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回望鄉土》之三十三:農村看大戲,你有木有的經歷?

《回望鄉土》之三十三:農村看大戲,你有木有的經歷?

這次我回老家,剛好趕上社區里唱大戲。

華燈初上,人聲鼎沸。位於社區文化大院正前方的戲台上,正上演著豫劇經典名篇《穆桂英挂帥》。劇團倒不是「大家」,是社區的夕陽紅劇團,一幫地地道道的「泥腿子」。

演穆桂英的是鄰居家姑姑,一位70多歲老人。

單見她字正腔圓,一會耍花槍,一會接飛錘,看得我眼花繚亂……還有個「小將」,是她的關門弟子,十四、五歲的小女孩,那翻跟頭手不落地,一口氣連翻三十多個,直看得圍觀群眾目瞪口呆,不時報以雷鳴般掌聲。

戲台的偏旁,是一處裝有健身器材的場地。此刻,在夜色下完全成了「跳蚤」市場,一片一片,有賣汗衫褲頭背心等生活用品的,也有筆墨紙硯和書本的……好一個「農貿交流」市場呀!

見我感慨,同行的好友劉老也打開了自豪的話匣子,現在農村的文化生活不次於城裡,要啥有啥,一點都不寂寞。尤其是有了這文化大院後,老年人、年輕的、帶小孩子的婦女們,打撲克、下相棋、跳廣場舞,自己想玩什麼,隨自己的意,盡自己的興……老劉講得認真,我也聽得有味。如今文化的興盛,也調動了村民的興趣。可以說,土洋結合,別有洞天。

還是這片厚重的土地,還是這群樸實可敬的人,這也讓我想起小時候的農村文化生活……

上個世紀七、八十年代,人們的精神生活十分貧乏,除了看幾場露天電影、聽上幾段說書,唯一能讓農村裡熱熱鬧鬧幾天的就是過年唱大戲啦。鄉親們也借唱大戲,松馳下勞累了一年的筋骨,同時也請來各廟堂里的神神,祈求神靈庇佑、上蒼降福,能給這一方人和土地帶來福祉。

記得那時,一進臘月的農閑,准有戲團送戲上門。條件好些的生產隊,輪流坐莊,給戲團多則給個三、五十元,少則給上幾升糧食,你隊唱罷我隊上。尤其是春節,從大年初一到正月十五,一般要連唱十多天,晚上還要加演夜場。

那時戲台不像現在紅磚綠瓦,亭台樓閣的,多是用幾根木樁在麥場邊或河灘曠地上一支,就搭成了簡易舞台。我也常常依偎在奶奶的懷裡聽戲。雖說唱詞聽不懂,但那咚咚鏘鏘的開台鑼鼓,吱吱扭扭的二胡聲,以及令人發笑的幽默唱詞和動作,都還是讓我心醉神迷。

演生旦凈末,品百味人生。那時哪個村子裡能組織唱一台大戲,那可是被人仰慕的,就連村裡的人走路都硬實著呢,說話也粗聲粗氣的。那廣告效應,可要比現代媒體廣告不知還要好上多少倍。一傳十,十傳百……村子裡人來人往,十里八庄的鄉親們把過節的歡樂,全都匯聚在戲台上了。

過去樣板戲多,不咋吸引人。但諸如《卷席筒》《西廂記》《朝陽溝》之類的,我爺爺和父親他們那一代看了少說也有十多遍也不膩。村裡有個姓張的老戲迷,前些年,是戲班子走到哪他跟到哪,現學現唱,豫劇的「哪呀嗨嗨咿呀嗨嗨哪呀咿呀嗨......」學唱的惟妙惟肖。近幾年,都快八十歲的人了,還能跑到幾十里以外看戲,兒女們擔心他吃不消,就說他「別跑恁遠了……」,他不聽,卻說「閑著也是閑著。」那真是聽戲唱戲,痴心不改。

看戲,對於孩子們來說,是沒耐性的。過去是,現在還是。多數時都是戲還沒開始,人就撒腿跑的沒影了。要麼像泥鰍—樣在人群中鑽來鑽去,要麼鑽到後台去看稀罕。看演員咋化妝,聽那些鑼鼓傢伙如何敲得震耳欲聾、驚天動地。而對於台上台下的喜怒哀樂,向來是漠不關心的。

後來我明白了,老人們看戲,關鍵不在看,而是在於湊一堆兒說會兒話。過去,以耕種為主的農村農事忙,難得有整塊時間去走動。而現在呢,孩子大了,有了孫子,又得當孫子來哄孫子帶孫子,難得有個屬於自個兒的空閑。最好的辦法,就是跑出去看大戲,看的人心裡透亮精神爽。

