濕氣不排出,睡再久也睡不夠,道醫夏季祛濕秘法!
千寒易除,一濕難去。濕性黏濁,如油入面,夏天是最好的體內除濕機會,透過適當運動,幫助排出寒與濕。
現在很多人夏天離不開空調,愛喝冷飲,愛吃冷盤,冰鎮啤酒和各種冷藏西瓜、飲料放滿了冰箱。冬天愛吃火鍋,最愛涮肉,道醫說肉吃多了也能導致痰濕。夏天該出汗的時候因為用空調導致汗液揮發不出來,淤積體內;冬天燒曖氣,穿件單衣還冒汗,陽氣外越,藏不住精氣。
每天早晨起床的時候覺得特別疲勞,頭髮昏,打不起精神來,小腿肚子發酸、發沉,感覺全身很浮腫,貪睡、心中空虛。
今天,就讓我們來看看怎樣在夏天祛除濕氣,保持好精神。
一、癥狀釋因
從道醫觀點看,種種不適都因為「陽氣鬱積在內無法宣發,進而形成寒濕」所致。夏天大家躲在冷氣房裡圖涼爽,造成「陽氣未宣發,反而在體表生出寒氣」,因為一分寒氣,常伴有一分濕氣,體內聚集的濕氣沒有排出去,在體表就會形成皮膚水腫,或皮膚長濕疹、發癢;在關節(筋骨)處則會造成四肢酸痛;在腸胃道則會形成拉肚子及吸收不良的問題,久而久之則會造成營養不良,常常覺得身體沉重。
甚至產生「睡再久也都睡不飽」的感覺,因為陽虛(陽氣不升發),頭腦所需要的能量無法向上供應,所以會思緒不清、頭腦不清醒。
怎麼判斷自己身體是否有濕?
1、面部油亮;
2、小肚子大;
3、陰部潮濕;
4、小腿腫脹;
5、頭髮愛出油;
6、耳內濕(耳禪濕);
7、排便粘稠(不易衝掉)且多便;
8、睡覺留口水(濕氣飽和自行流出)。
二、道醫比西醫重視出汗
依道醫理論,夏天提供人體最好的「除濕」機會。經過了秋天的涼、冬天的寒、春天的濕,身體陽氣已被壓抑了半年以上,累積許多寒氣、濕氣。所以應該在夏天時,透過適當的運動,身體體表的溫度上升、正確發汗,讓末梢的微循環打開,幫助體內排出這些寒與濕。
從西醫看,出汗的生理功能只是用來「調節體溫」。因為流汗後,皮膚溫度平均可降低攝氏 4 度左右。
比較起來,道醫較重視出汗,並且會依據出汗的時間與狀況,判定身體的健康與否。
中國自古就有「出汗養生治病」之說,例如喝粥出汗、運動發汗、熱水泡腳發汗等。
三、出汗可以通經活絡,疏通血脈
汗為心之液,有經驗的中醫師可以由人體出汗的狀況,觀察心臟的盛衰,因為出汗太多,體內的電解質不平衡,如果鈉離子不足,便會抽筋、心臟無力,嚴重時甚至還可能昏倒的情形。
西方科學家最近也發現:在每個汗腺內均存在免疫球蛋白 A ,這種物質能阻止外界細菌和病毒從汗腺進入人體。
道醫認為的正常出汗是「蒸蒸汗出,不可汗出淋漓」。也就是說,可以看到汗珠,汗卻不能像下雨一樣地流。不正常出汗:不論冬、夏,完全不活動或是輕微活動下,出太多或太少汗都不好。
▌
1、太多汗
原因:
「濕氣太旺」或「陽氣過虛」、「元氣虛弱」。
治療:
「濕氣太旺」,宜飲食清淡,或吃些西瓜、水梨等食物。「陽氣虛」,要用補氣的葯,象是人蔘、粉光參等。
▌
2、太少或不出汗
原因:
