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師德培育月教師家訪手記

師德培育月教師家訪手記

星期六,請保持微笑

南埡小學 李龍艷

「星期六」是我們班上的一個女孩子,學習完《魯濱孫漂流記》梗概之後,了解了魯濱孫救下「星期五」為伴以排遣流落荒島的孤獨,她就跑來跟我說她要做我的「星期六」,讓我不孤獨。一個活潑愛笑的可愛女生。

平日里也總愛開一些無傷大雅的玩笑,她常常會來我們辦公室「竄門」,幫這個拿下印表機的東西,幫那個倒杯水,偶爾也會開玩笑叫我「媽媽」,又一次她給我倒了滿滿一杯水放在我面前:「媽,喝光它,放心,沒下藥!」「你是怕把我毒死了你就沒媽了吧?」我一邊喝水一邊玩笑著跟她貧,剛剛還晴空萬里的孩子突然就哽咽了起來「我本來就沒有媽么!」我愕然,不敢回頭看她發紅的眼圈,此時我有些懊喪,但更多的是心疼。我知道我們班上有很多家庭情況特殊的孩子,可是我從未去了解過她的家庭,她的開朗和貼心讓我深信她應該是被這個世界溫柔以待的孩子,我驀地想要離她更近些,恰好學校安排家訪,我跟同事就決定去她家看看。

得知我們要去家訪,她像只小喜鵲一樣的忙開了,前一個星期就多次來我們辦公室跟我們說家裡的櫻桃熟了,還有草莓也可以吃了,鄰居都出去打工了,鄰居家的櫻桃和草莓也可以摘,還問去了晚上要吃什麼,我們都明確的跟她說不在家裡吃晚飯,可是第二個星期一來說的第一句話就是奶奶已經把晚飯安排好了,要做些什麼什麼好吃的,臨出發前又三番五次的跟她說不能在家吃晚飯,她才極不情願的拿我的手機跟奶奶打了個電話,委屈地告訴奶奶老師們不在她們家吃飯。

同事驅車前往,在鄉間小路上彎來拐去,好似沒有個盡頭,初夏午後的陽光照得人懶懶的,她卻很是興奮,從上車開始嘴就沒有停過,指著窗外的各種植物興緻勃勃跟我們介紹。

她小心翼翼地跟我說我們一會兒可能還需要走一段路,問她有多遠,她說不遠,後來車子停在了水泥路的盡頭,映入眼帘的是一條彎曲的泥濘小路,坑窪起伏的小路讓我慶幸臨出門前換了雙平底鞋。一下車她就像回歸了大海的魚兒,蹦蹦跳跳的一路向前,看見金銀花告訴我們能清火,看見野藍莓爬上去摘下來讓我們吃了說是明目,還有那些不知名的野果子,她都能一一摘下來在衣服上擦乾淨了遞給我們吃。一路的歡笑讓我有些陶醉了,可這陶醉並沒有持續多長時間,走了十幾分鐘也沒看見個房子,我有些走不動了,又問了一次還有多遠,她體貼的跑過來要幫我拿水杯和包,說拐過那個大彎就到了,結果拐過一個彎眼前出現的是另一個彎,我有些泄氣,可是看看「星期六」的精神頭就知道這條路她已經走過無數次了,我有什麼資格泄氣呢?就這樣拐了一個又一個彎突然聽見她一聲拖得長長的「唔……」不多時就有一條狗撒著歡跑了過來,一人一狗一「會師」就激動得忘乎所以,歡笑著,追趕著往家的方向走去。

這次拐過了一個彎真的看見了她的家:一所矮矮的土房子,門口果真有一顆大櫻桃樹。還沒到家她就拐進了旁邊的草莓地里,聞聲出來的奶奶喊著「你先把老師們迎進門來啊」一邊迎了上來。

這是一個一貧如洗的家,三間土房,堂屋旁邊有一個矮矮的廚房,堂屋左右各一間小卧室,其中一間卧室里她可愛的表妹安安靜靜地睡著午覺。她帶我們參觀了她的家,沒有一件像樣的傢具,但是卻是乾淨整潔的,地掃得乾乾淨淨的,她的小卧室里從小到大的衣服整整齊齊的掛成一排,廚房裡,幾塊亮瓦底下灶台擦得乾乾淨淨的,廚具和炊具擺得整整齊齊的。

