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中醫 > 名老中醫李明富臨床經驗:虛勞證候多,重在分綱目

名老中醫李明富臨床經驗:虛勞證候多,重在分綱目

虛勞又稱虛損,是以臟腑虧損,陰陽氣血不足為主要病機的多種慢性衰弱證候的總稱。虛勞涉及的內容很廣,可以說是中醫內科範圍里最廣的一種病證。臨床辨證診斷時,應著重將虛勞與虛證及肺癆相鑒別。虛勞和內科其他病證中的虛證證型雖然在臨床表現、治療方葯等方面有類似之處,但兩者是有區別的。虛勞的各種證候,均以出現一系列精氣不足的癥狀為特徵。而其他病證的虛證則各以其病證的主要癥狀為突出表現。例如眩暈的氣血虧虛型以眩暈為最突出、最基本的表現;水腫的脾陽不振型則以水腫為最突出、最基本的表現。另外一點區別是:虛勞一般都有比較長的病程,病勢纏綿;而其他病證的虛證類型雖然也以久病屬虛者居多,但亦有病程較短而呈現虛證者,如泄瀉一證的脾胃虛弱型,以泄瀉為主要臨床表現,有病程長者,亦有病程短者。關於虛勞與肺癆的關係,《濟生方·五勞六極論治》已指明了兩者的不同,《景岳全書·虛損》對兩者的區別作了比較詳細的論述:「蓋虛損之謂,或有發見於一證,或有困憊於暫時,凡在經在臟,但傷元氣則無非虛損病也。至若癆瘵之有不同者,則或以骨蒸、或以乾咳,甚至吐血、吐痰……」就其要點來說,肺癆為「癆蟲」侵襲所致,具有傳染性,以陰虛火旺為其病理特點,以咳嗽、咯痰、咳血、潮熱、消瘦為主要臨床癥狀;而虛勞則由多種原因所導致,不傳染,分別出現氣、血、陰、陽虧虛的多種臨床癥狀。

虛勞辨證應以氣、血、陰、陽為綱,五臟為目。《雜病源流犀燭·虛損癆瘵源流》說:「雖分五臟,而五臟所藏無非精氣。其所以致損者有四:曰氣虛、曰血虛、曰陽虛、曰陰虛」,「氣血陰陽各有專主,認得真確,方可施治。」一般說來,病情單純者,病者比較局限,容易辨清其氣、血、陰、陽虧虛屬性和病及的臟腑。但由於氣血同源、陰陽互根、五臟相關,所以各種原因所致的虛損往往互相影響,由一臟而累及他臟,使病情趨於複雜和嚴重。

治療虛勞,以補益為基本原則。《素問·三部九候論》說:「虛則補之。」如何補?必須根據病理屬性的不同,分別採用益氣、養血、滋陰、溫陽的方法;再結合五臟病位的不同而依法選方用藥,以加強治療的針對性。

氣虛、血虛、陰虛、陽虛的辨證論治要點如下。

氣虛:臨床上最常見,尤以肺、脾氣虛為多。氣虛可單獨出現,也可和其他虛損同時並見,而成為氣血兩虛、氣陰虧虛和氣損及陽的證候。「氣者,人之根本也。」(《難經·八難》),氣對人體具有溫煦、防禦、固攝、氣化等十分重要的作用。正氣虧虛以致氣的作用不能正常發揮,而出現神疲乏力、短氣懶言、語聲低微、頭暈、自汗、食少等症,並由於鼓動運行之力不足,致氣血不能榮於面、充於脈,而面色少華、舌淡脈弱。氣虛的治療應補氣益氣。《三因方》中加味四君子湯(四君子湯加黃芪、扁豆)對肺、脾氣虛是一個配伍得當的方劑。自汗較多者可加浮小麥、煅牡蠣固表斂汗;大便溏薄加苡仁、淮山健脾滲濕;心悸、氣短,動則尤甚者,加五味子、玉竹益氣養心;腰膝酸軟,小便頻數而清,或白帶清稀者,加杜仲、續斷、菟絲子、山茱萸等益氣固腎。

血虛:以心、脾、肝血虛較為多見。由於血具有滋潤、濡養全身各臟腑組織的作用,所以血虛主要為失於濡養的癥狀,如頭暈眼花、面色蒼白或萎黃、唇舌指甲色淡、脈細等,心血不足,血不養心則見心悸、怔忡、失眠、健忘;肝血虧虛,肝失所養則見脅痛、視物模糊、筋脈拘急或肌肉動。婦女肝血不足,沖任空虛,則月經不調甚或閉經。補血養血是血虛的治則。但由於血為氣之母,故血虛均會伴有不同程度的氣虛癥狀,且補血不宜單用血葯,應適當配伍氣葯,以達到益氣生血的目的。《脾胃論》說:「血不自生,須得生陽氣之葯,血自旺矣。」《蘭室秘藏》的聖愈湯是治療血虛的一個常用方劑。方中以四物湯補血養血,配合參、芪益氣生血。心血虛加丹參、龍眼肉、酸棗仁、柏子仁養心安神;肝血虛加制首烏、枸杞子、雞血藤增強補養肝血的作用;視物模糊加枸杞子、楮實子、決明子養肝明目;肝血虛兼脅痛,或筋脈拘急加木瓜、絲瓜絡、鬱金舒筋通絡。此外,歸脾湯具有良好的益氣補血、健脾養心作用,是治療心脾血虛的常用方劑。

