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滿養生的三個原則
今天是二十四節氣中的小滿,夏季的第二個節氣。
小滿的含義是夏熟作物的籽粒開始灌漿飽滿,但還未成熟,只是小滿,還未大滿。小滿節氣的到來往往預示著夏季的悶熱、潮濕天氣即將來臨。
所以,在小滿節氣的養生中要做好「防熱防濕」的準備,要注意哪些問題、遵循哪些基本的原則呢?
原則一:清熱利濕、生津止渴
因人體在夏天津液消耗較多,所以夏天應注意清熱生津止渴,並且因這一時期暑濕並重,所以應在日常多注意清熱利濕、清暑化濕。中醫認為,長夏在五臟中歸於脾,也宜清補。按中醫養生學的觀點,過濕對脾不利,因此日常飲食中應適當多食甘涼或甘寒為宜。但應注意,因味苦的食物具有能瀉能燥能堅的功能,所以不宜多食。夏天酷熱高溫,人們喜冷飲,飲水多,導致濕氣易侵入人體。外濕入內,使水濕固脾,引起脾胃升降,令人的運化功能產生障礙,就會積水為患,引起食欲不振等。因此,夏天要常吃利水滲濕的食物,這樣能夠健脾和胃,脾健則其升降運化功能得以恢復,有利於行水利濕。
原則二:清心祛暑、清熱解毒
中醫認為,夏為暑熱,夏季歸於五臟屬心,適宜清補。而心喜涼,宜食酸,比如可常吃些小麥製品,之外可適當多食些李子、桃子、橄欖、菠蘿、芹菜等。中醫注重天人合一,陰陽互補,因此人們在夏天以多吃些以性寒涼味酸食物為宜,盡量不吃辛辣溫燥之物。不過應注意生食冷飲不宜過度,以免傷及人體內的正氣而誘發疾病。
原則三:健脾養胃,補氣益陰
進入夏季,天氣炎熱,人體消耗增大,一方面急需補充營養物質和津液,另一方面因暑、濕氣候的影響易導致脾胃正氣不足,胃腸功能紊亂。所以在飲食上應以健脾養胃為原則,以湯、羹、汁等湯水較多、清淡而又能促進食慾、易消化的膳食為主,這樣才能達到養生保健的目的。同時,少吃或不吃油膩厚味、油煎的食物,並且每餐進食量不宜過大,應以少量多餐為原則。如某些人已有疰夏、傷暑、暑濕、中暑等上文中所提到的癥狀出現,那麼根據中醫養生學的觀點,注意針對性,辨證用膳,或補脾肺氣虛,或氣、陰雙補。


※內心的平靜在此處不在他方
※親人臨終,助念只能用這一種法
※念佛人怎麼排除生活壓力?
※午睡的4個誤區
※我們可以做哪些實在的事兒去感恩父母
TAG:南普陀寺 |
※三個小年習俗蘊含養生大價值
※中老年人養生的三大原則
※小滿養生,精髓全在一個字
※過大年,不忘保健養生 雨水養生:七個三字經
※二十四節氣——小滿養生
※夏日養生的十個最佳小貼士
※夏天的養生原則
※做一個養生的年輕人
※養生的有六大基本原則
※茶養生的四個法則!
※最養生的小年民俗,這樣洗澡「趕跑」6種小毛病
※養生要知道的七個穴位
※養生可以很簡單!小小的黑米粥,大大的養生效果!
※道教的養生三大原則
※教你幾個節後養生保健的小妙招
※養生文化:8個春季養生小竅門,您知道幾個呢?
※最養生的兩個小時你在幹嘛
※養成一個良好的睡眠養生六要素
※大寒養生,做好「3個三」,健康迎新年
※四季養生,食療,保養 秋季養生小心這三大誤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