外寒,天氣或環境寒冷所致;內寒,人體陽虛而無力發汗。
治療:
適度吃一些「辛味葯」,讓人體的「陽氣」宣發。
四、夏天多些自然流汗,冬天避免大出汗
此外,道醫養生理論也講究「出汗要依照四時(季)做調整」:春夏養陽,可以運動出點汗,秋冬養陰,不宜過度運動,汗應該流少一點。
從「正常出汗」及養生的觀點來看,建議夏天最適合運動的時間是早上 5~7 點,太陽才剛出來的時候,以及下午 3~7 點陽氣開始轉弱的時候最佳。
而在運動出汗之後,一要調整呼吸,吸氣吸到腳底,吐氣吐到頭頂,且速度要慢,最好能到每分鐘呼吸 6 次,甚至是一個呼吸循環達半分鐘;二是不要馬上喝太多水。
五、不流汗易與肥胖形成惡性循環
體型較胖的人因為比較容易流汗,夏天更不願意運動,只想待在冷氣房裡。勸胖人要多動,以免形成惡性循環,身體不但愈來愈不健康,身材也將愈來愈胖。胖的人多半屬於「陽氣虛」的體質,很容易累積「濕」而成「痰」。由於人體出汗時,必須靠陽氣的鼓動,而陽氣虛的人陽氣已經不足,所以一旦出汗之後,反而不容易停止,而發生汗出太多的情況。如此一來,大量出汗會帶來不舒服的感覺,另一方面更會消耗已經過少的陽氣(能量)。
不過,雖然胖的人在運動時,會因為陽氣虛而氣喘,但是運動確實可以帶動陽氣的循環,有利於身體的健康。
所以,如果胖的人想要健康減肥,一是要靠運動持之以恆,另一個則是要透過「補氣」的方法來調理身體。
六、由出汗預測健康
道醫認為,從一個人出汗的時間、部位、氣味及顏色,都可以看出身體異常的端倪。
▌
1、出汗時間
白天不正常出汗屬於「陽虛自汗」;晚上不正常出汗屬於「陰虛盜汗」
▌
2、出汗部位
「頭汗」過多可能是脾胃有濕熱,或暴飲暴食後的「積食」;老人及產後身體虛弱的女性,多半是因為氣虛所致。
▌
3、汗的氣味
汗味腥臭多與熱證或濕熱有關,一般屬於「肝熱」。
▌
4、汗的顏色
黃汗、紅汗或黑汗分別代表身體不健康的徵兆。
七、食療怎麼去除濕氣?
紅豆、薏米、燕麥、蕎麥和赤小豆洗凈後,放入鍋中用清水浸泡 4 小時以上,泡好後就幵火煮,先大火煮至水燒開,然後轉小火煮,在煮好前 20 分鐘放入冰糖繼續熬煮至冰糖融化即可關火。
1、詳細介紹
不用泡豆子,洗乾淨放高壓鍋里,上汽後煮 20 分鐘就好了,湯當水喝,穀物當主食配菜吃。這分量是一個人一天能吃完的量。
紅豆薏米粥有個好處,就是怎麼熬都不會發黏發稠,底下總是熬爛了的紅豆、薏米和其他五穀粉雜糧,上面是淡紅色的湯,而紅豆、薏米的有效成份大半都在湯里。熬粥的時候,水放得多一些,這些湯就夠我們喝半天了,正好可以當茶喝。
如果再加上一點有高纖維低脂肪的特點的燕麥,具有良好的潤腸通便、對下身浮腫的肥胖有作用、降血壓、降血脂、去水腫、調解血糖、解毒抗癌的作用。薏米是常用的中藥.又是普遍、常吃的食物,性味甘淡微寒,有利水消腫、謎脾去濕、舒筋除痹、凊熱排膿等功效,為常用的利水滲濕葯。現代人精神壓力大,心氣虛,飲食不節,運動量少,脾虛濕盛。既要祛濕,又要補心,還要養脾胃,非紅豆、薏米和燕麥莫屬。熬成粥,可以讓其有效成分充分為人體吸收,也不給脾胃造成任何負擔。
