收租)和一些陳規陋俗(如廢除燙香疤)等。但是,對有關佛教處理僧人遺產的傳統規制和習慣,從來沒有被人民政府明令廢除或者禁止過,而是作為佛教的信仰內容之一、寺院合法宗教活動和傳統習慣的重要組成部分被保留下來,受到人民政府和人民群眾的認可與尊重,也受到法律、法規和政策的保護。因此,全國類似貴省綿陽市聖水寺僧人遺產的處理問題,仍然按照佛教的叢林規制和傳統習慣處理,其在家親屬(包括直系血親、旁系血親和擬制血親)不能繼承。


特此函復。

中國佛教協會


一九九八年十月二十六日


大象佛學圖書館平台聲明


本文來源 | 法音,轉自 | 北海禪院。本平台所有影音圖文,都各自註明來源及作者,請重編錄用者註明出處及作者,以尊重其著作勞動,否則將被視作侵權。


正聞熏習 柔和質直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大象佛學圖書館 的精彩文章:

《居士的責任》界詮法師
記述千古一人的聖哲傳記——玄奘法師傳(二):11
記述千古一人的聖哲傳記——玄奘法師傳(二):10
印順法師佛學研究問題之一:矮化大乘佛教

TAG:大象佛學圖書館 |

您可能感興趣

從「南師遺物不見了」看遺產管理人的責任
「北京中軸線」申遺有悖於世界遺產精神
明月說法:從「南師遺物不見了」看遺產管理人的責任
事關重大!教你如何正確處置「數字遺產」
中國非遺保護的思路與出路——烏丙安《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理論與方法》讀後感
巴黎聖母院的損毀是人類無法彌補的共同文化遺產
對於如何處理「數字遺產」,各大互聯網公司都是這麼做的
日本世界遺產奈良藥師寺管主因不當男女關係宣布辭職
藝術破壞:人類對決世界遺產
太極圖是史前文明遺產的理由
這一遺產是改善中日關係的關鍵
世界文化遺產——元上都遺址
中國最精美石窟大佛被譽「關中第一奇觀」入選世界遺產卻鮮為人知
《文化遺產的青春問題》—聽故宮館長講文化遺產背後的故事
國史縱橫016丨關於「繼承政治遺產」問題的討論
中國「四大名綉」 地理標誌保護產品 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
「良渚古城遺址」申報世界文化遺產
在歷史長流中逐漸被人們遺忘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崑曲
南大文化與自然遺產研究所簽署文化戰略合作協議
熱點 | 富豪苑剛「妻子」無緣遺產!一文看懂BC省關於婚姻關係的認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