跟爺爺奶奶交流得知孩子的爸爸媽媽在她五歲的時候就離婚了,自那時起媽媽就從未回來看過她,也從未打過電話來。爸爸在廣州打工,有時候過年回來與孩子聚一聚,好在孩子自己爭氣,沒有讓爺爺奶奶過多的操心,在家的時候掃地洗衣,幫爺爺捏捏腿,替奶奶揉揉肩,讓家長頗覺欣慰。唯獨不能在她面前提起媽媽,這大概是她用笑掩蓋不了的痛吧。回到家的「星期六」沒有在學校和路上那麼活潑了,沉靜了些,靦腆了些,但是手裡依舊沒有停下來,去廚房幫奶奶泡茶、去樹上摘櫻桃,還去後山摘了一把不知名的野果子洗了給我們吃……

回來的時候孩子有些悻悻的,還在為了我們沒有在她家吃晚飯而耿耿於懷。可是一看見那些野花野草野果就又高興了起來,看著她鬧騰的身影,我覺得她就像這山裡的一個精靈,她是屬於這片大山的,我多希望她能永遠在這大山裡無憂無慮,可是我又多希望她能走出這大山。

在這一路的糾結中我只希望我的「星期六」即使沒有被生活溫柔以待也要記得保持微笑。

媽媽,你欠我一個童年,一個家

分鄉小學 向平

「媽媽 月光之下 靜靜地 我想你了 靜靜淌在血里的牽掛 媽媽 你的懷抱我一生愛的襁褓 有你曬過的衣服味道 媽媽 月亮之下 有了你 我才有家……」

在為我的家訪微視頻配背景音樂時,無意間被這首歌深深打動,配上那些隨手拍下的照片,讓我一遍遍潸然淚下。物質上的缺乏,對於孩子來說可能只是暫時的,而心靈的創傷,卻是一輩子無法癒合的。

小滿將至,太陽開始發淫威。周五中午,天氣預報顯示實時溫度31度,我們一行3名老師一刻也不敢怠慢,匆匆踏上了家訪路。

今天我們要走訪的一共有四名學生,康康家最遠,我們不知道路,電話也沒聯繫上,所以便把他留下來給我們做嚮導。走完其他三家,時間還很早,我們帶上康康出發了。

車子駛入了新刷黑的普百路,感覺四個輪子都變成了風火輪,只聽得窗外呼呼的風聲,心情也變得莫名的愉悅。這是我們這個小鎮規格最高的一條柏油馬路,這一成果得益於百里荒景區的提檔升級,但不管怎麼說,沿途的老百姓卻是實實在在受了益。康康和袁老師坐在後排,顯得很拘謹,我們便開始有一茬沒一茬地和他拉起話來。問他家裡誰在家,問他住在哪兒,問他回家遠不遠……有些問題他能回答,就說幾句。有些問題可能不會回答,便不做聲了。其實家訪前我們已多方打聽,了解到了他家的一些情況。

在一個岔路口,我們的車子駛上了一條石子路,從路面來看,原來是一條水泥路,因為破損嚴重,便鋪了一層石子。車子減了速,車輪下一片小石子碾壓撞擊的聲音,過了一會兒,路面變窄,露出了原來水泥路的模樣,只是不斷地有因破損翹得老高的水泥塊或陷下很深的坑,所以車子繼續減速,戰戰兢兢地繼續前行。大約過了個把小時,我們到了天坑村委會,找地方停車,下車,提醒康康帶好隨身物品。這是我們之前從康康上下學乘坐的巴士司機那裡了解到的。康康在學校註冊的信息是高場村(就是前面提到的普百路沿線的一個村),但是卻是在高場和天坑村交界的地方,回家必須繞行天坑村。