2、推薦配方
① 咳嗽:
薏米紅豆加梨。
② 腎虛:
薏米紅豆加黑豆。
③ 腳氣:
薏米紅豆加黃豆。
④ 孕婦:
減薏米,加少量黃芪、党參。
⑤ 產婦:
減薏米,加大棗、小米、紅精。
⑥ 食欲不振、身體贏瘦:
薏米紅豆加山藥。
⑦ 泄瀉、腹痛、糖尿病:
薏米紅豆加南瓜。
⑧ 胃中寒痛、食慾不佳、怕冷:
薏米紅豆加生薑。
⑨ 體虛、早泄、遺精、夜尿過多:
薏米紅豆加芡實。
⑩ 煩躁失眠,或者臉上起紅疹、痘痞:
薏米紅豆加百合、蓮子。
? 神色晦暗、精神不足,甚至心悸、貪睡、心中空虛:
薏米紅豆加桂圓。
曾有一個病人向我反映,他和愛人、兒子堅持每天晚餐吃薏米、紅豆南瓜粥,吃了 28 天后,三個人的濕氣基本去除了,很通暢通了。我說:「不錯,你統計得很準確,28 天,正好是人體的一個生物周期,經過了一個周期的調理,終於見到效果了」。
仙道貴生 無量度人
玄門道學
∣
ID xmdx27
長按,識別二維碼,加關注
修行交流
微信:daoa16(明謙道人)
騰訊QQ交流群:578671204
點擊"閱讀原文"查看更多內容


※所有恩怨,都是因為關係太好引起的 !
※《傷寒論》中使用表裡雙解法的方葯
※老子的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萬物負陰而抱陽三
※民間傳說中,最容易成精的五種動物!
TAG:道醫 |
※濕氣不排出,睡再久也睡不夠
※體內濕氣不除,睡再久也睡不夠!教你妙招排出濕氣!
※濕氣排不出去,睡再久也睡不夠!3招教你去濕!
※體內濕氣不除,睡再久也睡不夠!一招排出體內濕氣,健康又漂亮
※體內濕氣不除,脾濕犯困嗜睡,氣虛乏力頭暈,睡再久也不夠!
※濕氣不排出,睡再久也睡不夠!身上的4個祛濕「開關」,一艾灸濕毒就出來!
※體內濕氣不除,百病纏身,睡再久也不夠!祛濕,教你有妙招!
※濕氣不除,吃得再少也瘦不下來!這些方法教你遠離濕氣!
※體內濕氣大,睡再久也都不夠!怎麼辦?
※濕氣重喝它,這樣做可以簡單祛濕,排出濕氣不得病!
※濕氣不除,百病纏身,怎麼睡,怎麼補,都不夠!祛濕,教你有妙招!
※濕氣重百病凶,睡覺貼它,濕氣沒了,睡眠好了,痘痘也消了
※濕氣纏身,怎麼睡怎麼補都不夠!有此妙方,祛濕更順利!
※此物再貴也別不捨得買,女性常吃,補血養顏,排出濕氣,淡斑去皺
※天熱睡不好,這湯要常喝,補脾祛濕氣,睡得飽、皮膚好!
※春季雨水多濕氣重經常吃這五樣,輕鬆排出濕氣,否則後悔就來不及了!
※睡前泡一泡,輕鬆祛除體寒濕氣,腳不臭了痘痘沒了,手腳不涼睡眠也好了
※陽氣不足濕氣重?夏天這麼吃薑,幫你祛濕排汗遠離空調病!
※體內有濕氣,怎麼睡都睡不夠,春天用1招可根斷濕毒
※天然「祛濕王」找到了,經常吃一點,排出體內濕氣,大肚腩不見了