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健康 > 懶人必備養生方法:只需24分鐘,輕鬆養出好身體!

懶人必備養生方法:只需24分鐘,輕鬆養出好身體!

我們忙著上班、賺錢、加班和玩樂,都沒時間運動健身,於是身體一天比一天差,免疫力一天比一天弱,於是,各種疾病紛至沓來,最終,錢沒撈著,還搭進去了一大筆,玩樂沒玩成,健康卻丟了。

但是,所謂保健,有時候也不需要太長時間,小編告訴你,只需24分鐘,輕鬆養出好身體。

早晚扣齒吞津3分鐘

叩齒吞津:盤膝而坐,全身放鬆,口唇微閉,凝神閉目,然後上下牙齒有節奏的互相叩擊。

叩齒法是一種固腎、固齒的鍛煉方法。「腎主骨,齒為骨之餘」,唐代名醫孫思邈主張「清晨叩齒三百下」。現代醫學也認為,叩齒可增強牙周組織的抗病和再生能力,使牙齒變得堅硬穩固,整齊潔白。

古人認為齒健則身健,身健則長壽。據文獻記載 ,一千四百年前梁武帝時的醫家陶弘景 ,年過八旬 ,齒緊完好,身體健壯 ,他的主要健身方法就是叩齒法 ,他認為「齒為筋骨之餘」 ,叩齒則會筋骨健壯,精神爽快;唐代大醫學家孫思邈在《千金方》中指出:「每晨起,以一捻鹽納口中,以溫水含揩齒,及叩齒百遍,為之不絕,不過五日,齒即牢密」;宋朝大詩人蘇東坡也有叩齒健身的習慣 ,他曾說:「一過半夜 ,披上上衣面朝東南 ,盤腿而坐 ,叩齒三十六下,當會神清氣爽。」乾隆皇帝是清朝在位最久、壽命最長的皇帝,他的長壽秘訣之一也為「齒宜常叩」。

早起摩額3分鐘

清晨起床前3分鐘,以手指貼緊前額,左右來回抹動數十次,使之發熱,有利於預防與治療頭痛、失眠、神經衰弱、用腦過度引起的記憶力減退等病症。

雙手揉耳3分鐘

取穴:位於耳郭背面,用手摸時可以清晰地摸到一條凹溝,此處就是耳背溝。

操作方法:用食指和拇指夾住耳朵的上半部分,用拇指對準耳背後的凹溝,依據凹溝的走勢,由上向下按摩,每次按摩15下,每天按摩2~3次,以耳部微微發熱為度,力量不宜過大。功效:1、趕走高血壓;2、防耳聾、耳鳴、聽力下降。

花上3分鐘,伏案常抬頭

在伏案工作中,不妨伸伸懶腰、抬抬頭,長久的垂頭姿勢,會引起「寒背」、肩肘關節滑囊炎、頭部關節的肌肉緊張、腰痛病等症。經常地在伏案中自覺地抬抬頭,可增加肺活量,吸入更多的空氣,減少脊柱弧度,鬆弛頭、頸、胸部的肌肉緊張狀態。

便後揉肛3分鐘

便後常揉肛、提肛,可防痔瘡。痔瘡的形成是由於肛門直腸部的靜脈迴流不暢,導致該處靜脈本身血管彈性減弱。便後用清潔柔軟的手紙揉托肛門,可促進肛門的靜脈迴流,及時地把淤血濁氣排除,可防治痔瘡。

邊走邊梳頭3分鐘

老年人在飯後百步走時,不妨試試一邊走,一邊用手由前往後梳頭。用手梳頭可達到適當刺激頭部經絡的作用,不僅能令人頭腦思維更加清晰,還有養發的功效。長期堅持用手梳頭,可以使頭髮變得更有光澤,而且還能讓頭髮變白的速度得以減慢,一舉多得。

沒事踢踢腿3分鐘

老年人尤其是心腦血管病人,平時踢踢小腿肚,可迫使腿部靜脈血管的血液迴流速度加快,平衡心臟血液的迴流能力,大大促進人體的血液循環,對預防各種心臟病有益處。

晨練或行走時可以有意識地踢打腿肚子,例如先用一隻腳的腳面踢打腿肚子的承山穴(位於小腿中央),然後交換進行,反覆加速腿肚子肌肉的收縮能力,迫使血液由腿部動脈血管迅速地流向各支血管及毛細血管中,使腿部和人體各個組織得到充分營養,達到緩和心腦血管疾病的作用。

睡前按湧泉3分鐘

睡前洗腳後要按摩湧泉穴。熱水洗腳後用左手掌心按摩右腳湧泉穴60次至發熱,再以右手掌心按摩左腳湧泉穴60次至發熱,有助於補腎寧心、鎮靜安神、舒肝明目。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

您可能感興趣

穀雨來臨,如何養好身體?分享5個養生小方法
節制飲食能養生?了解這3點,輕鬆養出好身體,注重養生的別錯過
女人養生,不改掉這13個愛好,怎麼養也沒用
立春養生需注意的8點,養出好身體!
60秒養生知識,脾胃不舒服不好怎麼養好它
女人起床後,做好這「3宜2忌」,美容養顏,養生效果好!
皮膚好、睡得好、身體好,還能調整養生,只用做1件事
3分鐘讓你懂得一個簡單的養生吃法
身體出現2個跡象,提醒你肝臟出問題了,4種食物要多吃,還能養生
「健康」想養生,不改掉這13個愛好,怎麼養也沒用
每天吃一點3種養生食品,不僅對身體好,還有養顏美容功效
最適合女人的3種養生蔬菜,不僅養顏還能排毒瘦身,輕鬆吃出健康
春分時節重養生,這6種體質的人要「分別養」!
入春養生的飲食法則,讓你吃出好身體
中年男人也要養生,那麼如何養生才能少生病?教你4個保健方法
養生達人:想擁有一個好的睡眠,可以藉助這3個小方法
必備養顏養生大法,切莫錯過
30歲女人養生方法,女性怎麼保健比較好?
男人要會養肝,肝好活力足,養肝的飲食養生方法有哪些?
脾胃好,身體才好,養生從脾胃著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