過去,看戲是很熱鬧的。那可是家家戶戶「簞食壺漿」迎親人。因為唱大戲,素日里難得一見的七大姑八大姨聚在一塊,吃著喝著噴著,年老的來走動走動,中年的藉以鬆散一下終年勞頓的筋骨,而少男少女呢,或許是在媒人引領下相親,也許是獨自與意中人相會,神秘而美好的希望在吸引著他們。

還有,也有鄉親借看戲人多,帶上些自個家裡產的大豆、綠豆,黃瓜、茄子什麼的,以及手工打制的農用器具等來做點小買賣,補貼家用。我母親活著時候,也經常去趕戲。不過,她不是看戲的,更多時候是扛著她那火紅的糖葫蘆串邊聽戲邊叫賣。戲裡戲外都紅紅火火、熱熱鬧鬧的。

也唯有此時此刻,讓鄉親們緊密地擠在一堆,沒有了距離,沒有了羞澀,沒有了惱怒,剩下的似乎只有生命相擁的那種特殊氣息,只有肌膚相親的那種溫暖而曖昧的感覺。過去是,現在還是。

這就是我對兒時看戲的丁點記憶——

近幾年來,隨著國家對三農問題的重視力度不斷加大,農村的文化建設也在蓬勃地發展和繁榮,村民的文化生活也日益豐富化、多樣化。戲曲不像過去那一年等一回,早已進入了日常生活。比如,前面提到的那個姑姑,她就天天在社區里唱戲。

姑姑是個戲曲演員,早些年在縣豫劇團里呆過。她的唱腔與豫劇大師馬金鳳先生簡直是出自一個人似的,以至於每逢聽到馬金鳳的唱段,我就認為是我姑姑在唱呢。前些年,姑姑見村裡人農閑時無事干,打撲克、搓麻將賭錢,就和一幫「戲迷們」組成了個小劇團,每當夜幕降臨,就在社區里吹拉彈唱。

姑姑戲唱得好,村裡人愛聽。小劇團剛成立時,也鬧出一些趣事。比如,有人剛學戲記不住詞,全靠在幕後提詞,提一句,唱一句;還有敲鑼鼓的人只顧看戲,忘記了敲。拉弦子的就停下來喊:「敲啊!敲啊!」此時,敲鑼鼓的才猛醒過來,慌亂猛敲一陣,弄得看戲人、唱戲人一陣鬨笑。

小舞台大人生。姑姑們自娛自樂地唱戲,這比看電視看電影正宗原味多了去,台上台下,或開懷大笑,或竊竊私語,就那熱衷打牌賭博的也都慢慢被吸引了過來,那分散在鄉村各處的那股令人振奮的力量又開始凝聚了。

鄉村唱大戲,過去看戲是團聚、解乏和物資交流,爾今是凝聚、愛好和休閑娛樂。戲裡人生,人生戲裡。一俟夜幕降落,「咣才咣才」的鑼鼓敲響了。「粉墨重添,錦緞紫花羅裳。客台前,折子戲,羅鼓喧。南腔北調參差換,青衣刀馬旦。牡丹亭,誰扮演,掩妝憐。」

今晚的台上台下,又會演出和發生什麼樣的故事呢……

GIF/1K

前平說事(微信版)第052期

責任編輯:李現森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前平說事 的精彩文章:

TAG:前平說事 |

您可能感興趣

中國人的鄉愁:田間地頭,鄉土之中
圖解八道川味鄉土菜,大酒店做不出這味道!
鄉土田園,十年巨變,電影《十八洞村》關於世俗與傳統觀念的反思
鄉土,鄉愁
一味草藥在鄉村被四代人守護,它紮根鄉土守護大家的腰間盤突出
佛坪鄉土兩味
鄉土幽默之十八
淳樸回村生活,臭水溝忙活一上午的下酒「硬菜」,鄉土味道十足
昆凌曬照滿滿的鄉土氣息,網友:這腰是三胎的節奏?女兒正臉上鏡
新版《流星花園》殺青,被說鄉土氣息濃厚,你期待嗎?
吳廣巨和他的村口景觀:你是山野吹來的風,帶著鄉土情濃
褪去《鄉村愛情》的鄉土氣息,原來這些女演員這麼漂亮
九款土掉渣的鄉土菜,你的餐廳用得上!
蜀葵——鄉土植物,在你的家鄉叫什麼呢?
《清水裡的刀子》:另一種鄉土
鄉土‖秋子紅:油菜花,大地的花朵
鄉土·記憶‖秋子紅:風,從村莊吹過
曾經的鄉土城市柬埔寨,怎麼發展到如今的柬埔寨「賭城」?
《匠人》:一幅失落的鄉土中國縮影
鄉土民俗油畫,過年戀家的你,該回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