下了車,涼風便拂面而來,空氣也清新得醉人。我們讓康康在前面帶路,這才有時間細細打量起這個孩子。這是一個長得很結實的小男孩,稍稍有些胖,一個不小的書包壓在這副9歲的小肩膀上,居然沒有像其他孩子一樣吃力,應該是長期鍛煉的結果,手裡還提著一個袋子,估計是換洗的衣服。雖然已經吃過午飯,楊老師還是很細心,給康康帶了礦泉水和牛奶。

一開始我們走的還是一條毛坯公路,公路兩旁的農田裡滿是一人來高的桑樹,大概是冬天剛修剪過了,樹冠不大,都是從樹榦頂部剛發出來新枝條,上面掛滿了桑葚,只是還沒到成熟的季節,多是白色或紅色的。腳下的路不斷變窄,最後成了一條羊腸小道,道上鋪滿了一層厚厚的樹葉,踩上去軟綿綿的,跟走在地毯上一樣。我們已經很久沒有看到人家了,路旁的樹卻越來越大,林子也越來越密,我收起了傘,把我的右手解放出來了。不知道蟬為什麼不出來叫,只聽見大山裡偶爾傳出一兩聲清脆的鳥鳴聲,一切都是那麼安詳、自在。攀石、過溝、繞樹、下坎……所有的動作康康都完成得那麼嫻熟,我們幾個居然有些跟不上了,便跟他半開玩笑半認真地說:「康康,慢點走,等會我們該迷路了。」這個憨厚的小男孩便停下腳步,回過頭看看我們,臉上瞬間閃過一絲不易察覺的得意。這樣康康在前面一路走走停停,我們幾個「老弱病殘」在後面緊趕慢趕,終於走出了林子,我們又暴露在太陽底下,這是個比較開闊的小山包,沒有樹,只是長滿了野草,已看不到路在哪裡,我們只是跟著小嚮導在草叢裡穿行,腳邊時不時探出幾朵野花。仔細看時,才發現這是荒蕪的農田,也難怪,一路都沒看到人家呢!不知道又走了多久,腳邊突然冒出一隻雞,我大喜:估計要到了!果然,又走了一會兒,「路」邊一頭黃牛正在悠閑地曬著太陽,啃著青草。康康加快腳步往前走,我們也加速跟上,轉過一道彎,座土坯房映入眼帘,接著就是一條狗撒著歡狂奔到康康這邊,叼住他的褲腳往前跑,聽到狗叫,一個花白頭髮的老婦人走了出來,看到康康,便責怪起來:「怎麼才回來?害得我和爺爺擔心半天!」應該就是康康的奶奶了,我們趕緊說明情況,並表示已請脫巴士司機帶了信的,奶奶不再責怪,把我們讓進屋裡。這是一座三間瓦房的偏屋,屋裡的爐子上生著火,鍋里燉著菜,小方桌上還擺著幾個菜,應該正在吃中飯。正打量著眼前的一切,從裡屋一步一瘸走出一個老人,寒暄幾句後,得知就是康康的爺爺。狗狗拽著康康到堂屋去玩,我們便在偏屋裡聊了起來。打開話匣子後,奶奶便向我們介紹起來:爺爺原本是個硬勞力,但康康出生那年,發生意外摔傷了腿,從此便幹不了重活了。康康的媽媽是雲南人,因為家境不好,三年前和康康爸爸離了婚回雲南去了。康康爸爸一直都在貴州打工,過年的時候才會回來,因為沒有什麼文化,一年上頭掙不上幾個錢,只夠自己在外面開銷。家裡的活基本靠奶奶一個人,田倒是多,(這裡原來有三戶人家,現在搬走了兩家,就剩康康一家),但起早貪黑也只能填飽肚子,因為地處偏遠,交通極其不便,賣糧食、買肥料完全靠背,奶奶越來越感到力不從心了。奶奶嘆了口氣,接著說:「因為另外兩家人搬走了,這幾年,我們就像和外面隔絕了一樣,外面的情況不知道,連給豬打預防針的獸醫都不來了……」說到孩子的媽媽,奶奶扭過頭擦了一把眼睛,「康康可憐,上個星期回來說老師布置的作業是和媽媽拍張照,可是他說現在連媽媽長什麼樣都快忘記了………」

