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育兒 > 寶寶不肯與別人分享怎麼辦?專家來支招

寶寶不肯與別人分享怎麼辦?專家來支招

寶寶很小氣,玩具、零食都不肯跟別人分享,一旦家長做主把東西分給別的小朋友,她就又哭又鬧,還大喊: "那是我的!那是我的!"

現象直擊

寶寶很小氣,玩具、零食都不肯跟別人分享,一旦家長做主把東西分給別的小朋友,她就又哭又鬧,還大喊: "那是我的!那是我的!"

專家解讀

分享是一種積極的社會交往行為。從心理學角度看,它是一種"親社會行為"(合作、同情、捐助等行為也是親社會行為),是指個體與他人共同享用某種資源的行為。

分享行為的發展,對孩子建立良好的同伴關係、形成道德感有著重要的意義。學前兒童如果能自主自願地與人分享,並以此為樂,則能更好地融入社會,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但分享對於學前兒童來說,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和年齡相關的身心發展特點導致有些孩子還沒有形成"分享"的含義,還不懂得分享的意義;有些孩子缺乏分享的技巧。這些都需要家長來幫助和引導。

專家支招

1、要正確了解孩子的心理特點,不把孩子的特點當缺點。

在整個學前期,孩子的行為都具有"自我中心性"。他們難以從他人的角度考慮問題,所以"護食"和"護玩具"是很正常的現象。千萬不要給孩子冠以"自私"、"小氣"的帽子,更不要因此而懲罰孩子。要從正面鼓勵分享,幫助孩子意識到,分享行為本身會帶來積極愉快的結果,往往比"獨佔"更加快樂。

2、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點滴細節,給孩子樹立良好的榜樣。

讓孩子學會分享的最好的辦法,就是讓他親眼見證這種行為。孩子是從父母那兒學習如何友善地對待他人的:來客人的時候,帶著孩子給客人準備點心和水果;和別的家庭外出遊玩的時候,與他們分享食物、用品……這些都是對孩子潛移默化的教育。

3、要給孩子營造同伴交往的機會,彌補家庭結構的不足。

如今的孩子往往較少兄弟姐妹,且物資非常豐富,很多家庭的孩子不需要與他人分享,想要什麼就有什麼,父母也會盡量滿足自己唯一的孩子的需要。因此,孩子的分享意識比較弱。要解決這一問題,就要努力給孩子營造有"兄弟姐妹"的環境:可以經常帶孩子與其他小朋友的家庭相互串門,也可以相約一起外出遊玩,通過家庭間的交往,讓孩子有更多的機會體驗分享和友愛。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

您可能感興趣

手汗多怎麼辦?專家給您來支招
寶寶折磨人的夜啼,夜奶戒不了怎麼辦,看專家來支招
寶寶挑食怎麼辦?育兒專家來給你幾條建議
搞不懂孩子到底是怎麼想的?專家給你支4招 招招見效!
哪種葯膳很養肝?我們專家來支招!
寶寶鼻塞怎麼辦?快看專家怎麼說
給寶寶沖奶粉用什麼水對寶寶身體好?專家建議這5種水不適合
孩子總是尿床怎麼辦?專家:與其懲罰寶寶,不如試試這幾招!
如何能給寶寶取個好聽有寓意的名字?聽專家怎麼說
什麼時候給寶寶用枕頭比較好呢?聽聽專家怎麼說
專家又互懟!寶寶到底幾歲可以喝酸奶?
多吃甜食不好 如何讓孩子管住嘴?英專家來支招
孕期吃藥,寶寶就不能要?專家這麼說…
寶寶還不出來?什麼時候需要催生?專家來解答!
冬天要給寶寶斷奶嗎?來看專家怎麼說!
孩子不愛吃輔食怎麼辦?育兒專家給你支個招,快來看看吧!
倡導性與愛分離?不管你是什麼專家,你都是別有用心的人!
中國人連一胎也不想生了?多位專家支招「人口危機」
孩子咳嗽吃什麼好得快?兒科專家來支招
「寶寶愛吃手,要不要糾正」看看專家怎麼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