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鐵帽子王」註定的敗局:大清騎兵最後的一次衝鋒

「鐵帽子王」註定的敗局:大清騎兵最後的一次衝鋒

在第二次鴉片戰爭中,有一場沒有載入史冊的戰役,也許在西方人眼中,這只不過是戰勝清軍的日常,但是對於清軍來說這卻是具有劃時代的意義,準確的說是宣布了清軍的「死亡」。

在中國與英法聯軍的那次「大戰」中,清兵沒有快槍,有的只是長矛、梭鏢和各種大刀等。大清引以為傲的鐵騎揮舞著馬刀,殺氣騰騰,但卻還是敗給了裝備了步槍和線膛炮的歐洲軍隊。

而今天要說的這場戰役就是「八里橋戰役」。1860年9月20日,英法聯軍偵察發現清軍騎兵正向通州至京城的運河一線大規模集結。運河上有兩座橋,西邊一座是木橋,炮兵不能通行。第二座為單拱石橋,是一座漂亮的花崗岩一漢白玉老橋,建於17世紀,有動物石雕欄杆,名叫八里橋。從橋上眺望就可以看到北京高大的城牆了,但因有樹林和住宅掩蔽,聯軍看不見那座橋,更不清楚其具體方位。

就在這個不起眼的小地方,清軍統帥僧格林沁親率約3萬精銳騎兵,隱蔽在樹叢或村落之中作為預備隊。僧格林沁還帶著京師禁軍,也就是俗稱的御林軍,黑邊黃馬褂是他們的標誌,能穿上這身衣服是作為士兵的莫大榮耀。

聯軍方面,冉曼旅加2個炮兵連以及參謀部居右側,柯利諾旅加1個炮兵連居中,作為先頭部隊直插八里橋頭。隨後跟來的英軍將向西展開,步兵、炮兵居中,騎兵居左。在兵力對比上,英法聯軍共計8000人左右,而清軍騎兵多達3萬人。部署在平原上,呈式弧圈陣勢,戰線約5公里,兩翼強固。

清軍首先發起衝鋒,聲勢不可謂不浩大,清軍騎兵殺聲震天,揮舞著手中的馬刀,向前無畏的衝鋒,但是直到聯軍陣地前大約五十米的地方,清軍騎兵遭到猛烈的火力攻擊,大清騎兵應聲落馬,但是後面的人馬依然繼續衝鋒,彷彿能把聯軍的陣地全部吞沒,但是只能看到只見清軍戰馬奔騰而來,四處揚起大片塵土,但卻齊刷刷的倒在了陣前。

清軍最後還是潰敗了,這是大清引以為傲的騎兵的謝幕之戰,曾經的後金騎兵橫掃中原,打下了天下,但是如今冷兵器與熱兵器的較量,註定了清軍必是一次慘敗,這也是一個騎兵時代的結束,騎兵沒落了,並最終退出了歷史舞台。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

您可能感興趣

騎兵衝擊大炮,鳥銃對付步槍!鴉片戰爭,清軍最後的敢死衝鋒
身後就是莫斯科,二戰中慘烈的最後一次大規模騎兵衝鋒
最後的騎兵軍:一戰時沙俄騎兵部隊的興衰
機槍淘汰了騎兵?電影《戰馬》里那種一戰騎兵衝鋒是真的嗎?
世界上最厲害的騎兵,打的蒙古騎兵抱頭鼠竄
唯一能滅騎兵的步兵,看大唐的縱橫天下
歷史上騎兵的巔峰:唐朝的騎兵為什麼這麼恐怖?
青馬騎兵最慘的一戰,被雞蛋大冰雹追著打,王震終於出了口惡氣
歷史上火槍對決騎兵的第一場大勝?黑澤明《影子武士》里的長筱之戰靠譜不?
二戰中最牛的騎兵是怎樣的?
滿清最後的名將率領最後的騎兵,抗英法滅太平軍,卻被小卒斬首
歷史上火槍對騎兵的首勝?《影子武士》里的長筱之戰靠譜不?
清朝八旗軍的最後一場外戰:中世紀騎兵對戰近代槍炮
全球三大奇門冷兵器,第一是騎兵的剋星,第二比血滴子還厲害
蒙古騎兵橫掃歐亞大陸,為何最後卻敗給了一支埃及騎兵?
他開啟了騎兵戰的潮流,梁啟超先生稱他是黃帝之後第一偉人
冰封王座:多瑙河上的步兵大戰騎兵
冷炮問答:騎兵、象兵和駱駝兵 哪個最猛?
世界六大騎兵之最:亞述騎兵最早,龍騎兵最業餘,它的門檻最高
騎兵和步兵的激烈碰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