離開康康家時,太陽已經西斜。回來的路上,滿腦子都是康康和狗狗玩耍的畫面。花一樣的年齡,本該享受的是爹親娘疼的快樂童年,卻過早地承受了這個年齡孩子不能承受之重,我們無權評判孰是孰非,只是但願這對孩子是一種歷練。

近幾年,在我們這樣的農村學校,單親孩子的比例正在逐年提高,有的班級甚至已達到半數以上,多是媽媽離開了,像我們今天走訪的四個孩子中,有兩個是這樣的情況。都說打工經濟在促進農村城鎮化的同時,也犧牲了一代留守兒童,而目前農村越來越多的單親留守孩子,是否已經引起關注?

回到家,已經六點半了,剛進門,我們家先生就著急忙慌地問:「丫頭怎麼還沒回來?」我一驚,「還沒回來?平時五點鐘就回來了呀。」邊說邊掏出手機,撥通了孩子班主任的電話,老師說早就走了。正準備出門去找,才想起今天是周五,丫頭補化學去了,心才放了下來。在沙發上坐下,腦子裡又出現了康康翻山越嶺的畫面,鼻子一酸,眼淚也掉了下來:媽媽,你欠我一個童年,一個家!

前言:

五月五日下午,我們組的陳萍、毛家林、龔國華包括我在內4名教師分頭家訪,家訪的對象全是黃花小學精準扶貧「四扶一助」的對象。她們分別是:

老師,請你蹲下來

黃花小學 程金橋

「幸福的家庭大多相似,不幸的家庭各不相同」。我們此次走訪的晏玉晴,不僅是學困生,還是貧困生。家有奶奶、爸爸媽媽及妹妹5人,爸爸媽媽常年在遠出打工,奶奶在丁家坡租房子照顧晏玉晴及四歲的人妹妹。爸爸幾年前得了腎炎、腎結石,媽媽藉此和爸爸分居,對兩個女兒不聞不問不管,自顧自享樂,甚至過春節都不回家。可以說有媽媽和沒媽媽一樣。因經濟和精神壓力過大,他爸爸兩年前得了鬱郁症,多次自殺未遂。她奶奶年紀不大,58歲在農村還是一把幹活的好手,但長期生病,雙手因風濕嚴重變形,連坐家務都不靈便。家訪的全程,晏玉晴的奶奶都在不停地抹眼淚,我本想用言語解勸她,沒想自己眼角也濕了。

陳萍、毛家林老師走訪的學生是程××,一個和年齡不相稱早熟的姑娘。家中有爺爺奶奶、爸爸媽媽五人,媽媽是一位多年的精神病患者,而且病情嚴重,生活不能自理。兩位老師家訪時,她正一人坐在稻場碎碎念著看天,根本意識不到他人的存在。她爸爸也是個藥罐子,有個遠方親戚出於同情,請他爸爸在客車上買票,一千元的工資,出去每天往返的6元車費,所剩無幾,但一家人的生活費和她媽媽的醫藥費全寄托在這點兒低得可憐的工資上。體弱多病的爺爺奶奶接待了兩位老師,如出一轍,沒說幾句話奶奶就和程蘇瑤抱著哭成一團,此情此景,兩位老師除了沉默,陪著一起難過,還能做些什麼呢?

龔國華老師走訪的學生是××。她是全校聞名的特殊學生,兩歲媽媽離家出走,至今生死不明,她四歲那年爸爸因犯事入獄,直至去年才出獄。她爸爸在家養一段時間的病後,突然消失,至今未和家人聯繫。從出生至今,她都是奶奶一人養大。七十多歲的奶奶身體一天不如一天,可養家糊口的重擔都要靠奶奶瘦弱的肩膀支撐。龔老師和陳湘怡的奶奶沒說上三句話,她奶奶的眼淚就湧出來了,後面的交流,奶奶一直在哽咽的說話。

