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奇怪的《紐約時報》東亞某大國間諜故事

奇怪的《紐約時報》東亞某大國間諜故事

最近,有一樁新聞轟動中美兩國,但由於你懂的緣故,在太平洋此案處理非常低調,有關新聞以截屏的形式私下流傳——這就是《紐約時報》刊出的有關東亞某大國自2010年到2013年重挫CIA間諜網的故事。報道說的特別神,由於神秘的至今FBI,CIA統統束手無策的神秘原因,過去美國在大洋此案的高官間諜網,各種關係人紛紛消失,抓的抓,殺的殺,一時美國對華間諜活動簡直遭遇滑鐵盧。

這報道來的時機特別古怪。事情是幾年前的,而且最近美國和東亞某大國在成功的首腦會晤後,關係正處於無事平靜時期,這樣一則充滿冷戰意味的間諜戰新聞明顯不合時宜。當然,美國的報刊並無配合政府的義務,但此時發布這樣的高調眼球新聞,與目前美國新聞界,特別是《紐約時報》近期的導向實在打不合拍。就在此時前幾天,該報還在大報特朗普干預選舉俄國黑客調查的事,又報道特朗普在跟俄國外長會談時泄漏反恐機密情報云云。所以,這則看似不相干的報道意圖何在,需要做一些看熱鬧之外的特別分析。

簡單說,這則新聞是《紐約時報》及其背後的美國情報界與媒體界人士替特朗普解圍的舉措。為什麼這樣說?因為有個常識人們都知道,大國之間,即使友好國家間,平時想方設法互相探測秘密,進行各顯神通的間諜活動,這是大家心照不宣的秘密,其法則只有一條,那就是美國秘密情報之父多諾萬將軍所說的——別被抓住。一句話,各國互相開展秘密情報活動並不是問題,互相偷看信件並不必然意味著不做朋友,要做敵人,朋友也要加深了解嘛。因此,什麼時候選擇公布和炒作此類秘密間諜新聞,那才是學問。

回顧歷來美國此類新聞報道歷史,人們會發現,此類間諜故事的媒體大肆報道,都是美國自身國際政治和國內政治需要的反映。比如要搞掉已經安排好的美蘇首腦會談,則突然爆發出聳人聽聞的間諜飛機入侵事件;要表示對俄羅斯克里米亞與烏克蘭政策的不滿,則高調揭露俄國沉睡間諜網。對東亞某大國,自然也是如此,如96年的《考克斯報告》,這份宣揚中國情報威脅論的開山怪作品,正是冷戰結束後,美國政界部分人士希望對華延續冷戰戰略的表示。諸如此類。

這樣再來看目前美國國內政治的基調與熱點。爭議熱點不斷的特朗普政府顯然不合部分美國國內力量的心意,而對其攻擊的主陣地目前是情報界擔當,焦點則是俄國門:司法部任命了獨立檢察官對俄國是否捲入操縱美國大選進行專案調查,而國會也成立了特別調查部門,調查特朗普團隊成員是否有違反國家保密法,甚至暗通俄國的嫌疑。前FBI老大詹姆士·科米據說就是因此被羞辱性解職。簡單說,目前美國情報界部分反特朗普人士,不管其真實動機如何,是真誠愛國,還是政治偏見,總之,他們與媒體合作無間,特朗普面臨的最大危機正是與俄國有關秘密間諜戰課題。

了解了此點,再來看突然無來由爆出的東亞某大國秘密戰故事,其美國國內的現實政治意涵就比較清楚了。報道中聳人聽聞的故事發生在奧巴馬執政時期,而奧巴馬執政時秘密情報業務混亂,正是特朗普從競選起就一直公開大力指責的事情。而此事又將人們因俄國門而關注的秘密間諜戰視線轉向東亞某大國,直接表示俄國並無什麼秘密戰威脅——那麼,這不是直接替特朗普解圍又是什麼呢?所以事發之後,特朗普及其團隊真是一言不發,估計心裡正偷著樂。

這個眼球轉向明顯也是來自情報界,報道中不斷引述神秘的CIA資深匿名人士。那麼,此事會不會對中美關係造成衝擊呢?很顯然,報道媒體,甚至美國有關部門應該做過推演,結論是:不會。因為,兩國首腦剛談的很好,會晤後此岸表現力極大的保持友好關係的誠意,此岸老大親自表示「有一千個理由搞好太平洋兩岸關係。」而按特朗普政府目前的經濟優先政策導向,對華冷戰可以說壓根不可能。除本次間諜戰報道之外,美國上下也不見任何重開東亞冷戰的呼聲。可見,此岸東亞某大國對此也心領神會,因此,根本未把這件事當事。抓間諜,抓鼴鼠,這是哪國都天經地義的事,又有什麼可說的?兩國經濟抱團取暖的事畢竟與經常互相偷看信件不衝突。

值得注意的是,此事顯示出,即使現在對特朗普當政非常第一的情報界,也不是全部支持不斷拿俄國門干擾他的執政,有人藉此希望拉特朗普一把。好玩的是一直對特朗普非常不友好的《紐約時報》,該報不可能不知道這一報道對特朗普的利益所在,也許,他們的目的不是救特朗普,而是顯示該報報道的平衡吧,而且,該報近年來在對東亞某大國的負面新聞報道方面一直執全球之牛耳,這一報道多少會加深美國社會對該大國的反感心理,這倒是與該報近年有關方針吻合的。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戰略札記 的精彩文章:

TAG:戰略札記 |

您可能感興趣

《紐約時報》如何批評大清帝國?
《紐約時報》網站里的中國最強沙塵暴
《紐約時報》:在加拿大夜市裡尋找中國味
紐約時報:「美國夢」在中國煥發新生
華裔收購《洛杉磯時報》
李開復《紐約時報》專欄:美國對中國AI的幾大誤解
「毛澤東、越戰和青蒿素的發現」在美國《紐約時報》刊出
紐約時報:《荒野大鏢客2》是真正的藝術最好的「大片」
英國時報
《紐約時報》暢銷書
德國官員在《歐洲時報》德文網刊文《不要讓香港陷入混亂》
《紐約時報》展評:抽象主義之父阿希爾·戈爾基《被銘記的幸福的藝術》
收購《洛杉磯時報》,這名華裔醫生續寫傳奇
美國最富醫生收購《洛杉磯時報》
紐約時報:《流浪地球》標誌中國電影新時代到來
【外媒報中國】紐約時報:美軍艦駛入西沙領海,中國予以警告驅離
《紐約時報》:美國該如何贏得與中國的貿易戰
《環球時報》的總編輯:西方國家現在不敢公開侮辱中國
劉強東又登BBC新聞!紐約時報,華爾街日報,三大封面細節不同!
《紐約時報》抗戰史 | 南京保衛戰空前激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