陰虛:五髒的陰虛都比較常見。病情較重者可見氣陰兩虛或陰陽兩虛。「陰虛則內熱」,陰虛主要表現為潮熱、五心煩熱、面潮紅、口乾、舌紅少津、脈細數等。肺陰虛者,常見乾咳、痰少質粘、咽燥、失音;心陰虛者,常見心悸、失眠、心煩不寧、口舌生瘡等症;脾胃陰虛者,常見口乾唇燥、胃脘灼熱隱痛、不思飲食、大便秘結等症;肝陰虛者,常見頭痛、眩暈、目乾澀、視物昏花、肢體發麻、筋惕肉等症;腎陰虛者,常見腰酸膝軟、兩足軟弱、眩暈耳鳴等症。滋養陰精是治療陰虛的基本治則。肺、胃陰虛可用沙參麥冬湯;心陰虛用天王補心丹;肝、腎陰虛則常用杞菊地黃丸為基礎方。潮熱甚者,可加銀柴胡、地骨皮、秦艽、鱉甲清退虛熱;盜汗,加牡蠣、浮小麥、糯稻根斂汗。其他則可根據癥狀的不同而分別在前述方劑的基礎上酌情加減。

名老中醫李明富臨床經驗:虛勞證候多,重在分綱目

陽虛:常由氣虛進一步發展而成。以心、脾、腎的陽虛為多見。陽虛則生寒,癥狀比氣虛為重,以里寒證為其特點。表現為倦怠嗜卧,少氣懶言,形寒肢冷,面色淡白,小便清長,舌質淡胖,脈虛弱等症。益氣溫陽是治療陽虛的基本治則。心陽虛者,兼見心悸、怔忡、心胸憋悶疼痛、脈細弱或沉遲等症,治療以保元湯為基礎方。心陽虛衰、運血無力、血脈瘀滯而見心胸疼痛者,加鬱金、川芎、丹參、三七活血定痛;形寒肢冷、脈遲者,酌加附子、巴戟、仙茅、仙靈脾、鹿茸等溫補陽氣。脾陽虛則兼腹中冷痛、腸鳴泄瀉,可用附子理中湯溫中健脾。冷痛較甚者,加高良姜、制香附溫中止痛;腹瀉,加肉豆蔻、補骨脂溫脾澀腸。腎陽虛兼腰脊酸痛、遺精陽痿、小便清長等症,可用右歸丸溫補腎陽。遺精,加金櫻子、桑螵蛸、蓮須收澀固精;五更泄瀉,當合四神丸溫脾暖腎、澀腸止瀉。

除了上述內容之外,對虛勞的治療還要注意三個問題:一要重視補益脾腎在治療虛勞中的作用和地位。因脾胃為後天之本,水谷、氣血生化之源,正如《中藏經》說:「胃者,人之根本也。

胃氣壯,五臟六腑皆壯也。」腎為先天之本,內寄真陰真陽,是生命的本元,正如《景岳全書·真陰不足論》說:「命門之火,謂之元氣,命門之水,謂之元精,五液充則形體賴以強壯,五氣治則營衛賴以和調,此命門之水火,即十二臟之化源。」二要治其致虛的原因。對於虛中夾實及兼感外邪者,當補中有瀉,祛邪以扶正,防止因邪戀而傷正。三要將藥物治療與生活調攝及飲食調養密切結合起來,才能收到更好的療效。

虛勞的證候繁多,中醫藥對屬於虛勞的多種病症有較好療效,值得深入學習和研究。以氣、血、陰、陽的虧虛為綱,以五髒的虛證為目,這確是對虛勞辨證論治的關鍵所在。因此可以說,虛勞證候多,重在分綱目。

想免費系統的學習中醫,微信關註:國醫研習社。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靠譜中醫 的精彩文章:

祛除一分郁滯 調和一分血氣
重視脾腎根本善調先天後天
古今藥茶1000方:清熱瀉火茶(1-10)
育陰清熱,疏氣化痰行瘀-治療甲狀腺疾病的經驗

TAG:靠譜中醫 |

您可能感興趣

拜明師,跟名家,成名醫,中醫針灸臨床經驗傳承
名醫經驗:黃一峰治療膽結石的臨床經驗
古代經典名方|4位名老中醫的臨床經驗
全國名老中醫曹曉嵐臨床病案:郁證臨床病案
拜明師,跟名家,成名醫,五位針灸名家臨床經驗傳承
針灸配穴的重要臨床經驗,十分珍貴,建議收藏
黃芪治大病:名老中醫的臨床秘技
【臨床病案】陸飈教授:「扎跳」臨床經驗分享
看這群臨床中醫人的學術「鏗鏘行」——名醫的經驗,都告訴你!
臨床老中醫總結的經方應用經驗
臨床試驗證明:片仔癀治療現代疾病效果好
六經辨證在臨床中如何用
三天兩夜 ,中醫針灸臨床經驗傳承
跟名師,學臨床,收穫多!
「暑期特惠」全國中醫針灸名家臨床經驗傳承
關於臨床試驗你知道多少?
早期臨床試驗中有望治療嚴重乾眼病的新療法
名醫經驗:麥門冬湯臨床應用發揮
曹鳴皋臨床經驗介紹
李忠:圈粉無數的著名中醫腫瘤臨床與健康科普兩棲專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