雖說我們四人分頭行動,走訪的學生各不相同,但周一我們四名教師聚在一起匯總家訪情況時,表達的感受是一樣的:說到家訪,心情就格外沉重,瞬間變得難過。

作為教師,我們在學校看到的所有學生外觀上差別並不大,一個班的學生高矮胖瘦也差不多,統一穿校服,統一在操場開展活動、統一在教室上課 。讓我們記住學生名字,把學生分成三六九等的是他們在課堂上的表現、完成作業的質量、每次考試的成績。學生和教師的關係中,我們更多的時間和精力都花在他們的學習上,少數教師長期只教書不育人,可以說他們眼中只有學生的學習及成績。用餐洗碗時,我們更多的眼睛都盯在洗碗池和倒剩飯菜的餿缸里,我們看著嚴封不動扔掉的包子饅,、看著餿缸里半缸飯菜,看著垃圾桶里咬一口就丟掉的蘋果梨子,我們不約而同感嘆:現在學生家裡條件都好,大手大腳習慣了,一點兒都不知道節約。走進貧困學生家庭,了解學生家庭的真實狀況,我們才知道,不是所有學生家裡都富裕,還有許多問題家庭,溫飽問題就未真正解決,普通不過的一個蘋果,對她們而言是稀罕的,每次拿到蘋果梨子都捨不得在學校吃掉,一定要保管好,周五揣回家與家人分享,讓他們也嘗嘗。我們常常抱怨食堂難以下咽的飯菜,對於貧困家庭的孩子來說,這是美味佳肴。因為在他們家裡不可能頓頓有葷菜,新鮮魚肉不是想吃就能吃到的。

我們班上的學困生××,性格內向,上課從不舉手發言,偶爾被老師指名回答問題,要麼紅著臉低頭不語,你催急了她扭捏才張嘴回答,但聲音比蚊子還小,誰都聽不清楚,留意也只能看見她嘴動了兩三下。她基礎很差,作業書寫潦草,正確率很低,還時不時不交家庭作業。數學老師說她的數學沒及格過,英語老師說她上課嘴未動過。我接手這個班的語文後,把她列為差生臨界生,上課一直特別關注她,認識字詞等簡單的學習內容。經常點她認讀,並多次表揚她讀書聲音很好聽,回答問題聲音越來越大了。現在她偶爾也主動舉手回答問題了。走訪後我由衷感嘆,幸虧我未放棄晏玉晴,未對她置之不理,未粗暴指責她笨。否則,我良心會深受譴責。對於生活在這樣家庭的孩子,和同齡人相比,能夠按時上學,能夠遵守校規校紀就已經不錯了。她沒有零用錢,但她從未拿過其他同學的零食。她性格內向,是因身邊長期沒有爸爸媽媽的陪伴。儘管她有奶奶,但奶奶種田餵豬做飯,忙得和陀螺一樣,能管她吃飯穿衣就不錯了。

以前看到過這樣一個故事:一個成年人看到有個孩子蹲在路邊聚精會神地看螞蟻,很好奇:小朋友,你在幹什麼呀?孩子回答說:在聽螞蟻唱歌呢。大人更奇怪了:螞蟻怎麼會唱歌呀?孩子一臉不高興了:你不蹲下來聽,怎麼知道螞蟻不會唱歌呀?這樣的事在教育中也常常出現。在校園內老師總是站著,低頭看著孩子,就這樣往往錯過了很多動人的「歌聲」。

老師,請你蹲下來,多看看,多問問,多等等,正因為你站著,所以學生顯的那麼渺小,教學過程中,只看表面,是因為我們自己認為看到的都是真的,這或許就是大人們常常帶有的自以為是在作祟吧。倘若我們不多看看,想想,單單憑著學生課堂上的表現和學習成績就妄下定論,一定會誤解學生。我們只有走近學生,走進學生家庭,只有看到學生的生活環境,才能對他們有更深的了解,才能針對每個人不同的個性特點進行教育。「蹲下來看」看學生會產生一種「山重水複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老師,請你蹲下來!

