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了「赤腳醫生」,你就了解了中國醫改
關於國家政策,我們醫療行業最關注的,無疑就是醫藥改革了。但是,醫改的政策卻總讓我們有種霧裡看花的感覺,本系列的文章就是試圖為大家解讀醫改政策。
而這是第一篇,我想通過「赤腳醫生」的故事,告訴大家:什麼是醫改?
醫改到底從什麼時候開始的?
丁香園(微信號:dingxiangwang)之前討論醫改,有朋友留言到:我從小時候跟我媽去醫院上班就聽說了醫改,而如今我已經是主治了。很多醫生朋友都有這個感覺,醫改這個詞,貫穿了整個職業生涯啊?改了很久的樣子?
是的,沒錯。
1985 年被稱作中國的醫改元年,通常討論醫改就是從這一年開始的。
然而,「什麼是醫改」這個問題的答案,卻是藏在元年之前,那麼,1985 年之前中國的醫療是怎樣一種形態呢?
我們的目光回到 1965 年 6 月 26 日,毛澤東同志指示:把衛生工作的重點放到農村去。自從有了這個指示,衛生部開始從城市的衛生系統抽調人力,組成衛生服務隊,下到農村去提供醫療服務。
但是,這樣依然解決不了醫療服務匱乏的根本原因,那就是衛生事業人力不足。事實上,當時和現在面臨的問題是一樣的,衛生資源無法滿足全國人民的衛生需求。好在,當時的一項措施有效的解決了這個問題,那就是培養「赤腳醫生」。
赤腳醫生的誕生
話說,當開始有了「赤腳醫生」這個定義以後,許多醫療隊在當地找到一些素質較高、有一定文化基礎的青年農民,並且對他們進行了短期的培訓,這就是最早的赤腳醫生。
用現在的眼光,這些「赤腳醫生」根本算不得醫生,甚至連專科的醫學生水準都不如,只是一批受過短期訓練的農民。
但是,在當時,這些人負責了中國整整一代人的農村基層醫療保障,並且取得了很顯著的改善。
正如 1965 年《中央轉批衛生部黨委關於把衛生工作重點放到農村的報告》所指出的:
大力為農村培養醫藥衛生人員。爭取在五到十年內,為生產隊和生產大隊培養質量較好的,不脫產的衛生人員。
一邊拿著「赤腳醫生手冊」,一邊扛著鋤頭。
這就是赤腳醫生最真實的寫照。
赤腳醫生的興起
從 1966 年開始,全國範圍內大量的赤腳醫生被培訓出來。到了 1980 年的時候,全國有赤腳醫生的生產大隊有 65 萬多個,佔全國生產大隊總數的 93.7%。根據這個數據我們可以清楚的看到,赤腳醫生的普及率是非常之高的。
那麼,我們如何看待「赤腳醫生」制度的存在呢?
單純從專業技術角度看,「赤腳醫生」當然存在缺陷。當時推行的所謂「三土四自」意思是:土醫、土葯、土辦法,自種、自采、自製、自用。
赤腳醫生普遍使用了中草藥和針灸這類診療技術,以今天的眼光看,這些醫療服務當然無法滿足人民群眾的需要。但是,在當時卻是解決問題的不二選擇,因為這樣極大的降低了醫療成本。
同時,赤腳醫生的收入也是符合當時的社會生產力的,那麼這些赤腳醫生的收入從哪裡來呢?請注意剛才提到的 1965 年的那份文件,其中「不脫產」三個字就是答案。
赤腳醫生並沒有受過系統的醫學訓練,嚴格意義上說並不是醫生,他們同樣要參加生產隊的勞動,靠掙工分過日子。事實上醫療活動只是赤腳醫生的副業,而這個副業也是靠工分來體現價值的。
正是因為這種形式,赤腳醫生和農民既是鄉里鄉親、大部分沾親帶故,又都是生產隊的勞動者,同時還是醫療衛生服務的提供者。可以說是休戚與共,所以赤腳醫生的巨大優勢就是「養得起、留得住、用得動」。
在當時經濟基礎上,這樣一種模式運轉良好。談起現在的醫療,我們會時常見到這樣一句話:中國有世界罕見的大規模跨地區就醫現象。事實上,患者的高流動是造成醫療花費大幅提高的極為重要的原因之一。而在赤腳醫生時代,這個問題並沒有出現,至於其原因,身為醫務人員的你通過上面的討論,肯定想得比本文作者清楚,在此就不做過多討論。
赤腳醫生所提供的低水平、廣覆蓋的醫療服務,真正體現了中國特色,符合我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實際情況。正如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所指出的,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赤腳醫生制度之所以得以良好的運行,正是因為它和當時整個社會的經濟發展相協調,是計劃經濟時代的醫療體系良好解決方案。
那麼,又是什麼原因造成了這個體系的崩潰呢?
赤腳醫生制度的崩潰
是否還記得 1978 年,安徽省鳳陽縣鳳梨公社小崗村的 18 位農民簽下了那份著名的保證書。從此「包產到戶」「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登上了歷史舞台,1980 年小平同志肯定了小崗村的做法,此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不斷得到鞏固和推廣。
影響一個時代的一份「保證書」
1983 年中央下發文件,指出聯產承包制是在黨的領導下我國農民的偉大創造,是馬克思主義農業合作化理論在我國實踐中的新發展。
農村改革無疑是件好事,但是,原有計劃經濟體制下的醫療體系沒跟上節奏。赤腳醫生沒有了工分也就沒了動力,這個曾經運轉良好的體系,日薄西山了。1985 年,衛生部決定停止使用赤腳醫生名稱,這一制度成為了歷史。這一年也正是「醫改元年」。
通過以上的回顧,我們可以看到,醫療體系的是否運轉良好,要看它是否和當時的社會經濟發展水平、經濟制度相符合。
而自 1985 年來,計劃經濟已經轉型為計劃經濟與市場經濟相結合,而這期間所進行的一切嘗試,都是在構建能夠與之相符的醫療體系。
明白了這一點,也就能看清如今所進行的醫改要做的事情。歷史不能給我們每一個問題的答案,但是能夠幫助我們看清所處的時代。
責任編輯:lightningwing
排版設計:貓羯座、lightningwing
圖片來源:作者提供


※厭倦與患者打交道?這可不是小事,趕快學學怎麼調整吧
※醫生是越老越厲害嗎?BMJ 和哈佛學者可不這樣認為
※關於「吃胎盤」,我們算了一筆賬,討論了 5 個問題
※經典逆天:你想看的肺結節照片都在這兒了
※這 10 張經典胸片,看完的醫生朋友都收藏了
TAG:丁香園 |
※情商——你了解了么?
※你了解中國歷史嗎?
※了解大腦了解瘦
※你了解泰國嗎?
※你想了解的國產化妝刷都在這了!速看
※你,最了解自己
※你好,中國製造了解一下
※你想了解的國產化妝刷都在這了!速看~
※鏟屎官,這些你都了解了嗎
※血脂「先生」,我想了解你
※與了解他人不如了解自己
※帶你了解脂肪了解肥胖
※越了解生蚝,我就越不了解人類!
※你很了解畫畫,但你不了解兒童美術!
※不了解醫保,生病了怎麼賠?
※了解老白茶,此文就夠了
※關於折刀,了解這些就夠了
※如果你想做新媒體,這些你都了解了嗎?
※黑糖你們了解嗎?這下來讓你全面了解
※你們不了解的天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