後記:

說真的,這次家訪很受學生和家長的歡迎,有的家長感到十分意外和興奮,真有點受寵若驚的感覺。他們萬萬沒有想到教師對學生是如此牽掛和關心,而且還寄予這麼高的厚望,不管怎麼樣總有一種欣慰的感覺。特別是平時我們關注不夠的學生,更是讓她們覺得溫暖,倍感興奮:原來自己也並不是一個被遺忘的角落,自己在教師的心中也絕不是可有可無的,教師還是注視和關心著自己。一位學生的婆婆說:現在的老師都不進行家訪,雖然可以通過電話聯繫,但還是喜歡老師到家裡走訪。。

這次家訪,使家長和學生感到十分親切,從內心深處非常感激教師。一位學生見到老師們帶著她走訪,開始非常緊張,站在門口不知所措,害怕我們是來向家長告狀的,沒想到我們隻字不提她表現不好的地方,而是表揚她近期學習進步很大,希望以後能更上一層樓。最後,他們一家人依依不捨地把我們送出大門口,並希望我們經常到家來坐一坐,聊一聊。

一、家訪中取得的成就

第一,宣傳了學校辦學理念。我們耐心地向學生家長講述學校的辦學理念、辦學成果、教學設施、學校食堂的建設等基本情況,及時地向家長反饋學生在校的生活、學習情況,

幫助家長樹立正確的教育理念,解決家庭教育各方面的一些困惑,增強家長的責任意識,讓家長能夠主動參與到學校的教育教學管理中來,更有信心地和學校攜手做好學生的教育工作。給學生以積極的鼓勵和正確的引導,達到共同教育學生的目的,完成教育學生學習、生活、成長的重任。

第二、全面地認識學生。我們了解了很多在學校生活中看不出來的東西,

認識了更真實、更全面的學生。例如有些同學在校沉默寡言,可在家裡卻很活潑好動,而有些正好相反。有些有個性的學生,本來覺得很難管,但走進他的家庭後,知道了他的一些生活經歷、家庭背景之後,便覺得可以更好地把握他們的心理,了解他們的想法,在以後的教育教學工作中更好把握了。

第三、培養了感情。家訪增進了教師與家長之間的感情,掌握了學生在家的生活、學習情況,及時地了解了家長的想法、學生的動態,為今後的教育教學工作提供了幫助。在家訪結束時,有的家長要我們留下來吃飯,有的家長要贈送一些家裡的土特產。我們堅守原則,自覺婉拒。我們的付出微不足道,但是家長們的熱情讓我們十分感動。

二、家訪中發現的問題

第一、問題家庭催生問題學生

1、留守學生家庭教育缺失。走訪的家庭中家庭教育的力量普遍薄弱,很多留守兒童是由爺爺、奶奶或者是外公、外婆代為管教,使得他們的心理懶散、行為放縱、學習成績差、不服管教。這些孩子缺少父母的關懷,缺少必要家庭教育,讓學校教育工作的展開是難上加難。

2、父母一方角色缺失。我們班有幾位同學是單親家庭或是父、母親一方常年在外地打工。在日常教學中,我就感到這些孩子既敏感又內向。孩子們急切需要的感情呵護被繁重的生計所吞沒,父母子女處在一種疏遠、缺乏情感交流的環境中,家庭溝通幾率日益減少。導致孩子生活上缺人照料、行為上缺人管教、學習上缺人輔導。

父母家庭角色的失位會導致孩子在幼小的心靈中不懂得什麼是愛。父母不在孩子身邊,孩子看不到父母的辛苦,如何談得上愛?怎麼談得上感恩?

父親在孩子的成長中主要扮演三個角色:智慧的啟迪、人格塑造和做人的引導。有父親陪伴的孩子人格往往更為健康——臉上有笑容、抬頭挺胸、精神振作、走路連蹦帶跳、內心陽光向上。父親還扮演者紀律教育、情感控制、做人監督等角色,引領孩子良好的品性。難怪《三字經》里說:「養不教,父之過。」

母親在孩子的成長中主要扮演兩個角色:習慣的養成和情商的培養。由於母親哺育孩子,註定與孩子有更多的接觸機會,孩子通過觀察模仿會習得與媽媽極為相同的生活習慣,而生活習慣都是要向學習習慣遷移的:好習慣是一個孩子終身享之不盡的財富。父母與孩子生活在一起,孩子會有很多的社會角色模仿:女孩子模仿媽媽、男孩子模仿爸爸,無論是性別角色、家務角色、家庭教育角色等等都會得到潛移默化的滲透、熏陶與自覺定位,否則,角色意識、責任感等都會受到影響。

第二、家長溺愛助長學生不健康心理。有些家長愛子心切,以至於溺愛和放縱,讓孩子養成了驕縱的心理,他們在言論、態度、行為等方面表現出了愛挑吃、愛挑穿,愛攀比,愛耍脾氣等不良行為習慣,這給學校教育帶來諸多的不便;有些家長望子成龍,只看重自己子女的學業成績而忽視或放鬆了對子女的思想品德、行為習慣、心理輔導的教育;有些家長對素質教育不理解、不支持,甚至對素質教育提出質疑,認為分數決定一切;有些家長只顧掙錢而忽視孩子的教育問題,把自己辛辛苦苦掙的錢拿來給自己的孩子揮霍,讓自己的孩子養成了不良金錢觀和用錢觀;有些家長甚至認為自己的孩子送給了學校自己就萬事大吉。種種情況使得學校教育工作開展很不順利,缺乏家長的理解和支持。

總之,家訪的目是及時地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教育孩子更好地健康成長。家訪讓我受益匪淺,既使家長了解學生在校各方面的表現和學校對學生的要求,又使我了解學生家庭中各方面的情況及學生在家庭中的表現。一方面,我們通過家訪了解一些隱性的問題,找出學生不良行為形成的根本原因,這樣我們可以從根源著手,進一步加強對學生的教育管理,解決在教育教學中的一些困惑。另一方面,我覺得自己身上的擔子更重了,我們要更加重視孩子的行為、思想、生理、心理和能力培養的教育,我們要加強家長和學校之間的密切聯繫,同時也應該注重學生的個性培養。真正達到「教育一個孩子,帶動一個家庭,影響一所學校,波及整個社會」的教育效果。讓家訪的效果落到實處,讓學生成為真正的受益者,讓家長全面認識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相互配合的重要性。

文:南埡小學 李龍艷

分鄉小學 向 平

黃花小學 程金橋

編/審:楊清華 李先華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合作育人 的精彩文章:

TAG:合作育人 |

您可能感興趣

山區美女老師給留守兒童做精美家訪手冊 學生盼望她多去家訪
經絡與淋巴,是誰開了先河 ——經絡淋巴學創始人劉執玉教授採訪手記
序:抗戰老戰士鄭春長老人採訪手記
天下農人王家嶺礦難採訪手記你家的媳婦好看嗎?
天下農人王家嶺礦難採訪手記我要我男人
英雄的夢想——全軍掛像英模張超先進事迹採訪手記
莫德里奇採訪手記:最能跑+最文藝!他的自謙與誠懇讓全世界心疼
採訪手記?與荒原對話
新時代最可愛的人—「時代楷模」「排雷英雄戰士」杜富國採訪手記
商業互吹王炸組迪麗熱巴與郭京飛的採訪手記,記錄鏡頭外的一些小事
汶川地震採訪手記(4):總理,救災局面什麼時候才能打開?
浠水百年香鋪的堅守,探訪手工制香非遺傳人艾俊武
親歷汶川地震救災攝影師公開採訪手記,大量災區照片首曝
汶川地震採訪手記:孩子,你再不回家,我打斷你腿!
「小城之夏·採訪手記」海上絲綢之路從這裡走來
汶川地震採訪手記(6):讓我最後一次,盡一個母親的責任
汶川地震採訪手記(5):廢墟里,還有多少人在掙扎求生?
汶川地震採訪手記-2:一場突如其來的泥石流
汶川地震採訪手記(7):「我聽見他們在底下求救,後來沒聲了」
2018珠海航展採訪手記不一樣的航展,不一樣的箱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